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晚期黑色素瘤治疗进展

陈敬成;兰世杰;袁长吉

关键词:晚期黑色素瘤,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单克隆抗体, 化疗
摘要:恶性黑色素瘤( MM)是起源于神经嵴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3%,60%是由黑痣恶变而来,同时也和遗传、基因突变等因素相关。其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在我国,黑色素瘤发病率不断增高,每年新发病例已超过10000例。多数早期患者通过手术能够得到治愈,但对于进展期患者,化疗通常效果不佳,因而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尤为重要。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我放松训练对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的效果

    目的:探讨自我放松训练对老年人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选取长沙市某社区睡眠质量下降老年人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一般促进睡眠的健康宣教,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和冥想放松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末、6个月末使用PSQI、爱泼沃斯嗜睡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韦氏记忆量表中国修订版的背数、图片学习、联想记忆、理解记忆4个分量表进行测量。结果除爱泼沃斯嗜睡量表得分的干预主效应和背数的时间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外,其他的得分在时间主效应、干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我放松训练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

    作者:康佳迅;王平;孙景贤;曾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胱抑素C对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价值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C)水平变化在早期诊断急性肾损伤( AKI)的价值以及与 AKI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入住 ICU的198例危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发生AKI的42例患者,对照组为未发生AKI的156例患者。以入住ICU第1个24 h为起点,观察至患者在ICU死亡或转出ICU为观察终点。所有患者每天早晨采血做血CysC和血肌酐( Scr)检查。采用 Cockroft-Gault equation公式估计肾小球滤过率( GFR)。 AKI运用RIFLE分期标准进行诊断。分析不同分期标准的AKI患者CysC与Scr,血CysC与肾小球滤过率,Scr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关系,CysC与AKI患者预后关系。结果198例ICU患者中,42例发生AKI,发生率21.2%,其中R标准9例,I标准8例,F标准25例;156例非AKI为对照组。 AKI患者的CysC较非AKI显著升高。 AKI患者的CysC与Scr,CysC-1与GFR成显著线性正相关。按照 CysC和 Scr分别诊断 AKI,不同程度AKI诊断中位时间是R标准的中位时间为2.5 d和3 d(P<0.05),I标准的中位时间为3.5 d和5 d(P<0.05),F标准的中位时间为5 d和6 d(P<0.05);当以Scr升高≥150%作为AKI诊断标准时,ROC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978(95%可信区间O.960~1.006),血清CysC在AKI诊断上准确性高;AKI病人血清CysC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升高(P<0.01);在 AKI的不同分期标准中,血清CysC与 Scr、(CysC)-1与 GFR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C和Scr与AKI患者死亡率无关(P>0.05);ROC分析表明CysC和Scr不能预测 AKI病人的死亡和存活情况(P>0.05)。结论 CysC在AKI的诊断时间上较 Scr早,可作为 AKI早期检测指标,CysC升高与 AKI的严重程度紧密相关,Cys C与AKI患者的预后无关,不能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作者:杨欣悦;钱传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脂代谢紊乱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调查表明〔1〕,我国成人脂代谢紊乱的患病率高达30%。脂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的高危因素。目前西方医学临床〔2〕常用降脂药物有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胆酸螯合树脂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然而这些药物肝毒性大,对继发性脂代谢紊乱疗效不理想。

    作者:丁宁;张梅;张琳丽;张艳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驻青岛部队离退休干部轻度认知障碍患病率

    轻度认知障碍(MCI)转化为痴呆的危险性远远大于认知正常者〔1,2〕。而MCI通过早期干预治疗可延缓或阻止病情进展为痴呆〔3〕。本文对驻青岛部队干休所离退休干部的认知功能进行测试调查。

    作者:崔连奇;房芳;王伯平;王洪萍;蔡金晓;赵磊;孙丽;徐慧;钟春娟;陈丹;谭纪萍;王鲁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小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叶酸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氨蝶呤(MTX)联合叶酸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ORA)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类风湿因子(RF)和 C-反应蛋白( CR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自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来该院治疗的80例EO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用MTX治疗,顿服7.5 mg,1次/w;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叶酸,顿服7.5 mg,1次/w,第2天口服叶酸片5 mg 1次,疗程均为6个月。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 ACR)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两组疗效,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RF与CRP水平。结果 MTX联合叶酸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RF与CRP水平均明显下降,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小剂量MTX联合叶酸治疗EORA患者安全有效,可降低其血清RF与CRP水平。

    作者:周瑜博;廖军;刘振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纤维蛋白原在预测接受新辅助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接受新辅助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2006~2011年该院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肺癌切除术患者80例,检测新辅助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点、新辅助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的关系。并根据术前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和新辅助治疗期间纤维蛋白原的变化进行分类,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纤维蛋白原在新辅助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治疗前分期、术前治疗方案无统计学差异( P>0.05),纤维蛋白原降低者,新辅助治疗疗效好( P=0.004),有较低的复发率(P=0.026)。术前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和新辅助化疗后纤维蛋白原升高者术后无病生存期(DFS)显著缩短,而纤维蛋白原术前正常和治疗后水平下降者DFS明显延长(P<0.005),这种分类(χ2=2.165,P=0.002)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危险比=0.280,P=0.001)是术后DFS的重要决定因素。结论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和新辅助治疗期间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是影响肺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纤维蛋白原分类可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预测术后复发的指标。

    作者:田文;高敬华;李永生;张菁华;李际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人生命质量研究状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居民在保障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如何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是社会医学、经济学等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的国家之一〔2〕。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引起一系列复杂的退行性变化,导致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伴随生理功能的减退产生很多不良的心理问题,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影响了个人、人际关系、家庭和社会水平,使其在就业、就医等方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3〕。关注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将为开展做好老年人的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也是构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4〕。本文就老年人生命质量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迪;何作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乳腺MRI与乳腺X线诊断导管原位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比较乳腺MRI与乳腺X线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 DCIS)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分别进行乳腺MRI与乳腺X线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导管原位癌的临床效果。结果 MRI检测出乳腺导管原位癌46例,4例误诊为良性;46例有强化,36例表现为非块状强化。 MRI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病灶的动态增强表现:Ⅰ型曲线9例,Ⅱ型曲线24例,Ⅲ型曲线17例。 X线检测出乳腺导管原位癌38例,12例误诊为良性;单纯钙化表现21例,钙化伴其他征象12例,非钙化病灶10例。以患者术后石蜡病理报告作为诊断金标准,乳腺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92.00%)明显高于乳腺X线检查(76.00%,χ2=4.76,P<0.05)。结论 X 线摄影与MRI 对DCIS 的诊断各有其优势与局限性,X线表现较具特征性,操作简单,但是对致密型乳腺病灶的检出能力下降;MRI费用较昂贵,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对少血供、多钙化的乳腺DCIS有一定的误诊或漏诊率,但诊断符合率高,可指导治疗。因此,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可提高病变的正确诊断率。

    作者:洪常华;韩德昌;杨新宇;姬颖彬;田震静;吴玉辉;侯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6例为病例组,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23例,常规血液透析组23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白细胞介素( 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体重指数( BMI)、血浆总蛋白( TP)、白蛋白( ALB)水平。结果治疗前,高量血透组、常规血透组患者的hs-CRP、IL-6、TNF-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高量血透组患者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而常规血透组较治疗前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高量血透组、常规血透组患者的BMI、TP、AL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高量血透组患者的BMI、TP、AL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常规血透组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明显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陈伟;崔天蕾;谢林伸;李昕怡;吴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褪黑素对高血压模型大鼠基底前脑和海马细胞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褪黑素干预高血压模型大鼠过程中基底前脑三个胆碱能核团神经元、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学习记忆之间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与Morris水迷宫系统,观察外源性褪黑素干预后,基底前脑内侧隔核( MS)、斜角带核垂直支( vDB)与水平支( hDB)的胆碱乙酰转移酶( ChAT)阳性细胞、海马CA1区的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阳性细胞变化及学习记忆变化的趋势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肾性高血压大鼠的hDB的ChAT阳性细胞数明显下降,海马CA1区的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P<0.05);应用褪黑素后可将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逆转到接近正常的水平(P<0.05),但MS或hDB的ChAT阳性细胞数始终均无显著变化(P>0.05);各组大鼠的ChAT阳性细胞形态或GFAP阳性细胞形态亦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肾性高血压模型大鼠中,褪黑素具有保护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免遭损害的作用,并对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产生抑制效应,褪黑素在早期防治因高血压而诱发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或老年性痴呆可能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磨洁琳;郭灵;曾庆堂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医疗的选择--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

    间质性肺疾病( ILD )高度致残,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急、慢性间质性肺炎、结缔组织疾病和结节病。 ILD患者经常用力急促呼吸限制了他们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低水平的身体功能和活力、高水平的呼吸困难和疲劳。大运动限制导致差的生活质量( QOL )。对于ILD的治疗大多被证明是无效的,没有提供改善生存和证明影响有限的 QOL〔1〕。ILD病因不清、发病机制复杂、多呈进行性进展而临床缺乏早期诊断手段、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尚不能推荐佳的治疗方案〔2〕。

    作者:张骅;张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的照护感受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查家庭照护者的照护感受及影响因素。方法对305位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护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照护者的消极感受比较明显。年龄、投入时间、积极体验、照护自评、失能老人需要的照护多、经济压力大是影响消极感受的主要因素。结论建议制定家庭支持政策,加强社区老年照护设施建设,提高机构照护的质量。

    作者:赵怀娟;罗单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与心血管病剩余风险的关系

    目的:分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与心血管病剩余风险的关系,探讨HDL-C、TG对心血管病剩余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0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0 mmol/L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n=22)、稳定性心绞痛组( n=38),测定血脂和血糖指标,详细记录临床特征并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 HDL-C 水平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 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TG/HDL-C的比值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与TG/HDL-C的比值呈正相关(回归系数β值=0.0332,P<0.001),与HDL-C呈负相关(回归系数β值=-0.0955,P=0.022),而与总胆固醇(TC)、TG和LDL-C无显著相关。结论 HDL-C水平低和TG/HDL-C的比值高是C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TG/HDL-C的比值能更强地预测CHD患者的心血管病剩余风险。

    作者:容春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病新发与城市老年人虚弱关系

    虚弱程度是一项新的评估老年人躯体、功能、心理、营养和社会维度的综合指标〔1,2〕。老年人虚弱被认为是我国未来10年社会老龄化面临的大挑战之一〔3〕。虚弱不仅与年龄、衰老有关,也与疾病状态密切相关,虚弱水平可有效预测老年人口健康、死亡风险及社会服务需求等〔1,4〕。本研究探讨城市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新发与虚弱程度的关系。

    作者:左群;陈首英;刘辉;王德超;蔡耘;纪爱兵;刘芳;李翠;石玥;朱越;张玉森;李胜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二氧化碳气腹时间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凝血-纤溶和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 CO2)气腹时间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凝血-纤溶和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因胆石症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42例。术后根据患者气腹持续时间分为两组,分别为气腹时间≤60 min组20例,气腹时间>60 min组22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手术完毕、术后第1、2、3天的各项凝血-纤溶和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对比显示,术后第3天,>60 min组患者抗凝血酶(AT)-Ⅲ水平明显低于≤60 min组(P<0.05);>60min组患者凝血酶原片段1和2(F1+2)水平明显高于≤60 min组(P<0.05);>60 min组患者术后第2、3天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高于≤60 min组(P<0.05)。纤溶-抗纤溶指标:>60 min组患者术后第2、3天的凝血酶充激活因子的抑制因子(PAI)-1水平明显高于≤60 min组(P<0.05)。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指标:>60 min组患者术后第2、3天的瑞斯托霉素辅因子(VWF)水平明显高于≤60 min组(P<0.05)。结论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纤溶激活和血管内膜损伤;伴随着患者气腹时间的延长,血栓形成的风险提升。

    作者:郝青;王晶;李卫军;吴海燕;郭建华;董玉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致急性放射性肺炎的临床危险因素

    急性放射性肺炎多出现在胸部接受放疗的患者〔1〕。而针对食管癌的放射治疗目前多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明显降低。但对于老年食管癌患者,即使采用3DCRT技术,急性放射性肺炎仍是治疗过程影响放疗执行与肿瘤治疗疗效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3DCRT致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

    作者:马晓洁;胡劲;谭榜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健脾益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54例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并发症,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证明,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基础是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在我国中医理论中,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

    作者:徐鸿婕;孙勤国;黄威;尹青桥;江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人体正常组织和恶性肿瘤组织XB130蛋白表达

    目的:分析XB130蛋白在人体肿瘤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 XB130蛋白在人体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XB130蛋白在15种正常人组织中,即胃黏膜、肾皮质组织、甲状腺组织中高表达,在肺泡上皮、子宫内膜中未见XB130蛋白阳性表达,其余组织均为中-低表达。常见18种肿瘤组织及生殖系统肿瘤中,除子宫颈鳞状细胞癌XB130为阴性,其余肿瘤胰腺导管腺癌、前列腺腺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乳腺导管原位癌、卵巢间变型无性细胞瘤等肿瘤细胞XB130蛋白高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胃腺癌、结肠腺癌、直肠腺癌、肝细胞性肝癌、肾透明细胞型肾癌、肺鳞状上皮癌、肺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卵巢囊腺癌等低表达。结论 XB130蛋白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首次报道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表明XB130可能在促进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廖梦颖;陈斌;刘坚;张为民;丁彦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综合治疗

    目的:分析综合治疗对于高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疗效及生存情况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9年5月在该院住院的96例高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特点、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单纯手术治疗(36例)、手术加放疗组(22例)、综合治疗组(38例);观察对比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复发情况。结果96例患者随访至2014年5月,随访率为89.6%,16例(16.7%)患者死亡失访。按寿命表法计算三组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OS)及无瘤生存率(DFS),结果发现3年 OS为93.8%,3年 DFS 为93.8%;5年 OS 为88.5%,5年 DFS 为73.6%。21例(21.9%)出现癌症复发,手术加放疗组和综合治疗组的复发率均高于单纯手术组(χ2=5.047,P<0.05)。手术加放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患者的5年OS及DFS均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但手术加放疗组与综合治疗组两组间的5年OS及DFS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手术治疗相比,手术加放疗或综合疗法可显著高龄子宫内膜癌可显著提高患者的5年OS及5年DFS,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陈玲英;夏雅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侧重于社会经济视角的老年性问题

    在江西省一项关于城市离退休老年人性功能的调查中发现,在65~70岁的老年男性中,没有性要求者只占12%,高达88%的老年男性在生理上仍然具备着较强的性欲望〔1〕。同时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绝大部分老年人的性生活可以持续到70岁以上,部分人可以持续到80岁以上,个别的到90岁仍有性要求。李燕等〔2〕发现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适量饮酒的老年男性,当他们每天睡眠超过6 h,每天运动超过2 h,家庭和睦,生活满意度高的,其性满意度也较高。而程启秀等〔3〕指出交流沟通不畅容易引发老年人的性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患,从而影响了老年人的性生活。杨东〔4〕则认为文化道统让人们对老年人的性生活存在曲解和偏见,性禁锢束缚着老年人对性诉求的表达。

    作者:赖国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