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勤;王庆奎
目的:探讨干预居家不出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ADL)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唐山市的5个社区中的居家不出老年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从亲身体验、间接体验、言语劝导和情绪反应4个方面干预,1~2次/w,共干预6个月,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在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ADL和心理状况等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ADL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理状况的3个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居家不出老年人进行干预能够提高其ADL,改善心理状况。
作者:宋玉钰;邢凤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炎症,以咳嗽、气喘、呼吸困难为基本特征,以老年人多发,好发于冬春两季〔1〕。可由反复发作致病情进展,并引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冬病夏治是指对冬季好发及受寒加重、证属阳虚阴寒内盛的疾病,在三伏天或夏至秋分进行施治,以达到扶正固本驱邪的目的〔3〕。研究表明,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对老年慢支的治疗有良好效果。该疗法在肺系咳喘疾病中应用广泛,但尚未有统一的治疗基本方和评价标准,对治疗的作用机制也未有明确的阐述,本文对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在老年慢支患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泽菊;彭德忠;张先庚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素养和认知功能的现状。方法2014年2~4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乌鲁木齐市12所养老机构老年人300名,发放健康素养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及一般情况问卷。结果有效问卷296份(98.7%),平均年龄(77.1±8.6)岁。健康素养总分为(53.7±20.5)分,4个维度中健康知识得分(26.9±13.6)分,健康信念得分(18.0±4.6)分,健康行为得分(5.9±1.7)分,健康技能得分(2.8±3.8)分,均处于较低水平。认知功能总分为(23.0±3.4)分,5个维度中定向力得分(8.4±1.7)分,记忆力得分(2.9±0.4)分,注意力和计算力得分(2.0±1.3)分,回忆能力得分(1.6±0.7)分,语言能力得分(8.1±0.7)分,处于较低水平。健康素养得分比较:男性高于女性,教育水平以高中和大学及以上高。认知功能得分比较:年龄越大,认知功能得分越低;教育水平越高,认知功能得分越高;已婚和离异认知功能得分高于丧偶者。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健康素养和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30,差异显著(P<0.05)。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素养和认知功能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健康素养和认知功能之间密切相关,提高健康素养和认知功能水平是实现老年人健康促进的重要途径。
作者:陈艳莉;袁碧;李燕飞;刘柳;刘永兵;褚清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胰升糖素样肽(GLP)-1受体激活对高糖诱导心肌肥大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将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组),高糖组( H组),高糖+Exendin-4组( E组)。干预48 h后采用Western 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心纳素(ANP)、β-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GLP-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骨桥蛋白(OPN)表达情况。结果高糖组ANP、β-MHC、TGF-β1、OPN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Exendin-4干预后ANP、β-MHC、TGF-β1、OPN蛋白表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高糖组GLP-1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Exendin-4干预后GLP-1蛋白表达增加,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GLP-1受体激活可能是通过激活 GLP受体,抑制TGF-β1、OPN的表达,从而在抗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东;廖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对老年发热患者进行T-SPOT.TB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方法以年龄≥60岁的119例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进行相关检查后没有明确发热原因,因不排除结核菌感染,进行T-SPOT.TB检测。对T-SPOT.TB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9例患者中,50例(42.02%) T-SPOT.TB检测阳性,64例(53.78%) T-SPOT.TB检测阴性,5例(4.02%)可疑阳性。 T-SPOT.TB检测阳性与阴性组之间在性别、年龄、既往有无结核病史、影像学检查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影像学有无结核病灶方面T-SPOT.TB检测阳性组较阴性组有更高的阳性率(20.45% vs 10.17%),T-SPOT.TB检测阴性组较阳性组更多地表现为影像学正常(45.76% vs 34.09%);与炎症反应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阳性组均高于阴性组,红细胞沉降率在T-SPOT.TB检测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有显著差异( P=0.039),在终临床诊断为结核病方面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发热患者中,T-SPOT.TB检测结果与既往是否存在活动性结核病无关,但与炎症反应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相关,在排除其他感染的同时如炎症反应相关实验室检查升高,结合T-SPOT.TB检测阳性,要警惕结核病的可能,尤其是潜伏性结核菌感染的存在。
作者:成金英;加丽丽;汪杨;王峰;鲍万国;李玉香;张凯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浆微小RNA-208a、210、506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与 AM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其在延边地区朝鲜族与汉族AMI患者间的表达差异。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和AMI组,AMI组又分为急诊手术亚组、择期手术亚组和Gensini评分四个亚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浆miR-208a、210、506相对表达量。结果 AMI组 miR-208a、miR-506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P<0.01,P<0.05),miR-210较对照组降低(P<0.01);急诊手术组miR-208a较择期手术组升高(P<0.05)。三种 miRNAs在朝鲜族与汉族间无明显差异。 MiR-208a与年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I)、pro-BNP 呈显著正相关,miR-210与年龄、pro-BNP 呈负相关,miR-506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K-MB、cTnI、pro-BNP呈正相关。 Gensini评分与 miR-208a、miR-506呈显著正相关,与 miR-210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MiR-208、210、506可作为 AMI的诊断标记物,其中 miR-208可能为早期诊断AMI的生物标志物。 miR-208a具有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并进行危险分层的潜力。 AMI患者血浆miR-208a、miR-210、miR-506的表达水平无地区、民族差异。
作者:李胜男;李玉子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哮喘可以在各年龄段发病,但在老年患者中通常容易被误诊〔1〕。在≥60岁的老年人群中,哮喘发病率6.5%~17%〔2〕,老年性哮喘具有不同种类的表型并且症状与其他闭塞性气道疾病( OAD)相似甚至有可能存在共病现象,对哮喘正确诊断形成障碍〔1~4〕。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肺功能往往下降大约40%〔5〕,肺功能丧失可以对诊断及检测结果产生不良影响,流量-容积曲线产生特殊性变化,而此变化通常为呼吸道末梢疾病典型特征〔4〕。此外老年性哮喘患者由于不同的哮喘表型具有更广泛的结构性改变,并对皮质类固醇药物敏感性下降使治疗产生困难〔6〕。血清标志物仅需要血液样本可进行重复抽取并易于定量。与哮喘相关的特异性血清标志物的发现将大大提高诊断和检测效率,成为临床医生的一个重要选择。
作者:王光辉;刘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86例膀胱癌患者,提取膀胱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总RNA以及蛋白,采用RT-PCR法以及Western印迹法测定2组患者DAPK1 mRNA 以及蛋白在膀胱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86例膀胱癌组织标本中DAPK1阳性表达率为27.91%(24/86),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67.44%(58/86)(χ2=26.94,P<0.05)。膀胱癌组织标本中 DAPK1 mRNA阳性表达相对灰度值明显低于癌旁组织标本(t=21.33,P<0.05),膀胱癌组织标本中 DAPK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标本(t=17.99,P<0.05)。 TNM分期为Ⅰ~Ⅱ级者DAPK1 mRNA表达率显著高于Ⅲ级(P<0.01),无淋巴结转移者DAPK1 mRNA表达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P<0.01)。癌组织DAPK1 mRNA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部位、大小无关(P>0.05)。结论 DAPK1在膀胱癌组织标本中较癌旁组织表达低,推测其与抑制膀胱癌表达以及转移相关。
作者:谢剑云;陈伟东;杨晓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头低位手术脑氧饱和度( SctO2)的变化。方法选择妇科及直肠腹腔镜手术患者20例,年龄≥60岁,同期选择行腹腔镜头低位手术年龄<60岁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麻醉方法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应用FORE'SIGHT近红外光仪监测 SctO2,收集入室时(T0),面罩吸氧后(T1)的SctO2值,气腹前(T2)和气腹30 min(T3)的SctO2、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SctO2在实验组T3时较 T2时增高(P<0.05);两组患者 PaCO2及 PetCO2在 T3时均较 T2时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MAP 在T3时较T2时明显增高(P<0.05)。结论腹腔镜头低位手术30 min内对老年及非老年患者SctO2无明显影响。
作者:孟昀;于泳浩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患者炎性应激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子宫肌瘤老年患者92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 CRP)水平,采用日常生活能力( ADL)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分析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治疗前、治疗后1、4、7 d炎性应激状态及生活质量,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RP表达水平、ADL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4、7 d,联合组患者CR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DL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RP表达水平与 ADL得分呈负相关(r=-6.372,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及对患者的创伤,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应激状态,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及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细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随着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研究方法的进展,国内外学者对于肠道群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而肠道菌群作为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也日益引起重视。肠道菌群的失调不仅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肠道疾病有关,与肥胖、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等代谢性疾病的关系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肠道菌群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药物、益生菌、卫生条件、年龄、性别、基因型、地域等。
作者:俞佼;徐积兄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前认为,帕金森病( PD)是一种较为常见、复杂多层次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疾病,是以早期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为核心的神经退行性疾病〔1〕。 PD的症状具有异质性,并伴具有临床显著性的非运动症状。 PD非运动症状包括嗅觉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症状、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疼痛、疲劳等。其中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从程度上可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和痴呆。 PD-MCI常见于早期PD患者,帕金森病痴呆( PDD)常见于中晚期PD患者。PD认知功能障碍会降低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增加家庭经济及非经济负担,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徐一心;陈秋惠;张医芝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WB-DWI)在老年骨转移瘤与骨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老年骨转移瘤(骨转移瘤组)和骨感染(骨感染组)患者各50例,分析两组患者WB-DWI扫描结果。结果骨感染组患者ADC值为(1.43±0.24)×10-3mm2/s,明显高于骨转移瘤组(0.95±0.18)×10-3mm2/s;CNR值为(13.38±3.94),低于骨转移瘤组(26.97±4.76)(P<0.05)。 ADC阈值≤1.20×10-3mm2/s时诊断骨感染的阳性率为4.00%,ADC阈值>1.20×10-3mm2/s、>1.25×10-3mm2/s、>1.30×10-3mm2/s、>1.35×10-3mm2/s、>1.40×10-3mm2/s时诊断骨感染的阳性率为96.00%、90.00%、80.00%、70.00%、56.00%;ADC阈值≤1.00×10-3mm2/s、≤1.10×10-3mm2/s、≤1.15×10-3mm2/s、≤1.20×10-3mm2/s时诊断骨转移瘤的阳性率为76.00%、84.00%、94.00%、98.00%,ADC阈值>1.20×10-3mm2/s时诊断骨转移瘤的阳性率为2.00%;在各个不同ADC阈值时诊断骨感染和骨转移瘤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DWI用于老年骨转移瘤与骨感染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根据ADC值对骨转移瘤与骨感染进行鉴别。
作者:史云菊;李肖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死亡焦虑作为一种与死亡直接关联的负性心理状态,会对身心健康带来有极大危害〔1〕。而农村留守老人作为弱势群体,既要承受“空巢”的心理压力,又要承受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压力。本研究旨在了解中部地区农村留守老人在面对亲友的死亡及自身的生老病死等死亡提醒下的心理焦虑状况。
作者:焦卉;陈丽;郭检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眼脉动振幅( OPA)在老年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与高眼压( OHT)患者中的表现。方法选取 OHT患者21例、POAG 患者3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动态轮廓眼压计(DCT)测量眼压(IOP)、OPA、角膜厚度(CCT)、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指标,对比OHT组及POAG组治疗前后及正常组检测结果。结果三组被检者的 CCT、HR、SBP 及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IO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OAG 组及OHT组眼压值均高于正常组,而POAG组与OHT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OPA值OHT组为(3.6±0.9)mm-Hg,POAG 组为(3.1±0.7)mmHg,正常对照组为(3.2±0.8)mmHg;OHT 组、POAG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AG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组IO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AG 组(2.6±0.5)mmHg及OHT组(3.1±0.8)mmHg OPA均较治疗前降低。 OHT组治疗后OPA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AG 组治疗后 OPA 值仍低于 OHT 组及正常对照组( P<0.05)。 IOP 值及 OPA 值呈正相关( r=0.511,P=0.012)。结论 OHT患者与POAG 患者及正常人的OPA 值存在差异,OPA值与眼压呈正相关。
作者:韩芳;杨军;钟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本地区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对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调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疗区透析室已进行规律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96例。结果病程不同的两组患者文化程度、付费方式血压、血糖控制水平,否纠正贫血是否注意低盐、低胆固醇饮食,是否辨证服用中药、是否按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乱服任何非处方方药,尤其是引起肾损害的药物,对疾病知晓率的高低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行为影响老年慢性肾衰竭的病程进展,为了延缓进入终末期肾病的时间,必须加强自我管理。
作者:崔成姬;杨帆;张守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检测老年高血压伴肾功能损害患者外周血胱抑素( CYS)-C水平的改变,并分析其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高血压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肾功能损害分为观察组〔肾小球滤过率(GRF)60~90 ml/min〕42例及对照组(GRF≥90 ml/min)45例。检测两组外周血 CYS-C 及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观察组外周血CYS-C及肌酐(Sc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以0.85 mg/L为截点值,CYS-C诊断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80.00%,优于Scr。观察组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及白细胞介素( 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观察组外周血 CYS-C与 TNF-α及 IL-6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CYS-C水平在老年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患者中升高具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且可一定程度代表系统性炎症水平。
作者:白文伟;李敬;刘娟;朱敏;杨敏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以大补元气破血逐瘀法为治疗原则,运用补阳还五汤合抵当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受试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合抵当汤,150 ml/次,2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华佗再造丸8 g/次,3次/d 口服。结果治疗4 w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2%,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后理化检查均无异常,治疗过程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大补元气破血逐瘀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何爽;王小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比已经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Ras相关区域1A(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与甲状腺癌的临床综合研究。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协作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的文献,收集有关比较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与甲状腺癌的对照研究实验,并评价入选研究的质量。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1篇,共803例患者,且11篇均为临床对照实验(CCT)。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RASSF1A基因甲基化率高于对照组(95%CI:1.51~11.27,P<0.05)。但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甲状腺癌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OR=0.61,95%CI:0.21~1.35,P>0.05)。 RASSF1A基因甲基化在50岁分界组无统计学意义,但RASSF1A基因甲基化在40岁分界组有统计学意义,即>40岁组 RASSF1A基因甲基化表达增加(95%CI:1.38~6.73,P<0.05)。 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甲状腺癌的浸润与转移有统计学差异(OR=4.03,95%CI:1.39~11.75,P<0.05)。结论RASSF1A甲基化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危险因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RASSF1A甲基化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甲状腺癌浸润转移组的RASSF1A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与无浸润转移组,但与年龄相关性仍然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
作者:马建赢;胡如进;柯立池;冯红芳;刘钢;唐燕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