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检测评估行根治性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索海进;王长利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预后, 非小细胞肺癌
摘要:目的:评估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NLR)对于行根治性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行完全性切除手术的NSCLC患者681例,利用Kruskall-Wallis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临床病理参数和NLR间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 Log 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间差异。结果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取2.3作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的界值。其中269例 NLR>2.3,412例NLR≤2.3。 NLR>2.3患者总体生存(OS)率明显低于 NLR ≤2.3患者(34.1% vs 56.1%,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P=0.044)、肿瘤病变部位(P=0.034)、病理分期(P<0.001)、化疗与否(P=0.007),单核细胞(P=0.003)、乳酸脱氢酶(LDH)(P<0.001)、纤维蛋白原(Fbg)(P=0.001)和D-二聚体(P=0.012)与5年OS率显著相关。多变量分析显示术前NLR是影响NSCLC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危险比:1.640;95%置信区间1.319~2.038)。结论术前NLR可作为预测行根治性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因子。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白藜芦醇对同型半胱氨酸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Akt通路和小窝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Akt通路和小窝蛋白-1(Cav-1)在白藜芦醇(Res)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模型动脉粥样硬化(AS)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同型半胱氨酸( Hcy)诱导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测定Res对于 Akt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哌立福新抑制Akt蛋白表达后,观察 Res对一氧化氮(NO)系统及Cav-1表达的作用。进一步利用siRNA抑制Cav-1的表达后,进一步研究Res对NO系统的影响。结果(1)白藜芦醇可抑制Akt蛋白的表达;(2)在抑制Akt蛋白表达后,NO系统表达明显升高,且与Res浓度呈正相关,而 Cav-1表达无明显变化,但在加入Res后Cav-1表达明显下降;(3)siRNA沉默Cav-1后,NO系统表达明显升高,且与Res无浓度依赖性。结论 Res通过抑制Cav-1的表达,抑制Akt活性,促进NO系统的作用,改善AS。

    作者:张丽;高山;曲红玉;李爱歆;郭丽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2001~2011年南阳地区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变化趋势

    目的:探讨2001~2011年南阳地区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的临床特征、治疗模式、院内结局及患者诊疗情况的变化趋势。方法调取2001、2006、2011年间,南阳中心医院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历,提取临床信息,分析老年 STEMI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模式和院内结局。结果本研究共调取老年STEMI病例267份,2001~2011年,老年STEMI住院患者中位年龄由(65.32±10.07)岁升至(69.26±11.02)岁(P<0.01);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他汀的应用显著增加(阿司匹林:2001年76%,2011年90%,P=0.032;氯吡格雷:2001年0%,2011年81%,P=0.000;他汀2001年38%,2011年90%,P=0.000),β受体阻滞剂和ACEI类药物应用率仍比较低,且10年间无明显增加(β阻滞剂2001年48%,2011年53%,P=0.776;ACEI类药物2001年56%,2011年55%,P=0.411);未进行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并无显著改变(2001年57%,2011年62%,P=0.636);院内死亡率10年间变化无统计学意义(2001年14.5%,2011年12.3%,P=0.770)。结论过去10年间,南阳地区老年STEMI患者院内再灌注率无明显增加,死亡率无显著降低,二级预防用药显著不足。

    作者:高建步;李玉东;杨守忠;张松雨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中国美金刚联用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分析美金刚联用多奈哌齐与单用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AD)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数据库中美金刚联用多奈哌齐治疗 AD为研究组,以多奈哌齐治疗 AD为对照组文献,检索截止时间是2014年8月31日。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采用R3.0.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文献6篇,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评估总分的5篇文献中,研究组样本量136例,对照组135例。 MMSE评估总分的标准均数差 MD=3.82,95%CI (-1.68~9.32);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估总分的6篇文献中,研究组样本量为176例,对照组175例。 ADL 评估总分标准均数差 MD=-0.49,95%CI(-1.61~0.63);在AD评定量表的认知分量表(ADAS-Cog)评估总分的3篇文献中,研究组样本量为74例,对照组73例,ADAS-Cog评估总分的MD=-3.2,95%CI(-7.43~1.03);在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估总分的3篇文献中,研究组样本量为74例,对照组73例,NPI评估总分的MD=-5.73,95%CI(-7.39~-4.08)。结论美金刚联用多奈哌齐与单用多奈哌齐治疗AD在智力状态、认知、ADL等方面的改善并不明显,但在改善精神行为异常方面存在明显优势。

    作者:杜爱玲;陈雷音;杨世昌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与eGFR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与肾小球滤过率( eGFR)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收集4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血压、糖尿病病程、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糖脂代谢指标、UAER和 eGFR等。排除低蛋白血症、泌尿系疾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等。根据eGFR值将患者分为eGFR<60 ml· min-1·1.73 m-2组与eGFR≥60 ml· min-1·1.73 m-2组,比较两组患者的UAER;根据 UAER 将患者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 UAER<30 mg/24 h)、尿白蛋白微量组( UAER 30~300 mg/24 h)及尿白蛋白大量组( UAER>300 mg/24 h),对比分析三组患者 eGFR 水平,分析 UAER 与 eGFR 的关系。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eGFR<60 ml· min-1·1.73 m-2组的UAER含量显著高于eGFR≥60 ml· min-1·1.73 m-2组(P<0.01);尿蛋白正常组的eGFR下降率显著低于尿蛋白微量组,尿蛋白微量组的eGFR下降率明显低于尿蛋白大量组(P<0.05),三组eGFR下降发生率与UAER水平呈正相关(r=0.81,P<0.05)。 eGFR下降的影响因素为血肌酐(Scr)、UAER、收缩压、性别,其 OR 值分别为10.571、9.781、5.641、3.072(P<0.05)。结论 eGFR 下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UAER水平高于eGFR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的 eGFR 与 UAER呈显著负相关。 eGFR下降的影响因素为血肌酐、UAER、收缩压、性别。

    作者:赵艳利;张丰姣;陈景斌;楚英娜;张晓珂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与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及炎症反应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与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及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中重度 COPD稳定期患者30例。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 SGRQ)问卷调查,记录各项得分。采集患者与志愿者痰液作为样本,统一进行细菌半定量培养。对受试者进行血清分离、血常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测,各类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生活质量与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及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结果经显微观察其中主要的定植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洛菲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副)流感嗜血杆菌。血清化验结果显示,含有细菌定植的患者血清,IL-8的含量高于未含有细菌定植的患者和对照组(P<0.01),FEV1%预计值和 FEV1/FVC%要明显低于无细菌定植样品(P<0.05);患者 SGRQ问卷调查结果,总分、症状得分、活动得分、影响分的分布情况与IL-8呈正相关,同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P<0.01)。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健康人差,且部分患者存在细菌定植。细菌定植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炎症反应较重,三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吴翠仪;齐亚飞;郑晓茹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托拉塞米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目的:观察和评估使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托拉塞米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36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托拉塞米组(68例,简称联合组)和呋塞米组(68例,作为对照组)。联合组给予小剂量多巴胺联合托拉塞米静脉注射,对照组仅用呋塞米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在心衰病房( HFCU)的住院天数(心力衰竭改善的时间)、出现利尿剂抵抗、所需超滤或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恶化及死亡患者的比例。结果 HFCU平均住院天数:联合组(3.46±1.12)d,呋塞米组(4.24±1.43)d,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31);出现利尿剂抵抗和肾功能恶化的患者比例:联合组(1.5%和7.4%),对照组(20.6%和26.5%),显著降低(P值均=0.000);联合组无需要超滤或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为4例(P>O.05);联合组无死亡患者,对照组死亡2例(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托拉塞米能及时有效改善患者体液潴留和心力衰竭症状,保护脏器,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创良;龙登毅;李光杰;龚勋;张翔;周尚成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灸法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规律

    目的:分析、总结灸法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文献中的选穴、归经、施灸方式等规律。方法利用2000~2013年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相关方法,归纳、分析、总结灸法防治本病临床研究文献中所选用的腧穴、经络、施灸方式等规律。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资料共28篇,涉及18个穴位,应用频次由多到少的腧穴为神阙、关元、足三里、命门、三阴交、百会、涌泉;频次较多的经络依次为任脉、膀胱经、督脉和脾经。施灸方式以隔物灸应用频次多,其后为温和灸、温针灸、艾盒灸。结论灸法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所灸穴位以神阙、关元、足三里为常见,经络主要集中在任脉、膀胱经和督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施灸方式繁杂多样,客观评估疗效标准不一,有待于向客观化、规范化及科学化方向发展。

    作者:李霞;沈洁;沈梅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血清白蛋白及球蛋白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结局的关系

    目的:研究血清白蛋白( ALB)及球蛋白( GLB)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结局的关系。方法以4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体格检查、疾病相关情况及入院时血清 ALB 和 GLB水平。参照脑卒中量表(mRS)评估患者出院结局,将mRS<3分设为结局良好组,mRS≥3分设为结局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并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出院结局不良与血清ALB和GLB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结局不良组的年龄、复发、发病-入院时间、住院时间、NIHSS评分、SBP值、DBP值和血脂异常比例均高于结局良好组患者,而其血清ALB水平低于结局良好组( P<0.05);回归分析显示,血清 ALB<39.8 g/L是患者出院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经调整后发生结局不良的危险性是高水平ALB>43.2 g/L者的3.117倍( P<0.05),而未发现 ALB 水平为39.8~43.2 g/L与出院结局不良的相关性(P>0.05)。同时,研究未发现不同水平血清GLB与出院结局不良的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ALB水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结局的影响因素,低水平血清ALB可增加患者出院结局不良的发生风险。

    作者:曹莉;袁良津;石力;王雷;江伟;朱盼盼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五味子水提物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学习记忆及脑能量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五味子水提物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学习记忆及脑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五味子水堤物大、中、小剂量组,后四组分别灌服尼莫地平混悬液、五味子水提物大、中、小剂量。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10 d,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建立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24 h用避暗法进行行为学检测,观察并记录小鼠首次进入暗室的潜伏期及5 min内进入暗室遭电击的次数。行为学检测完毕小鼠断头取脑,测乳酸( LD)、乳酸脱氢酶( LDH)、乙酰胆碱酯酶( AchE)活力以及 ATP 酶活力。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尼莫地平组可以显著增加小鼠的潜伏期、显著降低小鼠错误反应发生的次数(均P<0.01),五味子水提物大剂量组可以明显增加小鼠潜伏期并显著降低小鼠错误反应发生的次数(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尼莫地平组、五味子水提物中、小剂量组均可显著减少小鼠LD的含量(P<0.01),尼莫地平组、五味子水提物大、中剂量组均可以显著升高小鼠LDH的活力(P<0.01),尼莫地平组、五味子水提物组小剂量均可显著升高小鼠AchE活力(P<0.01);与模型组相比,尼莫地平组、五味子水提物大剂量组可以显著升高小鼠Na+-K+-ATP酶活力(P<0.01),尼莫地平组、五味子水提物大、中剂量组均能显著升高小鼠Ca2+-ATP酶活力(P<0.01),尼莫地平组、五味子水提物大剂量组能够显著升高小鼠 Ca2+-Mg2+-ATP酶活力( P<0.01)。结论五味子水提物可以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提高脑组织功能。

    作者:马素好;李凤丽;张家梁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基于老年人受骗案例的社会心理学

    据调查在受骗家庭中老年人被骗达81%〔1,2〕。据公安机关2009年起所做的电信诈骗案例抽样调查统计,中老年人超过70%〔3〕。胡晗〔4〕表示,老年人上当受骗原因是社会判别力下降。老年人受骗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现有研究只是简单地报道受骗上当的事件,尚不足以深入揭示老年人上当受骗原因。本研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综合分析老年人上当受骗的原因。

    作者:徐烨;高飞;徐杰;张红;岑爱飞;张林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慢性应激疾病及其分子机制

    1慢性应激反应与肾上腺素1.1应激反应应激是一种潜在的有害刺激,导致体内生理或心理平衡失调,分为急性和慢性〔1〕。急性应激反应时间短、症状消失快,而慢性应激所致影响持续时间较长。慢性应激反应机制较为复杂,可以触发神经递质和激素的释放。应激反应主要是通过两个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 HPA)和自主神经系统( ANS)。当机体遇到应激刺激时,应激信号可以通过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 CNS)传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和自主神经系统并将其激活。激活的HPA轴引起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刺激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2〕,后ACTH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使其分泌糖皮质激素( GC)〔3〕,同时也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而自主神经系统中的应激反应主要是通过刺激交感神经系统( SNS)及随后释放儿茶酚胺(主要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这些儿茶酚胺与相应的受体作用参与机体“战与逃的反应”。另外,应激荷尔蒙-肾上腺素还可以刺激肝葡萄糖的释放〔4〕,与糖皮质激素一起加速糖代谢,为处于应激状态的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

    作者:郭宁宁;白洁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瓣膜性与非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瓣膜性与非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111例,均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治疗,其中瓣膜性心脏病46例,非瓣膜性心脏病6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应用抗血小板、利尿、扩血管、调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在此基础上应用新活素治疗5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力衰竭改善情况,C 反应蛋白(CRP)、B型利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均有改善,胸闷症状减轻,啰音减少,瓣膜心脏病组总有效率为80.43%,非瓣膜心脏病组总有效率为86.15%,两组有效性无明显差异(P<0.05)。瓣膜心脏病组及非瓣膜心脏病组治疗后CRP、BN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瓣膜心脏病组下降幅度较非瓣膜心脏病组明显(P<0.05)。两组LVEF值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不同类型心力衰竭均有较好疗效,在非瓣膜性心力衰竭治疗中CRP、BNP水平改善较瓣膜病心力衰竭更显著。

    作者:徐宝华;吴有华;李楠;赵刚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γ-谷氨酰转肽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变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之间的关系,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肺功能检查的COPD 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排除相关剔除标准后分为两组:COPD患者113例、健康体检者119例。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及GGT 水平。采用肺功能仪对受试者进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的检测。对两组间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并研究各因素与血清 GGT 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 AUC)及诊断界限值( cutoff)。结果 COPD 组的GGT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水平与FEV1/FVC呈负相关,而肝功能的其他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 GGT的AUC值高于0.7,其在cut off为21.5时有较好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论血清GGT与COPD发病相关,它可作为预测及筛查COPD的新的参考指标。

    作者:孙得胜;欧阳瑶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本刊启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前列腺特异抗原及相关指标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提高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在鉴别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 P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8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 BPH)和60例Pca患者血清中检测游离PSA( fPSA)和总PSA( tPSA)水平。计算F/T( fPSA/tPSA),检测超声测量前列腺三维直径,计算前列腺体积( PV),得出单位体积PSA浓度( PSAD),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统计结果计算PSA相关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两组数据间的F/T、PSAD和PSA年增长率( PSA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PSA/tPSA 的特异性达91.2%,敏感性为88.3%;PSAD 的特异性达81%,敏感性为52%;PSAV的特异性可达90%、敏感性63%。结论前列腺癌中tPSA、PSAD、PSAV等指标与在前列腺良性增生中的相应指标有明显差异,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可以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参考依据。

    作者:龙兵;韩敏;王永维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普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管病变的疗效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普伐他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管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管病变患者1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d,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普伐他汀40 mg/d,均治疗12个月。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 HDL-C),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治疗前后颈动脉血管内膜-中膜( IMT)厚度、斑块厚度,随访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SBP和DB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 SBP 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联合组 TG、TC、LDL-C 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均 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斑块厚度和IMT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均 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6%,与联合组(2.1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普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管病变患者能够发挥降血压及改善血管病变程度的双重作用。

    作者:钟萍;孙学春;张清琼;郭建淑;王文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超声联合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诊断老年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血清高迁移率蛋白(HMGB)-1诊断老年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78例PTC患者根据病理穿刺诊断结果,将所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者作为观察组41例,将剩余颈部淋巴结转移阴性者作为对照组37例,比较两组超声影像学特征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HMGB-1的水平。结果观察组肿瘤边界清晰度、形状规则情况、内部回声均匀度均差于对照组,钙化程度高于对照组;血清HMGB-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超声与HMGB-1联合诊断在灵敏度、符合率之间均显著优于单独诊断,联合诊断的特异度略低于HMGB-1的特异度。结论超声联合HMGB-1诊断提高了老年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苏岩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国内数家数据库、检索性期刊检索机构收录情况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帕金森病相关外周血淋巴细胞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目前临床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对左旋多巴治疗的反应对帕金森病( PD)患者进行诊断,当PD患者出现明显或典型临床症状时,绝大多数患者纹状体多巴胺浓度一般已较正常水平降低80%以上,如果能从患者外周血中获取可以对PD诊断和治疗效果进行判断的有效生物标志物,这将会对PD的诊断及治疗产生重要意义,但至今尚无肯定的临床生物标志物。外周血容易获取,并可进行长期随访观察,且淋巴细胞上表达有多种神经递质,这使得人们开始在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 )上寻找诊断PD的新途径。 PBL不仅能够透过血脑屏障,而且其细胞膜表面表达有多种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不仅可以介导免疫细胞间的联系,还能参与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之间的双向沟通〔1〕。实际上,免疫系统能够较灵敏地反映PD在中枢水平的特殊发病机制,PBL和黑质致密细胞有着相同的能够赋予多巴胺能细胞相应功能的分子体系,因此它们有可能表达诠释PD发病机制及病情程度的灵敏指标〔2,3〕。近年来对PBL上可能表达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有很多,尽管相关的研究存在方法和理论上的局限性,但它们为寻找中的PD生物标记物提供理论依据〔3〕。本文对既往针对PD患者PBL中多巴胺系统、胆碱受体、腺苷受体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黄丽娟;王卫东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TRF1、TRF2及POT1 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TRF)1、TRF2和端粒保护蛋白1(POT1)mRNA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切除的PCa患者中心组织标本55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选择55例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病理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 PCa患者肿瘤组织中 TRF1、TRF2和 POT1 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 TRF1 mRNA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TRF2 m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OT1 mRN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a患者组织中TRF1和POT1 mRNA表达上升,说明它们的高表达可能与PCa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PCa患者组织中TRF2的mRNA表达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英磊;张莹莹;孟琳;肖琳;范成娟;李磊;张任亚;赵战魁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