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怀娟;罗单凤
Stewar 等〔1〕调查显示,老年人便秘发生率为25%~30%〔2〕。直肠前膨出( RC)是引起老年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 ODC)的主要原因。 RC很少单独存在,往往合并直肠黏膜脱垂( IRP)或直肠内套叠( RI)〔3〕。 Longo〔4〕首先报道了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PPH)。国内外学者在不断完善该术式的基础上,将其用到治疗RC和(或)合并RI,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目前还未有这一术式治疗老年ODC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PPH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处理,进一步评价PPH治疗老年人RC和(或) RI相关性ODC的安全性及术后并发症特点。
作者:于杰;龚治林;周启昌;叶辉;朱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无多重耐药危险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对临床用药和治疗的指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住院确诊的老年HAP患者426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 HAP组和晚发 HAP组,采集痰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426例老年HAP患者中病原菌共检出481株;HAP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早发HAP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而晚发HAP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早发和晚发HAP患者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HAP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及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比例增高;另外338株革兰阴性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哌拉西林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早发HAP与晚发HAP耐药率差异显著(均P<0.05),其余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11株革兰阳性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老年无多重耐药危险HAP患者,早发和晚发HAP病原菌构成差别不大,尽管晚发HAP耐药率相对较高,但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故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及降低二重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莲凤;叶瑞梅;刘旗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为骨科大手术,刺激较大,常伴有全身炎症反应,易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 )〔1〕。 C 反应蛋白( CRP)是一种炎症标志物。衰老伴有慢性低度炎症时CRP可增加2~4倍〔2〕。研究〔3〕表明CRP与认知功能关系密切。术后血清CRP水平升高是否能预测POCD的发生有待证实。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麻醉方式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血清CRP水平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变化。
作者:刘沁爽;戚小航;孙东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老年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比索洛尔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疗程8 w。观察其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左室质量指数( LVMI)、室间隔厚度( IVS)、左室后壁厚度(LVWP)、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射血分数(EF)和舒张功能指标(E/A)及血浆脑钠素(BN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肝肾功能等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比索洛尔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的心功能各指标(除NYHAⅣ级)均优于治疗前(P<0.05),其中LVEDV、LVESV、LVMI、EF和E/A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BNP、VEGF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BNP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治疗前后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作者:陈刚;吴旭庭;王镇波;吴志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我放松训练对老年人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选取长沙市某社区睡眠质量下降老年人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一般促进睡眠的健康宣教,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和冥想放松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末、6个月末使用PSQI、爱泼沃斯嗜睡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韦氏记忆量表中国修订版的背数、图片学习、联想记忆、理解记忆4个分量表进行测量。结果除爱泼沃斯嗜睡量表得分的干预主效应和背数的时间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外,其他的得分在时间主效应、干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我放松训练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
作者:康佳迅;王平;孙景贤;曾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60岁)颈椎损伤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该科从2004~2008年收治89例颈椎损伤的老年患者,入院采集的信息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损伤原因、损伤类型、颈椎损伤的节段、神经损伤的类型,伤前是否合并内科疾病等信息。出院采集的信息包括是否进行外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天数等信息。通过患者来院及电话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定期行X线片检查观察损伤节段的融合情况及Frankle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4岁(60~81),男68例,女21例,平均住院时间17 d(1~56);低能量损伤56例,高能量损伤33例;下颈椎损伤77例,上颈椎损伤12例;脊髓完全损伤12例,不完全损伤70例;HALO架外固定治疗23例,手术内固定治疗64例;5例患者围术期间死亡(术前2例,术后3例),16例围术期间发生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时间4年(2~7),61例患者完成了随访,其中,术前Frankel分型 A型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高年龄组(>75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水平低于低年龄组(60~75岁),随访中除3例患者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及内固定物断裂外,其余患者固定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老年患者颈椎损伤原因多为低能量损伤,以下颈椎损伤多见;神经损伤引发的功能丧失与年龄增加、神经损害程度呈正相关;除少部分稳定性损伤或合并严重内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需要 HALO架外固定治疗外,大部分患者都可以通过手术治愈。
作者:杜霞;闫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检测血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 NSTEMI)和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 STEMI)患者中的浓度,探究vaspin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CS患者及对照组共200例,所有的入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初次确诊的ACS患者共15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50例、NSTEMI患者50例和STEMI患者50例;同期住院的对照组50例为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者。测定各组血浆中vaspin浓度、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并结合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常规、血糖、血脂、高敏 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AP组、NSTEMI组、STEMI组血浆 vaspin 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STEMI 组、STEMI组血浆vaspin浓度显著低于UAP组(P<0.05);NSTEMI组、STEMI组血浆vaspin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在冠心病患者中血浆 vaspin浓度随患者血管病变支数增多而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血浆vaspin浓度呈负相关(r=-0.351,P<0.01)。结论 vaspin的血浆浓度越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越高。血浆vaspin浓度可以成为ACS的一个新的指标。
作者:邵冰;吴蔚;王晓萍;孙琳;宋平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以甲钴胺为对照,对临床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CPZD)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有效性、安全性、疗效指标等进行评价。方法检索Medline、CNKI、万方、V1P等数据库,收集相关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研究,鉴定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999例患者。 Meta 分析结果显示:显效分析中,合并的 OR 值为3.82( P<0.00001),有效分析中,合并的 OR 值为5.49( P<0.00001);神经功能改善方面,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合并效应值WMD=5.05(P<0.00001),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合并效应值WMD=2.98(P<0.00001),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合并效应值WMD=3.8(P=0.02),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合并效应值 WMD=3.96(P=0.12)。结论与单独使用甲钴胺相比,采用CPZD联合甲钴胺的方法治疗DPN更加有效,联合用药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作者:苏晓娟;吴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索拉菲尼(SOR)单药、紫杉醇(PTX)单药以及两药联合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周期素依赖性蛋白cyclinD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协同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SOR和不同浓度的PTX,分别组成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另设不加药的对照组,作用于HepG2细胞。 MTT法检测SOR、PTX单药及联用后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凋亡率;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cyclinD1表达。结果 SOR、PTX单药与联用均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且呈明显时间-剂量依赖效应,两药联用有协同效应,可使 HepG2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细胞数减少,联合组与对应的单药组间差异显著(P<0.05);药物作用48 h后,给药组 cyclinD1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药联用cyclinD1表达更显著,与单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 SOR 和 PTX 联用可协同下调 HepG2细胞中 cyclinD1表达,增强了抑制HepG2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效应。
作者:孙炜;宋祥和;卞勇华;俞敏;李玉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褪黑素干预高血压模型大鼠过程中基底前脑三个胆碱能核团神经元、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学习记忆之间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与Morris水迷宫系统,观察外源性褪黑素干预后,基底前脑内侧隔核( MS)、斜角带核垂直支( vDB)与水平支( hDB)的胆碱乙酰转移酶( ChAT)阳性细胞、海马CA1区的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阳性细胞变化及学习记忆变化的趋势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肾性高血压大鼠的hDB的ChAT阳性细胞数明显下降,海马CA1区的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P<0.05);应用褪黑素后可将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逆转到接近正常的水平(P<0.05),但MS或hDB的ChAT阳性细胞数始终均无显著变化(P>0.05);各组大鼠的ChAT阳性细胞形态或GFAP阳性细胞形态亦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肾性高血压模型大鼠中,褪黑素具有保护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免遭损害的作用,并对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产生抑制效应,褪黑素在早期防治因高血压而诱发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或老年性痴呆可能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磨洁琳;郭灵;曾庆堂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6例为病例组,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23例,常规血液透析组23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白细胞介素( 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体重指数( BMI)、血浆总蛋白( TP)、白蛋白( ALB)水平。结果治疗前,高量血透组、常规血透组患者的hs-CRP、IL-6、TNF-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高量血透组患者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而常规血透组较治疗前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高量血透组、常规血透组患者的BMI、TP、AL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高量血透组患者的BMI、TP、AL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常规血透组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明显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陈伟;崔天蕾;谢林伸;李昕怡;吴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1病历摘要患者男,67岁,主因活动后胸闷、气短20余天,加重伴咳嗽、咳痰3 d入院,患者于入院20余天前步行100 m后出现胸闷、气短,伴出汗,无明显胸痛及肩背部放散,停下休息20 min后症状可缓解,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心电图提示“频繁室性早搏”,予以静点盐酸胺碘酮(可达龙)(具体剂量不详)病情无明显好转。3d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少许黄白痰,无明显发热,为进一步治疗而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2年,高血压205/100 mmHg,间断服用复方利血平片,血压波动在140/80 mmHg左右,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病史1年,曾于当地医院输血治疗,血红蛋白在80 g/L左右。饮酒史20年,约500 g/d,戒酒1年。
作者:张鹏宇;杨桂凤;李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XB130蛋白在人体肿瘤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 XB130蛋白在人体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XB130蛋白在15种正常人组织中,即胃黏膜、肾皮质组织、甲状腺组织中高表达,在肺泡上皮、子宫内膜中未见XB130蛋白阳性表达,其余组织均为中-低表达。常见18种肿瘤组织及生殖系统肿瘤中,除子宫颈鳞状细胞癌XB130为阴性,其余肿瘤胰腺导管腺癌、前列腺腺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乳腺导管原位癌、卵巢间变型无性细胞瘤等肿瘤细胞XB130蛋白高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胃腺癌、结肠腺癌、直肠腺癌、肝细胞性肝癌、肾透明细胞型肾癌、肺鳞状上皮癌、肺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卵巢囊腺癌等低表达。结论 XB130蛋白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首次报道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表明XB130可能在促进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廖梦颖;陈斌;刘坚;张为民;丁彦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癌性抑制因子(CIP)2A和(c-Myc)在老年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IP2A和c-Myc在52例老年胶质瘤和12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 CIP2A和 c-Myc与胶质瘤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CIP2A和c-Myc蛋白在老年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4%(34/52)和59.6%(31/52),而两者在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显著〔16.7%(2/12)和25.0%(3/12),χ2=9.403,P=0.002;χ2=4.691,P=0.030〕。 CIP2A和c-Myc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病理分化显著相关(χ2=4.544, P=0.033;χ2=5.369,P=0.020)。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胶质瘤组织中CIP2A与c-Myc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13,P=0.005)。结论老年胶质瘤组织中CIP2A高表达与肿瘤组织病理分化密切相关,并与c-Myc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提示CIP2A可能通过稳定癌蛋白 c-Myc促进老年胶质瘤发生发展。
作者:李培栋;王新军;单峤;吴跃辉;王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衰老和抗衰老问题一直是“引人入胜的谜团”〔1〕,是当今生命科学前沿研究的热点。其中争议很多〔2〕。分歧甚至源自衰老和抗衰老的概念或定义的不统一和对基本知识认识的不一致,甚至逻辑混乱。如今“抗衰老”似乎很容易:真的是这样吗?
作者:张雨林;胡国义;金承烈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在分子水平探讨芦荟凝胶促进糖尿病创面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3组,A组为正常组,B组和C组应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建立全皮伤口模型,B组给予生理盐水处理创面,C组给予芦荟凝胶干预,4次/d,通过胶原纤维-Masson三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评估伤口形成后3、7、14 d皮肤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大鼠皮肤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9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TIMPs)-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B组大鼠伤口愈合明显迟缓。芦荟凝胶干预可加速糖尿病大鼠大鼠伤口愈合。伤口愈合过程中,B组MMP-9 mRNA水平持续高于A组(P<0.01),而 TIMP-1 mRNA水平持续低高于A组(P<0.01);给予芦荟凝胶干预的C 组 MMP-9 mRNA和TIMP-1 mRNA水平仅在伤口形成第3天与A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余时间点均与A组相近。芦荟凝胶干预可降低大鼠伤口组织MMP-9 mR-NA /TIMP-1 mRNA比值。结论糖尿病大鼠皮肤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减慢,芦荟凝胶干预可加速糖尿病大鼠伤口愈合,芦荟凝胶的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MMP-9/和TIMP-l水平实现的。
作者:张扬;朱平;徐刚;赖美铮;熊晓清;郭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脑膜瘤的发病机制。方法以人脑膜瘤组织和配对瘤旁正常蛛网膜组织为研究材料,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脑膜瘤相关蛋白质。应用GO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鉴定出4个具有氧化还原酶活性的上调表达蛋白。结论该研究揭示了脑膜瘤蛋白质组中的4个具有氧化还原酶活性的上调表达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脑膜瘤的发生和发展分子机制提供了初步数据。
作者:崔广强;矫爱红;刘爱娜;陈剑;邹鹏;刘杰;陈鸿光;张洪涛;张在强;吴鑫;汤国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高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血β-淀粉样蛋白( Aβ)和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 Tau)的影响。方法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高龄患者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单独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结果术后1 d,对照组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21.39±2.54)低于术前(27.04±1.49),且对照组(21.39±2.54)低于观察组(26.51±1.85)(P<0.01)。观察组MMSE评分不同时间段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 d,对照组Aβ和 Tau的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Aβ和Tau的含量不同时间段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 d,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45.24%)(P<0.01)。术后6 d,两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全麻能增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Aβ和Tau蛋白浓度升高可能是POCD发生的原因之一。腰硬联合麻醉可以通过控制Aβ和Tau蛋白浓度,有效减少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蔡爱球;李锐;刘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Schnitzler等〔1〕首先报道了在床旁使用气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病例。因其操作技术简单实用并且无需X线透视等优点而越来越多的在临床上应用。随着床旁气囊漂浮电极置入进行临时起搏病例的增多,其并发症为临床医师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老年患者占有更大比重,窦房结及房室结退行性变、纤维化、淀粉样变性、脂肪浸润可能是造成老年无胸痛患者缓慢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2〕。本文分析置入气囊漂浮电极行心脏临时起搏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并发症情况。
作者:王艳飞;赵文萍;曹雪滨;贾新未;张兰芳;刘占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和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以上。上海作为中国第一个步入老龄化的城市,其老龄化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特点。
作者:王蓓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