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腺癌组织中Connexin 43、TTF-1的表达与CT肺灌注成像的相关性研究

陈刚;陈少武;索方方

关键词:肺腺癌, 连接蛋白43, 甲状腺转录因子-1, CT灌注成像
摘要:目的 研究肺腺癌组织中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与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的表达,并探讨其与CT肺灌注成像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腺癌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肺内单发结节行CT灌注成像,观察血流量(BF)、血容量(BV)与高增强值(PEI)等灌注参数的变化.运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Connexin 43、TTF-1在肺腺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Connexin 43、TTF-1表达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灌注参数的关系.结果 肺腺癌组织中的Connexin 43表达阳性率为55.4%,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Connexin 43表达阳性率100%(P<0.05).肺腺癌组织中的TTF-1表达阳性率为81.8%,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TTF-1表达阳性率6.1%(P<0.05).Connexin 43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均相关(P<0.05);TTF-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均相关(P<0.05).148例肺腺癌患者BF为(46.5±9.7)mL·100mg-1·min-1,BV为(10.1±1.8)mL/100g,PEI为(22.4±7.2)HU.相关分析显示,Connexin 43的表达强度与BF、BV均呈负相关(r=-0.503,P<0.05;r=-0.496,P<0.05),与PEI不相关(r=0.135,P>0.05).TTF-1的表达强度与BF、BV均呈正相关(r=0.527,P<0.05;r=0.481,P<0.05),与PEI不相关(r=0.102,P>0.05).Connex-in 43表达强阳性组与弱阳性组的BF与BV值均显著低于Connexin 43表达阴性组(P<0.01).TTF-1表达强阳性组与弱阳性组的BF与BV值均显著高于TTF-1表达阴性组(P<0.01).结论 Connexin 43在肺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低,而TTF-1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高,下调Connexin 43及上调TTF-1蛋白表达与肺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T肺灌注成像相关参数值与Connexin 43、TTF-1等肿瘤恶性分子表达水平存在直接相关关系,可将CT灌注成像用于肺腺癌肿瘤分期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D-L1蛋白表达与18 F FDG-PET/CT显像特征的关系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蛋白的表达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先对患者行18 F FDG-PET/CT检查,并在其行肿瘤切除术后进行组织病理检查,观察PD-L1在病理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avg)、PD-L1阳性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分化组、中分化组SUVmax值、SUVavg均高于高分化组(P<0.05),低分化组病灶内PD-L1阳性细胞百分比高于高分化组(P<0.05)).非小细胞肺癌病灶SUVmax值与PD-L1指数在相关性散点图上存在明显直线相关关系,Spearman分析显示病灶SUVmax值与PD-L1指数呈正相关(r=0.705,P<0.001).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SUV max值和组织PD-L1表达呈正相关性,病灶SUV max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肿瘤组织PD-L1水平,可为此类患者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付立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Th22细胞和IL-22在结核病人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Th22细胞和IL-22在结核病人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到我院初次就诊的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空洞型肺结核组(n=34)、浸润性肺结核组(n=39)和结核性胸膜炎组(n=36),另选择同期到我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35),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四组外周血Th22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四组IL-22表达水平,分析各组Th22细胞比例和IL-22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二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空洞型肺结核组、浸润性肺结核组、结核性胸膜炎组患者的外周血Th22细胞比例和IL-2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洞型肺结核组、浸润性肺结核组和结核性胸膜炎组三组间外周血Th22细胞比例及IL-22表达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核性胸膜炎组外周血Th22细胞比例与IL-22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83,P<0.05),空洞型肺结核组、浸润性肺结核组及对照组外周血Th22细胞比例与IL-22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均P>0.05).结论 结核病人外周血中Th22细胞及IL-22水平显著升高,提示Th22细胞及IL-22可能参与了结核病的发病过程.

    作者:莫金荣;黄思益;连晓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Good's综合征1例

    Good' s综合征是一种成人免疫缺陷病,与胸腺瘤并存,临床上罕见. 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常表现为各种慢性感染,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加之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或未及时发现胸腺瘤,早期容易漏诊或误诊,贻误治疗,影响预后. 现就本人收治1例历经1年余方诊断Good' s综合征的诊治经过,并文献复习报道如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林炳棋;殷建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超声支气管镜在肺部及纵隔病变临床应用进展

    肺部病变常用检查手段有经支气管肺活检( tranabronchial lung biopsy,TBLB)、刷片,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它们分别适用于支气管内病变及部分周围型肺部病变,对于管腔内黏膜未见明显侵犯的支气管周围病变,普通支气管镜检查确诊困难.纵隔病变,或伴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肺部病变,经支气管针吸活检(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TBNA)由于穿刺过程没有实时图像的引导,存在出血、气胸、纵隔气肿以及损伤纵隔大血管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纵隔镜因其操作损伤大、需要气管插管等,其临床应用受限. 近年来超声支气管镜( endo-bronchial ultrasonography,EBUS)在肺部及纵隔病变的诊断中被广泛使用并显示出重要的价值,现就EBUS在肺部病变及纵隔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孙洪岩;齐保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肺结核合并肠结核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治疗前后营养状况评价

    目的 观察肺结核合并肠结核患者营养风险及治疗前后营养状况的变化.方法 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住院的154例结核病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检验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2项营养指标以及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Plt)3项血液指标的变化.结果肺结核合并肠结核患者总评分在3分以上者所占的比例为77.11%(64/83),显著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肺结核合并患者Hb、Hct、Alb显著低于正常,而Plt、Tp水平未见明显异常;治疗后血清Plt显著性下降,而Hb、Hct、Alb显著性升高.结论 肺结核合并肠结核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率高;实验室检查与NRS2002评分相结合,有助于判断肺结核合并肠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指导后续治疗.

    作者:吴志嵩;茅惠娟;马南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华蟾素联合多柔比星通过Fas/线粒体通路促进肺癌A549细胞凋亡

    目的 探究华蟾素联合多柔比星对肺癌A549细胞凋亡及Fas/线粒体通路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华蟾素(0、0.1、0.2、0.4、0.8μg/mL)、不同浓度多柔比星(0、0.25、0.5、1.0、2.0μg/mL)或联合用药(多柔比星0.5μg/mL分别与华蟾素0、0.1、0.2、0.4、0.8μg/mL联合使用)处理A549细胞.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检测华蟾素联合多柔比星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华蟾素联合多柔比星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549细胞Fas/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华蟾素和多柔比星对A549细胞均具有增殖抑制作用(P<0.05),且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0.5μg/mL多柔比星分别与0.1、0.2、0.4、0.8μg/mL华蟾素联合处理下,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呈时间-剂量依赖性.②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单用0.4μg/mL华蟾素或0.5μg/mL多柔比星处理后A549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P<0.05);与单独用药比较,两药联合处理后A549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P<0.05).③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单用0.4μg/mL华蟾素或0.5μg/mL多柔比星处理后A549细胞Fas、FasL、TNF-R1、Bax及Cyt-c表达显著上调、Bcl-2表达显著下调、裂解型Caspase-3/8/9显著增多(P<0.05);与单独用药比较,两药联合处理后A549细胞Fas、FasL、TNF-R1、Bax及Cyt-c表达显著上调、Bcl-2表达显著下调、裂解型Caspase-3/8/9显著增多(P<0.05).结论 华蟾素联合多柔比星可显著促进肺癌A549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Fas/线粒体凋亡通路强化有关.

    作者:董伯升;徐克友;左彩莹;张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伴有MP感染的大叶性肺炎患儿BALF中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伴有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大叶性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的大叶性肺炎患儿140例,根据MP-DNA检测结果分为A组96例(MP-DNA检测阳性)、B组44例(MP-DNA检测阴性),收集时间2016年1月-2017年6月,对比两组BALF中相关细胞因子,并根据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A组患儿的BALF中的IL-17、IL-33、IL-6、IL-8、IL-10、TNF-α、HMGB1的水平均显著的高于B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轻症、重症患儿的BALF中的IL-17、IL-33、IL-6、IL-8、IL-10、TNF-α、HMGB1的水平均分别高于B组的轻症、重症患儿(P<0.05);A组和B组的重症患儿BALF中的IL-17、IL-33、IL-6、IL-8、IL-10、TNF-α、HMGB1的水平均显著的高于本组的轻症患儿(P<0.05).结论 伴有MP感染的大叶性肺炎患儿BALF中细胞因子水平较不伴有MP感染的大叶性肺炎患儿显著升高,并且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

    作者:李会娟;梁东阁;常会娟;靳秀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低剂量呼气相肺重建CT影像学特征与肺小气道病变患者外周血特异性标记物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肺小气道病变患者低剂量呼气相肺重建CT影像学特征与外周血特异性标记物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0例小气道病变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2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Sirt-1、NLRP3蛋白的表达,同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组血清TNF-α、IL-8、TGF-β1水平.探讨低剂量CT特征与外周血特异性标记物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PBMCs中Sirt-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LRP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血清TNF-α、IL-8、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将病例组根据CT影像学特征再分组比较外周血特异性标记物水平,结果显示有无空气潴留、有无磨玻璃样密度影、有无肺大泡、有无小叶中心肺气肿、有无肺实质微结节等组间的Sirt-1、NLRP3、TNF-α、IL-8、TGF-β1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空气潴留、磨玻璃样密度影、肺大泡、小叶中心肺气肿、肺实质微结节等低剂量CT特征与外周血特异性标记物Sirt-1、NLRP3、TNF-α、IL-8、TGF-β1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肺小气道病变患者空气潴留等低剂量CT特征与Sirt-1等多种特异性标记物表达相关.可将低剂量CT与上述特异性标记物联用,诊断肺小气道病变.

    作者:刘鲁;高天虎;冉林浩;刘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与短期死亡率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与短期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APE患者300例.根据入院后30d患者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n=254)和死亡组(n=46).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应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PE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性因素.结果 生存组在男性患者比例、收缩压、总胆固醇、LDL-C、HDL-C、甘油三酯方面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在有糖尿病史患者比例、伴有CHF患者比例、伴有COPD患者比例、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收缩压、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方面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105.00分、总胆固醇<3.55 mmol/L、LDL-C<2.12 mmol/L、HDL-C<0.95 mmol/L、甘油三酯<1.45 mmol/L,会增加APE患者短期死亡的风险(P<0.05).结论 入院时总胆固醇、HDL-C、LDL-C、甘油三酯水平与APE患者短期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蔡宇星;宣向飞;刘金莉;郝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肺移植8例临床经验总结

    目的 探讨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良性疾病的效果,并对我院肺移植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安徽省立医院完成的8例肺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受者年龄为20-63岁,中位年龄36岁;男性6例,女性2例;单肺3例,双肺5例.原发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病2例,肺纤维化1例,肺淋巴管肌瘤病1例,α-糜蛋白酶缺乏症1例,矽肺1例,支气管扩张症1例,呼吸道化学性烧伤1例.对所有受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情况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没有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早期胸腔出血二次手术止血1例.支气管胸膜瘘2例,经保守治疗2月后好转.1例术后2月出现急性肾衰.5例出现移植后气道狭窄.3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其中2例合并支气管胸膜瘘.1例术后10月因心衰死亡.结论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良性疾病的有效方法,恰当的病例选择、良好的供肺选择及保护、有效的术后管理是肺移植成功的关键.

    作者:江贤亮;柯立;徐美青;徐世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电视纵隔镜与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诊断纵隔肿物价值

    目的 比较电视纵隔镜(VAM)与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对纵隔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胸外科胸部CT检查拟诊纵隔肿物(肿物短径大于1.0cm),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126例住院患者分别行VAM、EBUS-TBNA.VAM组:75例;EBUS-TBNA组:51例.根据术后石蜡切片病理结果及随访,分别计算两种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VAM诊断纵隔肿物的准确性94.67%,灵敏度94.12%,特异度100%;EBUS-TBNA诊断纵隔肿物的准确性88.24%,灵敏度87.50%,特异度100%.结论 在纵隔肿物诊断方面,VAM和EBUS-TBNA均是有效的方法.从创伤、并发症、伦理等因素综合考虑,建议首先EBUS-TBNA.对于纵隔良性病变及淋巴瘤VAM可能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对于合并有肺门或邻近气管、支气管肺内肿物的患者,EBUS-TBNA在疾病诊断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作者:徐先全;吕莉萍;徐建平;方雪晖;王起奎;陆海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p38 MAPK抑制剂对激素抵抗型哮喘患者肺泡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作用

    目的 探讨p38 MAPK抑制剂SB239063对激素抵抗型哮喘患者肺泡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发作的哮喘患者,分为激素抵抗型哮喘组(简称SR组)与激素敏感性哮喘组(简称SS组).采用ELISA及RT-qPCR方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的CCL11,IL-8及IL-13蛋白和mRNA水平.分析比较单独地塞米松刺激或联合SB239063及地塞米松刺激,对不同组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的CCL11、IL-8及IL-13水平的影响.结果 经脂多糖诱导后,与SS组相比,SR组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CCL11、IL-8及IL-13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地塞米松处理后,SS组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的CCL11、IL-8及IL-13水平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R组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CCL11、IL-8及IL-13水平与处理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SB239063及地塞米松处理后,SR组CCL11、IL-8、IL-13水平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38 MAPK抑制剂可降低SR哮喘患者的肺泡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提高激素治疗的敏感性,为SR哮喘治疗提出新思路.

    作者:梁丽;马佳韵;申海霁;施宇衡;李尧;张杰;陈艳艳;陈振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不同胸膜固定方式在单孔胸腔镜治疗青年肺大疱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胸膜固定方式在单孔胸腔镜治疗青年肺大疱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胸心外科收治的自发性气胸并行单孔胸腔镜大肺泡切除联合胸膜固定术治疗的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接受胸膜固定的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机械摩擦后采用安尔碘涂抹的方法,共45例患者;观察组45例患者接受胸顶壁层胸膜切除术.选取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发热情况、胸腔引流量、疼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量及发热情况均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均有明显痛感在3天内均能明显缓解(P<0.05),在术后前2天观察组患者痛感明显较对照组轻(P<0.05),术后第3天两组痛感相当(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6%,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15.56%(P<0.05).结论 胸顶壁层胸膜切除术胸膜固定方式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量、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比机械摩擦后采用安尔碘涂抹的胸膜固定法有明显的优势,还可明显降低气胸复发率.

    作者:陈春雨;陶立伟;朱叶青;顾江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阿司匹林哮喘致呼吸心跳停止2例分析

    部分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或其它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数分钟至数小时会诱发剧烈的哮喘发作,这种对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不耐受现象称为阿司匹林性哮喘( Aspi-rin induced asthma AIA) [1]. 赖氨匹林是阿司匹林与赖氨酸盐的复盐,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和疼痛. 本文将2 例赖氨匹林致严重AIA 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抢救及预防作一阐述,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绪梅;母前途;王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生物燃料烟雾暴露人群肺功能受损分析——潮汕农村地区调查分析

    目的 探究该地区生物燃料烟雾暴露与慢性咳嗽、咳痰增多以及对肺通气功能小气道功能损伤的情况,以及暴露指数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以潮汕无空气污染的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按村落分布情况随机整群抽样分析,选取年龄在50-80岁之间的常住人口577名,分为生物燃料暴露组(观察组)420名,无生物燃料暴露组(对照组)157名;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生物燃料暴露与肺功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生物燃料烟雾暴露组村民的咳嗽、咳痰症状均比非暴露组严重,每年咳嗽、咳痰超过3个月的村民人数比例较对照组高(χ2=4.869,P<0.05;χ2=5.084,P<0.05);FEV1占预计值%和FEV1/FVC指标暴露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FEV1占预计值%指标于组间无差异(P>0.05),在小气道功能比较中,PEF25、PEF50、PEF75、MMEF和MMEF占预计值%指标,在暴露组人群均低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分析中,生物燃料暴露指数对肺功能存在损伤影响,分别为FEV1/FVC(回归系数-0.1)、FEV1占预计值%(回归系数-0.2)、MMEF占预计值%(回归系数-0.2).结论 生物燃料烟雾暴露可导致慢性咳嗽、咯痰增多以及肺通气功能和小气道功能损伤.

    作者:蔡博;吴捷;俞光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对中重度COPD患者炎症因子、血气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对中重度COPD患者炎症因子、血气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中重度COPD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使用舒利迭治疗,观察组使用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血气指标、肺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PCT、IL-6、CRP水平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CO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aO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中重度COPD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降低患者气道炎症反应,提升患者肺功能,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卞庆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消癌平注射液在Lewis肺癌中对肿瘤生长及VEGF、EGFR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消癌平注射液(Xiaoaiping injection,XAP)对Lewis肺癌小鼠体内移植瘤生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癌平注射液抗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SPF级雄性C57BL小鼠40只,在小鼠右腋下给予接种肺癌Lewis瘤细胞悬液以构建肺癌小鼠模型,并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XAP高剂量组(30mg/mL)、XAP中剂量组(20mg/mL)、XAP低剂量组(10mg/mL),每组10只.观察各组小鼠的移植瘤生长情况,肿瘤组织中VEGF、EGFR蛋白表达情况,脾、胸腺等免疫器官指数.结果 各组小鼠接种7d后均出现皮下肿瘤结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模型对照组小鼠移植瘤生长快,XAP高剂量组小鼠移植瘤生长慢.与模型对照组相比,XAP高剂量组、XAP中剂量组、XAP低剂量组肿瘤组织中的VEGF、EGFR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XAP高剂量组、XAP中剂量组及XAP低剂量组的瘤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抑瘤率、脾与胸腺免疫器官指数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可以有效抑制Lewis肺癌小鼠肿瘤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消癌平注射液可以促进免疫器官功能的提高,抑制肺癌组织中的VEGF、EGFR蛋白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王媛;惠双;张成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适度液体负平衡策略对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影响

    目的 观察适度液体负平衡策略对老年ICU机械通气撤机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ICU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限制性液体管理维持适度液体负平衡状态,对照组采用非限制性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撤机前、撤机后48 h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呋塞米日剂量、日均入量、日均出量、脱机当天液体平衡、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成功率撤机期间并发症发生发生率.结果 两组撤机前的MAP、CVP与血清NT-proBN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后48 h,两组MAP、CVP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血清NT-proBNP水平均较撤机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撤机48 h的血清NT-proBNP水平为(430.42±89.77)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526.75±92.88)pg/mL(P<0.05).两组呋塞米日剂量、日均出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整个脱机过程中液体日均入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脱机当天液体负平衡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为(6.02±1.90)d,显著短于对照组(8.01±2.14)d,撤机成功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8.89%(P<0.05).观察组撤机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44%,显著低于对照组44.44%(P<0.05).结论 适度液体负平衡可改善老年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心功能,使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撤机成功率提高.

    作者:张敏;刘霁尘;玉静;刘思杰;马迎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气道病原体季节变化的前瞻性观察队列研究

    目的 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慢性细菌性气道感染与病毒暴露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事件的发生率和季节性.方法 选取2015年7月到2016年6月间,我院呼吸科招募5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男/女分别为29/23例,平均年龄70.7±9.9年.患者每月以及在AECOPD发病时接受痰液标本取样,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病毒PCR分析,分析研究AECOPD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结果 总体上,AECO-PD患者痰液样本的细菌(61.7%vs 47.3%,χ2=7.647,P=0.0057)和病毒(32.5%vs 7.8%,χ2=48.8,P<0.0001)的检出率要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常见的病原菌为非典型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而常见的病毒为鼻病毒.痰液样本中细菌与病毒同时检出的比率从COPD稳定期的4.6%升高到AECOPD的22.5%(χ2=37.38,P<0.0001).AECOPD病例的痰液标本的病原菌的分布呈季节性变化.AECOPD的就诊率从低季节的35.0%上升到高季节的65.0%,细菌性或病毒性导致的AECOPD的就诊率从低季节的64.3%到高季节的75.6%;对于病因阴性的AECOPD,由低季节的35.7%下降到高季节的24.4%(χ2=1.734,P=0.1880).结论 AECOPD病因随季节变化.冬季发病率上升可能是由于病原体存在增加以及非典型流感嗜血杆菌气道感染与病毒感染影响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致.

    作者:谢媛媛;欧阳玥;翟福利;蔡晓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儿童反复性肺炎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儿童反复性肺炎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反复肺炎患儿及仅患1次或0次肺炎的患儿临床资料.筛选可能导致儿童反复肺炎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是否为早产儿、其他病因住院史、父亲或母亲是否吸烟、父母教育程度、食物或药物过敏史、居住地、性别、是否为剖宫产出生、是否为完全母乳喂养、出生是否低体重、是否接种肺炎疫苗、家中有无猫狗类宠物、学校教育等共13项指标.采用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风险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患儿的基础疾患以先天性气管畸形与呼吸道吸入为常见,分别占20.0%(14/70)、35.7%(11/70),其余病因包括先天性心脏病11.4%(8/70),不明原因11.4%(8/70),支气管哮喘5.7%(4/70),支气管扩张5.7%(4/70),支气管异物5.7%(4/70),闭塞性细支气管炎4.3%(3/70),营养不良4.3%(3/70),21三体综合征4.3%(3/70),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8%(2/70),中叶综合征2.8%(2/70),免疫缺陷病2.8%(2/70),胸廓畸形1.4%(1/70),Kartagener综合征1.4%(1/70).各种基础疾患,病变部位以非单一部位稍多,共40例(57.1%),单一发病部位30例(42.9%).(2)单因素及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或母亲是否吸烟、父母教育程度、食物或药物过敏史、居住地是儿童反复肺炎发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种因素如父亲或母亲是否吸烟、父母教育程度、食物或药物过敏史、居住地是影响儿童反复肺炎发病独立性危险因素,应重点关注.

    作者:庞晓飞;吴大号;于海燕;李玉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