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UNX3基因多态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甘肃武威地区胃癌高发的相关性

赵永勋;赵鹏;冯虎元;杨含腾;王洪涛;安黎哲

关键词:RUNX3, 胃癌, 基因多态性, 幽门螺杆菌
摘要:目的 探讨人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X)3基因多态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甘肃武威地区人群胃癌高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武威地区118 例胃癌患者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人群112例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群Hp感染状况,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RUNX3基因多态性.结果 RUNX3基因rs760805位点多态性与武威地区胃癌高发有相关性,等位基因A携带者(包括TA和AA两种基因型)与TT基因型相比胃癌发病风险增加1.764倍(OR=1.764,95% CI:1.005~3.097,P=0.041);RUNX3基因rs11249206位点多态性与武威地区胃癌高发没有相关性.病例组和对照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8.6 % 和51.8 %,二者差异显著(P=0.009),Hp感染与RUNX3基因rs760805位点多态性存在交互作用,胃癌发病风险增加2.377倍(OR=2.377,95% CI:1.092~5.171,P=0.027).结论 RUNX3基因rs760805位点多态性与武威地区胃癌高发相关,与Hp感染存在交互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瘦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瘦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EH)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 EH患者120例分为EH组(n=60);EH合并LVH组(EH-LVH组,n=60);同时选择健康对照组60例.超声测定各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A)及E与A之比(E/A);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比较各组间指标的差异.结果 EH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EH-LVH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EH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瘦素水平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呈正相关(P<0.01).结论 瘦素抵抗可能参与了EH合并LVH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吕祥威;徐彤彤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畲族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

    目的 调查畲族老年人生命质量及社会支持状况,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生存质量简明量表(SF-8)对景宁畲族自治县319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与中国常模比较.结果 畲族老年人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方面与中国常模有显著性差异(P<0.05),影响畲族老年人社会支持的主要因素为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经济状况、生活满意度对畲族老年人躯体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结论 畲族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和生存质量不高,应加强基层养老服务特别是畲族农村养老服务建设.

    作者:董海娜;应碧荷;陈一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其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CHD)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及其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 高血压患者20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EH+CHD组)及单纯高血压组(EH组). 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测定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变异系数评估血压变异性.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对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24 h尿蛋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与EH组相比,EH+CHD组患者24 h收缩压标准差和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白昼收缩压及夜间收缩压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及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均明显增高(P<0.05).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及夜间舒张压标准差两组无差异(P>0.05).EH+CHD患者24 h尿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高于高血压组(P<0.05).但LVMI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CHD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有更大的BPV,靶器官损害更重.

    作者:杨斌武;张璐;韩冰;杨彩兰;邓爱云;雷鹏;吴增颖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黏膜中PCT、IL-6、IL-23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炎症黏膜中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及IL-23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UC患者52例(研究组)及同期50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实验方法测定黏膜炎症因子水平,并比较不同分组炎症黏膜中PCT、IL-6及IL-23水平,并采用ROC曲线探究3种炎性因子在UC疾病诊断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研究组PCT、IL-6及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C重度组PCT、IL-6及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UC中度、轻度组,UC中度组高于UC轻度组;UC患者中PCT水平与IL-6和IL-23水平、IL-6与IL-23水平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显示,PCT、IL-6及IL-23水平在诊断UC发生的可信度均较高.结论 UC患者机体炎症黏膜中PCT、IL-6、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且病情越重其水平越高,其在诊断UC疾病进展上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张宇翔;张凯亚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老年痴呆干预护理效果的系统文献定性评价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痴呆护理领域的各种护理措施的特征,评价老年痴呆护理效果研究文献质量的现状.方法 从护理内容的维度、护理场所和时间趋势上了解其研究的特征,并用PICOS原则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研究纳入的220篇文献中涉及认知护理的文献多(61.4%).不同护理场所、年代的护理研究侧重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质量评价高质量的文献仅有77篇.结论 低质量的研究没有遵循干预实验设计的PICOS原则.英文文献在文献质量和研究深度上都优于中文文献.

    作者:张娟;陈楠;唐卫卫;杨珉;邱培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老年颅脑外伤患者营养状况和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老年颅脑外伤患者营养状况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老年颅脑外伤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入院24 h内开始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益生菌,比较两组治疗情况、肠胃动力情况、营养状况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结果 治疗15 d时,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达目标喂养时间、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1 d时,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而空腹血糖、D-乳酸、降钙素原(PC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与单纯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老年颅脑外伤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肠胃功能,提高机体营养状况.

    作者:李学新;武建凤;陈艳红;陈晓影;刘树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在治疗老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方法 老龄白内障患者资料共3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各152例和对照组各152例,其中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眼压、视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眼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6、12、24 h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眼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w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两组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两种术式对于白内障的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相比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具有眼压升高缓慢、峰值低,术后视力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秋颖;张增雷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人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目的 分析人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PVT)1的1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糖尿病(DM)及糖尿病肾病(DN)关系.方法 利用MassARRAY质谱分析对DM及DN患者进行PVT1基因11个SNP位点(rs11993333、rs1499368、rs1499373、rs2250888、rs2648876、rs2720659、rs2720660、rs2720662、rs2720666、rs2720667、rs3815871)检测,分析各位点多态性在DM、DN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布差异,探讨PVT1基因不同SNP位点与DM及DN的相关性.结果 DN组与DM组10个SNPs (rs11993333、rs1499368、rs2250888、rs2648876、rs2720659、rs2720660、rs2720662、rs2720666、rs2720667、rs3815871)多态性均有显著差异;DN组及健康对照组11个SNPs位点多态性均无显著差异;DM组及健康对照组5个SNPs (rs2250888、rs2648876、rs2720660、rs2720666、rs272066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国人群PVT1基因多态性与DM及DN存在易感相关性.

    作者:庄严;栗俊杰;张诗蒙;陈传绮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药物联合肺康复治疗老年间质性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联合肺康复治疗在老年间质性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探讨老年间质性肺炎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80例老年间质性肺炎患者,入选病例均符合间质性肺炎的诊断标准,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乙酰半胱氨酸、硫唑嘌呤、泼尼松基础药物治疗,康复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肺康复四步疗法,观察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 w后的BODE指标和指数.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BODE指标及BODE指数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24 w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康复组指标改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药物治疗联合肺康复治疗在老年间质性肺炎治疗中有显著效果.

    作者:史秋香;吴艳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平喘固本汤加减联合家庭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平喘固本汤加减联合家庭氧疗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预防的价值.方法 8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祛痰、平喘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固本止咳平喘颗粒联合家庭氧疗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和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困难(mMRC)、生活质量(SGRQ)以及认知功能(MMSE)评分,比较两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mMRC和SGR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大呼气峰流速值(P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平喘固本汤加减联合家庭氧疗治疗可在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的同时大大降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冯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胸腔积液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和生存蛋白表达在鉴别诊断肺腺癌、恶性间皮瘤和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和生存蛋白(Survivin)表达在诊断肺腺癌、恶性间皮瘤及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患者胸腔积液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腺癌、恶性间皮瘤、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各30例胸水沉渣组织中GLUT-1 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 肺腺癌、恶性间皮瘤、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的样本中GLUT-1阳性率分别为86.7%、83.3%、6.7%;而Survivin阳性率分别为80.0%、76.7%、30.0%.GLUT-1和Surivin在肺腺癌和恶性间皮瘤中染色弥漫性和染色强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与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的样本差异显著(P<0.01).结论 GLUT-I和Surivin可以将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从肺腺癌和恶性间皮瘤中鉴别出来,但是无法鉴别恶性间皮瘤和肺腺癌.

    作者:马秦榕;郑锦花;魏亚敏;李美琼;田佳;杨飞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饮食运动指导治疗女性更年期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的影响

    目的 探讨饮食运动指导对女性更年期糖尿病(DM)的效果及对尿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1的影响.方法 女性更年期DM患者126例,按入组时间和年龄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4例,另选择同期更年期健康体检者65例为正常组.结果 治疗前,与正常组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尿CTGF和血清sICAM-1水平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饮食和运动治疗可显著改善女性更年期DM的高血糖状况,可能与降低尿CTGF和血清sICAM-1有关,但机制尚不明确.

    作者:单微;贾翠英;张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老年恶性卵巢肿瘤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恶性卵巢肿瘤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恶性卵巢肿瘤患者(恶性组)、30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良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恶性组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显著低于良性组,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t=5.307、6.703、10.730,P<0.05).恶性卵巢肿瘤患者甲亢组与甲功正常组比较,FT3、FT4及TSH水平显著降低(t=2.849、7.973、10.733,P<0.05);甲减组与甲功正常组比较,FT3、FT4水平显著降低,TSH水平显著上升(t=4.461、8.394、13.842,P<0.05);甲减组与甲亢组比较,FT3、FT4水平明显降低,而TSH明显上升(t=2.630、4.686、11.744,P<0.05).结论 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老年妇女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对评估卵巢肿瘤的性质、判断病情和评价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陈碧秀;王祖凤;曾建红;秦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乳腺癌组织中caspase-3及caspase-8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caspase-3 和caspase-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8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10例非浸润性癌和38例乳腺腺瘤中caspase-3、caspase-8蛋白的表达.结果 caspase-3与caspase-8蛋白在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非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低于乳腺腺瘤(P<0.05).caspase-3、caspase-8蛋白在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非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显著正相关(r=0.36,P=0.002).结论 caspase-3和caspase-8均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两者有助于对乳腺癌的诊断.

    作者:赵丽敏;赵帅;毕仁杰;贾军利;李海峰;张晓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miR-638在胃癌中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miR-638在胃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34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手术切除的肿块,制作组织芯片,原位杂交检测miR-638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期选取20例转移性胃癌(MET组)及20例非转移性胃癌(Tumor组)患者的血样,提取血清总RNA,qRT-PCR检测miR-638在血清中的表达.分析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参数(性别,年龄,肿块大小,吸烟史,TNM分期,Bor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浸润深度,脉管浸润)与miR-638表达水平的关系.分析miR-638的表达水平与总生存时间(OS)和无病生存时间(DFS)的相关性.结果 miR-638在转移性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转移性胃癌患者(P<0.05).miR-638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浸润深度、脉管浸润相关(P<0.05),miR-638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OS和DFS正相关,是影响胃癌生存预后的因素.结论 miR-638在转移性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转移性胃组织,且miR-638与胃癌的转移呈负相关,与预后呈正相关,有可能作为转移性胃癌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

    作者:唐映;陈晓华;赵瑛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心肌梗死中的研究新进展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可以有效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组蛋白乙酰化程度对基因表达、染色体结构、表观调控等方面起到重要调节作用.根据酵母细胞转录因子同源程度将HDAC分为4类:①HDAC 1,2,3,8;②HDACI 4,5,7,9;③SIRT 1~7;④HDAC 11.心肌梗死(MI)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如果血栓持续堵塞冠脉,就会延长心肌缺血时间导致心肌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同时斑块附近会快速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以溶解局部血栓.研究表明,抗血小板药物、药物洗脱支架、缺血时间等都与MI严重程度明显相关〔1〕.研究表明,HDACIs能促进t-PA产生,抑制炎症因子表达〔2,3〕.本文主要对多种HDACIs在MI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曾萍;杨简;范致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7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及与年龄、糖尿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7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S)患病情况及与年龄、糖尿病(DM)的关系.方法 对2 551例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采取横断面调查,研究各年龄组MS人群、非MS人群患DM的风险.结果 70~74岁、75~79岁、80~84岁、≥85岁的老年人群DM的患病率分别为10.9%、10.7%、7.7%、2.8%.以70~74岁且不患MS的老年人为对照组计算各年龄组MS人群DM的患病风险,可见70~74岁、75~79岁、80~84岁、≥85岁老年MS人群患病的OR值明显增加(P<0.05,P<0.01).但是各年龄组中非MS人群DM的患病风险仅80~84岁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0岁及以上的MS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比较高,而且80~84岁年龄组MS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达到高值,85岁及以上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作者:陈冯梅;郭志荣;陆虹宏;刘仕俊;杨淑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豚鼠局部5-氨基酮戊酸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

    目的 观察不同孵育温度、溶剂、pH值、有无角质软化剂等孵育方法对5-氨基酮戊酸(ALA)透皮吸收度的影响.方法 建立豚鼠动物模型,分别采取不同孵育温度、溶剂、pH值、有无角质软化剂等不同条件进行孵育,测定不同孵育方法孵育后病变组织光敏剂的荧光强度.结果 42℃条件下病变组织中光敏剂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在37℃条件下的荧光强度(P<0.05);以月桂氮卓酮为溶剂的ALA溶液孵育组病变组织中光敏剂的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在生理盐水配置的ALA溶液条件下孵育组(P<0.05);在pH4.0 ALA溶液条件下孵育组病变组织中光敏剂的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在pH7.0和pH10.0的ALA溶液条件下的孵育组(P<0.05);使用角质软化剂预敷组的病变组织中光敏剂的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未经过预敷组(P<0.05).结论 较高的孵育温度、较低的pH值以及透皮促进剂和角质软化剂的加入均有利于提高局部ALA透皮吸收.

    作者:佘文莉;刘晖;谢姗;谢光辉;刘宏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偏头痛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根据有无先兆症状可以把偏头痛分为无先兆偏头痛(MO)和有先兆偏头痛(MA).MO 的临床表现为中重度、单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反复发作,并伴有恶心、呕吐、畏声、畏光等症状,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MA 往往在出现上述临床表现之前还伴有其他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视野缺损,构音障碍,一侧的轻偏瘫,面部或四肢末梢的麻木等.

    作者:邓光辉;高源;马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自主活动的节律性

    目的 探讨5个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自主活动的生物节律变化.方法 采用小鼠自主活动测试仪对5个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和空白背景小鼠的活动度进行连续72 h的监测.结果 在12D/12L光暗影响下,5个月龄空白背景小鼠在黑暗相的活动度(自主活动时间、自主活动次数)均明显比光照相多(P<0.01);而5个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在光照及黑暗条件下的活动度(自主活动时间、自主活动次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5个月龄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自主活动近日节律紊乱.

    作者:丁莉;呙霞;许湘;王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