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永伟;邹华伟;牟春平
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出现的第三代铂类抗癌药物,可单药或联合其他化疗药物用于胃肠道及其他部位肿瘤的化学治疗,具有疗效高、骨髓抑制轻微、胃肠道反应小、无明显肾、耳毒性等优点。随着奥沙利铂在肿瘤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周围神经毒性也成为了临床治疗中的突出矛盾,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已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之一。而老年癌症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且多伴有其他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肺气肿、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本文观察老年癌症患者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GM1)改善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疗效。
作者:王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XB130蛋白在人体肿瘤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 XB130蛋白在人体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XB130蛋白在15种正常人组织中,即胃黏膜、肾皮质组织、甲状腺组织中高表达,在肺泡上皮、子宫内膜中未见XB130蛋白阳性表达,其余组织均为中-低表达。常见18种肿瘤组织及生殖系统肿瘤中,除子宫颈鳞状细胞癌XB130为阴性,其余肿瘤胰腺导管腺癌、前列腺腺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乳腺导管原位癌、卵巢间变型无性细胞瘤等肿瘤细胞XB130蛋白高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胃腺癌、结肠腺癌、直肠腺癌、肝细胞性肝癌、肾透明细胞型肾癌、肺鳞状上皮癌、肺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卵巢囊腺癌等低表达。结论 XB130蛋白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首次报道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表明XB130可能在促进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廖梦颖;陈斌;刘坚;张为民;丁彦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肠梗阻( POI)的临床危险因素,旨在提高老年直肠癌根治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肛肠外科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645例患者分别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肠梗阻的危险因素。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POI发生率为8.99%(58/64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80岁、肿瘤TNM分期、肿瘤分级、既往手术史、术前合并 POI、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镇痛药物的应用均与 POI发生关系密切(P<0.05)。经 Logistic多因素显示,N2分期(OR:5.66;95%CI:1.589~8.123)、结直肠肿瘤切除史(OR:4.223;95%CI:1.269~6.425)、左半结肠切除术(OR:4.112;95%CI:1.326~6.986)、右半结肠切除术(OR:3.896;95%CI:1.245~6.112)、ASA分级(OR:3.745;95%CI:1.231~5.210)、阿片类药物的应用(OR:4.986;95%CI:1.232~7.025)是 PO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腹腔镜手术(OR:3.652;95%CI:1.023~6.002)是POI的保护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术后 POI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对于 ASAⅢ~Ⅳ级患者选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可降低POI发生风险,改善预后。
作者:乔文辉;杨磊;李斌;柴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吉林省城乡657例5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患病情况及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方法运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及称重法对吉林省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膳食调查,比较城乡间高血压患者宏量营养素、部分矿物质及维生素等膳食营养素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吉林省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6.64%。城乡间女性患病率均大于男性,且高血压患者在50~60岁较多发,体质指数(BMI)为(27.44±2.70)kg/m2,>23.9 kg/m2者占67.33%。城乡间大多数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老年人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的每标准人日摄入量分别为1818.14 kCal、53.66 g、57.41 g、273.15 g及11.22 g;钙、磷、钾、钠、镁、铁、锌、铜及锰等主要矿物质的每标准人日摄入量分别为313.80 mg、814.36 mg、4148.11 mg、1674.18 mg、269.49 mg、18.12 mg、9.21 mg、32.38 mg、1.84 mg及5.13 mg,钠摄入过高,膳食钾和钙摄入量低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DRIs);VitA、VitE、VitB1、VitB2、VitC的摄入量分别为347.13 ugRE、37.28 mgα-TE、0.78 mg、0.70 mg、84.53 mg每标准人日,其中VitE明显高于其适宜摄入量( AI)。结论吉林省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存在膳食营养素摄入不平衡现象,应加大力度宣传老年人适宜能量、低脂肪、低钠的健康膳食模式,以预防中老年人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何纯川;李响;丁珍;张丽薇;王博;翁熹君;谢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恶性内分泌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中老年妇女中显著升高〔1〕。甲状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和放射核素治疗,此外还有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法等〔2〕。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根据组织学突变不同包括滤泡型甲状腺癌( FTC)和乳突型甲状腺癌( PTC)〔3〕。低分化型甲状腺癌不仅预后较差,而且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侵袭性显著升高。这些突变基因类型包括 BRAF 和 RAS 点突变、RET/PTC 和 PAX8/PPARγ重排等,本文就这些基因突变类型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王丹丹;孙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分析河源市老年常住居民膝骨关节病现状。方法河源市老年常住居民1668例,通过问卷调查、临床症状以及膝关节X线检查确诊膝骨关节病患者632例,分析患病率与性别、年龄以及体重指数( BMI)之间的关系。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6例。对照组通过手法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铍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膝骨关节病患病率为37.9%。其中,女性的患病率〔68.8%(435/632)〕显著高于男性〔31.2%(197/632)〕(P<0.01)。年龄>75岁的人群膝骨关节病患病率(50.2%)明显高于68~75岁(31.8%)与60~68岁(18.0%)(P<0.05)。 BMI>30 kg/m2的患病率显著高于25~30 kg/m2与0~25 kg/m2两个水平,分别占53.0%(335/632)、31.5%(199/632)、15.5%(98/632)(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0%)显著高于对照组(84.5%)(P<0.01)。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骨关节病患病与性别、年龄、BMI存在密切的联系。手法联合铍针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毅锋;肖建春;赖春晖;刘胜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反式载脂蛋白A1模拟肽R-D4 F对人内皮祖细胞黏附及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新鲜人脐静脉血,采用密度梯法从中分离、诱导培养人内皮祖细胞,并使用Dil-ac-LDL和FITC-UEA-1染料进行双荧光染色以及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分别给于牛血清白蛋白、顺式D-4F(50μg/ml)及R-D4F(5~50μg/ml)处理后,采用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及Transwell小室观察内皮祖细胞黏附及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与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相比,D-4F显著增强内皮祖细胞的黏附及迁移功能。相似的是,R-D4F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强内皮祖细胞的黏附与迁移。结论 R-D4F具有与D-4F相似的生物学作用,可促进人内皮祖细胞的黏附及迁移。
作者:贺艳红;袁晓晨;孙京京;朱华江;姚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胰岛β细胞“质”与“量”在机体内各种激素和信号通路的调控下,发生着微妙且精细的变化,共同影响着机体调节血糖的能力。当胰岛β细胞“质”和“量”中的一个或者二者同时出现了问题,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糖尿病( DM )。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DM(T2DM)的主要发病机制。其中,胰岛β细胞在T2DM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这是因为当β细胞仍有足够的代偿能力时,单纯的胰岛素抵抗( IR)并不能导致DM的发生。在T2DM发病过程中,当机体出现胰岛素外周作用缺陷时,胰腺首先会通过提高β细胞分泌功能或β细胞量,来增加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以纠正由IR所造成的血糖水平改变。当胰岛β细胞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增加的胰岛素不能代偿IR时,机体才表现出葡萄糖耐量损伤,并终发展为DM。因此,胰岛β细胞除了具有其“质”的三要素(细胞结构、真胰岛素和胰岛素调节型分泌)外,维持一定的“量”也是保证胰岛β细胞代偿能力的必要条件。
作者:鲁碧楠;庞宗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前行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卡培他滨化疗与单纯行XELOX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选的70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38例)与单纯化疗组(32例),前者予3DCRT同步卡培他滨化疗,后者予卡倍他滨+奥沙利铂化疗方案,均治疗2个周期,对比治疗结束后疗效、毒副反应、癌胚抗原( CEA)水平及手术保肛率。结果同步放化疗组肿瘤控制率(92.1%)高于单纯化疗组(81.3%)(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类型及发生率相近;此外,同步放化疗组出现特异性放疗损伤6例(15.8%),单纯化疗组出现2例置管处感染(6.3%)。同步放化疗组 CEA水平(12.1±4.4)ng/ml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14.4±4.8)ng/ml (P<0.05),术后两组CEA水平均阴转。同步放化疗组、单纯化疗组手术保肛率分别为82.9%、66.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82,P=0.131)。结论3DCRT同步卡培他滨化疗与XELOX化疗均是术前辅助治疗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有效方案,前者在控制肿瘤进展、提高手术保肛率方面更具有优势。
作者:帕力达?阿皮孜阿吉;张瑾熔;阿依古丽?哈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糖胺聚糖( 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的临床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14年3月确诊的52例老年AML患者,随机分为CAG组和对照组,CAG组采用阿糖胞苷( Ara-C)、阿柔比星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针( G-CSF)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CAG组患者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如性别、年龄、病因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AG组总有效率(65.4%)高于对照组(42.3%),CAG组治疗后骨髓恢复时间、平均输注浓缩红细胞数及平均输注单采血小板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分析发现,年龄超过70岁、继发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WBC)≥100×109/L、血小板(PLT)<20×109/L、骨髓原始细胞比例≥0.5的患者其CAG方案治疗后的缓解率低于其他患者(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CAG方案治疗组患者缓解率高、骨髓恢复时间短、输血量少、安全性高。影响CAG方案治疗老年AML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年龄、病因、WBC水平、PLT水平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等。
作者:冀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根据新冠心病干预指南( ATPⅢ)已将糖尿病规划为冠心病高危诱因,是否并存糖尿病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死率呈正相关,且与预后总体情况相关〔1〕。本文分析高血糖对急诊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术后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刘文兵;方快发;张亦辉;林佩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P)5的表达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胸外科及肿瘤外科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行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标本73例,癌旁相应正常肺组织42例为对照。结果73例肺癌组织中 AQP5蛋白表达阳性56例(76.7%),42例癌旁组织AQP5蛋白表达阳性9例(21.4%),与癌旁组织比,肺癌组织的AQP5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 AQP5蛋白表达与性别和年龄无关,与组织类型、分化、淋巴结转移和分期密切相关(P<0.05)。 AQP5蛋白阳性肺癌组织E-钙黏素(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低于AQP5蛋白阴性肺癌组织中(P<0.05)。 AQP5蛋白阳性肺癌组织波蛋白(Vimentin)蛋白阳性表达高于 AQP5蛋白阴性肺癌组织中(P<0.05)。结论AQP5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AQP5可抑制E-cadherin表达,促进Vimentin表达,诱使肺癌EMT。
作者:盛旺;吕晓君;安汉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主要用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而肝脏是甲状腺素代谢和发挥功能的重要脏器,肝硬化时常有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1〕。由于肝脏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在肝硬化患者中,其内分泌功能也会表现出相应的变化。本研究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肝纤维化水平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琴;赵小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高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血β-淀粉样蛋白( Aβ)和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 Tau)的影响。方法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高龄患者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单独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结果术后1 d,对照组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21.39±2.54)低于术前(27.04±1.49),且对照组(21.39±2.54)低于观察组(26.51±1.85)(P<0.01)。观察组MMSE评分不同时间段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 d,对照组Aβ和 Tau的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Aβ和Tau的含量不同时间段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 d,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45.24%)(P<0.01)。术后6 d,两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全麻能增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Aβ和Tau蛋白浓度升高可能是POCD发生的原因之一。腰硬联合麻醉可以通过控制Aβ和Tau蛋白浓度,有效减少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蔡爱球;李锐;刘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析万古霉素治疗老年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34例老年重症感染患者应用万古霉素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指标。结果万古霉素治疗总有效率为85.3%,细菌清除率76.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万古霉素治疗敏感细菌引起的老年重症感染效果显著,相对安全,但治疗过程中应严格监测肝肾功能。
作者:邓晰明;樊俊红;汪华学;赵飞;邹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手术创伤可引起除原发病外机体一系列的内分泌与代谢变化,这与器官低血液灌流、麻醉等因素有关,心血管系统是手术性创伤易累及的部位之一,尤其心脏的功能出现异常后更促进了手术对机体的打击〔1〕。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是手术致心脏功能异常的重要表现,尤其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时,会造成低排出量综合征,加重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性损伤。围术期心律失常既可发生于术中和术后,也可发生于术前,但发生于各个阶段的病因机制等侧重有所不同。总体来说,术前心律失常多与患者的原有病痛及心理性应激有关;术中出现与麻醉操作、麻醉药物、手术创伤、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低血温、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相关;术后发生心律失常与术后管理、术后疼痛、感染、发热等相关〔2〕。本文综述与围术期心律失常有关的原因及相关机制。
作者:王春光;赵小祺;要彤;焦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脊柱侧凸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青少年脊柱侧凸多为先天性畸形,治疗相对简单〔1〕。而成人脊柱侧凸畸形更加僵硬,常伴有神经根症状以及椎管狭窄等。外用支具治疗脊柱侧凸的效果并不理想,而手术内固定治疗是治疗脊柱侧凸的有效方法〔2〕。传统的内固定手术治疗为非弹性内固定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理想。随机手术技术的发展,弹性内固定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脊柱侧凸的治疗当中,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锐;高峰;王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开放剂二氮嗪(diazoxide)预处理对Aβ1~42作用原代培养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2B(NR2B)亚基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层海马神经元并进行鉴定,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Aβ1~42干预组、二氮嗪预处理1h后Aβ1~42干预组(Aβ1~42+diazoxide)、单纯二氮嗪预处理组,并采用免疫印迹检测不同时间点(24 h、72 h)细胞 NR2B亚基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Aβ1~42(2μmol/L)作用神经元24 h 后,与对照组相比,单纯 Aβ1~42干预组和 Aβ1~42+diazoxide 组的 NR2B 亚基蛋白表达均无明显改变。Aβ1~42作用神经元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单纯Aβ1~42组NR2B亚基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与单纯Aβ1~42干预组相比,Aβ1~42+diazoxide组NR2B亚基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Aβ1~42作用原代培养神经元72 h,能够显著增加神经细胞NR2B亚基蛋白的表达量;同时,二氮嗪能拮抗Aβ1~42所引起的NR2B亚基蛋白表达量升高,提示二氮嗪可能通过NMDA受体通路影响Aβ1~42的细胞毒性作用。
作者:夏春凤;李艳菊;朱瑾;杜怡峰;马国诏;张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BAVM)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BAVM患者38例,分为单纯手术、栓塞治疗+手术治疗组,对照组21例,为脑外伤行内减压手术的患者。对比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免疫组化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观察患者病灶脑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结果38例 BAVM 患者治疗后造影,畸形血管团体积完全消失13例(34.21%),病灶体积缩小80%~90%15例(39.47%),体积缩小70%~80%8例(21.05%),体积缩小60%~70%2例(5.26%)。闭塞AVM合并动脉瘤3例(7.89%)。随访期间,患者症状明显改善24例(63.15%),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8例(21.05%),病情恶化有4例(10.53%)。经过介入栓塞治疗,与对照组和常规手术治疗相比,各细胞因子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常规手术治疗也能减少各细胞因子的表达(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与细胞因子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尤其是与 VEGF、IL-6和TNF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1、MMP的相关性较低。结论栓塞后行介入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 BAVM 的致病过程,减少 VEGF以及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表达,其临床变化与VEGF、IL-6和TNF的表达呈现明显相关性。
作者:黄戈;冯正健;李小辉;易晓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Schnitzler等〔1〕首先报道了在床旁使用气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病例。因其操作技术简单实用并且无需X线透视等优点而越来越多的在临床上应用。随着床旁气囊漂浮电极置入进行临时起搏病例的增多,其并发症为临床医师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老年患者占有更大比重,窦房结及房室结退行性变、纤维化、淀粉样变性、脂肪浸润可能是造成老年无胸痛患者缓慢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2〕。本文分析置入气囊漂浮电极行心脏临时起搏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并发症情况。
作者:王艳飞;赵文萍;曹雪滨;贾新未;张兰芳;刘占立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