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磊;张莹莹;孟琳;肖琳;范成娟;李磊;张任亚;赵战魁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下咽鳞癌术后放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42例老年男性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放疗组25例,放疗+手术组17例。治疗后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统计两组1、3、5年内生存率,比较两组复发方式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放疗+手术组患者总体1、3、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放疗组患者( P<0.05)。放疗+手术组患者的原发部位及总体复发率均显著低于放疗组(P<0.05)。放疗组患者皮肤及黏膜反应发生率均高于放疗+手术组患者(P<0.05)。结论放疗联合手术治疗老年男性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可明显提高其中期生存率,具有复发率低及毒性反应较少的优点,因此可考虑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陈芳;黄文碧;李亚军;李中文;田昕;邹彦;王素华;高晓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白细胞介素(IL)-6在脑梗死急性期的表达。方法1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观察组,收集体检证实为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 MCP-1和 IL-6的表达。结果观察组血清中MCP-1和IL-6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MCP-1和IL-6的表达与脑梗死病变程度及预后均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二者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CP-1和IL-6的表达升高,对病变的形成和进展均有一定预测作用。
作者:李玉华;张光茹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施加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躯干损害量表、Berg量表、步行功能分级和10 m大步行速度进行指标测评。结果经6 w康复训练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各测评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及步行功能,并且疗效持续性好。
作者:付常喜;张秋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观察膝骨关节炎( KOA)患者与正常人膝关节软骨、膝周滑膜等组织超声声像图特点,分析高频超声评价 KOA患者软骨病变及滑膜病变的价值。方法对比KOA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膝关节软骨、滑膜、滑囊积液等组织的超声声像图特点;研究 KOA患者疼痛分级与关节积液、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KOA患者软骨厚度与正常人相比变薄明显( P<0.05),以股骨外侧髁、股骨正中沟明显,并出现软骨透明带回声增强、内部回声不均,严重者软管层变薄、缺失;KOA患者75%患者合并关节滑膜积液,髌上囊积液深度及滑膜厚度与患者疼痛级别相关。结论高频超声能敏感、直观显示膝关节软骨、滑膜等软组织;能有效评价KOA患者膝关节软骨病变程度及滑膜、滑囊等组织病变特点,较早发现软骨病变;可以为临床防治KOA疗效评价提客观的、直接的依据。
作者:万蓉;钟娜;冯宁娜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134例老年患者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对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的药品主要是心脑血管药物、抗菌药物和消化系统药物。老年患者药源性不良反应涉及的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滴注、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口服给药,其中静脉滴注给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高。心血管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早搏,其他包括心衰、心绞痛、高血压、低血压和心肌梗死等。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心血管基础疾病和不良反应史是引起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患者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心血管基础疾病和不良反应史密切相关,应从多方面预防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钟敬波;刘世坤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 OP)与日常行为习惯的相关性。方法老年门诊就诊的老年人群703例,使用双能骨密度仪选取正位腰椎、左股骨近端及ward三角进行骨密度测定,同时,自行设计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按照成组不配比的对照形式将确诊的303例OP老年人群作为病例组,未发生OP 400例的老年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老年人OP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服用钙剂、吸烟情况、喝绿茶、喝咖啡、每周锻炼频率是老年OP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5),高龄、女性、未服用钙剂、吸烟、未喝茶和咖啡、不锻炼的老年人OP发生率高。结论老年人日常行为习惯与OP的发生密切相关,应加强其危险因素的干预与控制。
作者:韩静;王奇;陈长香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纵向分析首发脑卒中后抑郁( PSD)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急性脑卒中患者139例,在2 w、6个月、12个月、18个月进行随访。调查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社会支持调查量表(MOS-SSS)。分析不同时期患者抑郁发病率,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脑卒中后2 w(Ⅰ组)、6个月(Ⅱ组)、12个月(Ⅲ组)、18个月(Ⅳ组)抑郁发病率分别为7.91%(11/139)、19.42%(27/139)、27.34%(38/139)、35.97%(50/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65,P=0.000);结果4个时段轻、中、重度抑郁之间的发病率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4组间的 BI、 NIHSS、MOS-SSS 评分、既往病史、本次发病病程、患者的人均月收入、患者在院期间护理费用,均具有显著差异(均P<0.05)。Ⅱ组、Ⅲ组、Ⅳ组NIHSS、MOS-SSS评分、人均月收入均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组、Ⅲ组、Ⅳ组BI评分、既往病史比例、疾病病程、护理费用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IHSS 评分高、患者的既往病史、本次发病病程亦是患者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BI评分高、人均月收入高和护理费用高是抑郁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BI、NIH-SS评分、患者既往病史、本次发病病程、患者的人均月收入、护理费用是脑卒中致残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可为制定有效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张素华;易冬娟;张月霞;林锦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调查老年帕金森病( PD)患者精神障碍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老年 PD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60例为对照组,采用PD患者精神障碍(PDPsy)诊断标准、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调查 PD组及对照组患者精神障碍患病率,并记录精神障碍的表现。比较PD组有、无精神障碍者年龄、性别、教育水平、运动症状、认知功能、情感状态、睡眠障碍等,分析 PD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PD患者精神障碍患病率为38.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0%)( P<0.05)。 PD患者常见的精神障碍表现为幻觉、错觉。单因素分析显示,PD伴精神障碍者年龄、睡眠障碍(SCOPA-SLEEP)评分、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精神障碍者(P<0.05),性别、教育水平、运动症状、认知功能、情感状态与无精神障碍者无明显差异(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COPA-S评分、RBD是PD精神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老年PD患者精神障碍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D患者精神障碍的出现可能与高龄及睡眠障碍有关。
作者:赵丽娜;纪占宾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系统评价普拉克索治疗不宁腿综合征( RL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1970年1月至2013年4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美国国立医学生物信息中心PubMed数据库( 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 CEN-TRAL)、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关于普拉克索治疗RLS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采用 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2218例RLS患者,其中试验组1333例,对照组885例,其中4个研究方法学质量为A级,另外4个为B级。 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RLS改变量(IRLS评分),普拉克索组明显优于安慰剂组〔SMD=-2.43,95%CI(-4.40,-0.46),P<0.05〕;②反应率临床总体印改善量表评分〔(CGI-I)评分〕,普拉克索组反应率优于安慰剂组〔RR=1.35,95%CI(1.23,1.48),P<0.05〕;③安全性分析(不良反应事件),普拉克索组低于安慰剂组〔RR=1.13,95%CI(1.03,1.24),P<0.05〕。结论普拉克索能有效改善 RLS患者的症状,耐受性较好。但受到纳入文献数量限制,以上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作者:沈小平;王士列;刘建平;郑团圆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检测对老年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宫颈癌患者4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患者34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分别设为恶性组、良性组和对照组,检测三组受试者血清TSGF、CA125、CA19-9、SCC,分析单项及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组 TSGF、CA125、CA19-9、SCC 分别为(78.29±19.82)U/ml、(44.43±16.08)U/ml、(40.69±15.26)U/ml、(3.61±1.98)ng/L,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良性组TSG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A125、CA19-9、SC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TSGF、CA125、CA19-9、SCC单项检测诊断宫颈癌敏感度较低,联合诊断后敏感度升高,而特异度降低,其中四项联合诊断的敏感度高,为93.33%,与其他诊断方式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TSGF、CA125、CA19-9、SCC出现不同程度升高,四项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宫颈癌的诊断敏感度。
作者:葛瑜;张林;徐敬云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康复锻炼方案对肩袖损伤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肩袖损伤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将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术后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脉冲磁疗、短波、非甾体类抗感染药物治疗,并给予观察组患者个性化康复锻炼。对比术前、术后6w、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美国肩肘医师协会评分(ASES)、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术前、术后1年两组患者不同角速度下肩关节等速肌力测试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AS-ES、各项肩关节功能UCLA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w、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ASES、各项肩关节功能UCLA较术前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不同角速度下肩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各不同角速度下肩关节等速肌力测试情况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给予肩袖损伤老年患者个性化康复锻炼能够提高肩关节外旋/内旋( ER/IR)峰力矩比值,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吴术红;刘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结合输尿管软镜单通道取石术在老年复杂性肾结石的应用。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试验组采取经皮肾镜结合输尿管软镜单通道取石术,比较两组老年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手术后肾功能指标(Scr、NGAL、Cys-C)水平变化、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情况、手术情况。结果术后1 d,试验组肾功能指标(Scr、NGAL、Cys-C)水平〔(70.62±8.41)μmol/L、(4.63±0.74)μg/L、(667.94±55.48)μg/L〕低于对照组〔(74.40±8.43)μmol/L、(5.31±1.12)μg/L、(795.63±58.23)μg/L〕,比较有差异(P<0.05);术中血管损伤、肾盂损伤、输尿管损伤并发症率(2.00%、4.00%、2.00%)低于对照组(14.00%、16.00%、14.00%),术后迟发性出血、尿瘘、腹胀并发症率(2.00%、2.00%、4.00%)低于对照组(14.00%、14.00%、16.00%)(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62.40±9.50)min、(10.15±2.74)h、(5.47±1.13)d〕优于对照组〔(83.65±10.84)min、(14.59±2.26)h、(7.86±1.74)d〕(P<0.05),试验组结石清除率〔(48/50)96.00%〕高于对照组〔(41/50)82.00%〕(P<0.05)。结论老年复杂性肾结石运用经皮肾镜结合输尿管软镜单通道取石术的效果比较确切,对肾功能的影响较小,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
作者:陈家璧;庄伟;李毅宁;陈东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变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之间的关系,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肺功能检查的COPD 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排除相关剔除标准后分为两组:COPD患者113例、健康体检者119例。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及GGT 水平。采用肺功能仪对受试者进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的检测。对两组间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并研究各因素与血清 GGT 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 AUC)及诊断界限值( cutoff)。结果 COPD 组的GGT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水平与FEV1/FVC呈负相关,而肝功能的其他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 GGT的AUC值高于0.7,其在cut off为21.5时有较好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论血清GGT与COPD发病相关,它可作为预测及筛查COPD的新的参考指标。
作者:孙得胜;欧阳瑶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补充维生素K2对蒙古族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1的影响。方法所有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均在服药前进行前臂远端密质骨、松质骨骨密度的测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GF-1的浓度。受试者每日口服90μg维生素K2,疗程3个月。服药后复查骨密度及血清IGF-1水平。结果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松质骨及密质骨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所有受试者血清IGF-1水平显著高于用药前(P<0.01)。结论维生素K2补充有助于提高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及血清IGF-1水平。
作者:呼和;张国威;腾河;田耕;吕广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IL)-2、IL-4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ESO)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ELISA检测轻、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2、IL-4水平;用血常规仪检测外周血ESO水平,并分别与正常老年人(对照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IL-4及ESO水平高于对照组、IL-2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后各指标虽有改善( P<0.05),但与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P<0.05)。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2与IL-4水平分别与外周血ESO水平显著相关(r=-0.55;r=0.48,均 P<0.05)。不同程度哮喘患者之间IL-2、IL-4及ESO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病情加重、IL-2降低更明显、IL-4、ESO升高明显(P<0.05)。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2、IL-4及外周血ESO水平对其疾病预测及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晶;赖飞;梁小亮 刊期: 2016年第21期
随着增龄老年人免疫功能逐渐降低。免疫相关疾病,如慢性炎症、肿瘤等疾病发病率不断提高。真菌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炎和抗肿瘤等活性。多糖作为天然活性物质,大的优点是毒副作用极小,来源广泛。本文通过PubMed搜索关于多糖的文章(只包括以英文发表的文章),目的是通过评估关于多糖的特异性免疫效果,为多糖化合物免疫调节作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典;高兴春;姜凤良;弥曼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后脑红蛋白( NGB)动态变化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构建大鼠颅脑创伤模型,在大鼠颅脑创伤后0.5、1、3、6、12、24、48、72、96 h取大鼠脑组织,免疫组化观察各时间点大鼠脑组织中 NGB、Bax和 Bcl-2的动态变化,计算 Bax/Bcl-2比值的动态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大鼠颅脑创伤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皮质神经元中NGB的含量较多,大鼠在颅脑损伤后NGB的表达水平急剧上升,在损伤后3 h脑组织中的NGB的表达水平达到高峰,随后出现缓慢下降;损伤后72 h NGB的表达出现又一高峰,之后下降;96 h时NGB的表达水平仍然高于对照组。大鼠颅脑创伤后3 h,皮质神经元中Bcl-2的表达水平达到高峰,随后开始缓慢下降;在创伤后24 h,Bcl-2的表达水平又出现一个高峰,之后开始逐渐下降;创伤后96 h皮质神经元中Bcl-2的表达水平仍然高于对照组。大鼠颅脑创伤后,皮质神经元中Bax的表达量急剧上升,在大鼠颅脑创伤后3 h,皮质神经元中Bax的表达水平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在48 h时Bax的表达量稍有升高,后又开始缓慢下降;创伤后96 h皮质神经元中Bax的表达水平仍然高于对照组。大鼠颅脑创伤后Bax/Bcl-2比值迅速增加,在创伤后6 h出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在48 h时又出现缓慢增加,之后又逐渐下降;在创伤后96 h,Bax/Bcl-2的比值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大鼠颅脑创伤后脑红蛋白表达增多,可以拮抗神经元细胞的凋亡,起到保护神经的作用。
作者:楼亨通;贾玉;陈雪民;吕晓敢;曹玉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总结灸法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文献中的选穴、归经、施灸方式等规律。方法利用2000~2013年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相关方法,归纳、分析、总结灸法防治本病临床研究文献中所选用的腧穴、经络、施灸方式等规律。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资料共28篇,涉及18个穴位,应用频次由多到少的腧穴为神阙、关元、足三里、命门、三阴交、百会、涌泉;频次较多的经络依次为任脉、膀胱经、督脉和脾经。施灸方式以隔物灸应用频次多,其后为温和灸、温针灸、艾盒灸。结论灸法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所灸穴位以神阙、关元、足三里为常见,经络主要集中在任脉、膀胱经和督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施灸方式繁杂多样,客观评估疗效标准不一,有待于向客观化、规范化及科学化方向发展。
作者:李霞;沈洁;沈梅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老年肺癌患者CT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与血清特异性肿瘤标记物表达的相关性以及联合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肺癌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治疗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CT多期增强扫描和特异性标记物表达水平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动脉期、主动脉期、延迟期 CT增强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3期CT增强值之间差异显著(F=41.071,P<0.05),对照组患者3期CT增强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F=8.065,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CYFRA)21-1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诊断对老年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1.4%和92.2%。结论老年肺癌患者CT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与血清特异性肿瘤标记物表达呈现良好的相关性,二者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对老年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王磊;刘伟;黄晓日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