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治谚;张世鹰;蔡虎志;王笑莹;舒华;陈青扬;危致芊;季也;陈新宇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在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患者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 Logistic 回归分析两组患者发生 AKI 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316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老年组137例,49例出现 AKI,中青年组179例,42例出现 AKI。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SOFA)总分是老年组患者发生 AKI 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中青年组患者发生 AKI 的独立危险因素是 SOFA 神经评分、入科时血糖水平、高血压和休克。结论老年重症患者住院期间 AKI的发生率高。与中青年组不同,SOFA 总分是老年重症患者发生 AKI 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周学萍;汪正光;张牧城;张曲矗;李平国;汪健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1〕,可致低氧和(或)高碳酸血症,影响呼吸、循环等功能,长期缺氧可引起氧自由基产生、神经元损害、炎性反应及神经胶质细胞活化等脑部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导致认知功能障碍〔2〕。本研究旨在探讨 COPD 患者记忆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王素娟;赵玉娜;陈桂芝;陈长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黄连素是一种从传统中药黄连中提取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又名小檗碱,虽然在亚洲国家其抗菌活性被常规用于治疗胃肠道感染和腹泻,然而近十年西方国家对黄连素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兴趣不断增加。
作者:杨硕;佟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人体衰老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衰老的快慢取决于多方面因素,选择某种物质或者生命的某一特征都是片面的〔1〕。就微观研究而言,其所提出的生物学标志物直接应用于大面积人群的衰老测量难以适用;而宏观研究所提出的量表检测,可以较好地将人体衰老的内涵通过外在的某些特征改变加以表达,更具代表性,且更适用于大面积人群则已被证明。
作者:曾妮;李文静;师雪;贺子强;林菲;黄河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8及其受体在前列腺细胞系的表达及 IL-8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免疫荧光和Western 印迹技术分别检测 IL-8及其受体在前列腺细胞系中的表达;利用 CCK8、克隆形成、划痕实验检测 IL-8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结果免疫荧光和 Western 印迹结果显示 PC-3、DU145和 RWPE-1细胞中都有 IL-8及其受体的表达,PC-3细胞中 IL-8及其受体表达明显多于 DU145和 RWPE-1(P<0.05);不同浓度的外源性 IL-8能促进 PC-3细胞增殖,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效应也随之增加,浓度为80 ng /ml 时增殖效果明显,但浓度超过80 ng /ml 后增殖效果有所下降,浓度为80 ng /ml 时与其他组差异显著( P<0.05);克隆形成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80 ng /ml 的外源性IL-8能明显促进 PC-3细胞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P<0.01)。结论IL-8可通过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生长、迁移而参与前列腺癌发生与演进过程。
作者:李鑫屹;杨杨;黄校青;曹宇;李凤英;贾琳琳;王丽敏;陈洁茹;赵晓莲;王伟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 T 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TIM)-3在老年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因脑出血行血肿清除术老年患者40例根据手术距离发病时间分为≤6 h 组、>6 h 且≤24 h 组、>24 h 且≤72 h 组和>72 h组,各10例。同时选取远离血肿的正常脑组织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TIM-3蛋白表达,采用 RT-PCR 法检测 TIM-3 mRNA 表达。结果各组 TIM-3蛋白及 mRNA 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6 h 组、>6 h 且≤24 h 组、>24 h 且≤72 h 组 TIM-3及 mRNA 水平逐渐上升,>24 h 且≤72 h 组、>72 h 组 TIM-3及 mRNA 水平逐渐下降,>24 h 且≤72 h 组 TIM-3及 mRNA 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TIM-3在脑出血发病后逐渐升高,至24~72 h 升高至顶峰,之后逐渐下降,提示 TIM-3可能和脑出血后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田少辉;许磊;李盼祥;赵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诊治的90例 EGFR 突变的 NSCLC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单药组采取口服吉非替尼进行治疗,联合组 DC /CIK 联合吉非替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联合组近期有效率(DCR)和疾病控制率(RR)及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经过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 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较单纯化疗组患者体力下降和食欲减低明显降低( P<0.05);联合组与单药组的无疾病生存进展时间( PFS)延长了2.5个月,两组间差异显著( P<0.05);联合组 CIK 输注后出现发热5例、胸闷3例,经对症处理后缓解,两组皮疹和腹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C /CIK 联合吉非替尼治疗 EGFR 突变的 NSCLC,可以提高患者 DCR 和 RR,减少化疗药物对患者免疫力的影响,提高抵抗力,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蔡向敬;王媛;王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 D〔25(OH)D〕与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人群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6例 IFG 患者(设为 IFG 组)和128例正常人群(设为 NC 组),所有受试者测身高、体重、血压(SBP、DBP),检测空腹血糖( FPG)、空腹胰岛素( FINS)、血脂( TG、TC、HDL-C、LDL-C)、血清25(OH)D。用稳态模式估计法公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水平分析各因素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性。结果经Pearson 相关分析,BMI、SBP、DBP 与 IR 呈正相关,HDL-C、血清25(OH)D 与 HOMA-IR 呈负相关(r =-0.502,P<0.0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PG、BMI、HOMA-IR 与〔25(OH)D〕密切相关。结论在排除饮食等其他影响因素后,血清25(OH)D 可作为 IR 的独立预测指标,血清〔25( OH) D〕有可能成为 IFG 发生发展危险因素的预测指标。
作者:阚正华;马静静;石敏;高鹏霞;张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验证 miR-142-5p 的靶基因———自噬相关基因 Becn1。方法生物信息学预测 miR-142-5p 与 Becn1的结合位点,构建含有结合位点的 Becn1基因3'UTR 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将重组质粒与 miR-142-5p-mimics 或 miR-NC 共转染 C2C12细胞,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miR-142-5p 与 Becn1的3'UTR存在一个结合位点(123~129);成功构建野生型重组质粒 pGL3-Becn1-3'UTR 和靶位点含3个碱基突变的重组质粒 Mut-3'UTR;与共转染 pGL3-Becn1-3'UTR 和 miR-NC 组相比,共转染 pGL3-Becn1-3'UTR 和 miR-142-5p-mimics 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下降,约为41.2%( P<0.01);而与对照组相比,共转染 Mut-3'UTR 和 miR-142-5p-mimics 组的荧光素酶活性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初步验证自噬相关基因 Becn1是miR-142-5p 的靶基因。
作者:阮杰;黄池荣;刘桂平;梁国辉;张健;刘新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 /Ⅲ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治疗后对血清补体4a 及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4例接受急诊 PCI 治疗的急性 ST 段抬高型 AMI 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58例,冠状动脉内注射10μg /kg 替罗非班,随后以0.075μg? kg-1? min-1静滴24~48 h),对照组(56例,不应用替罗非班)。检测两组患者在冠脉造影前30 min、PCI 术后即刻及术后12 h 的补体4a 水平;比较 PCI 术后90 min 心电图 ST 段回落百分比( sumSTR);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后首次及 PCI 术结束前末次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评估 TIMI 血流分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30 min C4a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即刻及术后12 h C4a 水平均低于术前30 min,且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即刻及术后12 h C4a 水平(P 均<0.05)。替罗非班组 ST 段回落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注射替罗非班后首次及 PCI 结束前末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替罗非班组 TIMI 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1% vs 39.3%,P<0.05)和(77.6% vs 48.2%,P<0.05)。结论STEMI 直接 PCI 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降低血清补体4a 水平,并有效的改善冠脉血流及心肌组织灌注。
作者:徐会圃;李毅;刘长梅;米少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从社会活动、社会支持和社会网络三个维度分析社会健康与老年人口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项目2002~2005年纵向数据,分析了社会健康对中国不同年龄组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社会健康各维度对不同年龄组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影响各不相同,研究结果也验证了社会支持理论的主效应模型假说。结论社会健康是影响老年人死亡风险的显著性因素。
作者:傅崇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舒张性心力衰竭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所占比例较高,其主要由于左心室舒张期主动松弛能力异常导致〔1,2〕。血清脑钠肽(BNP)、糖类抗原(CA)125、C 反应蛋白(CRP)是近些年来研究认为与心力衰竭关系较为密切的几类指标〔3〕,但是对于其在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检测意义的临床研究较为少见〔4〕。本文旨在观察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BNP、CA125、CRP水平变化情况。
作者:马玉梅;朱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死亡率、基础疾病特征及转归情况,探讨与 AKI 患者肾功能恶化及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2012 KDIGO 的 AKI 临床实践指南的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住院 AKI 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特征、基础血清指标、用药情况等;以出院当天为观察终点,分析肾功能恶化及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筛选出 AKI 患者共472例,其中男女比例为41∶18;年龄分层中以>60岁组人数多占60.4%;合并的基础疾病比例高的为心血管系统疾病(60.2%);AKI 病因中占较大比例的为肾前性(73.5%);AKI 分期中 I期、Ⅱ期、Ⅲ期患者的比例为70.3%、21.2%、8.5%。 AKI 患者的肾脏转归中恢复、好转、恶化的比例为37.3%、39.8%、22.9%,心血管疾病史( OR =8.009,P =0.005)、手术/外伤史(OR =7.912,P =0.005)、慢性肾脏病史(OR =8.617,P =0.003)、平均动脉压 MAP( OR =7.344,P =0.007)是与肾功能恶化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AKI 患者的死亡率为15.3%,死亡组的 C 反应蛋白、AKI 时血肌酐的程度均明显高于生存组,而血红蛋白程度低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C 反应蛋白( OR =1.009,P =0.008)、血红蛋白( OR =0.962,P =0.001)、AKI 时血肌酐( OR =1.011, P =0.000)、肾脏转归(OR =6.231,P =0.000)则是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肾损伤( AKI)的院内发病率为0.28%,死亡率为15.3%。 AKI 患者的基础疾病与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与 C 反应蛋白水平分别是影响 AKI 患者肾功能转归与生存状态的重要因素,维持动态血压稳定、改善基础血容量和炎症状态将有助于提高 AKI 患者的肾脏存活率及生存率。
作者:王丽姣;阎磊;曹慧霞;朱清;邵凤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PTA)与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狭窄闭塞病变的中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该院收治的股浅动脉狭窄闭塞病变患者80例(80支),根据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ASC)分型将其分为 A 型12支、B 型25支、C 型23支、D型20支,其中 A 型+B 型中行 PTA 者25例,行 PTA 联合支架植入术者12例;C 型和 D 型者中行 PTA 者29例,行 PTA 联合支架植入术者14例,观察术后1~3年一期通.率及复发情况,并应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中远期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PTA 联合支架植入者术后1~3年的一期通.率显著高于 PTA 者(P<0.05),第2、3年 C 型+D 型者 PTA+支架植入术显著优于 A 型+B 型,第2年 C 型+D 型者 PTA 显著高于 A 型+B 型( P<0.05);随访发现,28例患者出现下肢缺血症状复发,其中10例为 A 型+B 型,18例为 C 型+D 型;Logistic 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糖和 TASC 是影响中远期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下肢闭塞中远期疗效较好,血糖和 TASC 分型是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
作者:赵峰;邓默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黏膜 Toll 样受体(TLR)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益生菌组和美沙拉嗪组。对照组正常饲养,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益生菌组和美沙拉嗪组给予含5%葡聚糖硫酸钠饮用水10 d 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益生菌组和美沙拉嗪组于第11天分别给予酪酸梭菌活菌和美沙拉嗪灌胃治疗14 d。14 d 后处死所有大鼠,观察疾病活动指数,进行组织学评分,RT-PCR 法检测 TLR2和 TLR4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转转录因子( NF)-κB 的活性。结果模型组的疾病活动指数和组织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益生菌组和美沙拉嗪组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 TLR2和 TLR4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益生菌组和美沙拉嗪组高于对照组且低于模型组(P<0.05),而益生菌组和美沙拉嗪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模型组 NF-κB 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益生菌组和美沙拉嗪组高于对照组且低于模型组(P<0.05),而益生菌组和美沙拉嗪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中 TLR 表达异常,NF-κB 的活性增加,益生菌及美沙拉嗪制剂可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 TLR 表达和 NF-κB 的活性,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超;朱耀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和肽素、精氨酸受体(AVPR)2 mRNA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以胸痛为主诉入院患者共154例。 ACS 组118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74例;对照组36例。研究对象均进行血脂、肝功、肾功、B 型尿钠肽(BNP)、心肌酶、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和肽素及 AVPR2 mRNA 与冠心病不同分型、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并探讨其对 AMI 的诊断价值。结果①对照组、UA 组、AMI 组患者和肽素水平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依次升高。此外,和肽素水平与 AVPR2 mRNA 水平呈正相关。②ACS 患者 Gensini 评分2、3组和肽素水平及 AVPR2 mRNA 无统计学差异;但 ACS 患者2、3组比1组的和肽素水平高,3组比1组的 AVPR2 mRNA 高,均有统计学差异;ACS 患者1、2组的 AVPR2 mRNA无统计学差异。③左主干病变和肽素水平高且分别与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三支、双支病变组比较及三支、单支病变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单支、双支病变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左主干患者的 AVPR2 mRNA 水平高且分别与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而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两两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④和肽素、AVPR2 mRNA 及 cTnI 水平制作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5(95%CI 为0.792,0.918)、0.779(95%CI 为0704,0853)、0.964(95%CI 为0.936,0.991)。 Logistic 回归分析和 ROC 曲线三者联合检测,AVPR2 mRNA 水平并未纳入方程,联合和肽素、cTnI 诊断 AMI 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0.972(95%可信区间为0.938,0.996)。提示联合肽素及 cTnI 检测有望提高 AMI 的准确性。结论①和肽素、AVPR2 mRNA 随冠心病的进展而升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冠脉病变程度。②AVPR2 mRNA 水平与和肽素水平呈正相关;联合 cTnI 及和肽素检测有望提高 AMI 诊断的准确性,为 AMI 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杨文涛;隋希喆;吕田;杨明晖;李真;于红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咽喉表面麻醉对老年患者麻醉诱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50例,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或Ⅱ级的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经麻醉诱导,观察组行2%盐酸利多卡因3 ml 咽喉表面麻醉,对照组不接受咽喉表面麻醉。观察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以及气管插管后1 min( T2)、3 min(T3)、5 min(T4)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 T2、T3时间点血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 T0、T1、T4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均在 T2、T3时间点的血压、心率高于同组 T1(P<0.05),T0、T4时间点与同组 T1时间点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在气管插管后呛咳有效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苏醒时效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2%盐酸利多卡因咽喉表面麻醉能明显减轻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效抑制气管插管诱发的心血管的应激反应。
作者:王群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瑞士洛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登记( ASTRAL)评分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年的功能性结局及死亡率。方法2012年1~12月该院连续收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排除发病后>24 h 入院患者及 ASTRAL 评分缺失患者。研究终点为1年不良功能结局和1年死亡率。结果接受者特征曲线下面积预测和年不良功能结局为0.89,95%可信区间(CI)0.88~0.91。多变量 Cox 比例风险分析显示,ASTRAL 评分与1年不良功能性结局独立相关(风险比1.09,95%CI 1.08~1.10)。接受者特征曲线下面积 ASTRAL 评分预测1年死亡率辨别能力为0.81(95%CI 0.78~0.83)。多变量分析显示 ASTRAL 评分与1年死亡率独立相关(风险比1.09,95%CI 1.08~1.10)。1年随访期间,随着 ASTRAL 增高患者的生存可能性显著降低(P<0.001)。结论ASTRAL 评分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功能结局和死亡率是可靠的。
作者:陈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 Ⅰ、Ⅱ)的浓度及其与反流症状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 GERD 患者,记录经埃索美拉唑治疗前后 GERD Q 评分和相应的血清 PG Ⅰ、Ⅱ的浓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 PG Ⅰ和 PG Ⅱ浓度差异显著( P<0.05)。治疗组中反流性胃炎(RE)共64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134例;治疗前 RE 和 NERD 组 PG Ⅰ与 PG Ⅱ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 RE 和 NERD组 PG Ⅱ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PG Ⅰ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后 PG Ⅰ、Ⅱ下降值 RE 明显高于 NERD(P<0.05),RE 和 NERD 组治疗前后PG Ⅰ、PG Ⅱ水平差异显著(P<0.05)。5级 GERD Q 评分各级血清 PGⅠ、Ⅱ浓度比较治疗前后各级的 PG Ⅰ、Ⅱ浓度差异显著,且和分级有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 GERD 患者 PG Ⅰ和Ⅱ血清浓度与非 GERD 老年人群比较升高;老年 RE 患者的 PG Ⅰ血清浓度与 NERD 患者比较升高,治疗后下降;老年 GERD 患者 PG Ⅰ和Ⅱ血清浓度与 Gerd Q 评分有明确相关性,可作为老年 GERD 诊断的辅助手段和随访的重要手段。
作者:顾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