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颖;徐丹丹;郭晓慧
目的:探讨补充维生素K2对蒙古族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1的影响。方法所有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均在服药前进行前臂远端密质骨、松质骨骨密度的测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GF-1的浓度。受试者每日口服90μg维生素K2,疗程3个月。服药后复查骨密度及血清IGF-1水平。结果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松质骨及密质骨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所有受试者血清IGF-1水平显著高于用药前(P<0.01)。结论维生素K2补充有助于提高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及血清IGF-1水平。
作者:呼和;张国威;腾河;田耕;吕广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下咽鳞癌术后放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42例老年男性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放疗组25例,放疗+手术组17例。治疗后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统计两组1、3、5年内生存率,比较两组复发方式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放疗+手术组患者总体1、3、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放疗组患者( P<0.05)。放疗+手术组患者的原发部位及总体复发率均显著低于放疗组(P<0.05)。放疗组患者皮肤及黏膜反应发生率均高于放疗+手术组患者(P<0.05)。结论放疗联合手术治疗老年男性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可明显提高其中期生存率,具有复发率低及毒性反应较少的优点,因此可考虑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陈芳;黄文碧;李亚军;李中文;田昕;邹彦;王素华;高晓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Ephrin-B3是否参与了慢性脑缺血大鼠的脑白质损害及认知功能障碍。方法选用 Wistar 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假手术2组、模型30 d组、模型60 d组。模型组组应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2VO)制备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有手术过程而未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后30 d,采用Morris水迷宫对假手术1组及模型30 d组大鼠于手术前及手术后的逃避潜伏期时间进行检测,比较手术前后及各组间的差异。而后将2组大鼠断头取脑。部分行HE染色,部分脑组织制成匀浆,行 ELISA 检测,统量各组 Ephrin-B3的表达。术后60 d,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对假手术2组及模型2组大鼠进行处理。结果造模后30 d,模型1组大鼠水迷宫的逃避潜伏期时间与假手术1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造模后60 d,模型2组大鼠水迷宫的逃避潜伏期时间与假手术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均明显降低。经HE染色,发现缺血30 d及60 d组大鼠胼胝质部位出现明显白质疏松、细胞数量减少,并出现空泡样改变。经ELISA检测,假手术1组、模型30 d组、假手术2组、模型60 d组大鼠脑内 Ephrin-B3浓度分别为(11.76±1.26) ng/ml、(12.08±1.32) ng/ml、(37.25±5.32) ng/ml、(48.65±6.88)ng/ml。模型30 d组与假手术1组Ephrin-B3表达量相比差异显著(P<0.05);模型2组与假手术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Ephrin-B3可能参与了慢性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脑白质损害及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赵腾;丁颖;王超;周春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和评估使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托拉塞米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36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托拉塞米组(68例,简称联合组)和呋塞米组(68例,作为对照组)。联合组给予小剂量多巴胺联合托拉塞米静脉注射,对照组仅用呋塞米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在心衰病房( HFCU)的住院天数(心力衰竭改善的时间)、出现利尿剂抵抗、所需超滤或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恶化及死亡患者的比例。结果 HFCU平均住院天数:联合组(3.46±1.12)d,呋塞米组(4.24±1.43)d,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31);出现利尿剂抵抗和肾功能恶化的患者比例:联合组(1.5%和7.4%),对照组(20.6%和26.5%),显著降低(P值均=0.000);联合组无需要超滤或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为4例(P>O.05);联合组无死亡患者,对照组死亡2例(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托拉塞米能及时有效改善患者体液潴留和心力衰竭症状,保护脏器,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创良;龙登毅;李光杰;龚勋;张翔;周尚成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后脑红蛋白( NGB)动态变化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构建大鼠颅脑创伤模型,在大鼠颅脑创伤后0.5、1、3、6、12、24、48、72、96 h取大鼠脑组织,免疫组化观察各时间点大鼠脑组织中 NGB、Bax和 Bcl-2的动态变化,计算 Bax/Bcl-2比值的动态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大鼠颅脑创伤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皮质神经元中NGB的含量较多,大鼠在颅脑损伤后NGB的表达水平急剧上升,在损伤后3 h脑组织中的NGB的表达水平达到高峰,随后出现缓慢下降;损伤后72 h NGB的表达出现又一高峰,之后下降;96 h时NGB的表达水平仍然高于对照组。大鼠颅脑创伤后3 h,皮质神经元中Bcl-2的表达水平达到高峰,随后开始缓慢下降;在创伤后24 h,Bcl-2的表达水平又出现一个高峰,之后开始逐渐下降;创伤后96 h皮质神经元中Bcl-2的表达水平仍然高于对照组。大鼠颅脑创伤后,皮质神经元中Bax的表达量急剧上升,在大鼠颅脑创伤后3 h,皮质神经元中Bax的表达水平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在48 h时Bax的表达量稍有升高,后又开始缓慢下降;创伤后96 h皮质神经元中Bax的表达水平仍然高于对照组。大鼠颅脑创伤后Bax/Bcl-2比值迅速增加,在创伤后6 h出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在48 h时又出现缓慢增加,之后又逐渐下降;在创伤后96 h,Bax/Bcl-2的比值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大鼠颅脑创伤后脑红蛋白表达增多,可以拮抗神经元细胞的凋亡,起到保护神经的作用。
作者:楼亨通;贾玉;陈雪民;吕晓敢;曹玉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RNA干扰SET结合因子2(SBF2)表达对人口腔癌细胞株SCC15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方法根据 SBF2的 mRNA序列及siRNA设计原则,设计并合成3条靶向SBF2基因的siRNA(SBF2-siRNA1、SBF2-siRNA2、SBF2-siRNA3),以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为载体转染取对数生长期SCC15细胞,同时设转染不针对任何基因的随机序列( siRNA-NC)。转染48 h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qRT-PCR)检测SBF2干扰效率,分别于转染24、48、72 h采用WST-1法评价讨 RNA 干扰 SBF2对 SCC15细胞增殖的影响,分别于转染24、48 h 后采用 Annexin V-FITC/PI双标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SCC15细胞的凋亡率及穿膜细胞数以评价RNA干扰SBF2对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与仅行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2000处理的对照组相比,SBF2-siRNA1、SBF2-siRNA2和SBF2-siRNA3组SCC15细胞中SBF2 mRNA水平均降低(P<0.05),且干扰率由高至低依次为SBF2-siRNA2>SBF2-siRNA3>SBF2-siRNA1,故选取干扰效率高的 SBF2-siRNA2用于后续实验。与对照组和 siRNA-NC组相比,SBF2-siRNA组的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均升高,而穿膜细胞数降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和 siRNA-NC 组以上指标的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RNA靶向干扰SBF2表达可抑制人口腔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李天客;陈中;包阳;张素欣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睾酮联合血府逐瘀片对中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管内皮与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 MS伴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采用十一酸睾酮胶丸联合血府逐瘀片治疗)、对照组(41例,单用十一酸睾酮胶丸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ED病情分级与IIEF-5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水平、血液流变学、性激素与主要糖脂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对血尿常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肝肾功能的影响作用。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IIEF-5评分、ED分级、血清NO、总睾酮(TT)、游离睾酮(FT)、睾酮分泌指数(TSI)、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液流变学均不同程度的改善、而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ET-1均不同程度降低(P<0.001或 P<0.05),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睾酮联合血府逐瘀片治疗MS合并ED能明显改善患者TT与 FT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与勃起功能、改善糖脂代谢降低胰岛素抵抗,减轻患者的慢性炎症状态,未见明显的补充睾酮治疗的副作用。
作者:蒋毅;易正金;王勇;梁华;王平;曾祥文;张蜀武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老年肺癌患者CT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与血清特异性肿瘤标记物表达的相关性以及联合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肺癌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治疗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CT多期增强扫描和特异性标记物表达水平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动脉期、主动脉期、延迟期 CT增强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3期CT增强值之间差异显著(F=41.071,P<0.05),对照组患者3期CT增强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F=8.065,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CYFRA)21-1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诊断对老年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1.4%和92.2%。结论老年肺癌患者CT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与血清特异性肿瘤标记物表达呈现良好的相关性,二者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对老年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王磊;刘伟;黄晓日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与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根部及邻近组织结构检测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7例无明显主动脉瓣膜疾病、左室流出道病变患者行CT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CT测量主动脉根部直径(23.40±3.03)mm,主动脉窦间距(33.65±3.87)mm,冠脉开口处直径(30.19±3.24)mm,升主动脉直径(31.23±4.19)mm。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22.17±2.18)mm,升主动脉内径(29.73±3.68)mm,左室舒张末内径(43.23±3.19)mm,左室收缩末内径(29.19±2.97)mm。结论超声心动图与MSCT可良好显示主动脉根部组织结构、是否存在瓣膜病变,并可进行有效测量,为临床医师提供术前准备、术后随访影像学依据。 MSCT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主动脉根部测量上存在差异。
作者:陈华;陈学香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Akt通路和小窝蛋白-1(Cav-1)在白藜芦醇(Res)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模型动脉粥样硬化(AS)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同型半胱氨酸( Hcy)诱导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测定Res对于 Akt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哌立福新抑制Akt蛋白表达后,观察 Res对一氧化氮(NO)系统及Cav-1表达的作用。进一步利用siRNA抑制Cav-1的表达后,进一步研究Res对NO系统的影响。结果(1)白藜芦醇可抑制Akt蛋白的表达;(2)在抑制Akt蛋白表达后,NO系统表达明显升高,且与Res浓度呈正相关,而 Cav-1表达无明显变化,但在加入Res后Cav-1表达明显下降;(3)siRNA沉默Cav-1后,NO系统表达明显升高,且与Res无浓度依赖性。结论 Res通过抑制Cav-1的表达,抑制Akt活性,促进NO系统的作用,改善AS。
作者:张丽;高山;曲红玉;李爱歆;郭丽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心肌微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成年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n=8)、2型糖尿病(T2DM)组(n=8)、T2DM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干预组(n=8),对比 GLP-1对各组大鼠葡萄糖输注率、胰岛素浓度的影响以及三组大鼠心肌微血管完整性和通透性。结果各组大鼠的葡萄糖输注率均于60.0 min时趋向于基本稳定状态,此前 T2DM+GLP-1组和T2DM组的输注率增长趋势低于NC组;在120.0 min后T2DM组葡萄糖输注率与NC组相比下降幅度约为53.0%(P<0.05);与NC组相比,T2DM+GLP-1组葡萄糖输注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2DM组相比,T2DM+GLP-1组葡萄糖输注率上升约为50.8%(P<0.05),T2DM+GLP-1组葡萄糖输注率有所增高,但未上升至正常水平;实验开始时各组大鼠胰岛素水平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三组大鼠间胰岛素浓度增加趋势及同一时间点胰岛素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NC组心肌微血管铸型较为平滑,且未出现明显的凹凸不平,表明无破坏发生,T2DM组心肌微血管铸型出现显著凹凸不平现象,且内皮连接完整性较差,T2DM+GLP-1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完整度明显优于T2DM组;NC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完整,未出现镧颗粒进入基底膜现象,T2DM组镧颗粒可轻易透过内皮细胞进入基底膜及其周边组织,T2DM+GLP-1组仅有少量镧颗粒进入基底膜。结论 GLP-1可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并对心肌微血管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赵妮;谢新荣;赵巧玲;钟慕贤;黄普好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结肠腺癌中SOX-2和SOX-18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性。方法67例结肠腺癌组织作为A组,20例结肠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作为B组,20例结肠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作为C组,非肿瘤性的结肠黏膜组织20例作为D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四组中SOX-2和SOX-18的表达。结果四组中SOX-2和 SOX-18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中SOX-2和 SOX-18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Ki67表达密切相关,SOX-18的表达与脉管浸润密切相关。 SOX-2和SOX-18的表达均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线性相关分析显示A组中SOX-2和SOX-18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结肠腺癌中 SOX-2和SOX-18的表达升高对肿瘤的病变形成和进展有一定作用。二者作用过程可能不完全相同。 SOX-2和SOX-18无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陶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水平与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性脑出血(HCH)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经多导睡眠监测( PSG)分为合并组( OSAHS合并 HCH)和对照组( HC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LSA)测定两组受试者空腹血浆Hcy浓度,完善相关检查及认知功能测评,包括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和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 LOTCA)第二版。结果合并组MMSE总分、LOTCA总分及其子项目知觉、视运动组织、思维运作、注意和专注力、血浆Hcy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合并组患者血浆Hcy浓度高于轻度合并组,MMSE分值低于轻度合并组(P<0.05);根据病程分期,亚急性期合并组收缩压、舒张压、血浆Hcy浓度均高于恢复期合并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合并组血浆Hcy浓度与MMSE总分、LOTCA总分及其子项目知觉、视运动组织、思维运作、注意和专注力呈负相关,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结论血浆Hcy 浓度升高是老年 OSAHS合并HCH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
作者:董彬;赵雅宁;李建民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对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的影响。方法取3个月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细胞作为大鼠平滑肌原代细胞,细胞培养后分为IL-10组、空载体组、未处理组。加入细胞迁移诱导剂白细胞介素( IL)-1β。进行细胞划痕实验, Transwell实验,Snail转录因子mRNA荧光定量PCR,波形蛋白的表达测定。结果 IL-10组与其他两组相比,细胞迁移距离、细胞迁移数目、Snail转录因子mRNA的表达量、波形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减少( P<0.05)。结论 IL-10抑制IL-1β诱导的大鼠胸主动脉VSMC迁移。
作者:江芸;林有东;徐如梅;夏小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及心率变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程度的预测作用。方法1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杓型48例,非杓型76例,24 h平均心率≤70次/min 57例,>70次/min 67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是否为杓型及24 h心率分为低危32例,中危52例,高危40例三组,比较血管、心脏、肾脏损害的相应指标胫股脉搏传导速度( cfPWV),左室质量指数( LVMI),肌酐比值( ACR)的变化。结果血压非杓型患者与杓型患者比较,ACR、LVMI有显著差异(P<0.05),cfPWV无显著差异(P>0.05),低、中、高危三组ACR、LVMI有显著差异(P<0.05),cfPWV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及心率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原发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存在预测作用。
作者:鄢卫民;黄海燕;冉玲华;魏刚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普伐他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管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管病变患者1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d,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普伐他汀40 mg/d,均治疗12个月。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 HDL-C),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治疗前后颈动脉血管内膜-中膜( IMT)厚度、斑块厚度,随访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SBP和DB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 SBP 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联合组 TG、TC、LDL-C 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均 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斑块厚度和IMT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均 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6%,与联合组(2.1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普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管病变患者能够发挥降血压及改善血管病变程度的双重作用。
作者:钟萍;孙学春;张清琼;郭建淑;王文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设计,选择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的患者988例,相应的对照1057例,比较肺部感染组与对照组入院15 d内AMI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15例1057(1.4%)出现AMI,肺部感染组有83/988例(8.4%)患者出现AMI,二者差异显著(OR,6.37;95%CI,3.65~11.1; P<0.001)。单因素分析时,与AMI形成有关的其他因子包括肺部感染、年龄、充血性心力衰竭史、慢性肾脏疾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需要入住 ICU、机械通气或收缩血管药物。多因素分析显示肺部感染仍与AMI强关联(OR,8.14;95%CI,3.76~21.64,P<0.001)。结论肺部感染与短期内AMI风险增加关联,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吴美华;肖祖克;杨小刚;吴志勇;尹秋;林童波;曹乾嫱;张维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施加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躯干损害量表、Berg量表、步行功能分级和10 m大步行速度进行指标测评。结果经6 w康复训练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各测评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及步行功能,并且疗效持续性好。
作者:付常喜;张秋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纵向分析首发脑卒中后抑郁( PSD)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急性脑卒中患者139例,在2 w、6个月、12个月、18个月进行随访。调查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社会支持调查量表(MOS-SSS)。分析不同时期患者抑郁发病率,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脑卒中后2 w(Ⅰ组)、6个月(Ⅱ组)、12个月(Ⅲ组)、18个月(Ⅳ组)抑郁发病率分别为7.91%(11/139)、19.42%(27/139)、27.34%(38/139)、35.97%(50/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65,P=0.000);结果4个时段轻、中、重度抑郁之间的发病率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4组间的 BI、 NIHSS、MOS-SSS 评分、既往病史、本次发病病程、患者的人均月收入、患者在院期间护理费用,均具有显著差异(均P<0.05)。Ⅱ组、Ⅲ组、Ⅳ组NIHSS、MOS-SSS评分、人均月收入均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组、Ⅲ组、Ⅳ组BI评分、既往病史比例、疾病病程、护理费用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IHSS 评分高、患者的既往病史、本次发病病程亦是患者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BI评分高、人均月收入高和护理费用高是抑郁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BI、NIH-SS评分、患者既往病史、本次发病病程、患者的人均月收入、护理费用是脑卒中致残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可为制定有效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张素华;易冬娟;张月霞;林锦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