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缺血致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脑白质病变与Ephrin-B3的相关性

赵腾;丁颖;王超;周春奎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脑白质病变, Ephrin-B3
摘要:目的:探讨Ephrin-B3是否参与了慢性脑缺血大鼠的脑白质损害及认知功能障碍。方法选用 Wistar 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假手术2组、模型30 d组、模型60 d组。模型组组应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2VO)制备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有手术过程而未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后30 d,采用Morris水迷宫对假手术1组及模型30 d组大鼠于手术前及手术后的逃避潜伏期时间进行检测,比较手术前后及各组间的差异。而后将2组大鼠断头取脑。部分行HE染色,部分脑组织制成匀浆,行 ELISA 检测,统量各组 Ephrin-B3的表达。术后60 d,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对假手术2组及模型2组大鼠进行处理。结果造模后30 d,模型1组大鼠水迷宫的逃避潜伏期时间与假手术1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造模后60 d,模型2组大鼠水迷宫的逃避潜伏期时间与假手术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均明显降低。经HE染色,发现缺血30 d及60 d组大鼠胼胝质部位出现明显白质疏松、细胞数量减少,并出现空泡样改变。经ELISA检测,假手术1组、模型30 d组、假手术2组、模型60 d组大鼠脑内 Ephrin-B3浓度分别为(11.76±1.26) ng/ml、(12.08±1.32) ng/ml、(37.25±5.32) ng/ml、(48.65±6.88)ng/ml。模型30 d组与假手术1组Ephrin-B3表达量相比差异显著(P<0.05);模型2组与假手术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Ephrin-B3可能参与了慢性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脑白质损害及认知功能障碍。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125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CA125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22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按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组,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CA125和血浆B型利钠肽( BNP)的浓度并比较各组CA125、BNP浓度及其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分别按100 pg/ml、35 U/ml标准,比较BNP、CA125诊断心力衰竭的灵敏度;将患者分为高CA125(≥35 U/ml)组和低CA125(<35 U/ml)组,比较两组住院死亡率;联合CA125和BNP水平分组,C1=CA125<35 U/ml和BNP<350 pg/ml,C2=CA125≥35 U/ml和BNP<350 pg/ml,C3=CA125<35 U/ml和BNP≥350 pg/ml,C4=CA125≥35 U/ml和BNP≥350 pg/ml,比较各组住院死亡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相关因素。结果 CA125和BNP浓度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升高,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277和0.349,P=0.000);CA125和BNP诊断心力衰竭的灵敏度分别是36.3%和85.9%;高CA125组和低CA125组患者住院死亡率分别为20.0%和3.6%,C1~C4各组住院死亡率分别为1.8%,0%,4.9%及22.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125和BNP是死亡独立危险因素(OR=2.354,P=0.025和OR=2.236,P=0.024)。结论血清CA125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不及BNP,但CA125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BNP联合CA125测定有助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

    作者:陈健新;陈广基;徐浩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随着增龄老年人免疫功能逐渐降低。免疫相关疾病,如慢性炎症、肿瘤等疾病发病率不断提高。真菌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炎和抗肿瘤等活性。多糖作为天然活性物质,大的优点是毒副作用极小,来源广泛。本文通过PubMed搜索关于多糖的文章(只包括以英文发表的文章),目的是通过评估关于多糖的特异性免疫效果,为多糖化合物免疫调节作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典;高兴春;姜凤良;弥曼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γ-谷氨酰转肽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变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之间的关系,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肺功能检查的COPD 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排除相关剔除标准后分为两组:COPD患者113例、健康体检者119例。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及GGT 水平。采用肺功能仪对受试者进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的检测。对两组间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并研究各因素与血清 GGT 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 AUC)及诊断界限值( cutoff)。结果 COPD 组的GGT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水平与FEV1/FVC呈负相关,而肝功能的其他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 GGT的AUC值高于0.7,其在cut off为21.5时有较好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论血清GGT与COPD发病相关,它可作为预测及筛查COPD的新的参考指标。

    作者:孙得胜;欧阳瑶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异柠檬酸脱氢酶作为肺癌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作为肺癌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 RT-PCR检测收集的50例肺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中IDH1、激活蛋白激酶C1受体(RACK1)、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2(PRDX2)的表达水平。 ELISA检测收集的50例肺癌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浆标本中IDH1的表达水平。以肺癌细胞A549为研究对象,转染IDH1 siRNA抑制肺癌细胞中IDH1的表达,MTT检测转染后1、2、3、4、5、6 d的肺癌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48 h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IDH1、RACK1、PRDX2在肺癌组织中均过度表达,IDH1相对于癌旁组织表达量上调多。20例正常人血浆中IDH1水平中位数为3.48 U/L,50例肺癌患者血浆中 IDH1水平中位数为6.55 U/L,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1)。 IDH1 siRNA组肺癌细胞A549细胞存活率与siRNA control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 siRNA control组细胞凋亡率为0.12±0.01,与IDH1 siRNA组(0.41±0.02)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IDH1在肺癌组织和血浆中高表达。抑制IDH1可以抑制肺癌细胞增殖,促进癌细胞凋亡。 IDH1可以作为肺癌标志物用于诊断肺癌。

    作者:孙涛;周喆炎;边莉;徐开军;马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大鼠腰动脉结扎后腰髓缺血形态和功能早期变化特点

    目的:建立SD大鼠全腰动脉结扎腰髓缺血模型,探究腰髓形态和功能早期变化特点。方法将58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 A 组10只,B组48只。 A组仅分离腰动脉,B组行全腰动脉阻断。两组术后48 h内分别行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神经评定( BMS评分)和腰髓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剂(TTC)染色,分析后肢运动功能与腰髓染色面积的关系。结果 A组术后48h内BMS评分由(8.44±0.41)分恢复至(9.00±0.00)分;B 组由(0.36±0.30)分恢复至(8.90±0.39)分。术后24 h内各时间点B组BM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48 h两组B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4 h内各时间点B组TTC染色面积均明显低于A组( P<0.05);术后48 h两组 TTC染色面积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 B组术后TTC染色面积均值上段>中段>下段。结论大鼠全腰动脉结扎将造成腰髓缺血、功能丧失,48 h内腰髓血供自上而下逐渐恢复,后肢运动功能也随之恢复。

    作者:魏岚;赵晓彬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身心疗法对围绝经期症状影响的研究进展

    围绝经期是指从卵巢功能出现衰退(出现绝经或与绝经有关的一系列症状)的征兆,一直持续到后1次月经后1年〔1〕。由于卵巢功能出现生理(病理)性减退,雌激素水平逐渐降低,负反馈致脑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长期升高,使得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紊乱出现不平衡状态从而导致围绝经期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生理心理症状〔2〕。全世界75%~85%的女性会出现包括血管舒缩改变(潮热和盗汗)、疲劳、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认知障碍、肌肉骨骼疼痛、头痛等部分或全部围绝经期症状〔3,4〕,这些症状通常于月经停止前至少一年开始至绝经后多年停止。大约50%的女性在绝经后4年继续经历着持续伴随有血管舒缩症状,血管舒缩症状平均持续时间已经从3.8年〔5〕到超过7年〔6〕。10%~30%的绝经后妇女将仍然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由于内分泌治疗和化疗导致乳腺癌幸存者的绝经期症状往往更频繁或更严重〔7,8〕。目前在美国50岁或以上女性超过5000万〔9〕,且以每年至少有150万的女性进入更年期的速度在增长,症状的出现或持续会导致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甚至导致神经衰弱〔10〕,促使大约60%的女性寻求医学治疗〔11〕。本文综述身心疗法对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

    作者:雷鹏琼;李彦洁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不同血液保护措施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择期老年骨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自体血回收组,C组为ANH联合自体血回收组,三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 T1)、手术开始前(T2)、术毕(T3)、术后24 h(T4)及术后72 h(T5)五个时点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P-选择素、凝血酶原片段( F1+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C组在血液稀释后APTT、PT明显延长,Fg浓度显著下降( 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三组患者 TT、D-D在各时点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PA水平在T3达峰值(P<0.05),术后逐渐下降,T5时B组和C组显著高于 A组(P<0.05)。三组PAI-1在T2、T3时较T1均明显升高(P<0.05),A组升高尤其明显,以后逐渐降低。 B组和C组在T3、T4时PAI-1较A组明显降低(P<0.05);F1+2在各时点,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T1时比较,A、B两组患者T3~T5时AT-Ⅲ浓度显著降低( P<0.05),尤其T3时降低明显。 C组在T3、T4时较A组升高(P<0.05);三组患者血浆P-选择素在T3时明显上升(P<0.05),C组在T3时较A组降低(P<0.05)。结论 ANH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及纤溶功能无显著影响,能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顾燕华;张义伟;刘洋;陶海勇;卢明军;郭建荣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血清及关节液中炎症细胞因子在老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40例老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急性期组)、40例非急性老年痛风性关节炎且能够成功抽取关节液的患者(非急性期组),分别采集两组对象的血液及关节液,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急性期组患者关节液中IL-6、IL-1β、IL-8、IL-10水平显著高于非急性期组( P<0.05),两组间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期组患者的血清中IL-6、IL-1β、IL-8、IL-10水平显著高于非急性期组(P<0.05),两组间血清中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中的IL-6、IL-1β、IL-8、IL-10水平与关节液中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炎症细胞因子较非急性期患者发生显著改变,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与关节液呈显著的相关性,对于鉴别诊断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邹晋梅;杨静;董建玲;邓代华;张羽;田岚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意义

    目的:评价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C反应蛋白(CRP)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12月因胸闷、胸痛于该院心内科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96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冠心病组,选取同期20名老年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上述两组的血Hcy、CRP水平,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浆Hcy、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Hcy 与CRP 检测有很强的诊断意义。

    作者:王丽红;贾志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中国美金刚联用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分析美金刚联用多奈哌齐与单用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AD)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数据库中美金刚联用多奈哌齐治疗 AD为研究组,以多奈哌齐治疗 AD为对照组文献,检索截止时间是2014年8月31日。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采用R3.0.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文献6篇,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评估总分的5篇文献中,研究组样本量136例,对照组135例。 MMSE评估总分的标准均数差 MD=3.82,95%CI (-1.68~9.32);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估总分的6篇文献中,研究组样本量为176例,对照组175例。 ADL 评估总分标准均数差 MD=-0.49,95%CI(-1.61~0.63);在AD评定量表的认知分量表(ADAS-Cog)评估总分的3篇文献中,研究组样本量为74例,对照组73例,ADAS-Cog评估总分的MD=-3.2,95%CI(-7.43~1.03);在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估总分的3篇文献中,研究组样本量为74例,对照组73例,NPI评估总分的MD=-5.73,95%CI(-7.39~-4.08)。结论美金刚联用多奈哌齐与单用多奈哌齐治疗AD在智力状态、认知、ADL等方面的改善并不明显,但在改善精神行为异常方面存在明显优势。

    作者:杜爱玲;陈雷音;杨世昌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陈宝田教授头痛新一号方治疗临床常见类型头痛的疗效

    目的:观察头痛新一号治疗临床常见类型头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偏头痛120例、紧张型头痛60例、丛集性头痛30例、颈源性头痛140例,均予头痛新一号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头痛改善情况及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四种类型头痛总有效率为92.9%,其中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颈源性头痛的有效率分别为92.5、95.0、93.3、92.1%,四种类型头痛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服药过程中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82例,均为轻度可自行缓解,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为23.4%,其中偏头痛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20.0%,紧张型头痛组为26.7%,丛集性头痛为23.3%,颈源性头痛组为25.0%,四种类型头痛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头痛新一号对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颈源性头痛安全有效,对各类型头痛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

    作者:魏赈权;聂玲辉;伍志勇;白方会;洪新;陈宝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心肌微血管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心肌微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成年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n=8)、2型糖尿病(T2DM)组(n=8)、T2DM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干预组(n=8),对比 GLP-1对各组大鼠葡萄糖输注率、胰岛素浓度的影响以及三组大鼠心肌微血管完整性和通透性。结果各组大鼠的葡萄糖输注率均于60.0 min时趋向于基本稳定状态,此前 T2DM+GLP-1组和T2DM组的输注率增长趋势低于NC组;在120.0 min后T2DM组葡萄糖输注率与NC组相比下降幅度约为53.0%(P<0.05);与NC组相比,T2DM+GLP-1组葡萄糖输注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2DM组相比,T2DM+GLP-1组葡萄糖输注率上升约为50.8%(P<0.05),T2DM+GLP-1组葡萄糖输注率有所增高,但未上升至正常水平;实验开始时各组大鼠胰岛素水平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三组大鼠间胰岛素浓度增加趋势及同一时间点胰岛素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NC组心肌微血管铸型较为平滑,且未出现明显的凹凸不平,表明无破坏发生,T2DM组心肌微血管铸型出现显著凹凸不平现象,且内皮连接完整性较差,T2DM+GLP-1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完整度明显优于T2DM组;NC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完整,未出现镧颗粒进入基底膜现象,T2DM组镧颗粒可轻易透过内皮细胞进入基底膜及其周边组织,T2DM+GLP-1组仅有少量镧颗粒进入基底膜。结论 GLP-1可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并对心肌微血管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赵妮;谢新荣;赵巧玲;钟慕贤;黄普好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山茱萸保健品预防和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研究现状

    我国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病率高达90%,其中以绝经后女性为主〔1〕,由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病程漫长,具有预防干预作用的保健品市场需求巨大,目前西医常用的雌激素替代疗法,有潜在发生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风险;补钙法存在吸收不好、作用单一,进口产品费用较高的弊端〔2〕。山茱萸为传统补肝肾、强筋骨、抗衰老中药。山茱萸制剂能改善模型大鼠生物力学指标〔3〕;提高骨密度、雌激素水平〔4〕;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5〕;延缓模型大鼠卵巢衰老,改善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状〔6〕。山茱萸含有丰富钙质,无毒副作用〔7〕,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方剂的常用药物〔8〕,我国2012年发布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中,把山茱萸单味配方颗粒剂列为肾阴虚型常用干预性药物〔9〕。本文对山茱萸保健品预防和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张云彬;陈随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与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及炎症反应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与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及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中重度 COPD稳定期患者30例。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 SGRQ)问卷调查,记录各项得分。采集患者与志愿者痰液作为样本,统一进行细菌半定量培养。对受试者进行血清分离、血常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测,各类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生活质量与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及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结果经显微观察其中主要的定植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洛菲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副)流感嗜血杆菌。血清化验结果显示,含有细菌定植的患者血清,IL-8的含量高于未含有细菌定植的患者和对照组(P<0.01),FEV1%预计值和 FEV1/FVC%要明显低于无细菌定植样品(P<0.05);患者 SGRQ问卷调查结果,总分、症状得分、活动得分、影响分的分布情况与IL-8呈正相关,同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P<0.01)。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健康人差,且部分患者存在细菌定植。细菌定植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炎症反应较重,三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吴翠仪;齐亚飞;郑晓茹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五味子水提物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学习记忆及脑能量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五味子水提物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学习记忆及脑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五味子水堤物大、中、小剂量组,后四组分别灌服尼莫地平混悬液、五味子水提物大、中、小剂量。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10 d,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建立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24 h用避暗法进行行为学检测,观察并记录小鼠首次进入暗室的潜伏期及5 min内进入暗室遭电击的次数。行为学检测完毕小鼠断头取脑,测乳酸( LD)、乳酸脱氢酶( LDH)、乙酰胆碱酯酶( AchE)活力以及 ATP 酶活力。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尼莫地平组可以显著增加小鼠的潜伏期、显著降低小鼠错误反应发生的次数(均P<0.01),五味子水提物大剂量组可以明显增加小鼠潜伏期并显著降低小鼠错误反应发生的次数(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尼莫地平组、五味子水提物中、小剂量组均可显著减少小鼠LD的含量(P<0.01),尼莫地平组、五味子水提物大、中剂量组均可以显著升高小鼠LDH的活力(P<0.01),尼莫地平组、五味子水提物组小剂量均可显著升高小鼠AchE活力(P<0.01);与模型组相比,尼莫地平组、五味子水提物大剂量组可以显著升高小鼠Na+-K+-ATP酶活力(P<0.01),尼莫地平组、五味子水提物大、中剂量组均能显著升高小鼠Ca2+-ATP酶活力(P<0.01),尼莫地平组、五味子水提物大剂量组能够显著升高小鼠 Ca2+-Mg2+-ATP酶活力( P<0.01)。结论五味子水提物可以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提高脑组织功能。

    作者:马素好;李凤丽;张家梁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化放疗结合自体T细胞过继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1例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自体T细胞过继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行化放疗结合自体T细胞过继治疗(治疗组),与只行化放疗的病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治疗组21例临床数据与对照组22例比较在疾病控制率(DCR)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无进展生存(PFS)、1年生存率及减轻化放疗副作用方面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T淋巴细胞普遍升高,升高比率为76.2%;CD4+T淋巴细胞升高比率为71.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率升高者为66.7%,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自体T细胞过继治疗辅助化放疗可提升疗效并减少化放疗的副作用。

    作者:冯燕;黄京子;邱实;全吉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3247例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电图变化

    目的:探讨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心电图的变化规律。方法按照年龄的差异将3247例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分为四个年龄组,即中年组(50~59岁)374名、低龄老年组(60~69岁)1184名、中龄老年组(70~79岁)1547名和高龄老年组(80~95岁)142名,均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对心电图异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47例中正常心电图286例,异常心电图2961例,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电图异常情况为缺血性改变76.67%(2270/2961)、束支传导阻滞58.76%(1740/2961)、窦性心律失常53.56%(1586/2961)、心肌梗死47.15%(1396/2961)、左心室肥厚30.63%(907/2961)、各种期前收缩25.13%(744/2961)和房室传导阻滞21.65%(641/2961)等,四个年龄组的心电图异常情况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75.42,P<0.01)。结论应尽早行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颜伟;孙梯业;杨春敏;贾敏;李静;唐和兰;魏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老年患者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特点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134例老年患者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对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的药品主要是心脑血管药物、抗菌药物和消化系统药物。老年患者药源性不良反应涉及的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滴注、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口服给药,其中静脉滴注给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高。心血管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早搏,其他包括心衰、心绞痛、高血压、低血压和心肌梗死等。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心血管基础疾病和不良反应史是引起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患者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心血管基础疾病和不良反应史密切相关,应从多方面预防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钟敬波;刘世坤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6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白细胞介素(IL)-6在脑梗死急性期的表达。方法1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观察组,收集体检证实为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 MCP-1和 IL-6的表达。结果观察组血清中MCP-1和IL-6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MCP-1和IL-6的表达与脑梗死病变程度及预后均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二者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CP-1和IL-6的表达升高,对病变的形成和进展均有一定预测作用。

    作者:李玉华;张光茹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检测评估行根治性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目的:评估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NLR)对于行根治性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行完全性切除手术的NSCLC患者681例,利用Kruskall-Wallis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临床病理参数和NLR间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 Log 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间差异。结果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取2.3作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的界值。其中269例 NLR>2.3,412例NLR≤2.3。 NLR>2.3患者总体生存(OS)率明显低于 NLR ≤2.3患者(34.1% vs 56.1%,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P=0.044)、肿瘤病变部位(P=0.034)、病理分期(P<0.001)、化疗与否(P=0.007),单核细胞(P=0.003)、乳酸脱氢酶(LDH)(P<0.001)、纤维蛋白原(Fbg)(P=0.001)和D-二聚体(P=0.012)与5年OS率显著相关。多变量分析显示术前NLR是影响NSCLC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危险比:1.640;95%置信区间1.319~2.038)。结论术前NLR可作为预测行根治性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因子。

    作者:索海进;王长利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