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及死亡焦虑的中介作用

赵娜;周明洁;张镇;张建新

关键词:健康状况, 幸福感, 死亡焦虑
摘要:目的:探索老年人自我报告的健康水平对幸福感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死亡焦虑在健康状况和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健康量表、死亡焦虑量表及幸福感量表对随机抽样的老年样本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幸福感总体上偏低,但是死亡焦虑水平偏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对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38,P<0.01),死亡焦虑在健康水平与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β=-0.20,P<0.01)。结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对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死亡焦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应激疾病及其分子机制

    1慢性应激反应与肾上腺素1.1应激反应应激是一种潜在的有害刺激,导致体内生理或心理平衡失调,分为急性和慢性〔1〕。急性应激反应时间短、症状消失快,而慢性应激所致影响持续时间较长。慢性应激反应机制较为复杂,可以触发神经递质和激素的释放。应激反应主要是通过两个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 HPA)和自主神经系统( ANS)。当机体遇到应激刺激时,应激信号可以通过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 CNS)传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和自主神经系统并将其激活。激活的HPA轴引起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刺激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2〕,后ACTH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使其分泌糖皮质激素( GC)〔3〕,同时也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而自主神经系统中的应激反应主要是通过刺激交感神经系统( SNS)及随后释放儿茶酚胺(主要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这些儿茶酚胺与相应的受体作用参与机体“战与逃的反应”。另外,应激荷尔蒙-肾上腺素还可以刺激肝葡萄糖的释放〔4〕,与糖皮质激素一起加速糖代谢,为处于应激状态的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

    作者:郭宁宁;白洁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前列腺特异抗原及相关指标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提高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在鉴别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 P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8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 BPH)和60例Pca患者血清中检测游离PSA( fPSA)和总PSA( tPSA)水平。计算F/T( fPSA/tPSA),检测超声测量前列腺三维直径,计算前列腺体积( PV),得出单位体积PSA浓度( PSAD),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统计结果计算PSA相关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两组数据间的F/T、PSAD和PSA年增长率( PSA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PSA/tPSA 的特异性达91.2%,敏感性为88.3%;PSAD 的特异性达81%,敏感性为52%;PSAV的特异性可达90%、敏感性63%。结论前列腺癌中tPSA、PSAD、PSAV等指标与在前列腺良性增生中的相应指标有明显差异,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可以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参考依据。

    作者:龙兵;韩敏;王永维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量与系统性炎症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耐量与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血清白蛋白(PA)水平的关系。方法纳入120例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检测6 min步行试验按试验结果将所有测试者分为3组。结果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量越低时IL-6、TNF-α水平升高越明显,而PA水平减低越明显( P<0.05)。结论 IL-6、TNF-α、PA水平可作为重度COPD患者运动耐量下降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王秋颖;徐丹丹;郭晓慧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骨质疏松与老年人日常行为习惯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 OP)与日常行为习惯的相关性。方法老年门诊就诊的老年人群703例,使用双能骨密度仪选取正位腰椎、左股骨近端及ward三角进行骨密度测定,同时,自行设计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按照成组不配比的对照形式将确诊的303例OP老年人群作为病例组,未发生OP 400例的老年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老年人OP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服用钙剂、吸烟情况、喝绿茶、喝咖啡、每周锻炼频率是老年OP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5),高龄、女性、未服用钙剂、吸烟、未喝茶和咖啡、不锻炼的老年人OP发生率高。结论老年人日常行为习惯与OP的发生密切相关,应加强其危险因素的干预与控制。

    作者:韩静;王奇;陈长香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对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效果

    目的:分析老年局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的食管癌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化疗同步三维适形放疗的近、远期临床效果,并与传统化疗药物进行对比。方法接受治疗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108例依据化疗方案分为观察组(56例,多西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及对照组(52例,紫杉醇联合顺铂)。结果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498,P=0.004)。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375,P=0.037)。化疗结束时,观察组外周血CD4阳性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及 CD4/CD8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奈达铂用于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在可接受范围,在维持患者免疫稳态上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赵鑫;陈琳琳;叶峰;王淳阅;安汉祥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功能及血流循环的影响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 LI)患者脑血管功能以及血流循环的影响情况。方法 LI患者74例,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入院后均给予降低血脂、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西洛他唑片口服,疗程12 w,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相关血脂水平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管功能、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长谷川智能量表( HDS)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相关指标较治疗前有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 LDL-C、HDL-C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P<0.05),且观察组增加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血液流变学指标中,除血细胞比容外,观察组患者的其他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HDS 评分均较前有所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LI相比单纯应用阿司匹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增加脑组织血流量,改善脑功能。

    作者:宋丽艳;翟万庆;唐甲凡;周亦;何晓燕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不同血液保护措施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择期老年骨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自体血回收组,C组为ANH联合自体血回收组,三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 T1)、手术开始前(T2)、术毕(T3)、术后24 h(T4)及术后72 h(T5)五个时点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P-选择素、凝血酶原片段( F1+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C组在血液稀释后APTT、PT明显延长,Fg浓度显著下降( 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三组患者 TT、D-D在各时点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PA水平在T3达峰值(P<0.05),术后逐渐下降,T5时B组和C组显著高于 A组(P<0.05)。三组PAI-1在T2、T3时较T1均明显升高(P<0.05),A组升高尤其明显,以后逐渐降低。 B组和C组在T3、T4时PAI-1较A组明显降低(P<0.05);F1+2在各时点,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T1时比较,A、B两组患者T3~T5时AT-Ⅲ浓度显著降低( P<0.05),尤其T3时降低明显。 C组在T3、T4时较A组升高(P<0.05);三组患者血浆P-选择素在T3时明显上升(P<0.05),C组在T3时较A组降低(P<0.05)。结论 ANH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及纤溶功能无显著影响,能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顾燕华;张义伟;刘洋;陶海勇;卢明军;郭建荣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SCH)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并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11例。分别列入甲状腺功能正常组48例和SCH组16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别列入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或左主干病变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 SCH组女性患者比例高于正常组,SCH组患者甘油三酯( TG)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值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血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无差异,而肌酐、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 SCH组患者冠心病比例高于正常组且冠状动脉狭窄单支、双支、三支或左主干病变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 SCH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 SCH患者冠心病发生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

    作者:阿力木江·阿不来提;徐江;张淳;胡永强;热娜古丽;赵璇;陈洋;徐海蓉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血清及关节液中炎症细胞因子在老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40例老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急性期组)、40例非急性老年痛风性关节炎且能够成功抽取关节液的患者(非急性期组),分别采集两组对象的血液及关节液,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急性期组患者关节液中IL-6、IL-1β、IL-8、IL-10水平显著高于非急性期组( P<0.05),两组间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期组患者的血清中IL-6、IL-1β、IL-8、IL-10水平显著高于非急性期组(P<0.05),两组间血清中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中的IL-6、IL-1β、IL-8、IL-10水平与关节液中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炎症细胞因子较非急性期患者发生显著改变,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与关节液呈显著的相关性,对于鉴别诊断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邹晋梅;杨静;董建玲;邓代华;张羽;田岚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血清NGAL与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和蛋白尿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NGAL)与慢性肾脏病( CKD)患者肾功能和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8例CKD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 SCr)、C-反应蛋白( 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血清中NGAL,双缩脲法测定尿蛋白量,应用 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结果研究组患者的 NGAL 为(297.56±138.15)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91.73±32.47)ng/ml(P<0.05)。 CKD患者的NGAL与eGFR呈负相关(r=-0.751,P<0.01),CKD患者NGAL与尿蛋白水平、SCr和CRP呈正相关(r分别为0.343,0.135和0.114,P<0.05).结论血清NGAL水平与CKD患者肾功能损伤和蛋白尿密切相关,NGAL可能成为监测CKD患者肾功能损害和进展的标志物。

    作者:施璇;孔建平;涂岩;张晓良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中国美金刚联用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分析美金刚联用多奈哌齐与单用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AD)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数据库中美金刚联用多奈哌齐治疗 AD为研究组,以多奈哌齐治疗 AD为对照组文献,检索截止时间是2014年8月31日。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采用R3.0.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文献6篇,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评估总分的5篇文献中,研究组样本量136例,对照组135例。 MMSE评估总分的标准均数差 MD=3.82,95%CI (-1.68~9.32);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估总分的6篇文献中,研究组样本量为176例,对照组175例。 ADL 评估总分标准均数差 MD=-0.49,95%CI(-1.61~0.63);在AD评定量表的认知分量表(ADAS-Cog)评估总分的3篇文献中,研究组样本量为74例,对照组73例,ADAS-Cog评估总分的MD=-3.2,95%CI(-7.43~1.03);在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估总分的3篇文献中,研究组样本量为74例,对照组73例,NPI评估总分的MD=-5.73,95%CI(-7.39~-4.08)。结论美金刚联用多奈哌齐与单用多奈哌齐治疗AD在智力状态、认知、ADL等方面的改善并不明显,但在改善精神行为异常方面存在明显优势。

    作者:杜爱玲;陈雷音;杨世昌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枸橼酸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Ca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枸橼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 I/R)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雄性 SD 大鼠350~4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枸橼酸组(0.05 mol/L),每组10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建立在体大鼠 I/R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记录心电图,检测预处理前后血清钙离子浓度变化,TTC染色法测定梗死面积,活性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CR测定心肌钙调蛋白(CAM)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室性心律失常次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枸橼酸组低于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枸橼酸处理后血清钙离子浓度显著低于处理前(P<0.05),有一定时间规律;枸橼酸组梗死面积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Caspase-3蛋白、CAM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枸橼酸对I/R大鼠心肌保护作用与降低血清钙离子浓度,下调Caspase-3蛋白、CAM表达水平,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室性心律失常有关。

    作者:李艳芳;费丽萍;牛青英;韩泽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施加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躯干损害量表、Berg量表、步行功能分级和10 m大步行速度进行指标测评。结果经6 w康复训练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各测评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及步行功能,并且疗效持续性好。

    作者:付常喜;张秋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6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白细胞介素(IL)-6在脑梗死急性期的表达。方法1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观察组,收集体检证实为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 MCP-1和 IL-6的表达。结果观察组血清中MCP-1和IL-6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MCP-1和IL-6的表达与脑梗死病变程度及预后均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二者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CP-1和IL-6的表达升高,对病变的形成和进展均有一定预测作用。

    作者:李玉华;张光茹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白细胞介素-10对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对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的影响。方法取3个月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细胞作为大鼠平滑肌原代细胞,细胞培养后分为IL-10组、空载体组、未处理组。加入细胞迁移诱导剂白细胞介素( IL)-1β。进行细胞划痕实验, Transwell实验,Snail转录因子mRNA荧光定量PCR,波形蛋白的表达测定。结果 IL-10组与其他两组相比,细胞迁移距离、细胞迁移数目、Snail转录因子mRNA的表达量、波形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减少( P<0.05)。结论 IL-10抑制IL-1β诱导的大鼠胸主动脉VSMC迁移。

    作者:江芸;林有东;徐如梅;夏小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抗凝治疗对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体循环栓塞发病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对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体循环栓塞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抗心衰与华法林抗凝治疗,对照组采用抗心衰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情况,实验组84例,有1例因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死亡、3例失访;对照组84例,1例因合并肿瘤退出本研究、4例失访;主要终点事件(脑梗死),实验组发生1例,对照组发生7例,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85.89%(1.25% vs 8.86%,P=0.037,OR=0.14,95%CI为0.101~0.1971);联合终点事件17例,其中实验组4例,对照组13例,因此实验组较对照组危险率降低69.62%(5.00% vs 16.46%,P=0.034,OR=0.30,95%CI为0.257~0.341),两组联合终点发生率经Logrank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研究对象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实验组出现7例轻微出血事件。结论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心肌致密不全患者体循环栓塞的发生率,且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程度较轻,可为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幸奠霞;徐海;徐耀凤;付东伟;刘先玲;张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六磷酸肌醇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六磷酸肌醇( IP6)以其广泛的防癌抗癌效果和其几乎无毒副作用的理想抗癌功能,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且近年对其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作者:黄久玲;徐刚;鄢艳兰;罗勇兵;陈英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精神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

    目的:调查老年帕金森病( PD)患者精神障碍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老年 PD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60例为对照组,采用PD患者精神障碍(PDPsy)诊断标准、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调查 PD组及对照组患者精神障碍患病率,并记录精神障碍的表现。比较PD组有、无精神障碍者年龄、性别、教育水平、运动症状、认知功能、情感状态、睡眠障碍等,分析 PD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PD患者精神障碍患病率为38.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0%)( P<0.05)。 PD患者常见的精神障碍表现为幻觉、错觉。单因素分析显示,PD伴精神障碍者年龄、睡眠障碍(SCOPA-SLEEP)评分、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精神障碍者(P<0.05),性别、教育水平、运动症状、认知功能、情感状态与无精神障碍者无明显差异(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COPA-S评分、RBD是PD精神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老年PD患者精神障碍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D患者精神障碍的出现可能与高龄及睡眠障碍有关。

    作者:赵丽娜;纪占宾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普拉克索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疗效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普拉克索治疗不宁腿综合征( RL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1970年1月至2013年4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美国国立医学生物信息中心PubMed数据库( 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 CEN-TRAL)、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关于普拉克索治疗RLS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采用 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2218例RLS患者,其中试验组1333例,对照组885例,其中4个研究方法学质量为A级,另外4个为B级。 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RLS改变量(IRLS评分),普拉克索组明显优于安慰剂组〔SMD=-2.43,95%CI(-4.40,-0.46),P<0.05〕;②反应率临床总体印改善量表评分〔(CGI-I)评分〕,普拉克索组反应率优于安慰剂组〔RR=1.35,95%CI(1.23,1.48),P<0.05〕;③安全性分析(不良反应事件),普拉克索组低于安慰剂组〔RR=1.13,95%CI(1.03,1.24),P<0.05〕。结论普拉克索能有效改善 RLS患者的症状,耐受性较好。但受到纳入文献数量限制,以上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作者:沈小平;王士列;刘建平;郑团圆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TRF1、TRF2及POT1 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TRF)1、TRF2和端粒保护蛋白1(POT1)mRNA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切除的PCa患者中心组织标本55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选择55例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病理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 PCa患者肿瘤组织中 TRF1、TRF2和 POT1 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 TRF1 mRNA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TRF2 m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OT1 mRN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a患者组织中TRF1和POT1 mRNA表达上升,说明它们的高表达可能与PCa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PCa患者组织中TRF2的mRNA表达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英磊;张莹莹;孟琳;肖琳;范成娟;李磊;张任亚;赵战魁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