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彬;陈随清
目的:建立SD大鼠全腰动脉结扎腰髓缺血模型,探究腰髓形态和功能早期变化特点。方法将58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 A 组10只,B组48只。 A组仅分离腰动脉,B组行全腰动脉阻断。两组术后48 h内分别行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神经评定( BMS评分)和腰髓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剂(TTC)染色,分析后肢运动功能与腰髓染色面积的关系。结果 A组术后48h内BMS评分由(8.44±0.41)分恢复至(9.00±0.00)分;B 组由(0.36±0.30)分恢复至(8.90±0.39)分。术后24 h内各时间点B组BM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48 h两组B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4 h内各时间点B组TTC染色面积均明显低于A组( P<0.05);术后48 h两组 TTC染色面积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 B组术后TTC染色面积均值上段>中段>下段。结论大鼠全腰动脉结扎将造成腰髓缺血、功能丧失,48 h内腰髓血供自上而下逐渐恢复,后肢运动功能也随之恢复。
作者:魏岚;赵晓彬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疗前、中、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平的变化及其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70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后1个月患者 VEGF、缺氧诱导因子( HIF)-1α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分析不同疗效的食管癌患者VEGF水平差异及VEGF与HIF-1α及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放疗前VEGF、HIF-1α和肿瘤标志物 CEA、CY-FRA21-1、SCC、CA724、CA1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放疗期间上述指标的水平均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放疗后1个月上述指标较放疗期间有所上升,但低于放疗前( P<0.05);放疗有效组的VEGF水平及HIF-1α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无效组;放疗前、中、后的各阶段食管癌患者的VEGF水平均与HIF-1α和肿瘤标志物呈显著正相关;TNM分期、病理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瘤体大小和放疗的疗效是 VEGF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前、中、后VEGF水平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放疗的疗效对其有重要影响。提示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应密切关注VEGF水平。
作者:李岚;白班俊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家族型帕金森病(PD)alpha-突触核蛋白(α-Syn)突变体A53T和 A30P寡聚体导致小鼠 PD模型的行为学变化,探讨α-Syn寡聚体在体内的神经毒性作用。方法制备野生型α-Syn、家族型突变体A53T和A30P的聚集体,对C57BL/6小鼠进行纹状体注射。培养至第30、60天,进行爬杆实验、悬吊实验、滚轴实验和平衡木实验评估行为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改变。结果实验鼠纹状体α-Syn寡聚体注射后30 d出现PD样运动障碍表现,纹状体注射30 d和60 d 后,各组小鼠的爬杆实验结果均与对照组无差异( P>0.05)。注射30 d后,野生型α-Syn寡聚体组小鼠平衡木实验、悬挂实验、滚轴实验与对照组无差异( P>0.05);A53 T 和 A30 P组小鼠平衡木时间比对照组长( P<0.05),滚轴上时间比对照组小鼠缩短(P<0.05),悬挂评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与野生型α-Syn寡聚体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注射60 d后,野生型α-Syn寡聚体组小鼠平衡木实验平均通过时间比对照组小鼠长(P<0.05)、悬挂实验评分较对照组小鼠降低(P<0.05);A53T 和A30P组小鼠各项行为学评估与对照组小鼠差异显著(P<0.01)、与野生型α-Syn寡聚体组相比有差异(P<0.05)。 A53T和 A30P组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下降(P<0.05)。结论纹状体注射α-Syn突变体A53T和A30P寡聚体,模型小鼠出现PD样行为学改变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
作者:王鹏;历春;王海鹏;盖晓东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未来我国独居老人家庭的数量和比例将呈现明显上升趋势〔1〕,社会化养老模式如入住养老机构将成为部分高龄老人的居住选择之一。目前我国入住养老机构的人数达到老年人比例的1.3%左右,且该比例在未来将会持续增长,有研究估计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比例应该占到3%左右为合适〔2〕。一些研究比较了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生活质量之后得出相似的结论:养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自尊均低于居家或社区老年人〔3~5〕。一项关于国内城市机构养老服务的研究综述表明,以往的对策研究忽视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慰藉,如很多学者建议加强养老机构的护理服务项目,但却少有人提到精神慰藉服务,或者提到需要加强心理护理,却缺乏具体和专业的实施建议〔6〕。关注和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应该成为养老机构服务的重要内容,本研究调查上海某机构养老高龄老人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作者:何姗姗;虞莲萍;陈奇春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心肌微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成年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n=8)、2型糖尿病(T2DM)组(n=8)、T2DM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干预组(n=8),对比 GLP-1对各组大鼠葡萄糖输注率、胰岛素浓度的影响以及三组大鼠心肌微血管完整性和通透性。结果各组大鼠的葡萄糖输注率均于60.0 min时趋向于基本稳定状态,此前 T2DM+GLP-1组和T2DM组的输注率增长趋势低于NC组;在120.0 min后T2DM组葡萄糖输注率与NC组相比下降幅度约为53.0%(P<0.05);与NC组相比,T2DM+GLP-1组葡萄糖输注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2DM组相比,T2DM+GLP-1组葡萄糖输注率上升约为50.8%(P<0.05),T2DM+GLP-1组葡萄糖输注率有所增高,但未上升至正常水平;实验开始时各组大鼠胰岛素水平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三组大鼠间胰岛素浓度增加趋势及同一时间点胰岛素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NC组心肌微血管铸型较为平滑,且未出现明显的凹凸不平,表明无破坏发生,T2DM组心肌微血管铸型出现显著凹凸不平现象,且内皮连接完整性较差,T2DM+GLP-1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完整度明显优于T2DM组;NC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完整,未出现镧颗粒进入基底膜现象,T2DM组镧颗粒可轻易透过内皮细胞进入基底膜及其周边组织,T2DM+GLP-1组仅有少量镧颗粒进入基底膜。结论 GLP-1可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并对心肌微血管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赵妮;谢新荣;赵巧玲;钟慕贤;黄普好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CA125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22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按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组,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CA125和血浆B型利钠肽( BNP)的浓度并比较各组CA125、BNP浓度及其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分别按100 pg/ml、35 U/ml标准,比较BNP、CA125诊断心力衰竭的灵敏度;将患者分为高CA125(≥35 U/ml)组和低CA125(<35 U/ml)组,比较两组住院死亡率;联合CA125和BNP水平分组,C1=CA125<35 U/ml和BNP<350 pg/ml,C2=CA125≥35 U/ml和BNP<350 pg/ml,C3=CA125<35 U/ml和BNP≥350 pg/ml,C4=CA125≥35 U/ml和BNP≥350 pg/ml,比较各组住院死亡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相关因素。结果 CA125和BNP浓度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升高,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277和0.349,P=0.000);CA125和BNP诊断心力衰竭的灵敏度分别是36.3%和85.9%;高CA125组和低CA125组患者住院死亡率分别为20.0%和3.6%,C1~C4各组住院死亡率分别为1.8%,0%,4.9%及22.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125和BNP是死亡独立危险因素(OR=2.354,P=0.025和OR=2.236,P=0.024)。结论血清CA125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不及BNP,但CA125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BNP联合CA125测定有助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
作者:陈健新;陈广基;徐浩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择期老年骨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自体血回收组,C组为ANH联合自体血回收组,三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 T1)、手术开始前(T2)、术毕(T3)、术后24 h(T4)及术后72 h(T5)五个时点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P-选择素、凝血酶原片段( F1+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C组在血液稀释后APTT、PT明显延长,Fg浓度显著下降( 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三组患者 TT、D-D在各时点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PA水平在T3达峰值(P<0.05),术后逐渐下降,T5时B组和C组显著高于 A组(P<0.05)。三组PAI-1在T2、T3时较T1均明显升高(P<0.05),A组升高尤其明显,以后逐渐降低。 B组和C组在T3、T4时PAI-1较A组明显降低(P<0.05);F1+2在各时点,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T1时比较,A、B两组患者T3~T5时AT-Ⅲ浓度显著降低( P<0.05),尤其T3时降低明显。 C组在T3、T4时较A组升高(P<0.05);三组患者血浆P-选择素在T3时明显上升(P<0.05),C组在T3时较A组降低(P<0.05)。结论 ANH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及纤溶功能无显著影响,能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顾燕华;张义伟;刘洋;陶海勇;卢明军;郭建荣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与肾小球滤过率( eGFR)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收集4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血压、糖尿病病程、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糖脂代谢指标、UAER和 eGFR等。排除低蛋白血症、泌尿系疾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等。根据eGFR值将患者分为eGFR<60 ml· min-1·1.73 m-2组与eGFR≥60 ml· min-1·1.73 m-2组,比较两组患者的UAER;根据 UAER 将患者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 UAER<30 mg/24 h)、尿白蛋白微量组( UAER 30~300 mg/24 h)及尿白蛋白大量组( UAER>300 mg/24 h),对比分析三组患者 eGFR 水平,分析 UAER 与 eGFR 的关系。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eGFR<60 ml· min-1·1.73 m-2组的UAER含量显著高于eGFR≥60 ml· min-1·1.73 m-2组(P<0.01);尿蛋白正常组的eGFR下降率显著低于尿蛋白微量组,尿蛋白微量组的eGFR下降率明显低于尿蛋白大量组(P<0.05),三组eGFR下降发生率与UAER水平呈正相关(r=0.81,P<0.05)。 eGFR下降的影响因素为血肌酐(Scr)、UAER、收缩压、性别,其 OR 值分别为10.571、9.781、5.641、3.072(P<0.05)。结论 eGFR 下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UAER水平高于eGFR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的 eGFR 与 UAER呈显著负相关。 eGFR下降的影响因素为血肌酐、UAER、收缩压、性别。
作者:赵艳利;张丰姣;陈景斌;楚英娜;张晓珂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后高龄患者血管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PCI术后高龄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益心舒胶囊口服。观察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再发胸痛、再发心梗、再次血运重建和死亡)、左室射血分数(LVEF)、健康相关生存质量(SF-36)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SAS评分均和 SD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2个月时研究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0.60±0.08 vs.0.55±0.09,P=0.013);治疗后12个月时研究组患者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0.45±8.83 vs.66.00±7.92,P=0.020);SAS 评分显著降低(32.87±6.90 vs.41.07±8.32,P=0.000);SDS 评分显著降低(32.32±6.65 vs.38.02±11.07,P=0.021)。结论益心舒胶囊有助于改善PCI术后高龄患者血管功能、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李澈;蒋峻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脉压对磷酸肌酸钠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68例分为脉压≤48 mmHg(A组);49~58 mmHg(B 组);59~68 mmHg (C组);>69 mmHg(D组)。分别观察脉压对磷酸肌酸钠治疗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hs-CRP和 NSE含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前各组的心率(HR)、收缩压(SBP)、心脏形态、左室重量指标〔左房内径(LA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心室心肌重量( LVM)和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 LVMI)〕、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 IL)-1、-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hs-CRP和 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A组相比,B、C和D组的舒张压(DBP)和脉压均显著增高,而且C、D组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高峰充盈率也明显低于A组(P<0.05)。治疗后,各组上述各项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高脉压组的治疗前后差值变化更为明显(P<0.05)。在磷酸肌酸钠治疗过程中,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H型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中,脉压与炎性因子、hs-CRP和NSE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且脉压较高患者对磷酸肌酸钠的治疗更为敏感。
作者:黄海源;黄照河;韦宝敏;刘燕;周柳芳;罗薇;符黄德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检测对老年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宫颈癌患者4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患者34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分别设为恶性组、良性组和对照组,检测三组受试者血清TSGF、CA125、CA19-9、SCC,分析单项及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组 TSGF、CA125、CA19-9、SCC 分别为(78.29±19.82)U/ml、(44.43±16.08)U/ml、(40.69±15.26)U/ml、(3.61±1.98)ng/L,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良性组TSG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A125、CA19-9、SC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TSGF、CA125、CA19-9、SCC单项检测诊断宫颈癌敏感度较低,联合诊断后敏感度升高,而特异度降低,其中四项联合诊断的敏感度高,为93.33%,与其他诊断方式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TSGF、CA125、CA19-9、SCC出现不同程度升高,四项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宫颈癌的诊断敏感度。
作者:葛瑜;张林;徐敬云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设计,选择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的患者988例,相应的对照1057例,比较肺部感染组与对照组入院15 d内AMI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15例1057(1.4%)出现AMI,肺部感染组有83/988例(8.4%)患者出现AMI,二者差异显著(OR,6.37;95%CI,3.65~11.1; P<0.001)。单因素分析时,与AMI形成有关的其他因子包括肺部感染、年龄、充血性心力衰竭史、慢性肾脏疾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需要入住 ICU、机械通气或收缩血管药物。多因素分析显示肺部感染仍与AMI强关联(OR,8.14;95%CI,3.76~21.64,P<0.001)。结论肺部感染与短期内AMI风险增加关联,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吴美华;肖祖克;杨小刚;吴志勇;尹秋;林童波;曹乾嫱;张维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泛素( Ub)-蛋白酶体系统( UPS)是真核细胞内大多数蛋白质的降解通路,其调控异常与多种疾病发生有关,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控意义。 UPS功能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如心肌病、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UPS与心脏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徐辉;尹翔;郭晓纲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作为肺癌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 RT-PCR检测收集的50例肺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中IDH1、激活蛋白激酶C1受体(RACK1)、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2(PRDX2)的表达水平。 ELISA检测收集的50例肺癌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浆标本中IDH1的表达水平。以肺癌细胞A549为研究对象,转染IDH1 siRNA抑制肺癌细胞中IDH1的表达,MTT检测转染后1、2、3、4、5、6 d的肺癌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48 h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IDH1、RACK1、PRDX2在肺癌组织中均过度表达,IDH1相对于癌旁组织表达量上调多。20例正常人血浆中IDH1水平中位数为3.48 U/L,50例肺癌患者血浆中 IDH1水平中位数为6.55 U/L,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1)。 IDH1 siRNA组肺癌细胞A549细胞存活率与siRNA control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 siRNA control组细胞凋亡率为0.12±0.01,与IDH1 siRNA组(0.41±0.02)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IDH1在肺癌组织和血浆中高表达。抑制IDH1可以抑制肺癌细胞增殖,促进癌细胞凋亡。 IDH1可以作为肺癌标志物用于诊断肺癌。
作者:孙涛;周喆炎;边莉;徐开军;马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 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脑梗死患者根据脑梗死灶面积分为大梗死灶、中梗死灶和小梗死灶,采用ELISA检测脑梗死血清HIF-1α与VEGF蛋白浓度,分析脑梗死急性期血清中HIF-1α和VEGF浓度在1、3、5、7、14 d动态变化水平,比较脑梗死不同体积组血清HIF-1α和VEGF的浓度。结果血清中 HIF-1α浓度表达呈现动态变化规律,发病后1天达到高峰,之后呈现迅速下降趋势,1、3、5、7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14 d 时虽没达到显著水平,但仍然高于对照组水平;不同体积脑梗死血清HIF-1α浓度比较,发现大梗死灶在各个时间点血清HIF-1α浓度均显著高于中梗死灶和小梗死灶,中梗死灶各个时间点平均血清HIF-1α浓度与小梗死灶只有1 d达到显著差异(P<0.05或P<0.01);脑梗死组血清VEGF浓度在5个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血清中VEGF浓度在发病后第5天达到高峰,在第14天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大梗死灶和中梗死灶组在各个时间点血清 VEGF浓度均显著高于小梗死灶(P<0.05),大梗死灶与中梗死灶各个时间点血清VEGF浓度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 HIF-1α和 VEGF浓度在1、3、5、7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14 d时仍高于对照组,大梗死灶和中梗死灶组在各个时间点血清VEGF浓度均显著高于小梗死灶。
作者:廖彬;王丽平;徐沙丽;李中明;李丹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宫腔镜诊治绝经期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经阴道超声( TVS)提示子宫内膜增厚≥5 mm,但无临床症状的绝经期妇女83例,所有妇女均施行了宫腔镜检查及内膜病理学检查。比较TVS和宫腔镜检查对绝经期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诊断价值。结果宫腔镜检查提示子宫内膜病变43例(51.8%)中,经病理诊断证实萎缩性内膜1例,增殖期内膜4例,非典型增生7例(包括轻度非典型增生5例,中度非典型增生2例),子宫内膜癌2例。宫腔镜检查提示正常内膜40例(48.2%)中,内膜炎1例,单纯性增生2例,宫腔粘连1例。 TVS检查的特异性为46.3%,敏感性为68.3%,阳性预测值为56.0%,阴性预测值为59.4%。而宫腔镜检查分别为87.8%,92.7%,88.4%,92.3%。子宫内膜厚度5~10 mm 组及≥11 mm 组,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发生(χ2=23.170,P=0.000)和肥胖(χ2=12.386,P=0.000)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绝经期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5 mm的妇女,单纯以TVS作为其内膜病变的筛查方法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且特异性较差。宫腔镜检查对于无症状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宜作为有效的诊疗工具之一。
作者:史崑;李玉平;蒋丽君;李春光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 LI)患者脑血管功能以及血流循环的影响情况。方法 LI患者74例,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入院后均给予降低血脂、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西洛他唑片口服,疗程12 w,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相关血脂水平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管功能、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长谷川智能量表( HDS)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相关指标较治疗前有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 LDL-C、HDL-C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P<0.05),且观察组增加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血液流变学指标中,除血细胞比容外,观察组患者的其他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HDS 评分均较前有所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LI相比单纯应用阿司匹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增加脑组织血流量,改善脑功能。
作者:宋丽艳;翟万庆;唐甲凡;周亦;何晓燕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五味子水提物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学习记忆及脑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五味子水堤物大、中、小剂量组,后四组分别灌服尼莫地平混悬液、五味子水提物大、中、小剂量。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10 d,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建立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24 h用避暗法进行行为学检测,观察并记录小鼠首次进入暗室的潜伏期及5 min内进入暗室遭电击的次数。行为学检测完毕小鼠断头取脑,测乳酸( LD)、乳酸脱氢酶( LDH)、乙酰胆碱酯酶( AchE)活力以及 ATP 酶活力。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尼莫地平组可以显著增加小鼠的潜伏期、显著降低小鼠错误反应发生的次数(均P<0.01),五味子水提物大剂量组可以明显增加小鼠潜伏期并显著降低小鼠错误反应发生的次数(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尼莫地平组、五味子水提物中、小剂量组均可显著减少小鼠LD的含量(P<0.01),尼莫地平组、五味子水提物大、中剂量组均可以显著升高小鼠LDH的活力(P<0.01),尼莫地平组、五味子水提物组小剂量均可显著升高小鼠AchE活力(P<0.01);与模型组相比,尼莫地平组、五味子水提物大剂量组可以显著升高小鼠Na+-K+-ATP酶活力(P<0.01),尼莫地平组、五味子水提物大、中剂量组均能显著升高小鼠Ca2+-ATP酶活力(P<0.01),尼莫地平组、五味子水提物大剂量组能够显著升高小鼠 Ca2+-Mg2+-ATP酶活力( P<0.01)。结论五味子水提物可以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提高脑组织功能。
作者:马素好;李凤丽;张家梁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IL)-2、IL-4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ESO)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ELISA检测轻、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2、IL-4水平;用血常规仪检测外周血ESO水平,并分别与正常老年人(对照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IL-4及ESO水平高于对照组、IL-2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后各指标虽有改善( P<0.05),但与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P<0.05)。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2与IL-4水平分别与外周血ESO水平显著相关(r=-0.55;r=0.48,均 P<0.05)。不同程度哮喘患者之间IL-2、IL-4及ESO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病情加重、IL-2降低更明显、IL-4、ESO升高明显(P<0.05)。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2、IL-4及外周血ESO水平对其疾病预测及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晶;赖飞;梁小亮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血清白蛋白( ALB)与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的相关性。方法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08例,入院24 h 内测定ALB值,其中低ALB血症为实验组160例(轻度组101例ALB>30且<35 g/L,中度组53例ALB 25~30 g/L,重度组6例ALB<25 g/L),对照组48例ALB≥35 g/L,两组治疗方法一致。在入院时行头CT检查,入院后24 h及第4、14天均复查头CT,测量脑血肿体积和周围水肿体积,动态观察脑血肿及周围水肿变化。结果两组年龄、性别组成、基础血压、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相对水肿体积指数( REI)在入院时、24 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院第4、14天,低ALB血症组水肿体积变化指数(AE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程度ALB血症患者的水肿体积及水肿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入院时各组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院24 h后,随着 ALB 降低程度的增加,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程度增加。水肿体积变化差异性分析显示,重度低ALB血症的患者,水肿体积增加更明显。 AEI与低 ALB 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0.691,P=0.000)。结论低ALB血症可加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水肿恶化程度,且恶化程度与低ALB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重度低ALB血症与迟发性脑水肿相关。
作者:陈冰;夏磊;徐长松;肖峰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