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佳扬;张基永;黄宝添;张武哲
目的 观察老年腰肌劳损患者在肌力训练治疗下辅以电磁脉冲波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老年慢性腰肌劳损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肌力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电磁脉冲波手段进行联合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9 w后,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治疗9 w后,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VAS)疼痛评定、腰部活动度评定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肌力训练联合电磁脉冲能对老年腰肌劳损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鲁建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定量脑电图(QEEG)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效果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发病4.5 h内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28例并给予溶栓治疗,患者均在溶栓前、溶栓后24 h、1 w接受脑电图检查并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溶栓有效组及无效组,计算功率比指数(DTABR)值并结合NIHS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溶栓前两组DTABR无统计学差异,有效组在溶栓24 h后出现DTABR下降,1 w后下降明显,对比无效组大部分脑区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TABR指数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 结论 QEEG对溶栓后脑功能的改变有较好的评估作用.
作者:陈峰;郭谊;丁美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生活方式对60岁及以上老年女性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了解8 476名老年女性的生活方式,并对其健康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饮食及心理因素明显影响老年女性的健康情况,通过等级回归分析获得概率模型,可用于预测老年女性健康情况(非常好,好,一般和差)的发生概率.结论 老年女性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态度可提高其健康水平,老年女性生活方式可预测其健康状态.
作者:关颖;尹瑞杰;张国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索老年人群中开展主动筛查肺结核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在江西省贫困地区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1个村(居委会)开展老年人结核病患病率筛查,描述性分析老年人中结核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并采用Logistics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拟合分析老年人患肺结核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5 268例老年人中共筛查出21例新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12例肺癌患者,60岁及以上老年人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98.6/10万,涂阳肺结核患者患病率为132.9/10万.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人体质指数(BMI)和既往史是其结核病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老年人结核病患病的危险因素为肺结核既往史(P<0.05).结论 对既往有结核病病史老年人开展结核病筛查有积极意义.
作者:胡嘉;孟旭;邱林西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缓激肽对体外培养大鼠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将缓激肽作用于Transwell小室建立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VC)间紧密连接屏障模型,通过跨上皮细胞电阻(TER)值观察缓激肽对大鼠REVC间紧密连接结构的影响;RT-PCR 法检测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和occludin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作用2 h的TER值小于测量前、作用4 h组和对照组(P<0.01);实验组作用4 h组和测量前、对照组TER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缓激肽可在转录水平上减少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和occludin mRNA表达,能够开放大鼠REVC间的紧密连接,增加血视网膜屏障的通透性.
作者:蔡克瑞;刘志新;孙晓冬;梁军;闫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比较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与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技术在早期鼻咽癌应用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0例早期鼻咽癌患者,分别制定双弧VMAT与九野IMRT两组放疗计划.比较靶区覆盖、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危及器官保护、计划设计时间、机器跳数(MU)和投照(delivery)时间.结果 PTVnx:VMAT的CI及HI与IMRT相似(P>0.05).PTVnd:VMAT的CI优于IMRT(P<0.05),HI差于IMRT(P<0.05).PTV60:VMAT的CI优于IMRT(P<0.05),HI与IMRT相似(P>0.05).VMAT的脊髓、口腔、正常组织区的剂量低于IMRT(P<0.05),而脑干计划区、喉、腮腺的剂量高于IMRT(P<0.05),脊髓计划区、脑干、晶体、视神经、视交叉剂量与IMRT相似(P>0.05).计划设计时间:VMAT[(181.6 ± 36.0)min]较IMRT[(68.1 ± 7.6)min]增多171%(P<0.05).MU:VMAT(609 ± 43)较IMRT(2 071 ± 262)减少70%(P<0.05).投照时间:VMAT[(2.2 ±0.11)min〕较IMRT〔(6.6 ±0.4)min〕减少66%(P<0.05).结论 早期鼻咽癌VMAT 能达到略优于IMRT 的靶区剂量分布,而危及器官保护方面不具明显优势,能大幅度减少MU 和投照时间.
作者:陆佳扬;张基永;黄宝添;张武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苦参碱通过蛋白激酶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对阿尔茨海默病(AD)认知障碍及神经炎症的调节作用.方法 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苦参碱组.处理7 d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放射免疫检测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胶质细胞标记蛋白如离子钙结合蛋白(Iba)-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PKA/CRE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空间探索能力明显下降,Iba-1、GFAP的表达显著增高,炎症因子IL-1β、TNF-α、IL-6含量明显增多,p-PKA及p-CREB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苦参碱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空间探索能力显著增强,Iba-1、GFAP的表达明显降低,炎症因子IL-1β、TNF-α、IL-6的含量明显下降,p-PKA及p-CREB表达明显增强(均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苦参碱组各检测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苦参碱能显著改善AD大鼠认知障碍,抑制神经炎症,作用机制可能与PKA/CREB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作者:吕路;梅蕊;王昉;彭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在疝出型和退变突出型腰椎间盘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及Modic改变与突出类型的相关性和病理机制.方法 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2例,根据椎间盘突出类型分为损伤疝出组41例和退变突出组21例.根据磁共振成像(MRI)将病例分为 Modic改变组22例和非Modic改变组40例.术中取椎间盘标本,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SYBR green法荧光定量PCR观察并检测椎间盘组织病理改变和IL-17表达情况.结果 损伤疝出组新生血管化发生率明显高于退变突出组(P<0.01).退变突出组IL-17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损伤疝出组(P<0.01).损伤疝出组椎间盘组织中IL-17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退变突出组(P<0.01).Modic改变组椎间盘组织中IL-17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非Modic改变组(P<0.01).疝出型IL-17 mRNA表达量与Modic改变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61,P<0.001).结论 损伤疝出型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存在明显的局部炎性反应;IL-17在损伤疝出型椎间盘表达明显,提示介导了椎间盘神经根微环境的免疫炎症变化;自身免疫反应参与了Modic改变的病理机制.
作者:孟志强;吴若丹;白云鹤;周三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实践研究探讨广场舞训练是否更利于提高老年女性认知功能障碍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筛选55~65岁的女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4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进行普通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同对照组普通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广场舞训练进行干预.采用认知功能障碍量表,对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检测比较,并对治愈者进行3个月跟踪随访.结果 分别经9 w治疗后,观察组检测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认知功能障碍老年女性进行广场舞干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一药物治疗的效果.
作者:贾新建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并发医院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患者621例,调查患者基线资料、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并对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29.79%;共分离出病原菌198株,其中真菌61株(30.81%)、革兰阳性菌45株(22.73%),革兰阴性菌92株(46.46%);ICU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中以下呼吸道常见(70.27%),其次为泌尿道(10.81%)、胃肠道(8.11%)及血管内导管感染(7.0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有无侵袭性操作、有无使用抗菌药物与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关(P<0.05),性别、合并疾病与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11 d、接受侵袭性操作是ICU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以下呼吸道感染常见,年龄>60岁、住院时间>11 d及接受侵袭性操作是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朱英;刘世英;刘珍秀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前1 w、术后1、2 w机体营养状况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5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在术前1 w、术后1、2 w运用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测量体重指数(BMI)、上臂中围(MAC)、上臂肌围(AM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测定机体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B)、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前1 w营养风险为79.31%,术后1 w营养风险显著升高至94.83%;而术后2 w较术后1 w营养风险虽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BC 、HGB、TLC、ALB、PAB、CRP则有显著差异(P<0.05,P<0.01).营养风险与各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术前1 w营养风险与BMI、MAC、AMC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术后1 w营养风险与ALB、PAB、TSF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与CRP呈显著正相关(P<0.05),术后2 w营养风险与HGB、BMI、ALB、PAB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 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前1 w即存在营养风险,术后1 w营养风险为严重,应重点关注ALB、PAB、CRP、TSF的变化,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预后.
作者:刘春芳;王万霞;黄兰;叶枫林;崔苗;董慧明;李秀川;顾侠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变化与急性心力衰竭发作的关系.方法 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病情加重出现急性心力衰竭(AHF)发作者49例为AHF组,病情逐渐好转无AHF发作71例为非AHF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Gal-3,分析所有患者入院时和AHF发作后血清hs-CRP、Cys-C、Gal-3水平.结果 AHF组患者血清hs-CRP、Cys-C、Gal-3水平均高于非AHF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Cys-C,Gal-3水平均与AHF发作呈正相关(r1=0.41,P<0.05;r2=0.39,P<0.05;r3=0.5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Cys-C,Gal-3水平是慢性心力衰竭AHF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hs-CRP、Cys-C、Gal-3水平高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AHF发作有关,同时是其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上述因子水平有利于早期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AHF发作,进而实施针对性治疗.
作者:张建新;郝同琴;石金河;杨飞云;李闯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和ACE2基因遗传变异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确诊并住院的246例CHD患者和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251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ACE基因rs4461142位点及ACE2基因rs1514283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高血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rs4267385位点、rs1514283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数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CE基因rs4267385位点和ACE2基因rs1514283位点可能不是中国北方汉族人群CHD的易感位点.
作者:王树越;吴娟;贾一扬;王琪;孙迪;徐缙;陈怀基;许峰;叶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贝母瓜蒌散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中p38MAPK信号通路和肿瘤相关因子受体因子MIP-T3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贝母瓜蒌散组,每组10只;采用脂多糖(LPS)气管滴入加烟熏法制造COPD大鼠模型,为期30 d.从造模第8天开始,地塞米松组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腹腔注射(2 mg/kg),贝母瓜蒌散组给予贝母瓜蒌散灌胃(20 ml/kg),1次/d,连续22 d,模型组予0.9% 生理盐水灌胃(20 ml/kg).Western印迹检测p38MAPK蛋白和MIP-T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p38MAPK和MIP-T3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贝母瓜蒌散组可降低大鼠肺组织中p38MAPK和MIP-T3的表达(P<0.05);而地塞米松组和贝母瓜萎散组p38MAPK和MIP-T3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贝母瓜蒌散有抑制p38MAPK和MIP-T3表达的作用.
作者:吴忠练;黄学宽;骆言;张超男;蒋娟;万磊;王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PCS埋入式镇痛系统对重度癌痛患者镇痛期间嗜睡及生活质量评分(QOL)的影响.方法 100例重度癌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PCS埋入式镇痛系统进行镇痛,对照组给予传统镇痛方式进行镇痛(WHO三阶梯镇痛模式),观察并记录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Ramsay评分明显上升,但观察组上升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QOL明显上升,但观察组上升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S埋入式镇痛系统较传统镇痛模式更能减轻重度癌痛患者镇痛期间嗜睡症状,并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郝仲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肤乐颗粒对大鼠颅骨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的拮抗效应及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颅骨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观察肤乐颗粒对大鼠颅骨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肤乐颗粒对颅骨Syk、Fyn和COX-2表达的影响.结果 肤乐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大鼠颅骨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肤乐颗粒高剂量组颅骨Syk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肤乐颗粒高、中剂量组颅骨Fyn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肤乐颗粒高、中、低剂量组颅骨COX-2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肤乐颗粒具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其机制与抑制Src家族非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激活有关.
作者:代渊;任波;陈欢;魏江平;任香怡;付文君;徐世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湘潭市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抑郁症现状及老年人抑郁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5年6~9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选择湘潭市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496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老年人社会人口学特征、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得分、社会支持量表得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得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496例老年人中CES-D得分为(10.13±5.39)分,抑郁发生率19.56%(97/496),老年人ADL评分为(16.34±7.23)分,自理能力下降发生率为20.77%(103/496);结构方程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月收入、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及ADL对老年人CES-D得分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即年龄越低、男性、文化程度高、年收入高、社会支持高及ADL得分低者抑郁程度越低;社会支持可通过对间接作用于ADL(-0.311)对老年人抑郁具有抑制作用,文化程度通过提升老年人社会支持间接降低老年人抑郁程度;老年人文化程度与月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r=0.334,P<0.05).结论 湘潭市老年人抑郁现状不容乐观,女性、文化程度低、月收入低者为老年人抑郁症的高危人群,通过提高老年人的ADL和获得的社会支持能够预防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黄铁牛;何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比较老年与非老年脑卒中患者在日常活动、康复治疗过程及康复疗效上的差异,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特点.方法 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n=40)和非老年组(n=40).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1次/d,每次40 min,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 w.在治疗前及治疗4 w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及基本动作评定量表(ABMS)对两组患者进行功能评估.在治疗期间通过自制的患者日常活动调查表对各患者进行日常活动情况的调查.结果 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患者每日总活动时间及主动活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被动+主动辅助活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康复积极性及配合度明显降低(P<0.05);家属对患者康复的期望值也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MA及B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ABMS评分非老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治疗4 w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得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而老年组BI和ABMS得分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P<0.05),但FMA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每日总活动时间少、主动活动时间少、被动及主动辅助活动时间长、康复积极性及配合度不高、家属对老年患者的康复期望值较低,可能是影响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主要原因.
作者:尹昱;范莎莎;吕艳玲;贾子善;赵振彪;槐雅萍;闫彦宁;黄明威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ys)C的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无心脑血管疾病的社区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浆Hcy、CysC水平,并根据蒙特利尔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将观察组分为认知功能轻度障碍组(20分≤MoCA评分<26分)16例、认知功能中度障碍组(15分≤MoCA评分<20分)9例、认知功能重度障碍组(MoCA评分<15分)7例.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患者Hcy、CysC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浆Hcy、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oC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不断增加,其血浆Hcy、CysC水平也呈逐渐上升趋势(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Hcy、CysC与认知功能均呈显著正相关(r=0.562,0.593,P=0.015,0.022).结论 血浆Hcy、CysC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且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呈显著正相关.
作者:吴雪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关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的治疗效果,观察其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17A和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的影响.方法 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2次/d,共治疗14 d.均留取治疗前、后的空腹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IL-17A和HMGB1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清中IL-1、IL-17A和HMGB1的表达均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效果明显,同时能有效下调血清中IL-1、IL-17A和HMGB1的水平,对微环境的调节作用理想.
作者:啜红斐;郎桂艳;田步先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