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莉;袁良津;石力;王雷;江伟;朱盼盼
六磷酸肌醇( IP6)以其广泛的防癌抗癌效果和其几乎无毒副作用的理想抗癌功能,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且近年对其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作者:黄久玲;徐刚;鄢艳兰;罗勇兵;陈英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心肌微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成年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n=8)、2型糖尿病(T2DM)组(n=8)、T2DM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干预组(n=8),对比 GLP-1对各组大鼠葡萄糖输注率、胰岛素浓度的影响以及三组大鼠心肌微血管完整性和通透性。结果各组大鼠的葡萄糖输注率均于60.0 min时趋向于基本稳定状态,此前 T2DM+GLP-1组和T2DM组的输注率增长趋势低于NC组;在120.0 min后T2DM组葡萄糖输注率与NC组相比下降幅度约为53.0%(P<0.05);与NC组相比,T2DM+GLP-1组葡萄糖输注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2DM组相比,T2DM+GLP-1组葡萄糖输注率上升约为50.8%(P<0.05),T2DM+GLP-1组葡萄糖输注率有所增高,但未上升至正常水平;实验开始时各组大鼠胰岛素水平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三组大鼠间胰岛素浓度增加趋势及同一时间点胰岛素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NC组心肌微血管铸型较为平滑,且未出现明显的凹凸不平,表明无破坏发生,T2DM组心肌微血管铸型出现显著凹凸不平现象,且内皮连接完整性较差,T2DM+GLP-1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完整度明显优于T2DM组;NC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完整,未出现镧颗粒进入基底膜现象,T2DM组镧颗粒可轻易透过内皮细胞进入基底膜及其周边组织,T2DM+GLP-1组仅有少量镧颗粒进入基底膜。结论 GLP-1可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并对心肌微血管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赵妮;谢新荣;赵巧玲;钟慕贤;黄普好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心电图的变化规律。方法按照年龄的差异将3247例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分为四个年龄组,即中年组(50~59岁)374名、低龄老年组(60~69岁)1184名、中龄老年组(70~79岁)1547名和高龄老年组(80~95岁)142名,均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对心电图异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47例中正常心电图286例,异常心电图2961例,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电图异常情况为缺血性改变76.67%(2270/2961)、束支传导阻滞58.76%(1740/2961)、窦性心律失常53.56%(1586/2961)、心肌梗死47.15%(1396/2961)、左心室肥厚30.63%(907/2961)、各种期前收缩25.13%(744/2961)和房室传导阻滞21.65%(641/2961)等,四个年龄组的心电图异常情况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75.42,P<0.01)。结论应尽早行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颜伟;孙梯业;杨春敏;贾敏;李静;唐和兰;魏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头痛新一号治疗临床常见类型头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偏头痛120例、紧张型头痛60例、丛集性头痛30例、颈源性头痛140例,均予头痛新一号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头痛改善情况及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四种类型头痛总有效率为92.9%,其中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颈源性头痛的有效率分别为92.5、95.0、93.3、92.1%,四种类型头痛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服药过程中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82例,均为轻度可自行缓解,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为23.4%,其中偏头痛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20.0%,紧张型头痛组为26.7%,丛集性头痛为23.3%,颈源性头痛组为25.0%,四种类型头痛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头痛新一号对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颈源性头痛安全有效,对各类型头痛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
作者:魏赈权;聂玲辉;伍志勇;白方会;洪新;陈宝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缬沙坦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羟苯磺酸钙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空腹血糖(FBG)、全血黏度(高切)及血浆黏度;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并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显效率〔77.55%(42/49)〕高于对照组〔65.31%(32/49),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尿白蛋白(24 h Upro)、尿素氮(BUN)、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mAlb)、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FBG、SBP和DBP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明显改善,血液黏度显著下降,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周玲玲;朱瑛萍;陈雪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健身气功·太极养身杖锻炼对老年女性心境状态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从三峡大学老年大学筛选80名老年女性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锻炼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锻炼组每周集体练习3次/w,1 h/次,共24 w,对照组不进行体育锻炼。采用简式POMS量表、和SCL-90量表于实验前和24 w实验时对实验者进行测试,实验期间由指导员对研究对象进行指导监控,心率测定采用 Polar S725 X心率遥测仪测量。结果24 w后,锻炼组的消极情绪如愤怒、疲劳、抑郁、紧张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较实验前明显改善;锻炼组躯体化和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偏执方面与对照组呈显著变化,较实验前,其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偏执得分均明显下降。结论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锻炼改善了老年女性消极情绪、促进了积极情绪的形成,对老年女性心境状态改善和维持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作者:莫概能;王宾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未来我国独居老人家庭的数量和比例将呈现明显上升趋势〔1〕,社会化养老模式如入住养老机构将成为部分高龄老人的居住选择之一。目前我国入住养老机构的人数达到老年人比例的1.3%左右,且该比例在未来将会持续增长,有研究估计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比例应该占到3%左右为合适〔2〕。一些研究比较了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生活质量之后得出相似的结论:养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自尊均低于居家或社区老年人〔3~5〕。一项关于国内城市机构养老服务的研究综述表明,以往的对策研究忽视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慰藉,如很多学者建议加强养老机构的护理服务项目,但却少有人提到精神慰藉服务,或者提到需要加强心理护理,却缺乏具体和专业的实施建议〔6〕。关注和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应该成为养老机构服务的重要内容,本研究调查上海某机构养老高龄老人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作者:何姗姗;虞莲萍;陈奇春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与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根部及邻近组织结构检测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7例无明显主动脉瓣膜疾病、左室流出道病变患者行CT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CT测量主动脉根部直径(23.40±3.03)mm,主动脉窦间距(33.65±3.87)mm,冠脉开口处直径(30.19±3.24)mm,升主动脉直径(31.23±4.19)mm。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22.17±2.18)mm,升主动脉内径(29.73±3.68)mm,左室舒张末内径(43.23±3.19)mm,左室收缩末内径(29.19±2.97)mm。结论超声心动图与MSCT可良好显示主动脉根部组织结构、是否存在瓣膜病变,并可进行有效测量,为临床医师提供术前准备、术后随访影像学依据。 MSCT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主动脉根部测量上存在差异。
作者:陈华;陈学香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肾淀粉样变性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活检诊断为肾淀粉样变性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依淀粉样蛋白沉积部位评分。结果34例肾淀粉样变性病患者年龄平均(59.4±9.8)岁;年龄41~75岁,男女比为2.1∶1。25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6例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1例表现为仅肾小动脉淀粉样变性病,1例免疫荧光伴IgA沉积,1例合并多量免疫复合物沉积。淀粉样物质的沉积与尿蛋白定量无关,但其在血管壁的沉积和肾病理的慢性病变均与肾功能有关。结论淀粉样物质的沉积情况不能反映尿蛋白定量的严重程度,血肌酐与淀粉样物质在肾小动脉的沉积和肾病理的慢性病变相关。
作者:侯晓艳;汪永平;白晓燕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脉压对磷酸肌酸钠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68例分为脉压≤48 mmHg(A组);49~58 mmHg(B 组);59~68 mmHg (C组);>69 mmHg(D组)。分别观察脉压对磷酸肌酸钠治疗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hs-CRP和 NSE含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前各组的心率(HR)、收缩压(SBP)、心脏形态、左室重量指标〔左房内径(LA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心室心肌重量( LVM)和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 LVMI)〕、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 IL)-1、-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hs-CRP和 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A组相比,B、C和D组的舒张压(DBP)和脉压均显著增高,而且C、D组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高峰充盈率也明显低于A组(P<0.05)。治疗后,各组上述各项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高脉压组的治疗前后差值变化更为明显(P<0.05)。在磷酸肌酸钠治疗过程中,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H型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中,脉压与炎性因子、hs-CRP和NSE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且脉压较高患者对磷酸肌酸钠的治疗更为敏感。
作者:黄海源;黄照河;韦宝敏;刘燕;周柳芳;罗薇;符黄德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变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之间的关系,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肺功能检查的COPD 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排除相关剔除标准后分为两组:COPD患者113例、健康体检者119例。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及GGT 水平。采用肺功能仪对受试者进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的检测。对两组间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并研究各因素与血清 GGT 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 AUC)及诊断界限值( cutoff)。结果 COPD 组的GGT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水平与FEV1/FVC呈负相关,而肝功能的其他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 GGT的AUC值高于0.7,其在cut off为21.5时有较好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论血清GGT与COPD发病相关,它可作为预测及筛查COPD的新的参考指标。
作者:孙得胜;欧阳瑶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TRF)1、TRF2和端粒保护蛋白1(POT1)mRNA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切除的PCa患者中心组织标本55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选择55例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病理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 PCa患者肿瘤组织中 TRF1、TRF2和 POT1 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 TRF1 mRNA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TRF2 m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OT1 mRN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a患者组织中TRF1和POT1 mRNA表达上升,说明它们的高表达可能与PCa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PCa患者组织中TRF2的mRNA表达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英磊;张莹莹;孟琳;肖琳;范成娟;李磊;张任亚;赵战魁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伤害住院患者分布状况及趋势变化。方法整群抽取甘肃省两所综合医院1994~2008年老年伤害住院患者病历1260份,获取相关信息进行趋势性分析。结果老年伤害住院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增长速度为11.16%;跌倒/坠落是老年人伤害的主要原因,占55.32%,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平均增长速度12.01%;15年间老年伤害病死率4.13%。结论老年伤害结局不尽如人意,加强老年人防护与监护刻不容缓。
作者:胡晓斌;白亚娜;赵迟;程治远;唐丹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与肾小球滤过率( eGFR)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收集4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血压、糖尿病病程、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糖脂代谢指标、UAER和 eGFR等。排除低蛋白血症、泌尿系疾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等。根据eGFR值将患者分为eGFR<60 ml· min-1·1.73 m-2组与eGFR≥60 ml· min-1·1.73 m-2组,比较两组患者的UAER;根据 UAER 将患者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 UAER<30 mg/24 h)、尿白蛋白微量组( UAER 30~300 mg/24 h)及尿白蛋白大量组( UAER>300 mg/24 h),对比分析三组患者 eGFR 水平,分析 UAER 与 eGFR 的关系。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eGFR<60 ml· min-1·1.73 m-2组的UAER含量显著高于eGFR≥60 ml· min-1·1.73 m-2组(P<0.01);尿蛋白正常组的eGFR下降率显著低于尿蛋白微量组,尿蛋白微量组的eGFR下降率明显低于尿蛋白大量组(P<0.05),三组eGFR下降发生率与UAER水平呈正相关(r=0.81,P<0.05)。 eGFR下降的影响因素为血肌酐(Scr)、UAER、收缩压、性别,其 OR 值分别为10.571、9.781、5.641、3.072(P<0.05)。结论 eGFR 下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UAER水平高于eGFR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的 eGFR 与 UAER呈显著负相关。 eGFR下降的影响因素为血肌酐、UAER、收缩压、性别。
作者:赵艳利;张丰姣;陈景斌;楚英娜;张晓珂 刊期: 2016年第21期
1慢性应激反应与肾上腺素1.1应激反应应激是一种潜在的有害刺激,导致体内生理或心理平衡失调,分为急性和慢性〔1〕。急性应激反应时间短、症状消失快,而慢性应激所致影响持续时间较长。慢性应激反应机制较为复杂,可以触发神经递质和激素的释放。应激反应主要是通过两个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 HPA)和自主神经系统( ANS)。当机体遇到应激刺激时,应激信号可以通过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 CNS)传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和自主神经系统并将其激活。激活的HPA轴引起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刺激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2〕,后ACTH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使其分泌糖皮质激素( GC)〔3〕,同时也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而自主神经系统中的应激反应主要是通过刺激交感神经系统( SNS)及随后释放儿茶酚胺(主要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这些儿茶酚胺与相应的受体作用参与机体“战与逃的反应”。另外,应激荷尔蒙-肾上腺素还可以刺激肝葡萄糖的释放〔4〕,与糖皮质激素一起加速糖代谢,为处于应激状态的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
作者:郭宁宁;白洁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2001~2011年南阳地区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的临床特征、治疗模式、院内结局及患者诊疗情况的变化趋势。方法调取2001、2006、2011年间,南阳中心医院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历,提取临床信息,分析老年 STEMI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模式和院内结局。结果本研究共调取老年STEMI病例267份,2001~2011年,老年STEMI住院患者中位年龄由(65.32±10.07)岁升至(69.26±11.02)岁(P<0.01);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他汀的应用显著增加(阿司匹林:2001年76%,2011年90%,P=0.032;氯吡格雷:2001年0%,2011年81%,P=0.000;他汀2001年38%,2011年90%,P=0.000),β受体阻滞剂和ACEI类药物应用率仍比较低,且10年间无明显增加(β阻滞剂2001年48%,2011年53%,P=0.776;ACEI类药物2001年56%,2011年55%,P=0.411);未进行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并无显著改变(2001年57%,2011年62%,P=0.636);院内死亡率10年间变化无统计学意义(2001年14.5%,2011年12.3%,P=0.770)。结论过去10年间,南阳地区老年STEMI患者院内再灌注率无明显增加,死亡率无显著降低,二级预防用药显著不足。
作者:高建步;李玉东;杨守忠;张松雨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抑肽酶对白兔跟腱断裂修复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模型损伤组、抑肽酶治疗组),于造模后第3天及第1、2、3、4周采集标本,RT-PCR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 mRNA 表达,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TGF-β2蛋白表达。结果抑肽酶组在3 d TGF-β2 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在1 w后,抑肽酶组TGF-β2 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在第2~3周时,抑肽酶组中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 P<0.05)。 TGF-β2蛋白在正常白兔跟腱有少量表达,术后第3天时抑肽酶治疗组表达量高于模型组,第1周抑肽酶组中表达量明接近模型。2~4w时抑肽酶组中表达量明显减少且低于模型组。结论抑肽酶可减轻炎症反应,早期可通过调控TGF-β2的表达量,促进跟腱断裂的修复。
作者:王虎;白杨;单臣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结肠腺癌中SOX-2和SOX-18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性。方法67例结肠腺癌组织作为A组,20例结肠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作为B组,20例结肠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作为C组,非肿瘤性的结肠黏膜组织20例作为D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四组中SOX-2和SOX-18的表达。结果四组中SOX-2和 SOX-18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中SOX-2和 SOX-18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Ki67表达密切相关,SOX-18的表达与脉管浸润密切相关。 SOX-2和SOX-18的表达均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线性相关分析显示A组中SOX-2和SOX-18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结肠腺癌中 SOX-2和SOX-18的表达升高对肿瘤的病变形成和进展有一定作用。二者作用过程可能不完全相同。 SOX-2和SOX-18无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陶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家族型帕金森病(PD)alpha-突触核蛋白(α-Syn)突变体A53T和 A30P寡聚体导致小鼠 PD模型的行为学变化,探讨α-Syn寡聚体在体内的神经毒性作用。方法制备野生型α-Syn、家族型突变体A53T和A30P的聚集体,对C57BL/6小鼠进行纹状体注射。培养至第30、60天,进行爬杆实验、悬吊实验、滚轴实验和平衡木实验评估行为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改变。结果实验鼠纹状体α-Syn寡聚体注射后30 d出现PD样运动障碍表现,纹状体注射30 d和60 d 后,各组小鼠的爬杆实验结果均与对照组无差异( P>0.05)。注射30 d后,野生型α-Syn寡聚体组小鼠平衡木实验、悬挂实验、滚轴实验与对照组无差异( P>0.05);A53 T 和 A30 P组小鼠平衡木时间比对照组长( P<0.05),滚轴上时间比对照组小鼠缩短(P<0.05),悬挂评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与野生型α-Syn寡聚体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注射60 d后,野生型α-Syn寡聚体组小鼠平衡木实验平均通过时间比对照组小鼠长(P<0.05)、悬挂实验评分较对照组小鼠降低(P<0.05);A53T 和A30P组小鼠各项行为学评估与对照组小鼠差异显著(P<0.01)、与野生型α-Syn寡聚体组相比有差异(P<0.05)。 A53T和 A30P组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下降(P<0.05)。结论纹状体注射α-Syn突变体A53T和A30P寡聚体,模型小鼠出现PD样行为学改变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
作者:王鹏;历春;王海鹏;盖晓东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