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莉;于晓风;徐华丽;睢大筼
目的:观察抑肽酶对白兔跟腱断裂修复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模型损伤组、抑肽酶治疗组),于造模后第3天及第1、2、3、4周采集标本,RT-PCR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 mRNA 表达,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TGF-β2蛋白表达。结果抑肽酶组在3 d TGF-β2 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在1 w后,抑肽酶组TGF-β2 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在第2~3周时,抑肽酶组中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 P<0.05)。 TGF-β2蛋白在正常白兔跟腱有少量表达,术后第3天时抑肽酶治疗组表达量高于模型组,第1周抑肽酶组中表达量明接近模型。2~4w时抑肽酶组中表达量明显减少且低于模型组。结论抑肽酶可减轻炎症反应,早期可通过调控TGF-β2的表达量,促进跟腱断裂的修复。
作者:王虎;白杨;单臣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 OP)与日常行为习惯的相关性。方法老年门诊就诊的老年人群703例,使用双能骨密度仪选取正位腰椎、左股骨近端及ward三角进行骨密度测定,同时,自行设计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按照成组不配比的对照形式将确诊的303例OP老年人群作为病例组,未发生OP 400例的老年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老年人OP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服用钙剂、吸烟情况、喝绿茶、喝咖啡、每周锻炼频率是老年OP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5),高龄、女性、未服用钙剂、吸烟、未喝茶和咖啡、不锻炼的老年人OP发生率高。结论老年人日常行为习惯与OP的发生密切相关,应加强其危险因素的干预与控制。
作者:韩静;王奇;陈长香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施加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躯干损害量表、Berg量表、步行功能分级和10 m大步行速度进行指标测评。结果经6 w康复训练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各测评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及步行功能,并且疗效持续性好。
作者:付常喜;张秋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血清高迁移率蛋白(HMGB)-1诊断老年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78例PTC患者根据病理穿刺诊断结果,将所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者作为观察组41例,将剩余颈部淋巴结转移阴性者作为对照组37例,比较两组超声影像学特征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HMGB-1的水平。结果观察组肿瘤边界清晰度、形状规则情况、内部回声均匀度均差于对照组,钙化程度高于对照组;血清HMGB-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超声与HMGB-1联合诊断在灵敏度、符合率之间均显著优于单独诊断,联合诊断的特异度略低于HMGB-1的特异度。结论超声联合HMGB-1诊断提高了老年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苏岩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手术前准确了解病变与周围器官之间的关系是准确进行医患沟通的前提,也是心脏疾病矫正手术获得成功的关键。然而在心脏外科临床实际中心脏与大血管组织器官存在着复杂多样的解剖学变异〔1〕,使得精确的手术前评估变得困难。多排螺旋( MD ) CT 是近年来在 CT 成像技术上的新突破〔2〕。MDCT通过横轴扫描三维采集数据进行多种方向重建,能表达组织器官间的三维关系,使得大量的数据利用起来更加直观有效。终的影像能发现各种病变,或能让心脏外科医师更容易准确地发现解剖学细节,对于安全开展手术有极大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就MDCT成像在心脏疾病诊断应用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朱水波;朱健;周孜孜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观察膝骨关节炎( KOA)患者与正常人膝关节软骨、膝周滑膜等组织超声声像图特点,分析高频超声评价 KOA患者软骨病变及滑膜病变的价值。方法对比KOA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膝关节软骨、滑膜、滑囊积液等组织的超声声像图特点;研究 KOA患者疼痛分级与关节积液、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KOA患者软骨厚度与正常人相比变薄明显( P<0.05),以股骨外侧髁、股骨正中沟明显,并出现软骨透明带回声增强、内部回声不均,严重者软管层变薄、缺失;KOA患者75%患者合并关节滑膜积液,髌上囊积液深度及滑膜厚度与患者疼痛级别相关。结论高频超声能敏感、直观显示膝关节软骨、滑膜等软组织;能有效评价KOA患者膝关节软骨病变程度及滑膜、滑囊等组织病变特点,较早发现软骨病变;可以为临床防治KOA疗效评价提客观的、直接的依据。
作者:万蓉;钟娜;冯宁娜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肾淀粉样变性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活检诊断为肾淀粉样变性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依淀粉样蛋白沉积部位评分。结果34例肾淀粉样变性病患者年龄平均(59.4±9.8)岁;年龄41~75岁,男女比为2.1∶1。25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6例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1例表现为仅肾小动脉淀粉样变性病,1例免疫荧光伴IgA沉积,1例合并多量免疫复合物沉积。淀粉样物质的沉积与尿蛋白定量无关,但其在血管壁的沉积和肾病理的慢性病变均与肾功能有关。结论淀粉样物质的沉积情况不能反映尿蛋白定量的严重程度,血肌酐与淀粉样物质在肾小动脉的沉积和肾病理的慢性病变相关。
作者:侯晓艳;汪永平;白晓燕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了解近10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 AD)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用主题词检索出2004~2014年国内有关AD的研究论文,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国内有关AD文献10427篇,对其进行分析。结论文献量呈逐年增长趋势;近10年来中国研究AD的有12个热点,病因学、药物疗法和诊断为前三位研究热点,文献涉及38个相关学科;中国AD研究的科研力量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上海和东部地区。
作者:刘承浩;周卫东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CHD)尤其是与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的关系。方法心脏内科住院并均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者,以冠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分为两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支持CHD诊断的患者154例为 CHD 组,并根据冠脉病变累及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64例,双支病变组52例,三支病变组3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并排除CHD诊断100例为非CHD组。通过13 C-呼气试验或14 C-呼气试验检测两组Hp感染率,并同步观察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检测两组血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脂蛋白 A〔LP (a)〕、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变化及其与 H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Hp 感染率在CHD组为66.23%,明显高于非CHD组(37%)(P<0.05);Hp感染率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分别为56.25%、69.23%、78.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Hp感染率分别与非C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感染与 CHD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等冠心病危险因素无关(P>0.05);Hp 感染与 CHD 组 TC、TG、LDL、Lp(a)、hs-CRP 及 FIB 水平相关(P<0.05)。结论 Hp 感染与CHD之间明显相关,Hp感染可能是CHD的病因之一;冠状动脉受累支数越多,Hp感染率越高;Hp感染与 CHD患者的 TC、TG、LDL、Lp( a)、FIB及hs-CRP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朱秀芳;黄茜;杨湛南;李超;刘刚;郑明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缬沙坦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羟苯磺酸钙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空腹血糖(FBG)、全血黏度(高切)及血浆黏度;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并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显效率〔77.55%(42/49)〕高于对照组〔65.31%(32/49),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尿白蛋白(24 h Upro)、尿素氮(BUN)、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mAlb)、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FBG、SBP和DBP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明显改善,血液黏度显著下降,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周玲玲;朱瑛萍;陈雪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H2松弛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大鼠支气管平滑肌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观察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及松弛素治疗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比较各组大鼠支气管壁及平滑肌厚度,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1、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TIMP)-1表达水平及MMP-1/TIMP-1、MMP-9/TIMP-1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COPD模型组大鼠肺支气管壁及平滑肌厚度显著增厚,且松弛素治疗组大鼠肺支气管壁厚度及平滑肌厚度与COPD模型组大鼠相比显著降低(P<0.05)。 COPD模型组大鼠组织中 MMP-1、MMP-9、TIMP-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MMP-1/TIMP-1、MMP-9/TIMP-1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呈现明显升高趋势(P<0.05);而对比 COPD模型组大鼠,松弛素治疗组大鼠组织中MMP-1、MMP-9、TIMP-1的表达有所降低(P<0.05),且MMP-1/TIMP-1、MMP-9/TIMP-1比值与COPD模型组相比均降低(P<0.05)。结论松弛素能抑制大鼠肺组织结构病理变化,抑制COPD气道平滑肌的增殖。
作者:李露;曹卓;潘炯伟;王洁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下咽鳞癌术后放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42例老年男性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放疗组25例,放疗+手术组17例。治疗后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统计两组1、3、5年内生存率,比较两组复发方式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放疗+手术组患者总体1、3、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放疗组患者( P<0.05)。放疗+手术组患者的原发部位及总体复发率均显著低于放疗组(P<0.05)。放疗组患者皮肤及黏膜反应发生率均高于放疗+手术组患者(P<0.05)。结论放疗联合手术治疗老年男性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可明显提高其中期生存率,具有复发率低及毒性反应较少的优点,因此可考虑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陈芳;黄文碧;李亚军;李中文;田昕;邹彦;王素华;高晓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中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vWF的变化。方法11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应用常规治疗,并加用丁苯酞胶囊。观察组57例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10 d后观察疗效,并关注血清中S100B、NSE和vWF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0 d后,两组 NIHSS评分均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10 d后血清中S100B、NSE 和 vWF的表达均下降,但是观察组 S100B、NSE和 vWF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奥拉西坦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明显,且能有效下调血清中S100B、NSE和vWF表达,保护神经细胞,优化体液环境。
作者:张雪杰;栾宁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疗前、中、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平的变化及其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70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后1个月患者 VEGF、缺氧诱导因子( HIF)-1α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分析不同疗效的食管癌患者VEGF水平差异及VEGF与HIF-1α及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放疗前VEGF、HIF-1α和肿瘤标志物 CEA、CY-FRA21-1、SCC、CA724、CA1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放疗期间上述指标的水平均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放疗后1个月上述指标较放疗期间有所上升,但低于放疗前( P<0.05);放疗有效组的VEGF水平及HIF-1α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无效组;放疗前、中、后的各阶段食管癌患者的VEGF水平均与HIF-1α和肿瘤标志物呈显著正相关;TNM分期、病理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瘤体大小和放疗的疗效是 VEGF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前、中、后VEGF水平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放疗的疗效对其有重要影响。提示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应密切关注VEGF水平。
作者:李岚;白班俊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利用建立脂多糖(LPS)大鼠内毒素血症导致肾脏损伤模型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防治脂多糖对肾脏造成损害的机制。方法随机选取成年Wistar大鼠30只,采用等组实验法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 LPS)组以及联合( LPS+EPO)组。除空白对照组以外,其余两组分别注射LPS 10 mg/ml,采取尾静脉注射建立肾脏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30 min后,LPS+EPO组给予rhEPO (5000 U/kg)经尾静脉注射。其余2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在LPS注射后24 h处死大鼠,分离提取肾脏组织线粒体,用 Clark 氧电极法检测线粒体呼吸功能,线粒体内、外膜试剂盒测定线粒体膜完整性,一氧化氮( NO)试剂盒测定线粒体NO含量,电镜扫描观察线粒体形态变化。结果 LPS组和 LPS+EPO组的线粒体外膜完整率、内膜膜电位、呼吸控制率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LPS+EPO组上述结果均高于LPS组(P<0.05);LPS组线粒体 NO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LPS+EPO组低于 LPS组(P<0.01),电镜扫描见 LPS 组线粒体结构受损明显,EPO减轻线粒体结构损伤。结论EPO对内毒素导致的肾脏线粒体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EPO抑制NO生成有关。
作者:张国兴;齐力;李晓华;赵辉;孙霓;孙宇;李秀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腹部推拿法和传统推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 SAS软件随机分为腹部推拿治疗组和传统推拿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83.34%(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体脂、血脂和相关生物因子比较更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采用腹部推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更优,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体脂、血脂及相关生物因子含量的影响作用更明显。
作者:陈邵涛;张晓林;仲崇文;刘明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 LI)患者脑血管功能以及血流循环的影响情况。方法 LI患者74例,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入院后均给予降低血脂、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西洛他唑片口服,疗程12 w,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相关血脂水平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管功能、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长谷川智能量表( HDS)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相关指标较治疗前有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 LDL-C、HDL-C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P<0.05),且观察组增加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血液流变学指标中,除血细胞比容外,观察组患者的其他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HDS 评分均较前有所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LI相比单纯应用阿司匹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增加脑组织血流量,改善脑功能。
作者:宋丽艳;翟万庆;唐甲凡;周亦;何晓燕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作为肺癌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 RT-PCR检测收集的50例肺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中IDH1、激活蛋白激酶C1受体(RACK1)、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2(PRDX2)的表达水平。 ELISA检测收集的50例肺癌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浆标本中IDH1的表达水平。以肺癌细胞A549为研究对象,转染IDH1 siRNA抑制肺癌细胞中IDH1的表达,MTT检测转染后1、2、3、4、5、6 d的肺癌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48 h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IDH1、RACK1、PRDX2在肺癌组织中均过度表达,IDH1相对于癌旁组织表达量上调多。20例正常人血浆中IDH1水平中位数为3.48 U/L,50例肺癌患者血浆中 IDH1水平中位数为6.55 U/L,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1)。 IDH1 siRNA组肺癌细胞A549细胞存活率与siRNA control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 siRNA control组细胞凋亡率为0.12±0.01,与IDH1 siRNA组(0.41±0.02)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IDH1在肺癌组织和血浆中高表达。抑制IDH1可以抑制肺癌细胞增殖,促进癌细胞凋亡。 IDH1可以作为肺癌标志物用于诊断肺癌。
作者:孙涛;周喆炎;边莉;徐开军;马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胚胎脊髓移植( FSC)结合神经生长因子修复损伤脊髓的老年大鼠模型。方法将28只体重250~300 g的健康 Wistar大鼠用于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其中和双下肢瘫痪标准相符的24只分为单纯脊髓损伤组( A组)、脊髓损伤结合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组( B组)、脊髓损伤结合FSC组( C组)、脊髓损伤结合FSC兼用神经生长因子组( D组)4组,每组6只。将10μl移植物注入B、C、D组体内。结果 B、C、D组移植手术后2、4、6、8 w的联合行为评分(CBS)、神经元面积均显著低于或高于A组(P<0.05),D组移植手术后2、4、6、8 w 的CBS、神经元面积显著低于或高于B、C组( P<0.05)。结论 FSC结合神经生长因子能够有效修复老年大鼠的损伤脊髓功能。
作者:解锦鼎;安宁;曹文慧;杨晓帆;李小苹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