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推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优选方案

陈邵涛;张晓林;仲崇文;刘明军

关键词:腹部推拿, 传统推拿, 单纯性肥胖症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推拿法和传统推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 SAS软件随机分为腹部推拿治疗组和传统推拿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83.34%(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体脂、血脂和相关生物因子比较更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采用腹部推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更优,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体脂、血脂及相关生物因子含量的影响作用更明显。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联合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诊断老年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血清高迁移率蛋白(HMGB)-1诊断老年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78例PTC患者根据病理穿刺诊断结果,将所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者作为观察组41例,将剩余颈部淋巴结转移阴性者作为对照组37例,比较两组超声影像学特征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HMGB-1的水平。结果观察组肿瘤边界清晰度、形状规则情况、内部回声均匀度均差于对照组,钙化程度高于对照组;血清HMGB-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超声与HMGB-1联合诊断在灵敏度、符合率之间均显著优于单独诊断,联合诊断的特异度略低于HMGB-1的特异度。结论超声联合HMGB-1诊断提高了老年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苏岩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TRF1、TRF2及POT1 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TRF)1、TRF2和端粒保护蛋白1(POT1)mRNA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切除的PCa患者中心组织标本55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选择55例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病理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 PCa患者肿瘤组织中 TRF1、TRF2和 POT1 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 TRF1 mRNA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TRF2 m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OT1 mRN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a患者组织中TRF1和POT1 mRNA表达上升,说明它们的高表达可能与PCa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PCa患者组织中TRF2的mRNA表达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英磊;张莹莹;孟琳;肖琳;范成娟;李磊;张任亚;赵战魁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老年肺癌患者CT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与特异性标记物表达相关性及联合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老年肺癌患者CT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与血清特异性肿瘤标记物表达的相关性以及联合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肺癌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治疗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CT多期增强扫描和特异性标记物表达水平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动脉期、主动脉期、延迟期 CT增强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3期CT增强值之间差异显著(F=41.071,P<0.05),对照组患者3期CT增强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F=8.065,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CYFRA)21-1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诊断对老年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1.4%和92.2%。结论老年肺癌患者CT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与血清特异性肿瘤标记物表达呈现良好的相关性,二者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对老年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王磊;刘伟;黄晓日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血清及关节液中炎症细胞因子在老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40例老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急性期组)、40例非急性老年痛风性关节炎且能够成功抽取关节液的患者(非急性期组),分别采集两组对象的血液及关节液,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急性期组患者关节液中IL-6、IL-1β、IL-8、IL-10水平显著高于非急性期组( P<0.05),两组间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期组患者的血清中IL-6、IL-1β、IL-8、IL-10水平显著高于非急性期组(P<0.05),两组间血清中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中的IL-6、IL-1β、IL-8、IL-10水平与关节液中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炎症细胞因子较非急性期患者发生显著改变,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与关节液呈显著的相关性,对于鉴别诊断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邹晋梅;杨静;董建玲;邓代华;张羽;田岚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抗凝治疗对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体循环栓塞发病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对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体循环栓塞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抗心衰与华法林抗凝治疗,对照组采用抗心衰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情况,实验组84例,有1例因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死亡、3例失访;对照组84例,1例因合并肿瘤退出本研究、4例失访;主要终点事件(脑梗死),实验组发生1例,对照组发生7例,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85.89%(1.25% vs 8.86%,P=0.037,OR=0.14,95%CI为0.101~0.1971);联合终点事件17例,其中实验组4例,对照组13例,因此实验组较对照组危险率降低69.62%(5.00% vs 16.46%,P=0.034,OR=0.30,95%CI为0.257~0.341),两组联合终点发生率经Logrank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研究对象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实验组出现7例轻微出血事件。结论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心肌致密不全患者体循环栓塞的发生率,且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程度较轻,可为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幸奠霞;徐海;徐耀凤;付东伟;刘先玲;张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少数民族、汉族高血压患者谷峰比值与平滑指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对中国部分少数民族与汉族高血压患者谷峰比值( T/P)和平滑指数( SI)的影响。方法对12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少数民族组(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和汉族组,每组60例,用络活喜,每日晨起1片,服药6 w,并在治疗前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计算血压水平、T/P和SI。结果治疗6 w后两组24 h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白昼 SBP和DBP;夜间SBP和DBP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少数民族组T/P为SBP 68%,DBP 65%,SI为SBP(1.52±0.61),DBP(1.25±0.46);汉族组 T/P为SBP 69%;DBP 67%,SI为SBP(1.48±0.65),DBP(1.35±0.51);而两组间T/P和SI治疗后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络活喜治疗部分少数民族高血压和汉族高血压T/P比值与SI均效果良好。

    作者:李振华;刘小玲;李卫国;张萍;热依拉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尿酸、胱抑素C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9、尿酸( UA)、胱抑素( Cys)-C水平变化及机制。方法冠心病患者117例,根据冠脉造影和实验室检查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3例、不稳定心绞痛组(UAP)39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血清标本检测各组血清炎症因子、MMP-9、UA、Cys-C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P组、UAP组、AMI组血清 hs-CRP、IL-6、TNF-α水平显著增加(P<0.05);AMI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 SAP 组和 UAP 组,UAP 组血清 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SAP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SAP组、UAP组、AMI组血清MMP-9、UA、Cys-C水平显著增加(P<0.05);AMI组血清 MMP-9、UA、Cys-C水平高于SAP组和UAP组,UAP组血清MMP-9、UA、Cys-C水平高于SAP组(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MMP-9、UA、Cys-C 水平变化参与老年冠心病发生发展,且病情越严重各指标水平越高,可评价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闻加升;于宗良;谷慧敏;张娴;顾水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不同血液保护措施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择期老年骨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自体血回收组,C组为ANH联合自体血回收组,三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 T1)、手术开始前(T2)、术毕(T3)、术后24 h(T4)及术后72 h(T5)五个时点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P-选择素、凝血酶原片段( F1+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C组在血液稀释后APTT、PT明显延长,Fg浓度显著下降( 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三组患者 TT、D-D在各时点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PA水平在T3达峰值(P<0.05),术后逐渐下降,T5时B组和C组显著高于 A组(P<0.05)。三组PAI-1在T2、T3时较T1均明显升高(P<0.05),A组升高尤其明显,以后逐渐降低。 B组和C组在T3、T4时PAI-1较A组明显降低(P<0.05);F1+2在各时点,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T1时比较,A、B两组患者T3~T5时AT-Ⅲ浓度显著降低( P<0.05),尤其T3时降低明显。 C组在T3、T4时较A组升高(P<0.05);三组患者血浆P-选择素在T3时明显上升(P<0.05),C组在T3时较A组降低(P<0.05)。结论 ANH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及纤溶功能无显著影响,能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顾燕华;张义伟;刘洋;陶海勇;卢明军;郭建荣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电针对高脂喂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JNK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高脂喂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c-Jun氨基末端激酶( JNK)蛋白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8只。空白组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与电针组予高脂饲料喂养。造模8w后,空白组、模型组继续如前喂养不进行干预,电针组予针刺双侧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及肾俞,双侧足三里及三阴交加电。干预4 w后,用葡萄糖氧化酶法、ELISA及Western印迹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稳态模型评价的胰岛素抵抗(IR)指数(HOMA-IR)以及主动脉内皮细胞 JNK蛋白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FPG、FINS、HOMA-IR均显著降低( P<0.01),而与空白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的 JNK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 P<0.01),与空白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1)。结论电针治疗能调节血管内皮细胞 JNK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使其降至正常水平,从而改善IR大鼠的IR状态,增强IR大鼠胰岛素的敏感性。

    作者:张弘弢;蓝丹纯;李知行;许能贵;孙健;易玮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骨质疏松与老年人日常行为习惯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 OP)与日常行为习惯的相关性。方法老年门诊就诊的老年人群703例,使用双能骨密度仪选取正位腰椎、左股骨近端及ward三角进行骨密度测定,同时,自行设计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按照成组不配比的对照形式将确诊的303例OP老年人群作为病例组,未发生OP 400例的老年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老年人OP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服用钙剂、吸烟情况、喝绿茶、喝咖啡、每周锻炼频率是老年OP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5),高龄、女性、未服用钙剂、吸烟、未喝茶和咖啡、不锻炼的老年人OP发生率高。结论老年人日常行为习惯与OP的发生密切相关,应加强其危险因素的干预与控制。

    作者:韩静;王奇;陈长香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益心舒胶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高龄患者血管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后高龄患者血管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PCI术后高龄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益心舒胶囊口服。观察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再发胸痛、再发心梗、再次血运重建和死亡)、左室射血分数(LVEF)、健康相关生存质量(SF-36)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SAS评分均和 SD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2个月时研究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0.60±0.08 vs.0.55±0.09,P=0.013);治疗后12个月时研究组患者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0.45±8.83 vs.66.00±7.92,P=0.020);SAS 评分显著降低(32.87±6.90 vs.41.07±8.32,P=0.000);SDS 评分显著降低(32.32±6.65 vs.38.02±11.07,P=0.021)。结论益心舒胶囊有助于改善PCI术后高龄患者血管功能、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李澈;蒋峻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多排螺旋CT成像在心脏疾病诊断应用中的研究现状

    手术前准确了解病变与周围器官之间的关系是准确进行医患沟通的前提,也是心脏疾病矫正手术获得成功的关键。然而在心脏外科临床实际中心脏与大血管组织器官存在着复杂多样的解剖学变异〔1〕,使得精确的手术前评估变得困难。多排螺旋( MD ) CT 是近年来在 CT 成像技术上的新突破〔2〕。MDCT通过横轴扫描三维采集数据进行多种方向重建,能表达组织器官间的三维关系,使得大量的数据利用起来更加直观有效。终的影像能发现各种病变,或能让心脏外科医师更容易准确地发现解剖学细节,对于安全开展手术有极大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就MDCT成像在心脏疾病诊断应用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朱水波;朱健;周孜孜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六磷酸肌醇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六磷酸肌醇( IP6)以其广泛的防癌抗癌效果和其几乎无毒副作用的理想抗癌功能,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且近年对其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作者:黄久玲;徐刚;鄢艳兰;罗勇兵;陈英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大鼠颅脑创伤后脑红蛋白的动态变化及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后脑红蛋白( NGB)动态变化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构建大鼠颅脑创伤模型,在大鼠颅脑创伤后0.5、1、3、6、12、24、48、72、96 h取大鼠脑组织,免疫组化观察各时间点大鼠脑组织中 NGB、Bax和 Bcl-2的动态变化,计算 Bax/Bcl-2比值的动态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大鼠颅脑创伤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皮质神经元中NGB的含量较多,大鼠在颅脑损伤后NGB的表达水平急剧上升,在损伤后3 h脑组织中的NGB的表达水平达到高峰,随后出现缓慢下降;损伤后72 h NGB的表达出现又一高峰,之后下降;96 h时NGB的表达水平仍然高于对照组。大鼠颅脑创伤后3 h,皮质神经元中Bcl-2的表达水平达到高峰,随后开始缓慢下降;在创伤后24 h,Bcl-2的表达水平又出现一个高峰,之后开始逐渐下降;创伤后96 h皮质神经元中Bcl-2的表达水平仍然高于对照组。大鼠颅脑创伤后,皮质神经元中Bax的表达量急剧上升,在大鼠颅脑创伤后3 h,皮质神经元中Bax的表达水平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在48 h时Bax的表达量稍有升高,后又开始缓慢下降;创伤后96 h皮质神经元中Bax的表达水平仍然高于对照组。大鼠颅脑创伤后Bax/Bcl-2比值迅速增加,在创伤后6 h出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在48 h时又出现缓慢增加,之后又逐渐下降;在创伤后96 h,Bax/Bcl-2的比值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大鼠颅脑创伤后脑红蛋白表达增多,可以拮抗神经元细胞的凋亡,起到保护神经的作用。

    作者:楼亨通;贾玉;陈雪民;吕晓敢;曹玉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精神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

    目的:调查老年帕金森病( PD)患者精神障碍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老年 PD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60例为对照组,采用PD患者精神障碍(PDPsy)诊断标准、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调查 PD组及对照组患者精神障碍患病率,并记录精神障碍的表现。比较PD组有、无精神障碍者年龄、性别、教育水平、运动症状、认知功能、情感状态、睡眠障碍等,分析 PD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PD患者精神障碍患病率为38.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0%)( P<0.05)。 PD患者常见的精神障碍表现为幻觉、错觉。单因素分析显示,PD伴精神障碍者年龄、睡眠障碍(SCOPA-SLEEP)评分、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精神障碍者(P<0.05),性别、教育水平、运动症状、认知功能、情感状态与无精神障碍者无明显差异(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COPA-S评分、RBD是PD精神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老年PD患者精神障碍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D患者精神障碍的出现可能与高龄及睡眠障碍有关。

    作者:赵丽娜;纪占宾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H2松弛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支气管平滑肌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H2松弛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大鼠支气管平滑肌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观察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及松弛素治疗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比较各组大鼠支气管壁及平滑肌厚度,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1、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TIMP)-1表达水平及MMP-1/TIMP-1、MMP-9/TIMP-1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COPD模型组大鼠肺支气管壁及平滑肌厚度显著增厚,且松弛素治疗组大鼠肺支气管壁厚度及平滑肌厚度与COPD模型组大鼠相比显著降低(P<0.05)。 COPD模型组大鼠组织中 MMP-1、MMP-9、TIMP-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MMP-1/TIMP-1、MMP-9/TIMP-1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呈现明显升高趋势(P<0.05);而对比 COPD模型组大鼠,松弛素治疗组大鼠组织中MMP-1、MMP-9、TIMP-1的表达有所降低(P<0.05),且MMP-1/TIMP-1、MMP-9/TIMP-1比值与COPD模型组相比均降低(P<0.05)。结论松弛素能抑制大鼠肺组织结构病理变化,抑制COPD气道平滑肌的增殖。

    作者:李露;曹卓;潘炯伟;王洁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慢性缺血致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脑白质病变与Ephrin-B3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Ephrin-B3是否参与了慢性脑缺血大鼠的脑白质损害及认知功能障碍。方法选用 Wistar 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假手术2组、模型30 d组、模型60 d组。模型组组应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2VO)制备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有手术过程而未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后30 d,采用Morris水迷宫对假手术1组及模型30 d组大鼠于手术前及手术后的逃避潜伏期时间进行检测,比较手术前后及各组间的差异。而后将2组大鼠断头取脑。部分行HE染色,部分脑组织制成匀浆,行 ELISA 检测,统量各组 Ephrin-B3的表达。术后60 d,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对假手术2组及模型2组大鼠进行处理。结果造模后30 d,模型1组大鼠水迷宫的逃避潜伏期时间与假手术1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造模后60 d,模型2组大鼠水迷宫的逃避潜伏期时间与假手术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均明显降低。经HE染色,发现缺血30 d及60 d组大鼠胼胝质部位出现明显白质疏松、细胞数量减少,并出现空泡样改变。经ELISA检测,假手术1组、模型30 d组、假手术2组、模型60 d组大鼠脑内 Ephrin-B3浓度分别为(11.76±1.26) ng/ml、(12.08±1.32) ng/ml、(37.25±5.32) ng/ml、(48.65±6.88)ng/ml。模型30 d组与假手术1组Ephrin-B3表达量相比差异显著(P<0.05);模型2组与假手术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Ephrin-B3可能参与了慢性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脑白质损害及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赵腾;丁颖;王超;周春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Alpha-突触核蛋白寡聚体致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行为学变化

    目的:观察家族型帕金森病(PD)alpha-突触核蛋白(α-Syn)突变体A53T和 A30P寡聚体导致小鼠 PD模型的行为学变化,探讨α-Syn寡聚体在体内的神经毒性作用。方法制备野生型α-Syn、家族型突变体A53T和A30P的聚集体,对C57BL/6小鼠进行纹状体注射。培养至第30、60天,进行爬杆实验、悬吊实验、滚轴实验和平衡木实验评估行为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改变。结果实验鼠纹状体α-Syn寡聚体注射后30 d出现PD样运动障碍表现,纹状体注射30 d和60 d 后,各组小鼠的爬杆实验结果均与对照组无差异( P>0.05)。注射30 d后,野生型α-Syn寡聚体组小鼠平衡木实验、悬挂实验、滚轴实验与对照组无差异( P>0.05);A53 T 和 A30 P组小鼠平衡木时间比对照组长( P<0.05),滚轴上时间比对照组小鼠缩短(P<0.05),悬挂评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与野生型α-Syn寡聚体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注射60 d后,野生型α-Syn寡聚体组小鼠平衡木实验平均通过时间比对照组小鼠长(P<0.05)、悬挂实验评分较对照组小鼠降低(P<0.05);A53T 和A30P组小鼠各项行为学评估与对照组小鼠差异显著(P<0.01)、与野生型α-Syn寡聚体组相比有差异(P<0.05)。 A53T和 A30P组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下降(P<0.05)。结论纹状体注射α-Syn突变体A53T和A30P寡聚体,模型小鼠出现PD样行为学改变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

    作者:王鹏;历春;王海鹏;盖晓东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意义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 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脑梗死患者根据脑梗死灶面积分为大梗死灶、中梗死灶和小梗死灶,采用ELISA检测脑梗死血清HIF-1α与VEGF蛋白浓度,分析脑梗死急性期血清中HIF-1α和VEGF浓度在1、3、5、7、14 d动态变化水平,比较脑梗死不同体积组血清HIF-1α和VEGF的浓度。结果血清中 HIF-1α浓度表达呈现动态变化规律,发病后1天达到高峰,之后呈现迅速下降趋势,1、3、5、7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14 d 时虽没达到显著水平,但仍然高于对照组水平;不同体积脑梗死血清HIF-1α浓度比较,发现大梗死灶在各个时间点血清HIF-1α浓度均显著高于中梗死灶和小梗死灶,中梗死灶各个时间点平均血清HIF-1α浓度与小梗死灶只有1 d达到显著差异(P<0.05或P<0.01);脑梗死组血清VEGF浓度在5个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血清中VEGF浓度在发病后第5天达到高峰,在第14天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大梗死灶和中梗死灶组在各个时间点血清 VEGF浓度均显著高于小梗死灶(P<0.05),大梗死灶与中梗死灶各个时间点血清VEGF浓度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 HIF-1α和 VEGF浓度在1、3、5、7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14 d时仍高于对照组,大梗死灶和中梗死灶组在各个时间点血清VEGF浓度均显著高于小梗死灶。

    作者:廖彬;王丽平;徐沙丽;李中明;李丹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估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估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确诊为 ICM 的患者35例为ICM组,另选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32例为对照组。运用2D-STI技术检测两组受试者的收缩期应变(Ss)和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 Se)和应变率( SRe),舒张晚期应变( Sa)和应变率( SRa),计算得到相应房壁的平均应变( mSs、mSe和mSa)及平均应变率( mSRs、mSRe和mSRa);采用双平面面积-长度法(L-A法)测量两组受试者的左心房容积,包括左心房大容积(LAVmax)、左心房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被动射血分数(LAPEF)、主动射血分数(LAAEF)、左心房总射血分数(LATEF),并分析左心房射血分数指标与应变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CM组LAVmax、LAVp和LAVmin容积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其LATEF、LAPEF与LAAEF指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ICM组患者左心房mSs、mSRs、mSe、mSRe、mSa和mSRa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均<0.05)。 ICM 患者中, LAPEF、LAAEF、LATEF 分别与|SRe|、|SRa|、SRs呈正相关(r=0.73、0.70、0.69;P均<0.05)。结论2D-STI技术能够测量ICM患者左心房在整个心动周期不同时相的应变及应变率,准确评估其左心房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董珊珊;芦桂林;黄磊;张彩云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