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辉;尹翔;郭晓纲
目的:了解近10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 AD)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用主题词检索出2004~2014年国内有关AD的研究论文,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国内有关AD文献10427篇,对其进行分析。结论文献量呈逐年增长趋势;近10年来中国研究AD的有12个热点,病因学、药物疗法和诊断为前三位研究热点,文献涉及38个相关学科;中国AD研究的科研力量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上海和东部地区。
作者:刘承浩;周卫东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腹部推拿法和传统推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 SAS软件随机分为腹部推拿治疗组和传统推拿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83.34%(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体脂、血脂和相关生物因子比较更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采用腹部推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更优,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体脂、血脂及相关生物因子含量的影响作用更明显。
作者:陈邵涛;张晓林;仲崇文;刘明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胚胎脊髓移植( FSC)结合神经生长因子修复损伤脊髓的老年大鼠模型。方法将28只体重250~300 g的健康 Wistar大鼠用于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其中和双下肢瘫痪标准相符的24只分为单纯脊髓损伤组( A组)、脊髓损伤结合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组( B组)、脊髓损伤结合FSC组( C组)、脊髓损伤结合FSC兼用神经生长因子组( D组)4组,每组6只。将10μl移植物注入B、C、D组体内。结果 B、C、D组移植手术后2、4、6、8 w的联合行为评分(CBS)、神经元面积均显著低于或高于A组(P<0.05),D组移植手术后2、4、6、8 w 的CBS、神经元面积显著低于或高于B、C组( P<0.05)。结论 FSC结合神经生长因子能够有效修复老年大鼠的损伤脊髓功能。
作者:解锦鼎;安宁;曹文慧;杨晓帆;李小苹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瓣膜性与非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111例,均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治疗,其中瓣膜性心脏病46例,非瓣膜性心脏病6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应用抗血小板、利尿、扩血管、调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在此基础上应用新活素治疗5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力衰竭改善情况,C 反应蛋白(CRP)、B型利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均有改善,胸闷症状减轻,啰音减少,瓣膜心脏病组总有效率为80.43%,非瓣膜心脏病组总有效率为86.15%,两组有效性无明显差异(P<0.05)。瓣膜心脏病组及非瓣膜心脏病组治疗后CRP、BN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瓣膜心脏病组下降幅度较非瓣膜心脏病组明显(P<0.05)。两组LVEF值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不同类型心力衰竭均有较好疗效,在非瓣膜性心力衰竭治疗中CRP、BNP水平改善较瓣膜病心力衰竭更显著。
作者:徐宝华;吴有华;李楠;赵刚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与肾小球滤过率( eGFR)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收集4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血压、糖尿病病程、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糖脂代谢指标、UAER和 eGFR等。排除低蛋白血症、泌尿系疾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等。根据eGFR值将患者分为eGFR<60 ml· min-1·1.73 m-2组与eGFR≥60 ml· min-1·1.73 m-2组,比较两组患者的UAER;根据 UAER 将患者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 UAER<30 mg/24 h)、尿白蛋白微量组( UAER 30~300 mg/24 h)及尿白蛋白大量组( UAER>300 mg/24 h),对比分析三组患者 eGFR 水平,分析 UAER 与 eGFR 的关系。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eGFR<60 ml· min-1·1.73 m-2组的UAER含量显著高于eGFR≥60 ml· min-1·1.73 m-2组(P<0.01);尿蛋白正常组的eGFR下降率显著低于尿蛋白微量组,尿蛋白微量组的eGFR下降率明显低于尿蛋白大量组(P<0.05),三组eGFR下降发生率与UAER水平呈正相关(r=0.81,P<0.05)。 eGFR下降的影响因素为血肌酐(Scr)、UAER、收缩压、性别,其 OR 值分别为10.571、9.781、5.641、3.072(P<0.05)。结论 eGFR 下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UAER水平高于eGFR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的 eGFR 与 UAER呈显著负相关。 eGFR下降的影响因素为血肌酐、UAER、收缩压、性别。
作者:赵艳利;张丰姣;陈景斌;楚英娜;张晓珂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CA125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22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按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组,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CA125和血浆B型利钠肽( BNP)的浓度并比较各组CA125、BNP浓度及其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分别按100 pg/ml、35 U/ml标准,比较BNP、CA125诊断心力衰竭的灵敏度;将患者分为高CA125(≥35 U/ml)组和低CA125(<35 U/ml)组,比较两组住院死亡率;联合CA125和BNP水平分组,C1=CA125<35 U/ml和BNP<350 pg/ml,C2=CA125≥35 U/ml和BNP<350 pg/ml,C3=CA125<35 U/ml和BNP≥350 pg/ml,C4=CA125≥35 U/ml和BNP≥350 pg/ml,比较各组住院死亡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相关因素。结果 CA125和BNP浓度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升高,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277和0.349,P=0.000);CA125和BNP诊断心力衰竭的灵敏度分别是36.3%和85.9%;高CA125组和低CA125组患者住院死亡率分别为20.0%和3.6%,C1~C4各组住院死亡率分别为1.8%,0%,4.9%及22.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125和BNP是死亡独立危险因素(OR=2.354,P=0.025和OR=2.236,P=0.024)。结论血清CA125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不及BNP,但CA125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BNP联合CA125测定有助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
作者:陈健新;陈广基;徐浩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据调查在受骗家庭中老年人被骗达81%〔1,2〕。据公安机关2009年起所做的电信诈骗案例抽样调查统计,中老年人超过70%〔3〕。胡晗〔4〕表示,老年人上当受骗原因是社会判别力下降。老年人受骗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现有研究只是简单地报道受骗上当的事件,尚不足以深入揭示老年人上当受骗原因。本研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综合分析老年人上当受骗的原因。
作者:徐烨;高飞;徐杰;张红;岑爱飞;张林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Ephrin-B3是否参与了慢性脑缺血大鼠的脑白质损害及认知功能障碍。方法选用 Wistar 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假手术2组、模型30 d组、模型60 d组。模型组组应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2VO)制备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有手术过程而未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后30 d,采用Morris水迷宫对假手术1组及模型30 d组大鼠于手术前及手术后的逃避潜伏期时间进行检测,比较手术前后及各组间的差异。而后将2组大鼠断头取脑。部分行HE染色,部分脑组织制成匀浆,行 ELISA 检测,统量各组 Ephrin-B3的表达。术后60 d,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对假手术2组及模型2组大鼠进行处理。结果造模后30 d,模型1组大鼠水迷宫的逃避潜伏期时间与假手术1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造模后60 d,模型2组大鼠水迷宫的逃避潜伏期时间与假手术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均明显降低。经HE染色,发现缺血30 d及60 d组大鼠胼胝质部位出现明显白质疏松、细胞数量减少,并出现空泡样改变。经ELISA检测,假手术1组、模型30 d组、假手术2组、模型60 d组大鼠脑内 Ephrin-B3浓度分别为(11.76±1.26) ng/ml、(12.08±1.32) ng/ml、(37.25±5.32) ng/ml、(48.65±6.88)ng/ml。模型30 d组与假手术1组Ephrin-B3表达量相比差异显著(P<0.05);模型2组与假手术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Ephrin-B3可能参与了慢性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脑白质损害及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赵腾;丁颖;王超;周春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老年帕金森病( PD)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原发性老年PD患者85例,按是否伴有高血压分为PD伴高血压组和PD组,入组前给予PD非运动症状评估量表(NMSQuest),问卷评分,记录每位患者的评分结果。常规药物治疗1年后,再次NMSQuest问卷评分,比较结果。结果 PD伴高血压组入组前评分为(21.7±2.3)分,PD组为(17.5±3.0)分,两组差异显著(P<0.05)。1年后PD伴高血压组为(25.7±2.4)分,PD组为(20.9±1.8)分,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 NMSQuest问卷量表中认知功能、焦虑抑郁等方面差异显著(P<0.05),自主神经功能的项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加重了老年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
作者:宋征宇;岳秉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头痛新一号治疗临床常见类型头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偏头痛120例、紧张型头痛60例、丛集性头痛30例、颈源性头痛140例,均予头痛新一号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头痛改善情况及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四种类型头痛总有效率为92.9%,其中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颈源性头痛的有效率分别为92.5、95.0、93.3、92.1%,四种类型头痛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服药过程中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82例,均为轻度可自行缓解,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为23.4%,其中偏头痛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20.0%,紧张型头痛组为26.7%,丛集性头痛为23.3%,颈源性头痛组为25.0%,四种类型头痛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头痛新一号对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颈源性头痛安全有效,对各类型头痛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
作者:魏赈权;聂玲辉;伍志勇;白方会;洪新;陈宝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脉压对磷酸肌酸钠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68例分为脉压≤48 mmHg(A组);49~58 mmHg(B 组);59~68 mmHg (C组);>69 mmHg(D组)。分别观察脉压对磷酸肌酸钠治疗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hs-CRP和 NSE含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前各组的心率(HR)、收缩压(SBP)、心脏形态、左室重量指标〔左房内径(LA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心室心肌重量( LVM)和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 LVMI)〕、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 IL)-1、-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hs-CRP和 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A组相比,B、C和D组的舒张压(DBP)和脉压均显著增高,而且C、D组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高峰充盈率也明显低于A组(P<0.05)。治疗后,各组上述各项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高脉压组的治疗前后差值变化更为明显(P<0.05)。在磷酸肌酸钠治疗过程中,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H型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中,脉压与炎性因子、hs-CRP和NSE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且脉压较高患者对磷酸肌酸钠的治疗更为敏感。
作者:黄海源;黄照河;韦宝敏;刘燕;周柳芳;罗薇;符黄德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检测对老年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宫颈癌患者4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患者34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分别设为恶性组、良性组和对照组,检测三组受试者血清TSGF、CA125、CA19-9、SCC,分析单项及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组 TSGF、CA125、CA19-9、SCC 分别为(78.29±19.82)U/ml、(44.43±16.08)U/ml、(40.69±15.26)U/ml、(3.61±1.98)ng/L,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良性组TSG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A125、CA19-9、SC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TSGF、CA125、CA19-9、SCC单项检测诊断宫颈癌敏感度较低,联合诊断后敏感度升高,而特异度降低,其中四项联合诊断的敏感度高,为93.33%,与其他诊断方式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TSGF、CA125、CA19-9、SCC出现不同程度升高,四项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宫颈癌的诊断敏感度。
作者:葛瑜;张林;徐敬云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血清白蛋白( ALB)与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的相关性。方法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08例,入院24 h 内测定ALB值,其中低ALB血症为实验组160例(轻度组101例ALB>30且<35 g/L,中度组53例ALB 25~30 g/L,重度组6例ALB<25 g/L),对照组48例ALB≥35 g/L,两组治疗方法一致。在入院时行头CT检查,入院后24 h及第4、14天均复查头CT,测量脑血肿体积和周围水肿体积,动态观察脑血肿及周围水肿变化。结果两组年龄、性别组成、基础血压、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相对水肿体积指数( REI)在入院时、24 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院第4、14天,低ALB血症组水肿体积变化指数(AE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程度ALB血症患者的水肿体积及水肿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入院时各组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院24 h后,随着 ALB 降低程度的增加,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程度增加。水肿体积变化差异性分析显示,重度低ALB血症的患者,水肿体积增加更明显。 AEI与低 ALB 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0.691,P=0.000)。结论低ALB血症可加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水肿恶化程度,且恶化程度与低ALB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重度低ALB血症与迟发性脑水肿相关。
作者:陈冰;夏磊;徐长松;肖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泛素( Ub)-蛋白酶体系统( UPS)是真核细胞内大多数蛋白质的降解通路,其调控异常与多种疾病发生有关,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控意义。 UPS功能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如心肌病、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UPS与心脏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徐辉;尹翔;郭晓纲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内科胸腔镜在诊断老年包裹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 OLYMPUS 公司内科电子胸腔镜LFT240,对24例老年(60~80岁)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腔镜检查,术前采用彩超定位方法选择胸腔镜检查入路,术中对胸膜病变进行多点活检,术后观察患者并发症。结果24例老年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中,成功进入胸膜腔并取得病理22例(91.7%),病理确诊17例(70.8%),2例(8.3%)患者未能进入胸膜腔,检查失败。确诊患者按病因分为:恶性肿瘤6例(25%)、结核病6例(25%)、化脓性炎症5例(20.8%)、非特异性5例(20.8%)。恶性肿瘤中小细胞肺癌4例,肉瘤样癌1例,间皮瘤1例,未见腺癌及鳞癌引起包裹性胸腔积液。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局部皮下气肿及轻微局部疼痛,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内科胸腔镜检查对于老年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诊断具有简单易行、微创安全高效、并发症发生率低、诊断效能高的特点。
作者:姜廷枢;李航;毛琦善;嵇焕盛;翟声平;郑坚;冯国岩;鞠欢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动脉硬化与踝臂指数(ABI)、趾臂指数(TBI)的相关性。方法187例 T2DM 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体检的健康者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外周动脉血管超声检查与动脉硬化检测结果,并分析老年 T2DM患者动脉硬化检测结果与外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管内径明显缩短,血管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大,管腔狭窄或闭塞发生率和斑块发生率明显提高,且ABI和TBI明显降低( P<0.05)。与ABI 0.5~0.9患者相比,ABI<0.5患者管腔狭窄,管腔闭塞,斑块形成率均明显提高,而内膜欠光滑和内中膜增厚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与TBI 0.4~0.59患者相比,TBI<0.4患者管腔闭塞和血管内斑块发生率明显提高,而血管内膜欠光滑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ABI和TBI检测可作为老年T2DM患者外周动脉硬化可靠的非创伤性检查手段,为患者早期外周动脉硬化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林铮;谢燕玉;吴晓鸿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手术前准确了解病变与周围器官之间的关系是准确进行医患沟通的前提,也是心脏疾病矫正手术获得成功的关键。然而在心脏外科临床实际中心脏与大血管组织器官存在着复杂多样的解剖学变异〔1〕,使得精确的手术前评估变得困难。多排螺旋( MD ) CT 是近年来在 CT 成像技术上的新突破〔2〕。MDCT通过横轴扫描三维采集数据进行多种方向重建,能表达组织器官间的三维关系,使得大量的数据利用起来更加直观有效。终的影像能发现各种病变,或能让心脏外科医师更容易准确地发现解剖学细节,对于安全开展手术有极大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就MDCT成像在心脏疾病诊断应用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朱水波;朱健;周孜孜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 OP)与日常行为习惯的相关性。方法老年门诊就诊的老年人群703例,使用双能骨密度仪选取正位腰椎、左股骨近端及ward三角进行骨密度测定,同时,自行设计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按照成组不配比的对照形式将确诊的303例OP老年人群作为病例组,未发生OP 400例的老年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老年人OP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服用钙剂、吸烟情况、喝绿茶、喝咖啡、每周锻炼频率是老年OP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5),高龄、女性、未服用钙剂、吸烟、未喝茶和咖啡、不锻炼的老年人OP发生率高。结论老年人日常行为习惯与OP的发生密切相关,应加强其危险因素的干预与控制。
作者:韩静;王奇;陈长香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134例老年患者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对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的药品主要是心脑血管药物、抗菌药物和消化系统药物。老年患者药源性不良反应涉及的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滴注、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口服给药,其中静脉滴注给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高。心血管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早搏,其他包括心衰、心绞痛、高血压、低血压和心肌梗死等。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心血管基础疾病和不良反应史是引起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患者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心血管基础疾病和不良反应史密切相关,应从多方面预防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钟敬波;刘世坤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