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李海涛;白飞虎;冯雅宁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HAG(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化疗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疗效、安全性、环氧化酶(COX)-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80例老年AML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地西他滨+半量HAG化疗)和对照组(HAG方案),每组4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血清COX-2、bFGF及VEGF水平.结果 对照组总缓解率明显低于观察组(x2=10.476,P=0.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血液系统不良反应(11例)明显高于观察组(4例,x2=4.021,P=0.045);观察组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发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588,P=0.032;x2 =7.040,P=0.008;,=5.000,P=0.025);在肝功能异常、心功能不全及脱发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X2=0.157,P=0.692;x2 =0.213,P=0.644;x2 =0.721,P=0.396).化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COX-2,bFGF及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362,P=0.000;t=8.746,P=0.000;t=2.705,P=0.004).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半量HAG化疗方案可以显著降低老年AML患者VEGF含量,提高化疗效果,但是治疗过程中增加了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应用时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给予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颜敏超;曾惠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短程化疗间歇疗法治疗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PTB)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初治涂阳PTB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采用短程化疗间歇疗法,对照组采用短程化疗无间歇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60 d及90 d后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短程化疗间歇疗法能够有效治疗老年初治涂阳PTB,治愈率高,并可节约药量,降低经济成本,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刘明;马英莲;王蓉;莫东军;王秀格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痛风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钙素(OC)、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及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S-CTX)的水平.方法 骨内科住院的70例骨质疏松患者根据有无痛风性关节炎分为研究组35例(痛风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平均年龄(70.94±14.32)岁;对照组3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平均年龄(67.54± 12.90)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S-CTX、血清OC、BAP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测量两组骨密度,并测定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结果 研究组OC、S-CT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AP水平无明显差异;研究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体质指数(BMI)及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身高、体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ESR、总胆固醇(TC)、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钙(CA)、血磷(P)及骨密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痛风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中骨形成指标和骨吸收指标处于高转化状态,可为临床用药及用药后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马伟凤;王亮;张妍;宋晓艳;陈立英;苏天娇;王天天;翟武杰;王春;李丹;孙杨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口服药单剂量包装发药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用药安全性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55例出院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口服药单剂量包装发药,对照组采用口服药整合发药,两组均获得为期2个月的3次随访,随访时调查患者使用意愿;采用生物鉴定法、计量用药数量法及液相色谱法检测两组用药安全性(变质、重复服药、误服)及服药依从性(漏服、不按时服用).结果 两组均没有检测出变质药物,两组误服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重复服药、漏服、不按时服用频率较观察组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使用意愿高(P<0.05).结论 口服药单剂量包装发药经过重复包装不仅不会导致药品变质,而且此种发药方式能够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用药安全性及服药依从性.
作者:温建东;王丽芳;肖林林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埃兹蛋白(Ezrin)、桩蛋白(Paxillin)及CD44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卵巢癌组织12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100例,正常卵巢组织100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组织中Ezrin、Paxillin及CD44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卵巢癌组织中Ezrin、Paxillin及CD44的相关性.结果 卵巢癌组织中Ezrin、Paxillin及CD44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良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均P<0.05).Ezrin、Paxillin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手术病理分期及腹水转移有关(P<0.05),与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无关(P>0.05);CD44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手术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及腹水转移有关(P<0.05),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卵巢癌组织Ezrin的阳性表达率与Paxillin及CD44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s=0.843,0.672;均P<0.05).结论 临床上可通过检测Ezrin、Paxillin及CD44蛋白表达明确患者病情恶化情况.
作者:俞桢;卢永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及BPV对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226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将患者分为杓形组、非杓形组和反杓形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测定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评估BPV.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三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24 h动态BPV、LVMI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颈动脉IMT与BPV各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杓形组比较,非杓形组和反杓形组LVMI明显增高(P<0.05],且反杓形组LVMI明显高于非杓形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颈动脉IMT与24 h SBPCV及nSBPCV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4和0.517;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与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血压病程、dSBPCV和nSBPCV有关(OR分别为1.077、0.090、1.011、1.181及1.132).结论 SBPBPV变化越大,颈动脉IMT增加越明显,发生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风险越高.
作者:杨斌武;韩冰;张璐;杨彩兰;邓爱云;雷鹏;吴增颖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荭草苷和木犀草素对人红细胞自然老化的保护作用及构效关系.方法 采用健康成年人去白细胞抗凝血制成红细胞悬浮液,建立自然老化模型.测定红细胞溶血度,抗氧化酶系及腺苷三磷酸酶(ATPase)活性,丙二醛(MDA)浓度.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分析损伤红细胞膜蛋白变化,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红细胞形态及红细胞膜骨架超微结构.结果 荭草苷、木犀草素均能较显著抑制红细胞溶血,保护抗氧化酶活性及ATPase活性,同时荭草苷、木犀草素还能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P<0.01),对红细胞膜蛋白具有保护作用,明显改善红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结论 荭草苷和木犀草素对人红细胞自然老化的保护作用是通过直接对抗氧自由基损伤和保护抗氧化酶系活性及红细胞结构功能的完整性而实现的.
作者:王树林;王晓茹;曹欣欣;王书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黑素细胞自噬和老年白癜风患者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88例老年白癜风患者,包括41例节段型白癜风患者(节段型组)和47例泛发型白癜风患者(泛发型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的健康老年志愿者88例为对照组.比较节段型组和泛发型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节段型组和泛发型组白斑区周围正常肤色部位皮肤和对照组任意部位正常肤色皮肤的黑素细胞诱导前后自噬体数量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小眼球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酪氨酸酶相关蛋白(TRPs)相对表达情况.结果 节段型组和泛发型组发病年龄、家族史、伴有晕痣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节段型组同形反应少于泛发型组(P<0.05).诱导前节段型组和对照组可见自噬点数目显著多于泛发型组(P<0.05);诱导后3组自噬点数目较诱导前均显著增多,且泛发型组显著多于节段型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显著多于节段型组(P<0.05).诱导前泛发型组MITF显著高于节段型组和泛发型组,LC3Ⅱ、TYR、TYRP1和TYRP2均显著低于节段型组和泛发型组;诱导后3组MITF、LC3Ⅱ、TYR、TYRP1较诱导前均显著升高,且泛发型组MITF、TYR、TYRP1高于节段型组和泛发型组(P<0.05).结论 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存在自噬现象,对功能性分子表达产生影响,且泛发型白癜风黑素细胞自噬现象和对功能性分子表达的影响较大.
作者:王华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1969年Mccully[1]在遗传性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死亡儿童尸检中发现广泛的动脉血栓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AS),首次提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可导致AS性血管疾病的假说.Hcy通过氧化应激反应导致内皮细胞和内质网损伤,破坏机体凝血和纤溶之间的平衡,使机体处于血栓前状态,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加速AS进程.2006年美国心脏协会脑卒中指南[2]将HHcy作为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确定诊断标准为Hcy水平>10 μmol/L,我国脑卒中患病率远高于美国,2008年公布的全国第3次死因调查第一位就是脑卒中,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2010版将空腹血浆Hcy水平>10 μmol/L定义为HHcy.目前我国HHcy患病率为27.5%,北方地区较南部地区高,内陆地区较沿海地区高,农村居民较城市居民高,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增长,男性明显高于女性[4].本文就HHcy代谢特点、致病机制、相关疾病予以综述.
作者:孟晓冬;刘燕 刊期: 2017年第23期
水飞蓟素是从水飞蓟的种子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黄酮木质素类混合物,包括水飞蓟宾、异水飞蓟宾、水飞蓟亭、水飞蓟宁等成分,其中水飞蓟宾含量为60%~70%,故目前药理及临床研究皆以水飞蓟宾为主[1-3].水飞蓟宾作为水飞蓟素的主要成分,被用于制成保肝药利肝隆(Legalon)并作为其主要的有效组分.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各地陆续开始从西德引进这种保肝药用植物,经过数年种植研究发现了它除具有改善肝功能、保护肝细胞膜的作用,且在动物实验中没有明显的慢性毒副作用,用以治疗急性及慢性肝炎、黄疸型肝炎谷丙转氨酶长期异常、病毒型肝炎、肝硬化、肺结核等病有一定疗效之外,还有多种用途[4].学者[2]利用其有效成分,作为植物生长刺激素来研究抗氧化损伤性作用及保护中枢神经的作用及抗感染等作用.本文主要对水飞蓟宾药理作用改善学习记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晓东;金戈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脂、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水平与结直肠息肉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入选的250例患者分别检测血清Hcy、F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年龄、性别与结直肠息肉发生明显相关;血清Hcy水平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无相关性;FA、维生素B12水平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明显相关;脂代谢紊乱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 FA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维生素B12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
作者:姚丽;李海涛;白飞虎;冯雅宁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诱导的p27蛋白表达改变和核转位及半胱天冬酶(Caspase)8的激活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存在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的对吉非替尼敏感的NSCLC细胞系HCC827,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吉非替尼在不同浓度和时间下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p27蛋白和Caspase及其他相关蛋白的相对含量.通过免疫荧光法观察p27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采用蛋白免疫共沉淀验证p27蛋白和Caspase8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吉非替尼浓度-时间依赖性促进了HCC827细胞凋亡.当吉非替尼干预18 h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抑制因子p27蛋白表达开始出现显著升高(P<0.05),且p27蛋白在此过程中伴随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核转位现象,而促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Bcl)-2相关x蛋白(Bax)和Bad及抗凋亡蛋白Bcl-2和Bcl/白血病-x基因长片段(Bcl-xl)在吉非替尼干预后表达并未发生显著改变.此外,细胞质中p27蛋白与Caspase8的降解中间体p43/p41结合从而抑制其自身细胞质向细胞核易位.结论 推断吉非替尼通过调节p27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Caspase8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促EGFR突变的NSCLC细胞凋亡的效果.
作者:杨畅;冯燕;王新卫;刘新年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浅低温对老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8只老年大鼠随机分为浅低温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对照组大鼠在37C平衡灌流30 min,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浅低温组大鼠在37℃平衡灌流30 min,缺血30 min,34℃浅低温下再灌注120 min.检测心室线粒体和胞质细胞色素C水平,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心肌梗死范围.结果 浅低温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胞质细胞色素C低于对照组(P<0.05).浅低温组大鼠试验后心肌梗死面积低于对照组(P<0.05).浅低温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ATP含量和SOD活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浅低温对老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浅低温能够减少心室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的扩散、降低心肌组织MDA含量、升高心肌组织中ATP含量和SOD活力有关.
作者:池豪;杨东伟;刘新叶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久泻灵颗粒治疗前后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及结肠中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大黄水煎液灌胃+肌注氢化可的松+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法复建动物模型.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久泻灵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柳氮磺吡啶(SASP)组,药物干预后,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评分,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2、IL-4、IL-10含量,RT-qPCR法检测基因表达.结果 相比空白组,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2、IL-4、IL-10含量及结肠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均降低(P<0.05);相比模型组,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1L-2、IL-4、IL-10含量及结肠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均升高(P<0.05),作用显著的是久泻灵颗粒高剂量组(P<0.05).结论 久泻灵颗粒调节免疫活性,促进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中IL-2、IL-4及IL-10的分泌,从而抑制炎症发生,保护结肠黏膜.
作者:殷银霞;刘永华;刘香玉;李海龙;蔺兴遥;程小丽;梁建庆;吴玉泓 刊期: 2017年第23期
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在保护动脉粥样硬化(AS)等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能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抑制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1],通过多方面的作用保护血管功能,预防AS.NO需要严格的调控维持代谢和心血管稳态.NO合酶(NOS)-二甲基精氨酸二甲基氨基水解酶(DDAH)-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通路是调控的核心[2].内皮细胞释放的NO在血管张力的调节、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中有重要的作用.NO减少或活性氧物质增加不平衡,可通过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的各种信号传导通路,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3].由于内皮组织在动脉稳态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中NO生物利用度降低和内皮功能障碍是早介入AS的发病机制[4].
作者:刘伟;吕莎;何姝槿;洪芬芳;杨树龙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海口市失能老人健康状况,分析其需求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方法,收集琼山、秀英、龙华、美兰等4个样本区391例失能老人的有效问卷,采用杨茗编制的老年失能评估量表(EDAS)进行评估.结果 轻度失能老年人244例(62.40%)、中度失能117例(29.92%)、重度失能23例(5.88%)、极重度失能7例(1.79%).失能严重程度在年龄、离退休前职业、精神抑郁、居住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慢性疾病、吸烟、饮酒、运动锻炼、陪护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需要建立一套符合失能老人的长期中医药防治体系、医疗护理体系和相应的保险制度,以保障年龄较大、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年人为重点,支持和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增加养老机构的数量及床位数,增强社会机构和社区养老的保障能力,形成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作者:张钦;龚勋;张翔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血清中B型脑钠肽(BN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9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共纳入94例患者,具有急性脑梗死伴有恶性高血压病史的患者28例作为A组,具有急性脑梗死伴有常规高血压病史的患者47例作为B组,具有急性脑梗死无任何高血压的患者19例作为C组.检测血清中BNP、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 3组血清中BNP、MMP-2和MMP-9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血清中BNP、MMP-2和MMP-9的表达与梗死灶的体积密切相关,A组和B组血清中BNP、MMP-2和MMP-9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A、B组血清中MMP-2和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病史患者血清中BNP、MMP-2和MMP-9的表达升高,三者高表达对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一定促进作用.病变形成过程中血清中MMP-2和MMP-9的表达具有正向协同作用.
作者:任占军;蒋丽艳;黄丹华;程春郁;刘莹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石斛合剂对老年糖尿病大鼠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Wistar大鼠进行高糖高脂喂养16个月,建立老年糖尿病模型,进行石斛合剂序贯方临床等效药量灌胃治疗.取大鼠肝脏组织进行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及探索者蛋白芯片测试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存在差异的神经系统相关功能基因63个,分布于14个通路,其中经药物治疗“纠偏”基因49个.13种蛋白表达在治疗后有所改善,分别属于细胞因子、神经疾病特异基因、细胞骨架蛋白、铁转运相关蛋白等.结论 石斛合剂序贯治疗后的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大鼠在转录、蛋白组学的层面上更加接近,对神经系统直接相关的多条通路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许茜;丛一博;蔡晶;林心君;崔乙;刘赟;施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与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手术腰硬联合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组(RF组)与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组(BF组).RF组:0.75%罗哌卡因2 ml+芬太尼1ml(25μg),BF组:0.50%布比卡因2ml+芬太尼1 ml(25μg).观察两组感觉、运动阻滞效果,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RF组感觉阻滞达到高阻滞平面时间明显长于BF组(P<0.01);RF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恢复时间短,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较感觉阻滞恢复时间短,Bromage评级效果更好(均P<0.05);BF组较RF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手术腰硬联合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感觉阻滞充分,运动阻滞恢复快.
作者:夏秋;杜奕鹏;张旭;李春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PEA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的关系.方法 纳入225例中国汉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用100 mg阿司匹林及75 mg氯吡格雷双抗治疗7d后,根据血栓弹力图(TEG)结果将其分为CR组和氯吡格雷敏感(CS)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及直接测序法检测PEAR1基因的突变情况,利用多因素回归分析CR与PEAR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关系.结果 47例(20.9%)患者发生CR.PEAR1基因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其中rs41273215位点CC基因型在CR组与CS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携带CC基因型比CT+Tr基因型更易发生CR(OR=2.525,95% CI:1.300 ~4.905),且C等位基因在CR组发生频率较CS组高1.695倍(OR=1.695,95%a:1.046 ~2.746).未发现rs373722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CR的相关性,SHEsis软件分析两基因位点间不存在连锁不平衡(D’=0.28;r2>0.06),无法构建单倍型.多因素回归分析后,rs41273215位点CC基因型是CR独立危险因素(P=0.007,OR=2.802,95% CI:1.321~5.943).结论 PEAR1基因rs41273215位点C等位基因与中国汉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R的发生有关.
作者:冯希振;王雁 刊期: 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