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锐;高峰;王宇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BAVM)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BAVM患者38例,分为单纯手术、栓塞治疗+手术治疗组,对照组21例,为脑外伤行内减压手术的患者。对比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免疫组化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观察患者病灶脑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结果38例 BAVM 患者治疗后造影,畸形血管团体积完全消失13例(34.21%),病灶体积缩小80%~90%15例(39.47%),体积缩小70%~80%8例(21.05%),体积缩小60%~70%2例(5.26%)。闭塞AVM合并动脉瘤3例(7.89%)。随访期间,患者症状明显改善24例(63.15%),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8例(21.05%),病情恶化有4例(10.53%)。经过介入栓塞治疗,与对照组和常规手术治疗相比,各细胞因子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常规手术治疗也能减少各细胞因子的表达(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与细胞因子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尤其是与 VEGF、IL-6和TNF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1、MMP的相关性较低。结论栓塞后行介入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 BAVM 的致病过程,减少 VEGF以及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表达,其临床变化与VEGF、IL-6和TNF的表达呈现明显相关性。
作者:黄戈;冯正健;李小辉;易晓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恶性黑色素瘤( MM)是起源于神经嵴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3%,60%是由黑痣恶变而来,同时也和遗传、基因突变等因素相关。其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在我国,黑色素瘤发病率不断增高,每年新发病例已超过10000例。多数早期患者通过手术能够得到治愈,但对于进展期患者,化疗通常效果不佳,因而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尤为重要。
作者:陈敬成;兰世杰;袁长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脑膜瘤的发病机制。方法以人脑膜瘤组织和配对瘤旁正常蛛网膜组织为研究材料,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脑膜瘤相关蛋白质。应用GO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鉴定出4个具有氧化还原酶活性的上调表达蛋白。结论该研究揭示了脑膜瘤蛋白质组中的4个具有氧化还原酶活性的上调表达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脑膜瘤的发生和发展分子机制提供了初步数据。
作者:崔广强;矫爱红;刘爱娜;陈剑;邹鹏;刘杰;陈鸿光;张洪涛;张在强;吴鑫;汤国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老年颞叶癫痫患者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老年颞叶癫痫患者(观察组)及基线资料相近的正常体检者(对照组)。均行头皮及24 h长程的脑电图( EEG)、额叶及双侧海马的1 H-MRS检查。比较左、右侧不同部位海马区致痫侧、致痫侧对侧海马区NAA/( Cr+Cho)。结果观察组48例(其中23例致痫灶为右侧海马区,25例为左侧海马区),正常对照组42例。观察组左、右侧各个部位的海马区NAA/(Cr+Cho)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左、右侧各部位的海马区 NAA/(Cr+Cho)比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 均>0.05);观察组致痫侧各个海马区NAA/(Cr+Cho)比值均显著低于致痫侧对侧(P均<0.01)。结论1H-MRS检查在颞叶癫痫患者的定位诊断中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作者:姜剩勇;邹宜芬;曾文兵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脊柱侧凸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青少年脊柱侧凸多为先天性畸形,治疗相对简单〔1〕。而成人脊柱侧凸畸形更加僵硬,常伴有神经根症状以及椎管狭窄等。外用支具治疗脊柱侧凸的效果并不理想,而手术内固定治疗是治疗脊柱侧凸的有效方法〔2〕。传统的内固定手术治疗为非弹性内固定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理想。随机手术技术的发展,弹性内固定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脊柱侧凸的治疗当中,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锐;高峰;王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检测肺腺癌术后组织中肌肉细胞特异性泛素蛋白连接酶(TRIM)29蛋白(TRIM29)、组织蛋白酶(Cath)-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特征。方法132例肺腺癌术后留取的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以距肿物边缘>5 cm,并经病理医师证实为正常的肺组织7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中TRIM29、Cath-D和VEGF的表达。结果观察组TRIM29、Cath-D和VEGF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TRIM29、Cath-D和VEGF的阳性率与肿瘤的大径、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 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观察组 TRIM29、Cath-D和 VEGF的表达均正相关。观察组TRIM29、Cath-D和VEGF高表达患者生存时间短。结论肺腺癌中 TRIM29、Cath-D 和 VEGF高表达且具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术后检测TRIM29、Cath-D和VEGF高表达提示肺腺癌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王丽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脱氧核苷酸钠对胃癌患者术后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该院胃癌术后行化疗的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手术结束后都通过FOLFOX6方案进行化疗,并接受常规处理。对照组:在手术前静脉滴注注射用生理盐水。观察组:在手术前应用脱氧核苷酸钠静脉滴注。结果术后2、5 d,观察组患者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SIRS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5、10 d观察组患者KPS评分、CD3+、CD4+、IgG、IgA及IgM水平都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腹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胃癌术后行化疗的患者应用脱氧核苷酸钠,能够显著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改善术后质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曾杰;陈宁波;胡卫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尿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功能影响及可能机制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蛋白的作用和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分别用不同尿酸浓度〔蒸馏水(对照组)、119、238、476、952μmol/L〕(n=6)干预体外培养的HUVECS 24 h,观察其形态、增殖、培养液中PAI-1蛋白的影响。观察476μmol/L尿酸干预培养时,不同时间(1、3、6、12、24 h)对HUVECs培养液PAI-1蛋白及不同时间(15、30、60、120 min)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用ERK1/2通路阻滞剂(PD98059,20μmol/L)阻断尿酸诱导HUVECS 分泌 PAI-1蛋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浓度476、952μmol/L尿酸使细胞增殖减少,培养液中PAI-1蛋白增加(P<0.05)。浓度为476μmol/L尿酸作用HUVECs不同时间(1、3、6、12、24 h)对PAI-1蛋白的影响呈时间依赖性。不同时间(15、30、60、120 min)促ERK1/2磷酸化水平升高,与0 min组比较(P<0.05)。预先给予PD98059(20μmol/L)作用后,尿酸476μmol/L+PD98059(20μmol/L)能阻断PAI-1蛋白生成(P<0.05)。结论尿酸抑制HUVECs增生,增加PAI-1蛋白表达,同时增加ERK1/2磷酸化水平,ERK1/2通路阻滞剂PD98059部分抑制尿酸诱导HUVECS分泌PAI-1蛋白,尿酸通过 ERK1/2信号通路诱导HUVECS分泌PAI-1蛋白。
作者:王云开;周金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加长型Gamma3钉( pTGN)与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方法45例老年 Seinsheimer V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TGN组(23例)和INTERTAN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pTGN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少于INTERTAN组(P<0.05)。两组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 Harri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加长型Gamma3钉和INTERTAN治疗老年Seinsheimer V型股骨粗隆下骨折均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有效内固定。
作者:汪建;谭磊;黄玉龙;张海鹏;王英兆;孙大辉;朱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开放剂二氮嗪(diazoxide)预处理对Aβ1~42作用原代培养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2B(NR2B)亚基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层海马神经元并进行鉴定,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Aβ1~42干预组、二氮嗪预处理1h后Aβ1~42干预组(Aβ1~42+diazoxide)、单纯二氮嗪预处理组,并采用免疫印迹检测不同时间点(24 h、72 h)细胞 NR2B亚基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Aβ1~42(2μmol/L)作用神经元24 h 后,与对照组相比,单纯 Aβ1~42干预组和 Aβ1~42+diazoxide 组的 NR2B 亚基蛋白表达均无明显改变。Aβ1~42作用神经元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单纯Aβ1~42组NR2B亚基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与单纯Aβ1~42干预组相比,Aβ1~42+diazoxide组NR2B亚基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Aβ1~42作用原代培养神经元72 h,能够显著增加神经细胞NR2B亚基蛋白的表达量;同时,二氮嗪能拮抗Aβ1~42所引起的NR2B亚基蛋白表达量升高,提示二氮嗪可能通过NMDA受体通路影响Aβ1~42的细胞毒性作用。
作者:夏春凤;李艳菊;朱瑾;杜怡峰;马国诏;张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腮腺是涎腺肿瘤常见的发病部位,并以单侧单发为多见。腮腺多原发性肿瘤( MPT)是指双侧腮腺发生肿瘤或同侧腮腺有多灶性肿瘤,且肿瘤均为原发性,而非手术后复发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而来〔1〕。另一经常被提到多发性肿瘤的是术后复发的腮腺肿瘤,尤其是多形性腺瘤,多为瘤细胞种植或是肿瘤被膜残留所致,而腮腺原发性肿瘤则极为少见。文献〔2~8〕显示,腮腺MPT在组织学上可具有相同或者不同的特点。以往文献中,已将本病在时间和部位上可分为同时或异时、单侧多发、双侧单发或双侧肿瘤单侧多发3种类型〔9〕。本文就此罕见情况进行阐释,并对现有报道中该病的发生率、病理类型、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毛济雄;及昕;林涛;崔磊华;韩成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岭南传统天灸3号方治疗中老年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受试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应用岭南传统天灸的干预方法,其中治疗组应用岭南传统天灸3号方,对照组应用天灸散,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 NPQ)量表及McGill疼痛问卷(MPQ)量表为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NPQ评分均下降,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干预方案均可有效缓解疼痛,但治疗组的评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可推断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在MPQ量表评价方面,两组患者MPQ评分均下降,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5次时,对照组MPQ评分下降较治疗组明显,而治疗结束(10次)后的评分则是治疗组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可推断两种干预方案均可有效缓解疼痛,对照组的即时疗效较治疗组明显,而长期疗效则是治疗组占优。结论岭南传统天灸3号方可以加强对中老年患者项痹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思远;杨庆声;徐书君;周俊合;符文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脑梗死患者患病后容易并发院内感染,其中近一半为肺部感染〔1〕。本文拟分析影响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并发院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周国庆;付鹏;覃兴航;李贵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在江西省一项关于城市离退休老年人性功能的调查中发现,在65~70岁的老年男性中,没有性要求者只占12%,高达88%的老年男性在生理上仍然具备着较强的性欲望〔1〕。同时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绝大部分老年人的性生活可以持续到70岁以上,部分人可以持续到80岁以上,个别的到90岁仍有性要求。李燕等〔2〕发现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适量饮酒的老年男性,当他们每天睡眠超过6 h,每天运动超过2 h,家庭和睦,生活满意度高的,其性满意度也较高。而程启秀等〔3〕指出交流沟通不畅容易引发老年人的性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患,从而影响了老年人的性生活。杨东〔4〕则认为文化道统让人们对老年人的性生活存在曲解和偏见,性禁锢束缚着老年人对性诉求的表达。
作者:赖国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分析HPV感染与 P53和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NSCLC及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P53、HIF-1α蛋白的表达,应用PCR方法选用HPV16、18型特异性引物检测两组中HPV DNA的表达。结果①HPV DNA检出率NSCLC组为41.7%,肺良性病变组5.0%,二者有显著差异( P<0.05)。②NSCLC中P53和HIF-1α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3.3%和48.3%,肺良性病变组均未见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NSCLC中P53的表达率与HIF-1α呈正相关(r=0.500,P<0.05)。④HPV DNA阳性组中 P53的表达率为60.0%高于HPV DNA阴性组31.4%(P<0.05)。 HPV DNA阳性组与阴性组间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0%和4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可能是NSCLC发生的病因学因素之一,HPV感染降解野生型P53蛋白,诱导P53基因突变,从而促进肺癌发生发展。
作者:周颖;张辉;谢永红;赵敏;沈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高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血β-淀粉样蛋白( Aβ)和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 Tau)的影响。方法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高龄患者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单独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结果术后1 d,对照组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21.39±2.54)低于术前(27.04±1.49),且对照组(21.39±2.54)低于观察组(26.51±1.85)(P<0.01)。观察组MMSE评分不同时间段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 d,对照组Aβ和 Tau的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Aβ和Tau的含量不同时间段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 d,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45.24%)(P<0.01)。术后6 d,两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全麻能增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Aβ和Tau蛋白浓度升高可能是POCD发生的原因之一。腰硬联合麻醉可以通过控制Aβ和Tau蛋白浓度,有效减少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蔡爱球;李锐;刘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老年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高龄老人增长速度迅速,人口老化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平衡,空巢家庭数量增长迅猛,成为中国人口老化的明显特征。在老龄人口迅速增加、未富先老的背景下,老年人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如何?在目前的社会支持网络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是怎样的?本文将从社会支持的角度出发利用全国大型社会调查数据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丁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老年性聋又称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是指因年龄的增长,听觉器官随同身体其他组织器官一起所发生的缓慢进行性听觉性老化过程,并出现听力减退的生理现象。世界卫生组织( WHO)统计结果表明老年性聋是老年人听力致残原因之首。老年性聋发病过程缓慢而不易被临床发现,易被低估和忽视〔1〕,致使老年性聋患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本文针对老年性聋导致老年人生存质量下降的相关研究及其防治方法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任红苗;任基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恶性内分泌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中老年妇女中显著升高〔1〕。甲状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和放射核素治疗,此外还有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法等〔2〕。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根据组织学突变不同包括滤泡型甲状腺癌( FTC)和乳突型甲状腺癌( PTC)〔3〕。低分化型甲状腺癌不仅预后较差,而且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侵袭性显著升高。这些突变基因类型包括 BRAF 和 RAS 点突变、RET/PTC 和 PAX8/PPARγ重排等,本文就这些基因突变类型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王丹丹;孙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脂联素( ADP)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测定112例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实验组)和60例绝经后健康老年妇女(对照组)的血清APP、血清骨钙素( 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BA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25羟基维他命 D(25-OH-VD)和骨密度(BMD)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个检查部位 BMD 均有显著差异(均 P<0.05)。实验组血清ADP、BGP、B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TRACP-5b和25-OH-V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血清ADP与BGP、BAP呈显著正相关(r=0.658,0.573,均P<0.01),与髋部BMD、腰椎BMD呈显著负相关(r=-0.476,-0.391,P<0.01,P<0.05)。绝经后健康老年妇女的血清ADP与髋部BMD、腰椎BMD呈显著负相关(r=-0.327,-0.425,均P<0.05)。结论血清ADP水平与骨代谢生化指标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反映骨代谢状态的新型预测因子。
作者:王景;蒋欣峰;李小梅;洪苑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