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肢体缺血预处理的研究进展

王芳;袁强;孙晓彩

关键词:肢体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缺血耐受
摘要:缺血性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等特点.传统的方法有改善血流状态、药物治疗、手术介入及中医中药等.然而,即使缺血后恢复了血液供应,受损的神经元也难以再生,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如何提高神经元对缺血性损害的抵抗能力,使其在蒙受较严重的缺血时减轻损伤、保持存活,以保证恢复血液供应后这些神经元仍具有正常的功能,是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问题.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N末端脑钠肽前体及左房容积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分析

    目的 探讨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左房容积(LAV)是否可以作为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因子.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连续入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患者108例,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48例)及非复发组(60例).分析两组间NT-ProBNP及LAV的差异.结果 两组间的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常见疾病、房颤类型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NT-proBNP和LAV在复发组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LAV及NT-proBNP均可为房颤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NT-proBNP和LAV可以作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王明杰;王帆;刘佳;孙维;李树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社区老年人医药费用支出与健康状况相关性

    老年人因退休等原因收入相对减少,长期大量的医疗费用支出导致经济压力增大,影响对健康的维护.经济状况影响心理健康[1],老年人因病致贫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同时因贫致病形成恶性循环[2].本研究旨在了解社区老年人医药费用支出和健康状况的关系.

    作者:郝阿月;王奇;陈长香;李淑杏;张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踝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踝蛋白(Talin)在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二维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差异蛋白,并用免疫印迹验证其表达情况.结果 试验筛选出大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差异蛋白44个,其中23个下调蛋白.结论 Talin 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可作为研究大肠癌发生机制指标之一.

    作者:郭宏华;高申;王海;何成彦;李玲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温阳止痛散阿是穴贴敷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

    目的 探讨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较佳疗法.方法 将135例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表分成中药穴位贴敷组(A组)、刺血拔罐组(B组)和拔罐组(C组)各45例.A组:采用中药温阳止痛散穴位贴敷治疗;B组:于患者疼痛局部采用注射针点刺后拔罐治疗;C组:于患者疼痛局部采用拔罐治疗;治疗7d为1个疗程,结果 总显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算,总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加有效计算,1个疗程后,3组总显率依次为77.8%,80.0%,57.8%,3组分别与拔罐组比较有显著差异(x2=4.120、5.184,P<0.05).3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7.7%,100.0%,82.0%,A组、B组总有效率分别显著高于C组(x2=6.049、7.068,P<0.05).3组VAS疼痛评分、睡眠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A和B组的VAS疼痛评分及睡眠评分显著低于C组.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刺血拔罐及拔罐疗法对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均有疗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不仅有较好疗效,且操作简单、方便、患者无痛苦、副作用小.

    作者:黄为阳;韦衡秋;覃永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临床鉴别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急性血栓的形成原因及其临床鉴别.方法 选取2009年8月至2014年9月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和血栓患者86例,根据典型造影将患者分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组与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组,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表现、缺血程度、临床并发症以及既往病史的临床相关信息进行对比.结果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形成多发生于髂股动脉(x2=4.31,P=0.15),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无明显好发部位;动脉栓塞患者感觉异常(x2 =7.489,P<0.05)和运动障碍(x2=4.782,P<0.05)、对侧动脉搏动正常(x2=9.487,P<0.05)的临床表现较动脉血栓形成患者更明显,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则更常伴有间歇性跛行病史(x2=9.029,P<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缺血程度倾向于Ⅱa级(x2 =3.129,P<0.05),而急性动脉栓塞缺血程度更为严重,更趋向于Ⅱb级(x2=3.443,P<0.05);具有糖尿病(x2=10.698,P<0.05)、高血压(x2=9.658,P<0.05)及吸烟病史(x2=3.766,P<0.05)的患者,急性血栓形成比例明显高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房颤患者(x2=3.148,P<0.05)更好发急性动脉栓塞,既往有栓塞病史(x2 =2.848,P<0.05)仅见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中.结论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血栓形成原因具有很大的差异,梗塞部位、缺血程度、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既往史的情况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作者:吴宁;蒲红;王娜;赵原;黄红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老年肺结核CT特点及相关因素

    近年肺结核的发病率具有上升趋势[1],老年人肺结核较青年人上升明显,而且老年人肺结核的影像表现更加复杂,致使误诊及漏诊较多,导致其更易传播.本文探讨老年肺结核的CT特点.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3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诊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150例,男102例,女48例,年龄60~ 84(平均69.1)岁;主要症状为咳嗽、少痰,消瘦,低热,胸痛,其中5例咯血,4例痰中带血.

    作者:张敬华;李桂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奥马哈系统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奥马哈系统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关节镜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运动医学科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行关节清理术的老年OA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观察组参照奥马哈系统进行术后随访.于术后第2、4、8周比较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的达标率;于术前及术后第4、8、12、2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股四头肌萎缩指数;于术前及术后第12、24周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2、4、8周时关节活动度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第8、12、24周时观察组患者股四头肌萎缩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2、24周时,观察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照奥马哈系统进行术后随访及康复指导,能够提高老年OA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达标率、降低股四头肌萎缩指数、促进膝关节整体功能康复.

    作者:高凤辉;冷佳俐;范璐;刘欣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和组织蛋白酶-D检测在宫颈鳞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和组织蛋白酶(Cath)-D水平检测对宫颈鳞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SCCAg和Cath-D的水平.分为宫颈鳞癌组3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CIN组)25例;慢性宫颈炎组25例.宫颈鳞癌组在术前、术后分别检测血清SCCAg和Cath-D浓度,分析其对宫颈鳞癌预后的情况.CIN、慢性宫颈炎组仅检测术前血清SCCAg和Cath-D水平,分析血清SCCAg和Cath-D水平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 宫颈鳞癌组术前血清SCCAg和Cath-D水平明显高于CIN、慢性宫颈炎组(P=0.001,0.000),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432、0.321).宫颈鳞癌组术后1年内未复发患者动态检测SCCAg和Cath-D水平呈进行性下降(P=0.02,0.04).宫颈鳞癌组术前血清SCCAg和Cath-D水平与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分化程度、间质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等有关(P<0.05);计算血清SCCAg和Cath-D诊断宫颈鳞癌及预测盆腔淋巴转移的临界值分别为0.95、3.21和17.33、20.25 ng/L,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78和0.95、0.90;同时对SCCAg和Cath-D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血清SCCAg和Cath-D检测对宫颈鳞癌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对宫颈鳞癌术后疗效、预后判断及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具有更高参考价值.

    作者:王攀;晋其云;王东红;杨昌伟;郑家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诺和龙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诺和龙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诺和龙(1 mg/次,3次/d,三餐前20 min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晚8点左右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15 mg,两组患者均给予严格的饮食运动治疗,疗程12 w.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肌酐(SCr)、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DN患者的SBP、DBP、FPG、2 h PBG和HbA1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Cr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后Scr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诺和龙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能更有效提高DN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肖艳春;闻春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白细胞介素-10对骨质疏松小鼠牙槽骨吸收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IL)-10对骨质疏松(0P)小鼠牙槽骨的影响,探究其对牙槽骨吸收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雌性小鼠构建OP模型小鼠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摸型组,高、中、低剂量IL-10组.各组尾静脉注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IL-10,2次/w.给药4 w后处死小鼠,分别取下颌骨和静脉血.下颌骨常规脱钙,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下颌骨变化.静脉血用于分离血清检测IL-1β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骨破坏严重.与模型组相比,IL-10高、中、低剂量组骨密度显著增高,骨质破坏缓解.血清中IL-1β3含量明显下降,其中以中、高剂量组为好.结论 IL-10对OP小鼠牙槽骨吸收有保护作用,且该作用与抑制炎症过程有关.

    作者:赵莹;庞宇轩;敦欣卉;冯兆贺;费鸿博;费瑞;隋晓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川芎嗪对宫颈癌Hela细胞磷酸化Bad蛋白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川芎嗪(TMP)对Hela细胞磷酸化Bad(p-Bad)蛋白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TT)法检测TMP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p-Bad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MP可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P<0.0l);增加Hela细胞的凋亡率(P<0.05,P<0.01);降低p-Bad蛋白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P<0.05,P<0.01).结论 TMP可抑制Hela细胞增殖,诱导Hela细胞凋亡,降低p-Bad蛋白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TMP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作者:张涛;宋庆娇;荣光影;柳朝阳;汪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老年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和内皮素-1水平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老年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认知障碍与血清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内皮素(ET)-1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认定存在认知障碍的重叠综合征患者98例作为病例组,不合并认知障碍的老年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10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HIF-1α和ET-1水平与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及末梢血氧饱和度与HIF-1 α和ET-1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患者血清HIF-1α和ET-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不同MMSE评分及不同末梢血氧饱和度的病例组患者血清HIF-1α和ET-1水平存在差异.结论 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认知障碍与血清HIF-1α和ET-1存在正相关,且血清HIF-1α和ET-1与重叠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即与末梢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临床应予重视.

    作者:戈艳蕾;李立群;付爱双;王红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对便秘的影响

    便秘可引起老年人腹痛、腹胀、烦躁等各类不适,长期便秘者还可诱发痔疮、肛裂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1-3],也会引起相应心理问题.本研究旨在了解社区老年人便秘现状及日常生活能力(ADL)与便秘的相关性.

    作者:刘芳;陈长香;李淑杏;李丹;赵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0例,给予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脉病变组(172例)和对照组(78例),根据Gensini评分将冠脉病变组分为轻度组(69例)、中度组(57例)和重度组(46例),比较各组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SCV) 、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DCV)、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以及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并分析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冠脉病变组24 h SCV、24 h DCV、dSCV、dDCV、nSCV以及nDC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均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24 h SCV、dSCV和nSCV与冠状动脉病变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冠脉病变程度越重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指标越高,且24 h SCV、dSCV和nSCV与冠状动脉病变存在正相关关系.

    作者:张炜;党爱民;张澍;张云;赵杰;黄晓青;华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MLN2238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MLN2238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胃癌细胞系BGC-823和SGC-7901,按照MLN2238终浓度0、25、50、75、100 nmol/L分为5组,处理24、48、72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各孔吸光值并计算存活率以评价MLN2238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处理48 h后经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1TC)和碘化丙啶(PI)双标或PI标记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相同作用时间(24、48或72 h)下,随着MLN2238浓度的增加,MLN2238处理后BGC-823、SGC-7901细胞的存活率降低(P<0 05);相同MLN2238浓度(25、50、75或100 nmol/L)情况下,除100 nmol/L MLN2238作用24 h和48 h的BGC-823细胞存活率间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随MLN2238作用时间的延长,MLN2238对BGC-823、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也基本呈递增趋势(P<0.05);MLN2238处理BGC-823、SGC-7901细胞48 h后,除75、100 nmol/L MLN2238作用BGC-823细胞各周期细胞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随MLN2238浓度的增加,BGC-823、SGC-7901细胞的凋亡率、G0/G1期细胞比例均升高,S、G2/M期细胞比例降低,且MLN2238的促凋亡效应和促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作用呈浓度依赖性(P<0 05).结论 MLN2238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及G0/G1期阻滞,MLN2238的以上作用与作用时间和作用浓度有关.

    作者:郭锰;万里新;张成辉;徐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老年食管癌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对放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了解老年食管癌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对放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11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为观察组,4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老年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EORTC QLQ-C30量表评价不同VEGF表达水平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老年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但变化水平与性别和年龄无关.发生在食管上部和食管中下部患者的VEGF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VEGF浓度随分化程度加剧、临床分期的进展和浸润深度加深明显增高(P<0.01或P<0.05).具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患者VEGF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患者(P<0.01).放疗前和治疗中40 Gy时,VEGF>118.43 ng/L患者EORTC QLQ-C30量表指标与VEGF≤118.43 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及治疗后3、6和12个月时,VEGF>118.43 ng/L患者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明显低于VEGF≤118.43 ng/L,而疲乏、恶心呕吐和疼痛等症状方面则明显增高(P<0.01),但其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显著增高,VEGF高表达负性影响放疗效果.

    作者:苏宝安;蔡文杰;李艾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老年人健康状况及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

    日常生活能力(ADL)是衡量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评价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1].本研究旨在了解唐山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与ADL.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 2012年9~11月选取唐山市路北区乔屯办事处下属的各居委会所属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疾病、精神障碍、老年痴呆等认知障碍者,表达不清、沟通障碍者,拒绝调研者,调查时外出居住者)[2]1 581人,回收有效问卷1500份(94.88%).

    作者:尹文瑜;宋琼;陈长香;李淑杏;任兰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预防性电针对不同月龄大鼠组织自由基及其骨骼肌中MyoD、Myogenin和eMyHC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预防性电针干预后对不同月龄大鼠组织自由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个组和电针组3个组,各组分别为8MN组,14MC组,16MC组;14MEA6组,16MEA6组和16MEA8组.麻醉后快速取腓肠肌,Western印迹测定大鼠腓肠肌中MyoD、Myogenin和eMyHC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16MEA6组骨骼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明显上升;14MEA6组骨骼肌丙二醛(MDA)值明显下降,血清SOD活力显著上升,血清MDA值明显下降.14MEA6组MyoD值、Myogenin值、eMyHC值比14MC组均有明显上升,16MEA6组MyoD值比16MC组有显著上升,16 MEA8组Myogenin值比16MC组有明显上升.结论 预防性电针干预增龄性大鼠后,显著提高了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自由基损伤,尤其在8月龄开始干预,较佳干预周期为6个月.此外,对衰老大鼠的预防性干预作用与IGF-1/AKT信号相关的骨骼肌再生有关.

    作者:马长春;徐平;魏媛;虎力;温佩彤;张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快走结合太极拳锻炼对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快走联合太极拳锻炼对高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高血压患者肝功能及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附属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高龄NAFLD合并高血压的患者58例,分两组进行运动疗法实验对比.对照组服用常规药物治疗,运动组除服用常规药物外,外加快走联合太极拳锻炼,通过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血糖血脂[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酰转肽酶(γ-GGT)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指标来分析疗效.结果 在治疗40 w,运动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从治疗前的(168.2±5.3) mmHg和(95.8±7.2) mmHg降到了(139.6±6.5)mmHg和(86.0±5.5) mmHg(P<0.05);治疗40 w后运动组患者血生化指标及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运动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走联合太极拳锻炼对高龄NAFLD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和肝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以在临床实践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坤;杨建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T细胞和Vδ2T细胞比例及功能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和Vδ2 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方法 选取结直肠癌患者20例及同期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20例,抽取受试者清晨空腹外周血10 ml.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外周血Vδ1 T细胞及Vδ2 T细胞比例,并检测Vδ1 T细胞表面Foxp3表达情况及Vδ2 T细胞穿孔素表达情况.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为(1.45±0.52)%,Vδ2 T细胞比例为(5.46±1.42)%;健康对照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为(2.62±0.89)%,Vδ2 T细胞比例为(0.93±0.34)%;与健康对照相比,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而Vδ2 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Foxp3表达水平(2.45±1.32)%较健康对照(6.82±2.14)%相比显著升高(P<0.01).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2 T细胞穿孔素表达水平(32 73±11.74)%较健康对照(21.73±7.42)%相比显著降低(P<0.01).随着结直肠癌患者病理分级的升高,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逐渐升高(P<0.01);随着病情严重性的增加,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2 T细胞比例逐渐降低(P<0.01).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升高且免疫抑制作用增强,而Vδ2 T细胞比例降低且杀伤功能减弱,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这种改变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欧阳书睿;郑兴斌;梁金龙;谢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