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段食管鳞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王志宏;赵松;杨洋;张春敭;刘东雷;吴恺

关键词:食管鳞癌, 隆突下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摘要:目的:探讨 CT 对胸段食管鳞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该外科收治的290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前的 CT 影像资料,记录每位患者隆突下淋巴结的长径、短径及平均 CT 值,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通过 ROC 曲线分析,CT 下隆突下淋巴结长径≥10.8 mm 时考虑转移,曲线下面积为0.860,敏感性为93.0%,特异性为67.5%;隆突下淋巴结短径/长径≥0.61时考虑转移,曲线下面积为0.776,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69.5%;隆突下淋巴结平均 CT 值≥37.30 HU 时考虑转移,曲线下面积为0.781,敏感性为90.7%,特异性为65.9%。隆突下淋巴结是否转移与肿瘤位置、肿瘤长度、浸润深度(肿瘤 T 分期)和其他站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当 CT 显示,隆突下淋巴结长径≥10.8 mm,短径/长径比值≥0.61或平均 CT 值≥37.30 HU 时,应考虑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此时应行经右胸、颈、腹三切口的三野清扫;胸部中段食管肿瘤长度≥5 cm、肿瘤浸润超过黏膜层或其他站淋巴结有转移为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后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老年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对免疫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老年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巨大 AML 患者62例,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神经内分泌功能指标:β-内啡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结果①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术后第1、4天 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术后第1、4天低于对照组( P<0.05);③观察组术后第1、4天β-内啡肽、ACTH 及皮质醇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老年巨大微创优势明显,对免疫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杨瑜;陈明;朱伟东;柳靖;陈恕求;张晓文;许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益髓颗粒联合激素治疗老年难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

    目的:观察分析益髓颗粒剂联合激素治疗老年难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难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老年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31例。治疗组予糖皮质激素及雄性激素,配合益髓颗粒剂治疗。对照组予长春新碱治疗。疗程为2个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7%明显高于对照组(61.29%,P<0.05),治疗组血小板升高,而抗血小扳抗体、血凝指标的凝血酶原时间(PT)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数值较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血小板升高,而抗血小扳抗体、血凝指标的PT 与 INR 数值较疗前下降(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及雄性激素配合益髓颗粒剂治疗老年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提高疗效,其疗效较长春新碱组好,疗效稳定持久且副作用小。

    作者:朱飞跃;刘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补肾解毒通络方对 EAE 大鼠 CD4+、CD8+T 细胞和 IL-17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解毒通络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外周血 CD4+、CD8+T 细胞和脑组织内白细胞介素(IL)-17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雌性 Wistar 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模型对照组(EAE+生理盐水)、低剂量组( EAE+15 g? kg-1?d-1)、中剂量组(EAE+30 g? kg-1? d-1)及高剂量组(EAE+60 g? kg-1? d-1)。模型建立后持续灌胃14 d。治疗结束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 CD4+、CD8+T 细胞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阳性细胞计数检测各组大鼠侧脑室周围组织内 IL-17水平。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 CD4+、CD4+/CD8+明显偏高,CD8+明显偏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及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大鼠 CD4+、CD4+/CD8+明显偏低,CD8+明显偏高(P<0.05);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 IL-17阳性细胞数明显偏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明显偏低(P<0.05);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解毒通络方60 g /kg 剂量能更好地升高 EAE 大鼠外周血 CD8+T 细胞同时降低 CD4+T 细胞和 IL-17阳性细胞数。

    作者:赵铎;王丹;崔名雯;齐亚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清 CYFRA21-1、NSE 和 CEA 在非小细胞肺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82例 NSCLC 患者(NSCLC 组)、62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和6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CYFRA21-1、NSE、CEA 的表达,进而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相互对比分析。结果NSCLC 组的 CYFRA21-1、NSE、CEA 表达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不同病理类型 NSCLC 患者的 CYFRA21-1、NSE、CEA 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NSE+CEA 与CYFRA21-1+NSE 两种组合的灵敏度高,CEA 和 NSE 两种组合的特异度高,CYFRA21-1+NSE 和 CYFRA21-1+CEA 两种组合的正确指数高,CY-FRA21-1+NSE 和 CEA 的阳性预测值高,而 CYFRA21-1+NSE+CEA 和 CYFRA21-1+NSE 的阴性预测值高。结论CYFRA21-1、NSE、CEA 均在NSCLC 患者体内呈现高表达,但在鉴别 NSCLC 病理类型上有一定的缺陷,CYFRA21-1组合 NSE 可显著提高 NSCLC 的诊断效能。

    作者:黄冬云;许文景;周锐;徐兴祥;张旭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消化道肿瘤易感性的 Meta 分析

    目的:通过 Meta 分析评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 I /D 多态性与中国人群消化道肿瘤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文献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 PubMed 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所有关于 ACE 基因多态性与消化道肿瘤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以消化道肿瘤组与对照组人群基因型分布的 OR 值为效应指标,各资料间进行一致性检验,以确定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发表偏倚用漏斗图和 Egger 线性回归检验来评估。结果纳入在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6篇,Meta 分析结果表明:D 等位基因相对于 I等位基因合并 OR 值(95% CI)为1.32(0.46~3.79)( P>0.05),DD 基因型相对于 DI /II 基因型合并 OR 值(95%CI)为0.89(0.39~2.01)( P>0.05),DD /DI 基因型相对于Ⅱ基因型合并 OR 值(95%CI)为1.08(0.89~1.31)(P>0.05),DD 基因型相对于Ⅱ基因型合并 OR 值(95%CI)为0.86(0.43~1.75)(P>0.05),DI 基因型相对于 II 基因型合并 OR 值(95%CI)为1.02(0.74~1.40)( 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人群ACE 基因 I /D 多态性与中国人群消化道肿瘤易感性无明显关联。

    作者:李花;任秀宝;马宝新;陈绍水;宁方玲;王振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杭州市社区居民脑卒中患病情况及知信行调查

    目的:探讨杭州市社区居民中老年人群脑卒中防治知信行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718名40岁以上中老年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杭州社区居民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率为9.27%,年龄标化患病率为10.3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显示,年龄大、患有高血压、得分糖尿病、有房颤史、中心性肥胖是杭州市中老年人群脑卒中患病的危险因素;杭州社区居民脑卒中防治相关知识总平均分(16.71±1.85)分、总得分率41.76%,脑卒中防治信念总平均分(42.05±1.61)分、总得分率58.40%,杭州社区居民脑卒中防治相关行为总平均分(34.21±1.43)分、总得分率45.61%;对调查对象脑卒中知识、信念、行为得分进行相关分析显示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杭州市社区居民中老年人群脑卒中患病率较高,高龄、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病史及中心性肥胖是中老年人群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且社区居民脑卒中防治知识普遍缺乏,防治态度总体趋向积极,防治健康行为依从性较低。

    作者:杨孟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瑞士洛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登记评分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年的功能性结局及死亡率

    目的:观察瑞士洛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登记( ASTRAL)评分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年的功能性结局及死亡率。方法2012年1~12月该院连续收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排除发病后>24 h 入院患者及 ASTRAL 评分缺失患者。研究终点为1年不良功能结局和1年死亡率。结果接受者特征曲线下面积预测和年不良功能结局为0.89,95%可信区间(CI)0.88~0.91。多变量 Cox 比例风险分析显示,ASTRAL 评分与1年不良功能性结局独立相关(风险比1.09,95%CI 1.08~1.10)。接受者特征曲线下面积 ASTRAL 评分预测1年死亡率辨别能力为0.81(95%CI 0.78~0.83)。多变量分析显示 ASTRAL 评分与1年死亡率独立相关(风险比1.09,95%CI 1.08~1.10)。1年随访期间,随着 ASTRAL 增高患者的生存可能性显著降低(P<0.001)。结论ASTRAL 评分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功能结局和死亡率是可靠的。

    作者:陈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左卡尼汀对维持性透析老年患者炎症因子及心脏生物标记物的影响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维持性透析老年患者炎症因子及心脏生物标记物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维持性透析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常规应用抗凝药物、重组促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并针对患者个人情况给予降糖、降脂、扩冠等相关支持治疗。患者行常规血液透析,采用普通肝素抗凝。观察组于每次透析结束时静脉滴注左卡尼汀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相关微炎症指标及心脏生物标记物,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 Hb)、白蛋白(ALB)均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生化指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患者的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Cystatin C)、肌钙蛋白( CTnI)、B 型脑尿钠肽(BNP)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 Cystatin C、CTnI、BNP 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患者的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各项炎症因子指标均与治疗前相比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虽高于对照组(P<0.05),但均较为轻微可经对症处理而不影响后续治疗。结论左卡尼汀可显著降低维持性透析的老年患者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体内微炎症的状态,并改善患者血清心功能指标及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因此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韩颖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诊 PCI 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补体4a 及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 /Ⅲ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治疗后对血清补体4a 及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4例接受急诊 PCI 治疗的急性 ST 段抬高型 AMI 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58例,冠状动脉内注射10μg /kg 替罗非班,随后以0.075μg? kg-1? min-1静滴24~48 h),对照组(56例,不应用替罗非班)。检测两组患者在冠脉造影前30 min、PCI 术后即刻及术后12 h 的补体4a 水平;比较 PCI 术后90 min 心电图 ST 段回落百分比( sumSTR);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后首次及 PCI 术结束前末次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评估 TIMI 血流分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30 min C4a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即刻及术后12 h C4a 水平均低于术前30 min,且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即刻及术后12 h C4a 水平(P 均<0.05)。替罗非班组 ST 段回落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注射替罗非班后首次及 PCI 结束前末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替罗非班组 TIMI 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1% vs 39.3%,P<0.05)和(77.6% vs 48.2%,P<0.05)。结论STEMI 直接 PCI 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降低血清补体4a 水平,并有效的改善冠脉血流及心肌组织灌注。

    作者:徐会圃;李毅;刘长梅;米少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黄连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黄连素是一种从传统中药黄连中提取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又名小檗碱,虽然在亚洲国家其抗菌活性被常规用于治疗胃肠道感染和腹泻,然而近十年西方国家对黄连素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兴趣不断增加。

    作者:杨硕;佟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枢神经系统钾通道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离子通道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跨膜蛋白质分子,它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和门控性等重要特征。钾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类型较多且分布较广的一类离子通道,在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多种亚型的钾通道〔1〕,与神经细胞的自律性、神经冲动发放的频率有关,参与稳定静息电位,影响复极化及动作电位幅度、频率和突触传递等过程,其活性的调节在中枢神经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中枢钾离子通道与慢性心衰、癫痫、帕金森等疾病有关,并提出了“离子通道疾病”这一概念。本文就中枢钾通道的分类及其相关疾病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马柳一;尹玉洁;刘焕;张军芳;贾振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e 抗原阴性慢性乙肝老年患者核苷类药物停药后的临床和病毒学复发评估

    目的:探讨分析 e 抗原阴性慢性乙肝老年患者核苷类药物停药后的临床及病毒学复发情况。方法选取78例 e 抗原阴性慢性乙肝老年病患展开调查研究,根据病患服用药物的种类分为拉米夫定(LMV)组18例,阿德福韦酯(ADV)组19例,恩替卡韦(ETV)组21例,ETV+ADV组20例,分析病患的临床症状、服用药物的种类、疗程、停药原因、停药后的复发情况及病毒、血清学等指标。结果LMV 组,停药时间2个月~3年;ADV 组,停药时间2个月~3年;ETV 组,停药时间1个月~2年;ETV+ADV 组,停药时间2个月~1年。停药6~12个月复发人数明显多于其他阶段复发人数,>24个月累积复发出现的人数较多,对比差异显著(P<0.05),慢性中度肝炎病患复发34例,慢性重度肝炎病患复发22例,慢性重型肝炎病患复发11例,代偿性肝硬化复发7例,4例失代偿性肝硬化复发4例。慢性重度肝炎病患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 ALT、AST、凝血酶原时间(PT)指标都明显比其他组高(P<0.05)。结论e 抗原阴性慢性乙肝老年病患核苷类药物停药后多在6~12个月以内复发,复发后对肝造成的损伤更严重。医护人员应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指导用药,以获得稳定的效果。

    作者:喻慧铭;盛吉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新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研究新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 HP 阳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应用新序贯疗法(前5 d 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后5 d 埃索美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和呋喃唑酮)治疗,对照组36例应用标准三联疗法(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连用7 d)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后症状、病理改善情况,观察 HP 根治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4%(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学和病理学治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HP 根治率为91.67%,略高于对照组的80.56%,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本组72例共5例发生恶心、腹泻、头晕、皮疹等轻微不良反应,未经特殊处理,停药后即恢复,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新序贯疗法治疗 HP 阳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效改善三联疗法下对症状、病理的治疗效果,提高 HP 根治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宝洋;关晓辉;杨志平;刘春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治疗作用机制

    现代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患者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有效改善其神经行为学功能、减少脑缺血面积、降低梗死率和缺血再灌注损伤〔1〕;并可以刺激神经增殖、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2〕,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并抑制神经细胞凋亡〔3〕。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补阳还五汤改善脑缺血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姚广明;刘朋飞;李鹏亮;赵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广西百色地区老年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系

    目的:探讨广西百色地区丙型肝炎(HCV)老年患者病毒基因型分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150例 HCV 老年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的抗病毒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 HCV-RNA 定量检测,Simmonds 基因分型法对 HCV 基因进行酶切分型。治疗后对持续病毒学应答(SVR)进行评价。结果150例老年患者中 HCV 基因型以1b 型为主,占54.7%(82例),其次是6a 型占13.3%(20例)、1a 型占10%(15例)、3b 型占9.3%(14例)、2a 型占6.7%(10例)、3a 型占5.3%(8例)、6d 型占0.7%(1例);非基因1型患者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SVR)应答率均明显高于基因1型患者(P<0.05);治疗前血清 HCV-RVA 载量较高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 RVR 与 SVR 均明显低于载量较低的患者( P<0.05)。结论广西地区 HCV 老年患者的病毒基因分型以1型为主,且 PEG-IFNα-2a 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疗效与 HCV 基因型和 HCV-RNA 复制水平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HCV 基因分型对 HCV 患者抗病毒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成员;邓耀泽;黄永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宜昌市2011~2015年乳腺癌流行趋势及不同筛查方案检出情况

    目的:了解宜昌市2011~2015年乳腺癌流行趋势及不同筛查方案检出情况。方法采用乳腺超声和钼靶 X 线检查宜昌市30岁以上妇女中乳腺癌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趋势,并比较不同筛检方案的检出率。结果2011~2015年乳腺癌检出率依次为49.39/万、48.01/万、51.98/万、54.05/万和52.50/万,乳腺癌检出率基本成上升趋势;2011~2015年乳腺癌检出率在30岁组和60岁以上组上升趋势明显;筛查检出肿瘤中以Ⅰ期、Ⅱ期为主;乳腺超声联合钼靶 X 线对乳腺癌的检出率为51.27/万,乳腺超声检出率为46.52/万、钼靶 X 线检出率为42.41/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宜昌市2011~2015年乳腺癌呈上升趋势,30岁组妇女检出率上升明显,乳腺超声联合钼靶 X 线对乳腺癌的检出效果较优。

    作者:赵丹丹;陈亮;孟瑜;秦灏;黄华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趋化素样因子1在大鼠腹主动脉瘤病情发展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氢气抑制趋化素样因子1(Cklf1)在大鼠腹主动脉瘤病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取雄性 SD 大鼠20只,随机分为腹主动脉瘤组和腹主动脉瘤干预组(腹腔注射氢气饱和生理盐水),建立腹主动脉瘤模型。术后28 d 开腹取材,观察腹主动脉扩张情况,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弹力纤维染色检测炎症浸润和腹主动脉中膜弹力纤维破坏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 Cklf1(rCklf1)、金属蛋白酶(MMP2)蛋白表达情况, RT-PCR 检测 rCklf1、MMP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腹主动脉瘤组大鼠腹主动脉扩张率明显高于腹主动脉瘤干预组(P<0.01)。腹主动脉瘤组大鼠瘤壁 rCklf1 mRNA、MMP2 mRNA 表达量均明显高于腹主动脉瘤干预组(P<0.01);rCklf1、MMP2主要在腹主动脉瘤壁中层病变严重区域表达上调;与腹主动脉瘤组相比,干预组 rCklf1、MMP2阳性表达明显减弱,炎症浸润、弹力纤维破坏程度明显减轻。结论氢气可通过抑制 rCklf1表达,抑制炎性细胞向腹主动脉受损区域聚集,降低 MMP2表达合成,减缓中膜弹力纤维降解,干预腹主动脉瘤进展。

    作者:庄晖;郭平凡;詹腾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双氯芬酸钠栓与异丙酚联用对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认知功能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栓与异丙酚联用对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老年患者围术期认知功能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LC 老年患者70例根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异丙酚持续靶控输注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双氯芬酸钠栓剂。观察:①两组术后30 min 苏醒质量、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②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术前1 h、术后1、24 h 认知功能;③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气腹建立15 min(T1)、拔管即刻(T2)、拔管30 min(T3)采集外周血,进行白细胞介素(IL)-6及 IL-10水平检测。结果①研究组苏醒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4.83±0.51)、(13.52±1.95) min、(19.51±3.05) min,对照组苏醒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3.53±0.41)、(18.85±2.30)min、(27.85±4.98) min,差异有显著性( P <0.05);②研究组术后1 h MMSE 评分为(15.97±0.87)分,对照组术后 MMSE 评分为(19.82±1.21)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 T1、T2 IL-6水平分别为(175.36±30.35)、(149.35±25.09) pg /ml,对照组 T1、T2 IL-6水平分别为(262.14±37.85)、(205.91±27.94)pg /ml,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 T1、T2段 IL-10水平分别为(101.65±18.05)、(57.36±8.97) pg /ml,对照组 T1、T2段 IL-10水平分别为(79.36±14.05)、(39.19±6.92)pg /m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 LC 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栓与异丙酚,能够提高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减少术后认知功能异常,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 IL-6水平,提高 IL-10水平有关。

    作者:姜海山;杨世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江西社区老年抑郁情绪现况及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江西省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取854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老年抑郁量表(GDS)、社会支持量表(SSRS)、生活事件量表( LES)、日常生活能力( ADL)量表、自编问卷等评估。结果江西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的检出率为45.32%,GDS 总分为(10.63±6.55);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独居、不在婚、对邻里关系不满意、家庭经济水平较差、文化程度低、近半年有躯体疾病史等特征的老年人抑郁情绪发生率更高,且抑郁情绪更为严重;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显示:文化程度高、家庭经济条件好、社会支持水平高是抑郁情绪发生的保护因素,高龄、ADL 差、生活事件多是抑郁情绪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江西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普遍存在,且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作者:孙伟铭;袁也丰;任称发;程旭;何璐;周小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老年人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老年人急性重度一氧化碳(CO)中毒心肌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0例老年急性重度 CO 中毒心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4例,对照组96例。实验组在血清 hFABP 呈阳性后立即给予心肌干预;而对照组则在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及肌红蛋白(MYO)心肌损伤标志物呈阳性后立即给予心肌干预。分析实验组 hFABP 呈阳性的开始时间,对照组 CK、CK-MB、cTnI 及 MYO 呈阳性的开始时间及两组心肌干预5 h 后 CK、CK-MB 的浓度和 CK、CK-MB 含量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实验组入院后 hFABP 呈阳性的开始时间<3 h,而对照组患者 CK、CK-MB、cTnI 及 MYO 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呈阳性的开始时间均>3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肌干预5 h 后 CK 及 CK-MB 的浓度均下降了50%(P<0.05)。实验组 CK 及 CK-MB 恢复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急性重度 CO 中毒心肌损伤发生后患者血液 hFABP 含量会迅速升高,检测 hFABP 含量有利于老年人急性重度 CO 中毒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作者:刘晓婷;王霞;李佳;李敬;王维展;李亚琴;王伟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