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红
Stewar 等〔1〕调查显示,老年人便秘发生率为25%~30%〔2〕。直肠前膨出( RC)是引起老年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 ODC)的主要原因。 RC很少单独存在,往往合并直肠黏膜脱垂( IRP)或直肠内套叠( RI)〔3〕。 Longo〔4〕首先报道了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PPH)。国内外学者在不断完善该术式的基础上,将其用到治疗RC和(或)合并RI,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目前还未有这一术式治疗老年ODC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PPH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处理,进一步评价PPH治疗老年人RC和(或) RI相关性ODC的安全性及术后并发症特点。
作者:于杰;龚治林;周启昌;叶辉;朱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吉林省城乡657例5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患病情况及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方法运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及称重法对吉林省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膳食调查,比较城乡间高血压患者宏量营养素、部分矿物质及维生素等膳食营养素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吉林省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6.64%。城乡间女性患病率均大于男性,且高血压患者在50~60岁较多发,体质指数(BMI)为(27.44±2.70)kg/m2,>23.9 kg/m2者占67.33%。城乡间大多数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老年人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的每标准人日摄入量分别为1818.14 kCal、53.66 g、57.41 g、273.15 g及11.22 g;钙、磷、钾、钠、镁、铁、锌、铜及锰等主要矿物质的每标准人日摄入量分别为313.80 mg、814.36 mg、4148.11 mg、1674.18 mg、269.49 mg、18.12 mg、9.21 mg、32.38 mg、1.84 mg及5.13 mg,钠摄入过高,膳食钾和钙摄入量低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DRIs);VitA、VitE、VitB1、VitB2、VitC的摄入量分别为347.13 ugRE、37.28 mgα-TE、0.78 mg、0.70 mg、84.53 mg每标准人日,其中VitE明显高于其适宜摄入量( AI)。结论吉林省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存在膳食营养素摄入不平衡现象,应加大力度宣传老年人适宜能量、低脂肪、低钠的健康膳食模式,以预防中老年人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何纯川;李响;丁珍;张丽薇;王博;翁熹君;谢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索拉菲尼(SOR)单药、紫杉醇(PTX)单药以及两药联合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周期素依赖性蛋白cyclinD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协同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SOR和不同浓度的PTX,分别组成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另设不加药的对照组,作用于HepG2细胞。 MTT法检测SOR、PTX单药及联用后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凋亡率;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cyclinD1表达。结果 SOR、PTX单药与联用均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且呈明显时间-剂量依赖效应,两药联用有协同效应,可使 HepG2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细胞数减少,联合组与对应的单药组间差异显著(P<0.05);药物作用48 h后,给药组 cyclinD1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药联用cyclinD1表达更显著,与单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 SOR 和 PTX 联用可协同下调 HepG2细胞中 cyclinD1表达,增强了抑制HepG2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效应。
作者:孙炜;宋祥和;卞勇华;俞敏;李玉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肠梗阻( POI)的临床危险因素,旨在提高老年直肠癌根治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肛肠外科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645例患者分别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肠梗阻的危险因素。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POI发生率为8.99%(58/64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80岁、肿瘤TNM分期、肿瘤分级、既往手术史、术前合并 POI、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镇痛药物的应用均与 POI发生关系密切(P<0.05)。经 Logistic多因素显示,N2分期(OR:5.66;95%CI:1.589~8.123)、结直肠肿瘤切除史(OR:4.223;95%CI:1.269~6.425)、左半结肠切除术(OR:4.112;95%CI:1.326~6.986)、右半结肠切除术(OR:3.896;95%CI:1.245~6.112)、ASA分级(OR:3.745;95%CI:1.231~5.210)、阿片类药物的应用(OR:4.986;95%CI:1.232~7.025)是 PO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腹腔镜手术(OR:3.652;95%CI:1.023~6.002)是POI的保护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术后 POI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对于 ASAⅢ~Ⅳ级患者选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可降低POI发生风险,改善预后。
作者:乔文辉;杨磊;李斌;柴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α-硫辛酸(ALA)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肾脏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与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在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3.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备AP大鼠模型,将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n=24)、AP组(n=24)、ALA治疗组(ALA组,n=24),于造模后腹腔内注射ALA(1 mg/kg),各组以不同时间点3 h、6 h、12 h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为8只大鼠。采用生化法测定血清的淀粉酶及肾功能肌酐( Cr)与尿素氮( BUN)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肾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应用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肾组织中ICAM-1、V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AP组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Cr、BUN及肾组织中MDA含量均较SO组显著升高,而肾组织的SOD活力则明显降低,光镜下HE染色可见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小球淤血,肾间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法染色后观察在 SO组肾组织中几乎没有ICAM-1与VCAM-1的表达,而在AP组中则有较强的表达。与AP组相比,在 ALA组血清淀粉酶、Cr、BUN 及肾组织 MDA含量较 AP模型组明显降低,SOD活力则明显升高,给予 ALA 治疗后组织损伤明显改善,仅有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已不明显, ICAM-1与VCAM-1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AP大鼠存在肾脏氧化应激损伤和肾脏炎性细胞因子的激活,ALA可以通过其抗氧化作用以及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CAM-1与VCAM-1的表达对大鼠AP相关肾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赵丽梅;冯志杰;高军萍;孙泽明;宋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老年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比索洛尔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疗程8 w。观察其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左室质量指数( LVMI)、室间隔厚度( IVS)、左室后壁厚度(LVWP)、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射血分数(EF)和舒张功能指标(E/A)及血浆脑钠素(BN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肝肾功能等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比索洛尔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的心功能各指标(除NYHAⅣ级)均优于治疗前(P<0.05),其中LVEDV、LVESV、LVMI、EF和E/A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BNP、VEGF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BNP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治疗前后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作者:陈刚;吴旭庭;王镇波;吴志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分析HPV感染与 P53和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NSCLC及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P53、HIF-1α蛋白的表达,应用PCR方法选用HPV16、18型特异性引物检测两组中HPV DNA的表达。结果①HPV DNA检出率NSCLC组为41.7%,肺良性病变组5.0%,二者有显著差异( P<0.05)。②NSCLC中P53和HIF-1α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3.3%和48.3%,肺良性病变组均未见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NSCLC中P53的表达率与HIF-1α呈正相关(r=0.500,P<0.05)。④HPV DNA阳性组中 P53的表达率为60.0%高于HPV DNA阴性组31.4%(P<0.05)。 HPV DNA阳性组与阴性组间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0%和4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可能是NSCLC发生的病因学因素之一,HPV感染降解野生型P53蛋白,诱导P53基因突变,从而促进肺癌发生发展。
作者:周颖;张辉;谢永红;赵敏;沈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主要用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而肝脏是甲状腺素代谢和发挥功能的重要脏器,肝硬化时常有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1〕。由于肝脏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在肝硬化患者中,其内分泌功能也会表现出相应的变化。本研究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肝纤维化水平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琴;赵小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脊柱侧凸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青少年脊柱侧凸多为先天性畸形,治疗相对简单〔1〕。而成人脊柱侧凸畸形更加僵硬,常伴有神经根症状以及椎管狭窄等。外用支具治疗脊柱侧凸的效果并不理想,而手术内固定治疗是治疗脊柱侧凸的有效方法〔2〕。传统的内固定手术治疗为非弹性内固定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理想。随机手术技术的发展,弹性内固定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脊柱侧凸的治疗当中,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锐;高峰;王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P)5的表达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胸外科及肿瘤外科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行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标本73例,癌旁相应正常肺组织42例为对照。结果73例肺癌组织中 AQP5蛋白表达阳性56例(76.7%),42例癌旁组织AQP5蛋白表达阳性9例(21.4%),与癌旁组织比,肺癌组织的AQP5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 AQP5蛋白表达与性别和年龄无关,与组织类型、分化、淋巴结转移和分期密切相关(P<0.05)。 AQP5蛋白阳性肺癌组织E-钙黏素(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低于AQP5蛋白阴性肺癌组织中(P<0.05)。 AQP5蛋白阳性肺癌组织波蛋白(Vimentin)蛋白阳性表达高于 AQP5蛋白阴性肺癌组织中(P<0.05)。结论AQP5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AQP5可抑制E-cadherin表达,促进Vimentin表达,诱使肺癌EMT。
作者:盛旺;吕晓君;安汉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析万古霉素治疗老年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34例老年重症感染患者应用万古霉素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指标。结果万古霉素治疗总有效率为85.3%,细菌清除率76.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万古霉素治疗敏感细菌引起的老年重症感染效果显著,相对安全,但治疗过程中应严格监测肝肾功能。
作者:邓晰明;樊俊红;汪华学;赵飞;邹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反式载脂蛋白A1模拟肽R-D4 F对人内皮祖细胞黏附及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新鲜人脐静脉血,采用密度梯法从中分离、诱导培养人内皮祖细胞,并使用Dil-ac-LDL和FITC-UEA-1染料进行双荧光染色以及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分别给于牛血清白蛋白、顺式D-4F(50μg/ml)及R-D4F(5~50μg/ml)处理后,采用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及Transwell小室观察内皮祖细胞黏附及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与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相比,D-4F显著增强内皮祖细胞的黏附及迁移功能。相似的是,R-D4F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强内皮祖细胞的黏附与迁移。结论 R-D4F具有与D-4F相似的生物学作用,可促进人内皮祖细胞的黏附及迁移。
作者:贺艳红;袁晓晨;孙京京;朱华江;姚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虚弱程度是一项新的评估老年人躯体、功能、心理、营养和社会维度的综合指标〔1,2〕。老年人虚弱被认为是我国未来10年社会老龄化面临的大挑战之一〔3〕。虚弱不仅与年龄、衰老有关,也与疾病状态密切相关,虚弱水平可有效预测老年人口健康、死亡风险及社会服务需求等〔1,4〕。本研究探讨城市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新发与虚弱程度的关系。
作者:左群;陈首英;刘辉;王德超;蔡耘;纪爱兵;刘芳;李翠;石玥;朱越;张玉森;李胜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并发症,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证明,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基础是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在我国中医理论中,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
作者:徐鸿婕;孙勤国;黄威;尹青桥;江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脱氧核苷酸钠对胃癌患者术后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该院胃癌术后行化疗的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手术结束后都通过FOLFOX6方案进行化疗,并接受常规处理。对照组:在手术前静脉滴注注射用生理盐水。观察组:在手术前应用脱氧核苷酸钠静脉滴注。结果术后2、5 d,观察组患者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SIRS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5、10 d观察组患者KPS评分、CD3+、CD4+、IgG、IgA及IgM水平都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腹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胃癌术后行化疗的患者应用脱氧核苷酸钠,能够显著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改善术后质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曾杰;陈宁波;胡卫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分析河源市老年常住居民膝骨关节病现状。方法河源市老年常住居民1668例,通过问卷调查、临床症状以及膝关节X线检查确诊膝骨关节病患者632例,分析患病率与性别、年龄以及体重指数( BMI)之间的关系。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6例。对照组通过手法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铍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膝骨关节病患病率为37.9%。其中,女性的患病率〔68.8%(435/632)〕显著高于男性〔31.2%(197/632)〕(P<0.01)。年龄>75岁的人群膝骨关节病患病率(50.2%)明显高于68~75岁(31.8%)与60~68岁(18.0%)(P<0.05)。 BMI>30 kg/m2的患病率显著高于25~30 kg/m2与0~25 kg/m2两个水平,分别占53.0%(335/632)、31.5%(199/632)、15.5%(98/632)(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0%)显著高于对照组(84.5%)(P<0.01)。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骨关节病患病与性别、年龄、BMI存在密切的联系。手法联合铍针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毅锋;肖建春;赖春晖;刘胜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以甲钴胺为对照,对临床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CPZD)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有效性、安全性、疗效指标等进行评价。方法检索Medline、CNKI、万方、V1P等数据库,收集相关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研究,鉴定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999例患者。 Meta 分析结果显示:显效分析中,合并的 OR 值为3.82( P<0.00001),有效分析中,合并的 OR 值为5.49( P<0.00001);神经功能改善方面,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合并效应值WMD=5.05(P<0.00001),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合并效应值WMD=2.98(P<0.00001),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合并效应值WMD=3.8(P=0.02),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合并效应值 WMD=3.96(P=0.12)。结论与单独使用甲钴胺相比,采用CPZD联合甲钴胺的方法治疗DPN更加有效,联合用药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作者:苏晓娟;吴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无多重耐药危险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对临床用药和治疗的指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住院确诊的老年HAP患者426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 HAP组和晚发 HAP组,采集痰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426例老年HAP患者中病原菌共检出481株;HAP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早发HAP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而晚发HAP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早发和晚发HAP患者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HAP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及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比例增高;另外338株革兰阴性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哌拉西林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早发HAP与晚发HAP耐药率差异显著(均P<0.05),其余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11株革兰阳性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老年无多重耐药危险HAP患者,早发和晚发HAP病原菌构成差别不大,尽管晚发HAP耐药率相对较高,但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故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及降低二重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莲凤;叶瑞梅;刘旗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接受新辅助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2006~2011年该院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肺癌切除术患者80例,检测新辅助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点、新辅助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的关系。并根据术前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和新辅助治疗期间纤维蛋白原的变化进行分类,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纤维蛋白原在新辅助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治疗前分期、术前治疗方案无统计学差异( P>0.05),纤维蛋白原降低者,新辅助治疗疗效好( P=0.004),有较低的复发率(P=0.026)。术前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和新辅助化疗后纤维蛋白原升高者术后无病生存期(DFS)显著缩短,而纤维蛋白原术前正常和治疗后水平下降者DFS明显延长(P<0.005),这种分类(χ2=2.165,P=0.002)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危险比=0.280,P=0.001)是术后DFS的重要决定因素。结论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和新辅助治疗期间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是影响肺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纤维蛋白原分类可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预测术后复发的指标。
作者:田文;高敬华;李永生;张菁华;李际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恶性黑色素瘤( MM)是起源于神经嵴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3%,60%是由黑痣恶变而来,同时也和遗传、基因突变等因素相关。其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在我国,黑色素瘤发病率不断增高,每年新发病例已超过10000例。多数早期患者通过手术能够得到治愈,但对于进展期患者,化疗通常效果不佳,因而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尤为重要。
作者:陈敬成;兰世杰;袁长吉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