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杰;龚治林;周启昌;叶辉;朱睿
目的:探讨糖胺聚糖( 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的临床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14年3月确诊的52例老年AML患者,随机分为CAG组和对照组,CAG组采用阿糖胞苷( Ara-C)、阿柔比星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针( G-CSF)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CAG组患者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如性别、年龄、病因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AG组总有效率(65.4%)高于对照组(42.3%),CAG组治疗后骨髓恢复时间、平均输注浓缩红细胞数及平均输注单采血小板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分析发现,年龄超过70岁、继发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WBC)≥100×109/L、血小板(PLT)<20×109/L、骨髓原始细胞比例≥0.5的患者其CAG方案治疗后的缓解率低于其他患者(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CAG方案治疗组患者缓解率高、骨髓恢复时间短、输血量少、安全性高。影响CAG方案治疗老年AML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年龄、病因、WBC水平、PLT水平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等。
作者:冀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岭南传统天灸3号方治疗中老年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受试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应用岭南传统天灸的干预方法,其中治疗组应用岭南传统天灸3号方,对照组应用天灸散,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 NPQ)量表及McGill疼痛问卷(MPQ)量表为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NPQ评分均下降,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干预方案均可有效缓解疼痛,但治疗组的评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可推断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在MPQ量表评价方面,两组患者MPQ评分均下降,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5次时,对照组MPQ评分下降较治疗组明显,而治疗结束(10次)后的评分则是治疗组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可推断两种干预方案均可有效缓解疼痛,对照组的即时疗效较治疗组明显,而长期疗效则是治疗组占优。结论岭南传统天灸3号方可以加强对中老年患者项痹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思远;杨庆声;徐书君;周俊合;符文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分析河源市老年常住居民膝骨关节病现状。方法河源市老年常住居民1668例,通过问卷调查、临床症状以及膝关节X线检查确诊膝骨关节病患者632例,分析患病率与性别、年龄以及体重指数( BMI)之间的关系。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6例。对照组通过手法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铍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膝骨关节病患病率为37.9%。其中,女性的患病率〔68.8%(435/632)〕显著高于男性〔31.2%(197/632)〕(P<0.01)。年龄>75岁的人群膝骨关节病患病率(50.2%)明显高于68~75岁(31.8%)与60~68岁(18.0%)(P<0.05)。 BMI>30 kg/m2的患病率显著高于25~30 kg/m2与0~25 kg/m2两个水平,分别占53.0%(335/632)、31.5%(199/632)、15.5%(98/632)(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0%)显著高于对照组(84.5%)(P<0.01)。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骨关节病患病与性别、年龄、BMI存在密切的联系。手法联合铍针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毅锋;肖建春;赖春晖;刘胜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α-硫辛酸(ALA)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肾脏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与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在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3.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备AP大鼠模型,将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n=24)、AP组(n=24)、ALA治疗组(ALA组,n=24),于造模后腹腔内注射ALA(1 mg/kg),各组以不同时间点3 h、6 h、12 h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为8只大鼠。采用生化法测定血清的淀粉酶及肾功能肌酐( Cr)与尿素氮( BUN)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肾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应用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肾组织中ICAM-1、V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AP组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Cr、BUN及肾组织中MDA含量均较SO组显著升高,而肾组织的SOD活力则明显降低,光镜下HE染色可见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小球淤血,肾间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法染色后观察在 SO组肾组织中几乎没有ICAM-1与VCAM-1的表达,而在AP组中则有较强的表达。与AP组相比,在 ALA组血清淀粉酶、Cr、BUN 及肾组织 MDA含量较 AP模型组明显降低,SOD活力则明显升高,给予 ALA 治疗后组织损伤明显改善,仅有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已不明显, ICAM-1与VCAM-1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AP大鼠存在肾脏氧化应激损伤和肾脏炎性细胞因子的激活,ALA可以通过其抗氧化作用以及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CAM-1与VCAM-1的表达对大鼠AP相关肾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赵丽梅;冯志杰;高军萍;孙泽明;宋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并发症,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证明,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基础是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在我国中医理论中,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
作者:徐鸿婕;孙勤国;黄威;尹青桥;江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脊柱侧凸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青少年脊柱侧凸多为先天性畸形,治疗相对简单〔1〕。而成人脊柱侧凸畸形更加僵硬,常伴有神经根症状以及椎管狭窄等。外用支具治疗脊柱侧凸的效果并不理想,而手术内固定治疗是治疗脊柱侧凸的有效方法〔2〕。传统的内固定手术治疗为非弹性内固定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理想。随机手术技术的发展,弹性内固定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脊柱侧凸的治疗当中,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锐;高峰;王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加长型Gamma3钉( pTGN)与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方法45例老年 Seinsheimer V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TGN组(23例)和INTERTAN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pTGN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少于INTERTAN组(P<0.05)。两组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 Harri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加长型Gamma3钉和INTERTAN治疗老年Seinsheimer V型股骨粗隆下骨折均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有效内固定。
作者:汪建;谭磊;黄玉龙;张海鹏;王英兆;孙大辉;朱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居民在保障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如何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是社会医学、经济学等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的国家之一〔2〕。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引起一系列复杂的退行性变化,导致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伴随生理功能的减退产生很多不良的心理问题,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影响了个人、人际关系、家庭和社会水平,使其在就业、就医等方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3〕。关注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将为开展做好老年人的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也是构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4〕。本文就老年人生命质量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迪;何作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和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以上。上海作为中国第一个步入老龄化的城市,其老龄化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特点。
作者:王蓓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癌性抑制因子(CIP)2A和(c-Myc)在老年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IP2A和c-Myc在52例老年胶质瘤和12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 CIP2A和 c-Myc与胶质瘤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CIP2A和c-Myc蛋白在老年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4%(34/52)和59.6%(31/52),而两者在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显著〔16.7%(2/12)和25.0%(3/12),χ2=9.403,P=0.002;χ2=4.691,P=0.030〕。 CIP2A和c-Myc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病理分化显著相关(χ2=4.544, P=0.033;χ2=5.369,P=0.020)。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胶质瘤组织中CIP2A与c-Myc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13,P=0.005)。结论老年胶质瘤组织中CIP2A高表达与肿瘤组织病理分化密切相关,并与c-Myc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提示CIP2A可能通过稳定癌蛋白 c-Myc促进老年胶质瘤发生发展。
作者:李培栋;王新军;单峤;吴跃辉;王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衰老和抗衰老问题一直是“引人入胜的谜团”〔1〕,是当今生命科学前沿研究的热点。其中争议很多〔2〕。分歧甚至源自衰老和抗衰老的概念或定义的不统一和对基本知识认识的不一致,甚至逻辑混乱。如今“抗衰老”似乎很容易:真的是这样吗?
作者:张雨林;胡国义;金承烈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肾性高血压,降压尤为困难。随着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程的发展,肾脏损伤的程度逐渐增加。微量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影响肾脏的早期征象,及时干预降低尿微量蛋白含量有助于改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1,2〕。本研究探讨氯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及尿微量蛋白的影响。
作者:黄伟军;冯炎锋;吕伟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褪黑素干预高血压模型大鼠过程中基底前脑三个胆碱能核团神经元、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学习记忆之间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与Morris水迷宫系统,观察外源性褪黑素干预后,基底前脑内侧隔核( MS)、斜角带核垂直支( vDB)与水平支( hDB)的胆碱乙酰转移酶( ChAT)阳性细胞、海马CA1区的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阳性细胞变化及学习记忆变化的趋势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肾性高血压大鼠的hDB的ChAT阳性细胞数明显下降,海马CA1区的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P<0.05);应用褪黑素后可将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逆转到接近正常的水平(P<0.05),但MS或hDB的ChAT阳性细胞数始终均无显著变化(P>0.05);各组大鼠的ChAT阳性细胞形态或GFAP阳性细胞形态亦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肾性高血压模型大鼠中,褪黑素具有保护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免遭损害的作用,并对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产生抑制效应,褪黑素在早期防治因高血压而诱发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或老年性痴呆可能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磨洁琳;郭灵;曾庆堂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温补肾阳法治疗肾阳虚肺纤维化( PF)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雄性6周龄 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干预组,采用一次性博来霉素A5气管插管给药加腺嘌呤连续灌胃28 d复制肾阳虚 PF大鼠模型。正常组大鼠气管插管给予生理盐水加等渗生理盐水灌胃作为对照,模型组大鼠造模后生理盐水灌胃14 d,干预组大鼠造模后加味参附汤灌胃14 d,每组于实验第42天处死大鼠,留24 h尿液检测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含量,同时,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印迹测定大鼠肺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肺组织CTGF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肾阳虚肺纤维化模型大鼠尿17-OH-CS明显下降,模型大鼠肺组织内可见肺泡结构大量破坏,大量胶原沉积,干预组大鼠肺泡结构也基本消失,可见较多的胶原沉积,病理组织学表现明显轻于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CTGF在肺内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大鼠肺内CTGF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肾阳虚PF大鼠肾阳虚症状明显,肺内纤维化表现明显,造模成功,加味参附汤可以改善大鼠肾阳虚症状,可能通过抑制CTGF蛋白表达而缓解肺内胶原的进一步沉积减缓肺纤维化的发展。
作者:赵敏;徐安莉;周艳艳;陈会敏;黄陈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吸入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在胃大部分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于该院接受胃大部份切除手术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观察组给予吸入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情况、脑电双频指数( BIS)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各项麻醉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其中,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定力恢复时间和随意运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插管、切皮、腹腔内操作、缝皮以及停药时的脑电双频指数(BIS)、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与同组麻醉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切皮时、腹腔内操作时、缝皮时以及停药时的心率(HR)水平变化不明显,稳定性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9.57%)显著低于对照组(47.83%)( P<0.05)。结论吸入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在胃大部分切除手术中麻醉效果显著,麻醉维持稳定,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樊长川;朱颖;苟涛;龙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脱氧核苷酸钠对胃癌患者术后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该院胃癌术后行化疗的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手术结束后都通过FOLFOX6方案进行化疗,并接受常规处理。对照组:在手术前静脉滴注注射用生理盐水。观察组:在手术前应用脱氧核苷酸钠静脉滴注。结果术后2、5 d,观察组患者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SIRS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5、10 d观察组患者KPS评分、CD3+、CD4+、IgG、IgA及IgM水平都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腹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胃癌术后行化疗的患者应用脱氧核苷酸钠,能够显著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改善术后质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曾杰;陈宁波;胡卫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虚弱程度是一项新的评估老年人躯体、功能、心理、营养和社会维度的综合指标〔1,2〕。老年人虚弱被认为是我国未来10年社会老龄化面临的大挑战之一〔3〕。虚弱不仅与年龄、衰老有关,也与疾病状态密切相关,虚弱水平可有效预测老年人口健康、死亡风险及社会服务需求等〔1,4〕。本研究探讨城市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新发与虚弱程度的关系。
作者:左群;陈首英;刘辉;王德超;蔡耘;纪爱兵;刘芳;李翠;石玥;朱越;张玉森;李胜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尿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功能影响及可能机制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蛋白的作用和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分别用不同尿酸浓度〔蒸馏水(对照组)、119、238、476、952μmol/L〕(n=6)干预体外培养的HUVECS 24 h,观察其形态、增殖、培养液中PAI-1蛋白的影响。观察476μmol/L尿酸干预培养时,不同时间(1、3、6、12、24 h)对HUVECs培养液PAI-1蛋白及不同时间(15、30、60、120 min)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用ERK1/2通路阻滞剂(PD98059,20μmol/L)阻断尿酸诱导HUVECS 分泌 PAI-1蛋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浓度476、952μmol/L尿酸使细胞增殖减少,培养液中PAI-1蛋白增加(P<0.05)。浓度为476μmol/L尿酸作用HUVECs不同时间(1、3、6、12、24 h)对PAI-1蛋白的影响呈时间依赖性。不同时间(15、30、60、120 min)促ERK1/2磷酸化水平升高,与0 min组比较(P<0.05)。预先给予PD98059(20μmol/L)作用后,尿酸476μmol/L+PD98059(20μmol/L)能阻断PAI-1蛋白生成(P<0.05)。结论尿酸抑制HUVECs增生,增加PAI-1蛋白表达,同时增加ERK1/2磷酸化水平,ERK1/2通路阻滞剂PD98059部分抑制尿酸诱导HUVECS分泌PAI-1蛋白,尿酸通过 ERK1/2信号通路诱导HUVECS分泌PAI-1蛋白。
作者:王云开;周金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主要用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而肝脏是甲状腺素代谢和发挥功能的重要脏器,肝硬化时常有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1〕。由于肝脏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在肝硬化患者中,其内分泌功能也会表现出相应的变化。本研究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肝纤维化水平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琴;赵小爱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