杨兵;朱晓菡;林爱琴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老年脊柱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及血液稀释组(0.3ANH组和0.27ANH组),即目标血细胞比容(Hct)分别为30%和27%.监测分析各相关指标,并通过简易智能量表和血清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测定来评估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情况.结果 血液稀释组术后7 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Hct为27%~30%的ANH应用于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安全可行,不增加患者POCD的发生.
作者:苏永俊;郭建荣;金孝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和胰岛素反应状态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再灌注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生理盐水对照组、罗格列酮(RSG)高、中、低剂量预处理组(4、2、1 mg·kg-1·d-1)、假手术组,每组8只.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 h再灌注22 h模型(MCAO).测定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观察RSG对大鼠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结果 IAI与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存在相关性.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RSG各剂量组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改善(P<0.05或P<0.01),胰岛素敏感性显著增高(P<0.05 或P<0.01),脑缺血后高血糖显著减轻(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共同作用加重局灶性脑缺血葡萄糖再灌注性脑损伤,且胰岛素抵抗更持久;RSG对脑缺血葡萄糖再灌注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单纯降低血糖是不够的,改善胰岛素抵抗更重要.
作者:谢晓燕;于斌;孙冰;闫峰;吉训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及对血脂、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280例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40例.对照组给予脱水降压、抗血小板凝聚、脑细胞保护剂、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动脉斑块积分,观察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脂、CRP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动脉斑块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可有效调节血脂水平,降低CRP的表达,稳定并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还可促进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黄宁芳;杨桂钦;陈强;颜钟生;曾敬膑;邓春丽;黄旭;禤达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仅眼神经受累的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CT引导下对40例眼神经受累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射频热凝治疗,射频温度从65℃逐渐增加到70℃,射频时间90~120 s.观察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术后的并发症以及复发率.结果 术后即刻38名患者疼痛完全消失,1例流泪、畏光,1例复视,两者均伴有角膜反射减退,随访6个月时有2例患者疼痛复发.结论 采用CT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眼神经受累的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疗效好且安全的方法.
作者:杨立强;倪家骧;郑长军;李小琳;何亮亮;窦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靶器官功能损伤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8例冠心病患者,将其分为HDL-C正常组(HDL-C>1.29 mmol/L)和HDL-C降低组(HDL-C≤1.29 mmol/L),分析HDL-C与靶器官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初诊时肾小球滤过率(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但HDL-C降低组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时GFR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HDL-C正常组与HDL-C降低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显著增高(P=0.001).两组患者初诊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8),但HDL-C降低组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时IMT显著增厚(P<0.05);HDL-C降低组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和脑血管意外事件显著增加(P<0.05);死亡率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结论 HDL-C降低与老年冠心病患者靶器官功能损伤明显相关.
作者:邵健智;金晓红;刘瑶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系统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群自创建至2014年9月发表的关于rhBNP对ADHF患者血肌酐水平(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追踪已获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4.2.8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项临床研究,共计1 069例患者.Met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hBNP对ADHF患者SCr水平无明显影响〔WMD=0.35,95%CI(-4.96,5.66),P=0.90〕,但是rhBNP组患者GFR和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均P<0.001).rhBNP对ADHF患者NT-proBNP水平有明显改善作用〔WMD=-200.87,95%CI(-229.17,172.56),P<0.001〕.
作者:汪雁博;傅向华;谷新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片治疗老年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DPN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年龄62~78岁,其中男64例,女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研究组62例,每组患者均普及糖尿病基础教育并给予降糖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及其波动范围,其中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口服,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硫辛酸胶囊口服,观察疗程为12 w.评价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感觉及相关体征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DPN更能减轻临床症状,加快神经传导速度,获得更满意的效果且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DPN的常规临床用药.
作者:赵慧娟;赵令君;孙海峰;燕艳;温娟娟;冯塬媛;张秀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升降散治疗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升降散组,假手术组大鼠仅切开颈前,模型组和升降散组大鼠行2-AO法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得到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细胞数和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细胞凋亡检测采用TUNEL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ax蛋白阳性表达.结果 给药后,升降散组和模型组大鼠的学习次数高于假手术组、正常组,正确次数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正常组(P<0.05),升降散组大鼠学习次数低于模型组,正确次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仅有少量VEGF阳性细胞,升降散组阳性细胞数量高,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升降散组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显著低于模型组而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海马CA1区Bcl-2和Bax 阳性细胞数模型组大鼠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升降散组大鼠海马CA1区Bax 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而Bcl-2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升降散可促进脑部血管再生,可通过下调Bax 蛋白和上调Bcl-2 蛋白表达以抑制脑细胞的凋亡,显著改善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史江峰;马健;郭春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2及其磷酸化形式在脂肪干细胞脂向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脂肪干细胞,对第3代细胞进行脂向分化诱导,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诱导不同时间的PPARγ2非磷酸化及其磷酸化形式表达,RT-PCR检测诱导不同时间的PPARγ2 mRNA表达.结果 随着脂向分化诱导时间的增长,PPARγ2的非磷酸化与磷酸化形式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PPARγ2 mRNA相对表达量呈逐渐递增的趋势(P<0.05),其中第7、9天达到峰值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2在脂肪干细胞脂向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自身的磷酸化来促进脂向分化.
作者:周炜;张骏;凡进;殷国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包合材料,制备葶苈生脉方中白术、桂枝的挥发油成分包合物,以改善其难溶性、不稳定性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 通过L9(34)正交设计试验,分别采用搅拌法、研磨法制备HP-β-CD包合物,以包合物收得率、含油率、包合率为评价包合工艺的技术指标,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法对包合物进行验证,优选佳工艺.结果 包合佳工艺为:挥发油与HP-β-CD比例为1:10,2倍水量,研磨2 h达到佳效果.结论 该工艺制备的挥发油包合物的包合率高,方法简便、可行,为葶苈生脉方开发成现代中药制剂奠定了重要基础.
作者:王红芳;张静宜;侯芳洁;李春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MGIG)对肝癌小鼠模型肝癌前病变的作用.方法 通过H22细胞皮下注射建立肝癌动物模型,在制模过程中给予MGIG 50 mg/kg和5-Fu 10 mg/kg进行干预,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的核因子(NF)-κB p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同时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结果 MGIG+5-Fu组的NF-κB p65、TNF-α和VEGF表达和血清ALT、AST水平均小于5-Fu组和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GIG对小鼠肝癌病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炎症因子有关.
作者:任炳楠;杨玉鹏;张焕玲;刘洪涛;田冬冬;吴茵;魏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KOA患者249例,≥60岁125例为观察组,<60岁124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西安大略及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分析影响老年KOA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的SF-36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WOMAC总分及疼痛、僵硬以及日常生活的难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KOA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家庭收入、居住环境以及体重指数(BMI)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家庭收入<2 000元/月、居住环境为阴暗潮湿以及BMI≥24 kg/m2均为影响老年KOA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KOA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家庭收入<2 000元/月、居住环境为阴暗潮湿以及BMI≥24 kg/m2均为影响老年KOA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
作者:敖秀兰;张婷;程维;程文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尽管目前在心力衰竭(HF)的治疗有很大进展,然而由于HF患者的5年死亡率依旧超过50 %,使其已经成为比癌症更致命的疾病〔1〕.过去的10年中,干细胞移植已成为一种在急性或慢性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中极有前途的方法.多种类型的干细胞已被用于临床前动物模型和人类在修复因HF损伤的心肌细胞中〔2〕.本文总结了目前临床进行的围绕干细胞治疗HF的临床研究进展,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骨髓间质前体细胞(MPC)以及ixmyelocel-T治疗HF的作用及其机制,并对干细胞作为一种治疗HF的新药在前期临床试验中的结果进行简单综述.
作者:黄纬凌;杨俊;杨简;杨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障碍,称之为脑卒中后抑郁(PSD),其发病率为33 %~50 %〔1,2〕.如国内1项研究报导PSD 的发生率为 42.9 %〔3〕.陈谋珠等〔4〕提出应积极干预PSD的相关因素,以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脑卒中部位、家庭关系等均被列为PSD相关危险因素〔5〕.目前的研究结果大同小异,唯有在病灶这方面,来源于不同研究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且集中论述的文章很少,本文将PSD责任病灶的研究成果及导致其结果分歧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黄武言;李伟;张春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同步观察心肌骨桥蛋白(OTN)、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过负荷心衰(HF)、过负荷心衰重置于正常负荷小鼠心脏的影响.方法 选用雄性昆明种系小鼠C57BL/6 野生型小鼠,分为Sham组、过负荷HF组、过负荷心衰重新置于正常负荷(HF-NL)组,观察三组形态学改变、血清NT-proBNP浓度以及OPN mRNA表达.结果 光镜下Sham组小鼠心肌细胞结构完整,肌纤维排列整齐;过负荷HF组小鼠心肌纤维间隙增宽,心肌细胞呈不同程度变性及肥大,部分心肌细胞呈局灶性坏死;HF-NL组与过负荷HF组比较,心肌纤维间隙增宽得到改善,心肌细胞变性、肥大以及局灶性坏死变轻;血清NT-proBNP浓度在Sham组、过负荷HF组、HF-NL组分别为(54.10±8.91)mg/L、(459.78±22.79)mg/L(与Sham组比较,P<0.01)、(362.67±43.73)mg/L(与过负荷HF组比较,P<0.01).OPN mRNA表达在正常小鼠中的表达较弱〔(0.95±0.10)%〕;在过负荷HF组增强〔(3.38±0.12)%,与Sham组比较,P<0.01〕,而在HF-NL组表达减轻〔(1.97±0.14)%,与过负荷HF组比较,P<0.01〕.结论 OPN参与过负荷心衰置于正常负荷后的心肌重塑过程,抑制OPN表达可能是减轻、减缓过负荷HF发生、发展的干预靶点之一.
作者:安君;王宁;安康;高健;刘旭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不同糖代谢水平人群恶性肿瘤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0岁及以上当地常住居民进行糖尿病筛查.利用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回顾性收集恶性肿瘤患病信息.结果 共调查10 504人,新检出糖尿病702人,检出率为6.68%;恶性肿瘤患病89人,患病率为8.47‰.正常血糖、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人群的恶性肿瘤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为(5.14±0.65)mmol/L,糖耐量2 h血糖平均为(6.78±2.66)mmol/L.65岁及以上老年人恶性肿瘤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耐量2 h血糖均高于20~64岁中青年人(P<0.05).结论 老年人群是糖尿病和恶性肿瘤防治的重点人群.
作者:应焱燕;纪威;崔军;李小勇;王红飞;林鸿波;李辉;徐景野;周伟艳;许国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不同社会阶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差异,分析影响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因素.方法 运用问卷对河北省60岁及以上的5 378人进行了调查,将社会阶层分为上、中上、中、中下、下层.结果 男性上层、中上层需求率高的是日常生活服务,中层、中下层需求率高的是社会政策服务,下层需求率高的是医疗保健服务;女性上层需求率高的是医疗保健服务,中上层、中层需求率高的是社会政策服务,中下层、下层需求率高的是休闲娱乐服务.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居住方式、婚姻状况、家庭收入、健康状况、社会保障是影响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重要因素.结论 不同社会阶层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较大差异,政府应根据需求提供服务指导.
作者:陈玉娟;李立;张立立;杨慧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翼状胬肉中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CEACAM)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64例翼状胬肉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标本作为观察组,15例正常结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CEACAM6、VEGF和CD105的表达.结果 两组CEACAM6、VEGF表达的阳性率及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EACAM6、VEGF和MVD在不同病变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CEACAM6与MVD值、VEGF与MVD值均呈正相关性.结论 翼状胬肉中CEACAM6、VEGF高表达预示病变处于进展状态,间质中有较高的血管密度.
作者:李娟;朴天华;王睿;王云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术后1年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SF-36量表评分结果.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观察组(均P<0.05);两组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年SF-36量表各维度及总体健康的评估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创伤更小,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生活质量更好,临床应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手术方案.
作者:刘欢欢;关亚军;王巧霞;梁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白血病(AL)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老年AL患者IFD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临床特征、高危因素、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筛选25例接受系统治疗的老年AL患者,共治疗80例次,人均IFD发生率与同期非老年AL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11/25)vs 28.67%(43/150),P>0.05〕,但每疗程IFD发生率显著高于同期非老年AL患者〔16.25%(13/80)vs 7.41%(56/756),P=0.010〕.诱导治疗阶段IFD发生率高于巩固治疗阶段〔37.04%(10/27)vs 5.66%(3/53),P=0.001〕.前期应用广谱抗生素(92.3%)及粒细胞缺乏(84.6%)是主要危险因素.初始治疗有效率为61.54%,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发生IFD的老年AL患者较非老年IFD组中位生存期显著缩短(4.5个月 vs 17.5个月,P=0.002).结论 老年AL患者IFD发生率高且对预后有不良影响.
作者:付玉;何平;王畅;刘晓亮;刘秋菊;刘杉珊;谭业辉;高素君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