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增霞;刘虹;杜世正
目的:探讨八珍汤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医体质和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检查后,治疗组开始服用八珍汤,连续服用6 w。对照组不服用中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2、4、6周中医全身症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h的凝血功能情况,包括纤维蛋白原( Fg)、凝血酶原时间( 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7天的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B),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引流量和隐形失血量。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2、4周的中医全身症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h的Fg、PT及APT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第3、7天的RBC、HB、引流量及隐形失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八珍汤能够有效改善TKA患者术后中医全身症候,明显降低术后失血量,并且不增加术后手术切口出血量等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刘振峰;方锐;邓迎杰;艾力江?阿斯拉;梁志权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MCP)-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35例膀胱癌患者保存完好的癌组织石蜡标本为观察组,另选同期35例在医院接受前列腺增生电切手术时同时切取的少量膀胱黏膜标本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MCP-1与VEGF的阳性表达情况,另通过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检测两组组织中 MCP-1与 VEGF 表达,分析MCP-1、VEGF与膀胱癌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及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MCP-1与VEGF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91.43%、85.71%,均明显高于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11.43%、20.00%,P<0.05);MCP-1与 VEGF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分别高于在正常膀胱组织( P<0.05);MCP-1及VEGF阳性表达与临床分级及病理分级有关( 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膀胱癌组织中 MCP-1的表达与 VEGF 呈正相关,同时MCP-1及VEGF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均呈正相关。结论 MCP-1及VEGF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临床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同时二者呈正相关联系并共同参与膀胱癌病情进展。
作者:卢炳新;孙二琳;王丽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在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重要价值。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贵阳市社区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进行调查。结果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分析,发现老年人在经济保障、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社会参与、司法维权等方面存在巨大的需求。结论社区养老服务法律体系不完善,政府主导作用尚未显现,社区供给能力不足,供需不统一,社区管理能力不强,老年人自身的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千差万别,养老服务市场尚未全面建成等是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王武林;陈瑶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初发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与血脂变化和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6例初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甲减组)、45例初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亢组)和5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对甲减组患者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甲亢组患者服用甲巯咪唑治疗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围/臀围比值(WHR)、血压、肝功以及血清中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血脂〔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的水平;并对各组及治疗前后进行比较与相关性分析。结果甲减组患者 BMI、WC、WHR、TC、TG、LDL-C、TSH、TGAb、TPOA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FT3、FT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甲亢组患者 BMI、WC、WHR、TC、TG、LDL-C、TS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FT3、FT4、TGAb、TPOA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治疗前后相比 BMI、WC、WHR、TC、TG、LDL-C、TSH、FT3、FT4相比差异显著(P<0.01)。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WC、WHR与TPOAb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存在血脂代谢紊乱,甲状腺自身抗体与腹型肥胖存在关联。
作者:李会会;姜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抽取德惠地区居民1326例,获取人口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按照血尿酸水平进行四分位分组,分析血尿酸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对于不同的尿酸分组,性别、乡镇、文化、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型半胱氨酸、尿素氮、肌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白蛋白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体重指数、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及白蛋白为血尿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该地区人群应该尽早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尿酸水平,积极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尤其男性人群更应该提高健康意识,倡导低嘌呤饮食,限制动物内脏、肉食的摄入,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作者:魏雪;武静;王丹丹;王春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老年透析患者应用Permcath导管与肝素涂层Palindrome导管后透析充分性,导管凝血功能变化,分析Palindrome导管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45例老年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心静脉置管材料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9例)均采用Palindrome导管置管,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Permcath导管,所有患者术后均保持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置管前与1 w后凝血功能的变化,置管1 w与12个月后透析期间血流速度、尿素清除指数( Kt/V)以及随访期间血栓相关性导管功能不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保持随访。随访期间观察组感染率为10.5%(2/19),与对照组无明显〔11.5%(3/26),P>0.05〕差异。对照组6例出现导管不畅,观察组2例出现导管不畅病例。对照组导管不畅率显著高于观察组( P<0.05)。两组患者置管1 w内未出现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12个月后的平均透析血流量、Kt/V较置管1 w时稍有降低,但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12个月后的平均透析血流量、Kt/V较置管1 w 时明显降低(P<0.05)。置管后,观察组平均透析血流量、Kt/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透析患者置入肝素涂层 Palindrome导管在控制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维持透析充分性方面有显著优势。
作者:王先惠;夏洪;叶莹;曾六龄;李艳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超声清创术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 VSA)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患者意愿将45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分为110例的常规组(Ⅰ组)、112例的常规+超声清创术组(Ⅱ组),112例的常规+VSD组(Ⅲ组)以及116例常规+超声清创术+VSD组(Ⅳ组)。观察并对比4组患者的创面治疗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溃疡面积、换药次数、经皮氧分压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Ⅳ组的总有效率为94.8%,高于其余3组;Ⅰ、Ⅱ、Ⅲ及Ⅳ组治疗后的经皮氧分压分别为(33.48±9.21)、(65.67±8.78)、(35.74±6.27)、(80.98±8.78) mmHg;Ⅰ、Ⅱ、Ⅲ及Ⅳ组换药次数(次)分别为(20.09±1.35)、(12.67±2.48)、(12.41±1.36)、(8.90±6.78),溃疡治愈时间(d)分别为(30.00±1.55)、(21.09±2.36)、(19.14±3.01)、(15.00±9.08),住院平均天数(d)分别为(35.00±6.34)、(20.04±5.38)、(19.59±4.68)、(15.12±4.12),治疗4 w 后溃疡面积(cm2)分别为(5.01±1.98)、(4.30±2.38)、(4.01±2.48)、(1.21±2.09);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清创术联合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显著,大大改善了患肢的血液循环,减少了住院时间及换药次数,缩短了溃疡愈合的时间,提高溃疡愈合速度,值得推广。
作者:刘宇;徐刚;刘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家庭病床服务模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在衡水市市府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督导用药、限盐、体育运动、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限制饮酒、心理疏导等综合措施强化干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干预组给予家庭病床服务模式,对照组给予门诊或电话随访服务模式,时间均为1年。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行为无明显差异( 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管理总分、治疗维度、社会心理维度评分差异显著( P<0.05)。结论家庭病床服务模式管理明显提高了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规范化、个体化的干预措施,拉近了医患距离,提高了患者依从性。
作者:杨凤爱;赵卫国;田满荣;王响;张祎然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炎性衰老是一种长期的、低度的慢性炎症反应状态。它表现为循环血中炎症反应的标志物如白细胞介素( 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C-反应蛋白( CRP)等明显升高,可增加2~4倍〔1〕。适度的炎症反应是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与清除自身坏死组织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因而对人体是有益的。但是持续、稳定、低度的炎症刺激存在时,炎症就会成为一种慢性持续损害而影响周围组织的状态,终能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造成一个或多个器官的损害。因此,炎性衰老是引发许多老年病的基础。研究表明,炎性衰老与许多衰老相关性疾病发生发展相关,如动脉粥样硬化、关节炎、肿瘤、糖尿病、骨质疏松、痴呆、血管病变、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等〔2〕。自 Franceschi 等在2000年首次提出炎性衰老以来,研究工作者对其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理论,这些理论包括自由基学说、应激学说、免疫衰老学说、氧化炎症学说、细胞因子学说、自噬学说等来阐述其产生的原因〔2〕,然而,这些学说并不能完全说明炎性衰老发生的原因,说明炎性衰老的发生是复杂的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进入老年,人的各个器官都会出现衰老现象,而这些衰老又会是相互影响的。炎性衰老是导致老年肌肉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炎性衰老与肌肉衰退是一种双向的作用,老年骨骼肌减少也是炎性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抗阻运动可对此种炎性衰老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因此,在预防与延缓炎性衰老中,应加强抗阻训练。
作者:徐唯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老年永久性肠造口者不同阶段生活质量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中国14所三甲医院不同阶段(术后住院期、术后化疗期及居家康复期)的123例老年永久性肠造口者,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 C-COH),造口患者自我效能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PSS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造口者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且术后住院期、术后化疗期及居家康复期的生活质量得分呈上升趋势( P<0.05)。术后住院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是体质指数、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 P<0.05);术后化疗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是自我效能、陪护者和医保比例( P<0.05);居家康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是自我效能、造口并发症和自理程度( P<0.05)。结论老年永久性肠造口者不同阶段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医护人员应结合其机体特点,针对个体情况和所处阶段,充分评估和筛选影响生活质量的高危因素,制定患者易接受、理解和吸收的分阶段个体化干预措施,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秦芳;王惠珍;苏茜;甄莉;张琰;马玥;朱木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保定市社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保定市社区中抽取一个社区,对社区内符合条件的555名老年人采用自制一般情况、心理状况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保定市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得分为(23.32±4.104)分,低于中国常模(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性别、配偶、文化程度及抑郁是影响老年人社会支持的主要因素。结论增加社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和促进身心健康。
作者:么婷;汪凤兰;张小丽;邢凤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行宫颈癌手术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各20例。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观察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0.5 mg/kg及地佐辛0.05 mg/kg,对照1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对照2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对照3组静脉注射与观察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监测四组患者术后4、6、12、24 h脉搏氧饱和度( SpO2)、呼吸频率( RR),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 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Ramasy评分法评估镇静程度,统计四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术后4~24 h SpO2、RR水平及Ramasy评分稳定,不同时间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24 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优于其他三组,且对照1组、对照2组均优于对照3组(P<0.05)。术后四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观察组、对照1组及对照3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2组( 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可显著缓解宫颈癌患者术后疼痛,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陈秀莺;管锦生;陈小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血浆血糖、血脂、血压及炎症因子等代谢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老年痴呆患者62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进行痴呆筛选,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D)组(n=30)和血管性痴呆(VD)组(n=34),选择同期住院无智力障碍的老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测定各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AD组、VD组MM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AD组、VD组FPG、HbA1c、SBP、TC、TG、LDL-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DL-C 水平明显降低(P<0.05);各组DBP、尿酸(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VD组CRP、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VD组CRP、IL-6水平明显高于AD组( 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存在血糖、血脂代谢异常,同时也存在炎症反应,合理调节血糖、血脂,是预防老年痴呆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玲;罗高权;刘琦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盐酸坦索罗辛对输尿管结石患者尿微量蛋白及 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 NAG)含量的影响。方法输尿管结石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及解痉止痛对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坦索罗辛,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尿微量蛋白及NAG含量、血尿素氮、肌酐、转氨酶含量,记录肾绞痛发生次数,自然排石时间以及解痉止痛药的使用剂量。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尿微量蛋白及NAG 含量较低(P<0.05);自然排石时间明显缩短(P<0.05),肾绞痛发生次数减少(P<0.05),解痉止痛药剂量降低(P<0.05)。结论盐酸坦索罗辛能有效降低输尿管结石患者尿微量蛋白及NAG含量,减少肾绞痛发生次数,减少解痉止痛药使用剂量,缩短自然排石时间,且对肝肾功能没有影响。
作者:吴涛;罗旭;赵泽驹;张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二陈汤加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大鼠氧化应激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Sirt)1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陈汤加味20、10、5 g/kg剂量组,10只/组。香烟烟熏加脂多糖制备COPD动物模型,造模30 d。第31天起,对正常组、模型组灌胃( ig)生理盐水10 ml/kg,3个二陈汤加味组分别以20、10、5 g/kg剂量ig,连续14 d。检测肺功能、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酶联免疫法( ELISA)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irt1浓度,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irt1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irt1 mRNA表达,光镜观察炎细胞及肺组织病理形态。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肺匀浆中SOD和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均P<0.01),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均显著增高(均P<0.01),模型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irt1 mRNA表达,Sirt1含量及其活性均显著减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陈汤加味10、20 g/kg剂量组BALF中炎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或P<0.01);GSH-Px和SOD活性均显著增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二陈汤加味10、20 g/kg剂量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irt1 mRNA表达,Sirt1含量及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或 P<0.01)。结论二陈汤加味有抗氧化损伤作用,其可能通过增加SOD和GSH-Px活性,减少MDA生成,增强 Sirt1基因的表达,提高Sirt1活性,发挥抗氧化损伤而保护肺的结构与功能。
作者:陈四清;谢文英;尚立芝;季书;潘晓丽;刘坦;胡文豪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降钙素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均常规补充碳酸钙D3片,降钙素组加用鲑鱼降钙素。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检测腰椎部骨密度与肩关节Neer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除对照组有2例延迟愈合,其余患者均骨折愈合良好。术后6个月、1、2年,所有患者腰椎骨密度T值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 P<0.05),但降钙素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降钙素组术后1、2年的肩关节Ne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随访期间,降钙素组未发生影响治疗进程的并发症。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提高骨密度,改善患肢肩关节功能。
作者:徐志文;陈有芬;朱家骏;范顺武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住院期间的应对方式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研发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核心卷(QLQ-C30)中文版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117例老年住院肺癌患者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老年肺癌患者住院期间总体健康状况得分为(56.34±15.68)分;患者多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P<0.05);肺癌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与屈服应对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并对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有影响。
作者:邵淑红;周彤彤;陈旭芳;王丽萍;李尊岭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高龄老年人血压变化特点。方法抽取100例≥80岁高龄老年人进行健康问卷调查、诊室和动态血压监测及常规生化检测等。按照中国高血压指南(2010年)推荐诊断标准分析老年人血压状况。结果高龄老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占78%(78/100),居于首位,其中新发现高血压患者人数占38.5%(30/78)。白大衣性高血压11例(11%),隐蔽性高血压31例(31%)。隐蔽性高血压组与持续性高血压组的24 h动态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高于血压正常组和白大衣性高血压组,而夜间血压下降率低于血压正常组和白大衣性高血压组(均 P<0.05),隐蔽性高血压组收缩压、脉压和收缩压负荷低于持续性高血压组(均P<0.05);白大衣性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72例(72%)高龄老年人夜间血压升高,78例(78%)血压昼夜节律呈非杓型曲线模式。结论高血压在高龄老年人中的患病居于首位,而夜间血压升高和非杓型节律模式是高龄高血压的特点。
作者:闫志晖;王敏;李传松;陈宇;李慧颖;付越榕;赵子彦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系统评价沙美特罗/替卡松(丙酸氟替卡松)联用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Ovid、CNKI、VIP、CBM、万方等数据库内有关沙美特罗/替卡松(丙酸氟替卡松)联用噻托溴铵,简称联合用药,与单用沙美特罗/替卡松(丙酸氟替卡松)或单用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COPD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年限为2000年1月至2014年7月,对纳入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2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5篇文献,其中33篇为中文,2篇为英文,合计2847例患者。 Meta分析显示,联合用药对中、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均优于单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除尚不能确定联合用药在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优于单用噻托溴铵外,在肺功能、动脉血氧分压( PaO2)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也优于单用噻托溴铵。联合用药并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没有加重不良反应的损害程度。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丙酸氟替卡松)联用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 COPD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何芳;张霄;陈赫军;平泽;解立刚;孙红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减压疗法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表达水平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318例以高血压就诊的老年患者。使用Morisky问卷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体检健康人群168例为健康对照组,使用ELISA法检测患者减压疗法前后及健康对照组血清CTGF表达水平。结果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一般与服药种类和患病年限呈负相关( P<0.05);与非医保患者相比,医保患者的依从性明显较高( P<0.05);此外,经济条件较好患者及城市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经济条件较差及非城市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服药依从性一般与服药种类和患病年限呈负相关,回归方程 Y=-1.07X+2.387,R2=8.27, P=0.002。高血压患者血清CTG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使用减压疗法治疗后,血清CTGF水平明显减低( P<0.05),但血清 CTGF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依从性好308例,依从性差10例,较治疗前(依从性好257例,依从性差61例)明显改善(χ2=41.24,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CTGF水平比血压正常者明显增高,减压治疗后,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血清CTGF水平,且服药依从性增加。随着患病年限加长,服药种类增多,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逐渐减弱。通过有效措施提供医疗保险覆盖率,可以增加经济条件较差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作者:施小花;孙晓光;于卫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