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翘;张淑娟;李新颖
目的:以甲钴胺为对照,对临床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CPZD)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有效性、安全性、疗效指标等进行评价。方法检索Medline、CNKI、万方、V1P等数据库,收集相关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研究,鉴定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999例患者。 Meta 分析结果显示:显效分析中,合并的 OR 值为3.82( P<0.00001),有效分析中,合并的 OR 值为5.49( P<0.00001);神经功能改善方面,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合并效应值WMD=5.05(P<0.00001),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合并效应值WMD=2.98(P<0.00001),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合并效应值WMD=3.8(P=0.02),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合并效应值 WMD=3.96(P=0.12)。结论与单独使用甲钴胺相比,采用CPZD联合甲钴胺的方法治疗DPN更加有效,联合用药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作者:苏晓娟;吴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老年颞叶癫痫患者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老年颞叶癫痫患者(观察组)及基线资料相近的正常体检者(对照组)。均行头皮及24 h长程的脑电图( EEG)、额叶及双侧海马的1 H-MRS检查。比较左、右侧不同部位海马区致痫侧、致痫侧对侧海马区NAA/( Cr+Cho)。结果观察组48例(其中23例致痫灶为右侧海马区,25例为左侧海马区),正常对照组42例。观察组左、右侧各个部位的海马区NAA/(Cr+Cho)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左、右侧各部位的海马区 NAA/(Cr+Cho)比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 均>0.05);观察组致痫侧各个海马区NAA/(Cr+Cho)比值均显著低于致痫侧对侧(P均<0.01)。结论1H-MRS检查在颞叶癫痫患者的定位诊断中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作者:姜剩勇;邹宜芬;曾文兵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析万古霉素治疗老年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34例老年重症感染患者应用万古霉素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指标。结果万古霉素治疗总有效率为85.3%,细菌清除率76.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万古霉素治疗敏感细菌引起的老年重症感染效果显著,相对安全,但治疗过程中应严格监测肝肾功能。
作者:邓晰明;樊俊红;汪华学;赵飞;邹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乳腺MRI与乳腺X线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 DCIS)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分别进行乳腺MRI与乳腺X线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导管原位癌的临床效果。结果 MRI检测出乳腺导管原位癌46例,4例误诊为良性;46例有强化,36例表现为非块状强化。 MRI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病灶的动态增强表现:Ⅰ型曲线9例,Ⅱ型曲线24例,Ⅲ型曲线17例。 X线检测出乳腺导管原位癌38例,12例误诊为良性;单纯钙化表现21例,钙化伴其他征象12例,非钙化病灶10例。以患者术后石蜡病理报告作为诊断金标准,乳腺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92.00%)明显高于乳腺X线检查(76.00%,χ2=4.76,P<0.05)。结论 X 线摄影与MRI 对DCIS 的诊断各有其优势与局限性,X线表现较具特征性,操作简单,但是对致密型乳腺病灶的检出能力下降;MRI费用较昂贵,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对少血供、多钙化的乳腺DCIS有一定的误诊或漏诊率,但诊断符合率高,可指导治疗。因此,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可提高病变的正确诊断率。
作者:洪常华;韩德昌;杨新宇;姬颖彬;田震静;吴玉辉;侯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目前肥胖人口达3.25亿人,增幅超过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这个数字在未来20年还可能增加1倍〔1〕。中国人肥胖的特点多以腹型肥胖,有氧运动多以大肌群参与的耐力性运动为主,通过中小强度的持续性训练增加人体能量消耗,以达到燃烧脂肪代谢体脂的效果〔2〕。而仰卧起坐之类的腹部肌力训练多以区域小肌群肌力训练为主,利于刺激区域机体脂肪的代谢或转化为肌肉。本研究通过调整有氧训练和力量训练的先后顺序,观察对腹型肥胖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根据新冠心病干预指南( ATPⅢ)已将糖尿病规划为冠心病高危诱因,是否并存糖尿病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死率呈正相关,且与预后总体情况相关〔1〕。本文分析高血糖对急诊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术后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刘文兵;方快发;张亦辉;林佩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山东省城市社区养老中的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方法,利用自编问卷对山东省内14个地市的1200名社区养老居民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卫生服务在社区居民中已有一定的认可度与利用率,不同经济状况、不同身体状况的社区养老居民对是否选择就诊社区卫生机构存在着显著差异。结论社区卫生服务应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增加服务内容、实施优惠的就医价格、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及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以此提高其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
作者:董毅;胡善菊;郭继志;高润国;沈郁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恶性黑色素瘤( MM)是起源于神经嵴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3%,60%是由黑痣恶变而来,同时也和遗传、基因突变等因素相关。其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在我国,黑色素瘤发病率不断增高,每年新发病例已超过10000例。多数早期患者通过手术能够得到治愈,但对于进展期患者,化疗通常效果不佳,因而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尤为重要。
作者:陈敬成;兰世杰;袁长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温补肾阳法治疗肾阳虚肺纤维化( PF)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雄性6周龄 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干预组,采用一次性博来霉素A5气管插管给药加腺嘌呤连续灌胃28 d复制肾阳虚 PF大鼠模型。正常组大鼠气管插管给予生理盐水加等渗生理盐水灌胃作为对照,模型组大鼠造模后生理盐水灌胃14 d,干预组大鼠造模后加味参附汤灌胃14 d,每组于实验第42天处死大鼠,留24 h尿液检测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含量,同时,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印迹测定大鼠肺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肺组织CTGF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肾阳虚肺纤维化模型大鼠尿17-OH-CS明显下降,模型大鼠肺组织内可见肺泡结构大量破坏,大量胶原沉积,干预组大鼠肺泡结构也基本消失,可见较多的胶原沉积,病理组织学表现明显轻于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CTGF在肺内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大鼠肺内CTGF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肾阳虚PF大鼠肾阳虚症状明显,肺内纤维化表现明显,造模成功,加味参附汤可以改善大鼠肾阳虚症状,可能通过抑制CTGF蛋白表达而缓解肺内胶原的进一步沉积减缓肺纤维化的发展。
作者:赵敏;徐安莉;周艳艳;陈会敏;黄陈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索拉菲尼(SOR)单药、紫杉醇(PTX)单药以及两药联合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周期素依赖性蛋白cyclinD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协同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SOR和不同浓度的PTX,分别组成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另设不加药的对照组,作用于HepG2细胞。 MTT法检测SOR、PTX单药及联用后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凋亡率;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cyclinD1表达。结果 SOR、PTX单药与联用均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且呈明显时间-剂量依赖效应,两药联用有协同效应,可使 HepG2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细胞数减少,联合组与对应的单药组间差异显著(P<0.05);药物作用48 h后,给药组 cyclinD1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药联用cyclinD1表达更显著,与单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 SOR 和 PTX 联用可协同下调 HepG2细胞中 cyclinD1表达,增强了抑制HepG2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效应。
作者:孙炜;宋祥和;卞勇华;俞敏;李玉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在老年人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老年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给予观察组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出血量和淋巴结清除术、并发症和复发情况、1年和3年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46.67%(28/60)高,术后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淋巴结清除数明显比对照组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1、3年生存率均明显比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老年人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安全可行。
作者:谢勤丽;王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60岁)颈椎损伤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该科从2004~2008年收治89例颈椎损伤的老年患者,入院采集的信息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损伤原因、损伤类型、颈椎损伤的节段、神经损伤的类型,伤前是否合并内科疾病等信息。出院采集的信息包括是否进行外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天数等信息。通过患者来院及电话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定期行X线片检查观察损伤节段的融合情况及Frankle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4岁(60~81),男68例,女21例,平均住院时间17 d(1~56);低能量损伤56例,高能量损伤33例;下颈椎损伤77例,上颈椎损伤12例;脊髓完全损伤12例,不完全损伤70例;HALO架外固定治疗23例,手术内固定治疗64例;5例患者围术期间死亡(术前2例,术后3例),16例围术期间发生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时间4年(2~7),61例患者完成了随访,其中,术前Frankel分型 A型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高年龄组(>75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水平低于低年龄组(60~75岁),随访中除3例患者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及内固定物断裂外,其余患者固定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老年患者颈椎损伤原因多为低能量损伤,以下颈椎损伤多见;神经损伤引发的功能丧失与年龄增加、神经损害程度呈正相关;除少部分稳定性损伤或合并严重内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需要 HALO架外固定治疗外,大部分患者都可以通过手术治愈。
作者:杜霞;闫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衰老和抗衰老问题一直是“引人入胜的谜团”〔1〕,是当今生命科学前沿研究的热点。其中争议很多〔2〕。分歧甚至源自衰老和抗衰老的概念或定义的不统一和对基本知识认识的不一致,甚至逻辑混乱。如今“抗衰老”似乎很容易:真的是这样吗?
作者:张雨林;胡国义;金承烈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分析HPV感染与 P53和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NSCLC及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P53、HIF-1α蛋白的表达,应用PCR方法选用HPV16、18型特异性引物检测两组中HPV DNA的表达。结果①HPV DNA检出率NSCLC组为41.7%,肺良性病变组5.0%,二者有显著差异( P<0.05)。②NSCLC中P53和HIF-1α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3.3%和48.3%,肺良性病变组均未见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NSCLC中P53的表达率与HIF-1α呈正相关(r=0.500,P<0.05)。④HPV DNA阳性组中 P53的表达率为60.0%高于HPV DNA阴性组31.4%(P<0.05)。 HPV DNA阳性组与阴性组间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0%和4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可能是NSCLC发生的病因学因素之一,HPV感染降解野生型P53蛋白,诱导P53基因突变,从而促进肺癌发生发展。
作者:周颖;张辉;谢永红;赵敏;沈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与心血管病剩余风险的关系,探讨HDL-C、TG对心血管病剩余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0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0 mmol/L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n=22)、稳定性心绞痛组( n=38),测定血脂和血糖指标,详细记录临床特征并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 HDL-C 水平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 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TG/HDL-C的比值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与TG/HDL-C的比值呈正相关(回归系数β值=0.0332,P<0.001),与HDL-C呈负相关(回归系数β值=-0.0955,P=0.022),而与总胆固醇(TC)、TG和LDL-C无显著相关。结论 HDL-C水平低和TG/HDL-C的比值高是C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TG/HDL-C的比值能更强地预测CHD患者的心血管病剩余风险。
作者:容春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常见类型,尤其是合并糖尿病( DM)或血糖明显升高异常的,其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明显增高,两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加速血管硬化、弹性减低,脆性增加,导致心血管疾病或DM并发的心血管疾病的危害逐年增加。
作者:邹永伟;邹华伟;牟春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无多重耐药危险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对临床用药和治疗的指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住院确诊的老年HAP患者426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 HAP组和晚发 HAP组,采集痰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426例老年HAP患者中病原菌共检出481株;HAP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早发HAP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而晚发HAP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早发和晚发HAP患者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HAP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及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比例增高;另外338株革兰阴性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哌拉西林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早发HAP与晚发HAP耐药率差异显著(均P<0.05),其余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11株革兰阳性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老年无多重耐药危险HAP患者,早发和晚发HAP病原菌构成差别不大,尽管晚发HAP耐药率相对较高,但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故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及降低二重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莲凤;叶瑞梅;刘旗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流行病学资料〔1〕显示:超过60岁的家住老年人,每年至少发生1次跌跤者为总人口的1/3;而65岁以上的老年女性,由跌跤引起并发症所致的死亡占2/3;80岁以上的老年人跌跤发生率高达50%~80%;在能够独立行走的老年人中,每年平均有55%以上者发生跌跤,跌跤所导致的骨折部位主要是股骨颈、股骨粗隆间、肱骨外颈、桡骨远端。另有5%的老年人跌跤除骨折外还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或关节脱位等。跌跤导致下肢骨折的老年人约7%死于医院内,33%在1年内死亡,存活者生活不能自理。本文拟研究预防老年人跌跤的策略。
作者:万晓玮;曹艳玲;刘淑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开放剂二氮嗪(diazoxide)预处理对Aβ1~42作用原代培养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2B(NR2B)亚基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层海马神经元并进行鉴定,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Aβ1~42干预组、二氮嗪预处理1h后Aβ1~42干预组(Aβ1~42+diazoxide)、单纯二氮嗪预处理组,并采用免疫印迹检测不同时间点(24 h、72 h)细胞 NR2B亚基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Aβ1~42(2μmol/L)作用神经元24 h 后,与对照组相比,单纯 Aβ1~42干预组和 Aβ1~42+diazoxide 组的 NR2B 亚基蛋白表达均无明显改变。Aβ1~42作用神经元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单纯Aβ1~42组NR2B亚基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与单纯Aβ1~42干预组相比,Aβ1~42+diazoxide组NR2B亚基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Aβ1~42作用原代培养神经元72 h,能够显著增加神经细胞NR2B亚基蛋白的表达量;同时,二氮嗪能拮抗Aβ1~42所引起的NR2B亚基蛋白表达量升高,提示二氮嗪可能通过NMDA受体通路影响Aβ1~42的细胞毒性作用。
作者:夏春凤;李艳菊;朱瑾;杜怡峰;马国诏;张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1病例患者男性,64岁,农民,河北省望都县人。主诉行动迟缓、言语不利、双眼视物不清8~9个月,加重10 d于2012年8月14日入院。缘于入院前8~9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行动迟缓、行走不稳、言语不利、面部表情呆板、双眼视物不清,扶物可行走,反应迟钝、智能减退,无头晕、头痛、呕吐,无肢体感觉障碍。症状持续存在,但时轻时重,未予重视。入院前10 d行走不稳、反应迟钝、言语不清、双眼视物不清症状加重,不能翻身起床。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血压高“150/120 mmHg”,未规律用药。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入院查体:神志清楚,构音障碍,面部表情呆板,反应迟钝。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差。双眼视力减退(双眼眼前手动),双瞳孔正大等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4级,四肢肌张力稍高。双侧巴氏征、双划征阴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肝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1横指处可触及,质软。入院后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 PLT)59.0×109/L。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17.90 s延长,凝血酶时间比值(PTR)1.56,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5,增高,纤维蛋白原(FIB)1.67 g/L降低。肝功能:转氨酶及三系胆红素稍高。乙肝五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血氨检测结果:96.8μmol/L明显高于正常(10~47μmol/L)。腹部CT:①肝硬化,考虑肝左叶小囊肿,肝右叶钙化斑;②脾大,静脉曲张。头部磁共振成像( MRI):两侧大脑脚、豆状核T1加权成像( T1WI)高信号。常规脑电图检测报告:中度异常成人脑电图:全部导联以中低波幅的节律性慢波活动为主。入院后诊断为获得性肝脑变性( AHCD )合并肝性皮层盲、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降血氨及保肝治疗,奥美拉唑抑酸保护胃黏膜。住院第6天,症状逐渐好转,住院第12天出院时双眼视力基本恢复,但反应迟钝、语言不利、表情呆板及步态不稳未完全缓解。
作者:陈立英;苏立凯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