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as途径调控芬太尼与5-氟尿嘧啶联合诱导MCF-7乳腺癌细胞凋亡

王志学;张晓侠;雷燕;李艳;苏天亮

关键词:芬太尼, 5-氟尿嘧啶, 人乳头癌细胞株, 流式细胞技术, 凋亡, Western印迹, Fas, 半胱氨酸蛋白酶-8
摘要:目的:探讨芬太尼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人乳头癌细胞株(MCF-7)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Fas途径的调控机制。方法作用48 h后通过流式细胞技术( FCM)检测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碘化丙啶( Annexin V-EGFP/PI)染色的细胞凋亡情况,通过 Western 印迹检测Fas、半胱氨酸蛋白酶( Caspase)-8表达情况。结果1μmol/L 及10μmol/L 浓度的芬太尼单独应用均引起凋亡率增加, Fas、Caspase-8表达增强( P<0.05,P<0.01);5-FU单独应用后凋亡率亦明显增加,Fas、Caspase-8表达增强( P<0.01);三种浓度芬太尼与5-FU联合应用均具有协同作用( P<0.01)。 Caspase-8与Fas表达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r=0.877,P<0.01)。结论一定浓度的芬太尼、5-FU及联合应用48 h对MCF-7乳腺癌细胞有促进凋亡作用,并显著上调Fas表达和Caspase-8活性,两药联合应用启动外源性凋亡途径具有协同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参皂苷Rg1对帕金森病小鼠黑质EphB1、ephrinB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中EphB1、ephrinB2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27只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小鼠腹腔注射人参皂苷 Rg1预防给药,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构建 PD模型。观察小鼠游泳情况并评分。2 w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 TH)的表达,采用 RT-PCR法检测黑质 EphB1、ephrinB2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印迹法检测黑质EphB1、ephrinB2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不同时间点游泳实验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人参皂苷 Rg1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TH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 EphB1、ephrinB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人参皂苷Rg1组(P<0.01);Western 印迹显示模型组 ephrinB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人参皂苷 Rg1组(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降低EphB1、ephrinB2的表达而改善PD症状。

    作者:朱丰霞;王淑秀;段瑛;李培艳;张哲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Fas途径调控芬太尼与5-氟尿嘧啶联合诱导MCF-7乳腺癌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芬太尼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人乳头癌细胞株(MCF-7)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Fas途径的调控机制。方法作用48 h后通过流式细胞技术( FCM)检测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碘化丙啶( Annexin V-EGFP/PI)染色的细胞凋亡情况,通过 Western 印迹检测Fas、半胱氨酸蛋白酶( Caspase)-8表达情况。结果1μmol/L 及10μmol/L 浓度的芬太尼单独应用均引起凋亡率增加, Fas、Caspase-8表达增强( P<0.05,P<0.01);5-FU单独应用后凋亡率亦明显增加,Fas、Caspase-8表达增强( P<0.01);三种浓度芬太尼与5-FU联合应用均具有协同作用( P<0.01)。 Caspase-8与Fas表达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r=0.877,P<0.01)。结论一定浓度的芬太尼、5-FU及联合应用48 h对MCF-7乳腺癌细胞有促进凋亡作用,并显著上调Fas表达和Caspase-8活性,两药联合应用启动外源性凋亡途径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王志学;张晓侠;雷燕;李艳;苏天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红景天苷诱导小鼠肝癌细胞凋亡作用的机制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诱导小鼠肿瘤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及其诱导细胞凋亡分子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肝癌细胞( HepA )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环磷酰胺组( CTX组)、红景天苷组( Sa组),分析红景天苷对肿瘤组织凋亡形态以及凋亡抑制基因( Bcl-2)、Bcl-2相关 X 蛋白( Bax)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经红景天苷处理的肿瘤细胞凋亡数量较对照组多,细胞凋亡指数达到20.1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Bcl-2表达减少而Bax表达增加。结论红景天苷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凋亡的机制为激活凋亡的线粒体途径。

    作者:宋汉君;吕少春;李丽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DNA甲基化与广西巴马地区长寿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与巴马长寿的关系。方法在广西巴马县长寿家族中选取60例90~110岁老人组成长寿组,在非长寿家族中选取48~85岁的健康者60例组成对照组。抽取外周血2 ml,构建DNA混合池,利用Roche-NimbleGen甲基化芯片技术对研究人群的全基因组进行扫描,使用SPSS17.0软件及在线分子功能注释系统( MAS)进行数据分析,P<0.01视为甲基化程度较高的序列。结果共筛查出6441个超甲基化位点,其中长寿组392个,对照组6049个。高甲基化位点共涉及1618个基因,长寿组有133个,对照组有1485个。两组人群的高甲基化基因均涉及24个生物学功能,均以细胞过程、生理过程、生物调控为主。长寿组高甲基化基因涉及42个信号通路,对照组涉及156个信号通路。长寿组和对照组中均有与年龄相关性疾病有关联的高甲基化基因,长寿组中涉及较多疾病的基因有CCKBR、COL18A1、EGR3、H19、IL11、TIMP1、S100A1等;对照组中涉及较多疾病的基因有ACSL1、ADAMTS13、ADCY8、AHRR、ARVCF、ATP2A1、ATP5I、BCS1L、GCK、ITGA2B等。结论本研究利用芯片技术筛查获得了与长寿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的高甲基化位点、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分类、信号通路,为DNA甲基化和长寿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作者:李春宏;黎湘娟;陆华湘;农清清;覃健;何敏;张志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适应证

    有创-无创序贯性通气技术是目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一种通气策略〔1〕,国内学者〔2〕提出以“感染控制窗”的出现为时间切换点,已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成功的经验。高海拔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缓解期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取得显著改善动脉血气和肺功能的效果〔3〕。本文旨在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用于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适应证和时机。

    作者:牛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酯酶、胆汁酸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胆碱酯酶(ChE)和胆汁酸(BA)的检测对老年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价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93例老年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LB、PAB、ChE、BA 等水平对比分析,以36例老年肝损害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肝硬化组ALB、PAB、ChE水平明显下降(P<0.01),BA水平明显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联合检测血清ALB、PAB、ChE 和 BA有助于老年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估与预后判断。

    作者:臧晓珍;黄迪;李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改良超滤联合血液回收对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改良超滤联合血液回收对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82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常规手术和改良超滤联合血液回收的方法手术。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心功能、出血量、库血用量、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活化全血凝固时间、高敏 C反应蛋白( hsCRP)、同型半胱氨酸( Hcy)、糖类抗原( CA)125、B型钠尿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47,P<0.05);术后24 h出血量、库血用量、血细胞比容、术后24 h尿量及呼吸机辅助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t=2.36、2.29、2.18、2.21、2.19,P<0.05);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hsCRP、LVEF、D-二聚体、PLT均有显著性改变( t=2.27、2.13、2.09、2.45、2.58、2.64、2.19、2.06,均 P<0.05);治疗后研究组 hsCRP、D-二聚体、术后6 h出血量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2.25、2.11,P<0.05)。结论改良超滤联合血液回收在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可减少早期出血量及异体输血量,可以改善术后老年患者的早期预后及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心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周朝元;韩培立;张杰;牛珊珊;付庆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层螺旋CT的吸呼双相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吸气相和呼气相多层螺旋 CT(MSCT)表现,并对空气潴留征及平均肺密度的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于该院呼吸科被明确诊断为COPD患者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吸气相、呼气相胸部MSCT与常规肺功能( PFT)检查,分析呼吸双相MSCT表现,统计空气潴留评分值及平均肺密度( MLD),并与PFT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COPD患者空气潴留评分值、深呼气末MLD(MLDex)、深呼气末MLD(MLDin)-MLDex均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残气量/肺总量(RV/TLC)有显著相关性(P<0.01),MLDin与 PFT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呼气相 MSCT能发现细微病变,有助于COPD的早期诊断,吸气相、呼气相CT指标与肺功能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能够定量分析并反映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作者:马君;王婧雯;杨小花;徐建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外周血中皮质醇水平与老年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皮质醇水平和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老年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共纳入100例入住该院诊断为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老年患者,根据其病情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组,同时选择40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外周血中皮质醇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并随访观察外周血皮质醇水平变化。结果100例诊断为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老年患者中,早期肝衰竭46例,中期32例,晚期22例。四组患者皮质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肝衰竭程度的增加,皮质醇水平逐渐降低,ALT、AST、TBil水平逐渐上升,其余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皮质醇水平与 ALT、AST、TBil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HBV-DNA 无相关性。100例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老年患者存活45例,死亡55例,诊断第1、7、14、21、30天存活组皮质醇水平均高于死亡组( P<0.05);且随时间发展,存活组皮质醇水平呈上升趋势,死亡组呈下降趋势。结论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皮质醇水平随病情加重而下降,其水平可作为临床预测患者生存预后的指标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玉秋;常树珍;沈菲;董格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某区养老院老年人营养知识调查

    行为和生活方式已成为当今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影响因素〔1〕,其中饮食习惯和营养因素又与老年人多发病的发生和发展直接相关〔2〕。老年人由于特殊的体质,其营养素的水平不同于成年人,养老院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健康问题〔3〕。而我国老年居民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4〕,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与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如膳食模式向西方膳食结构转化,即粮谷类食物摄入量减少〔5,6〕,动物性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及蔬菜水果摄入减少等〔7,8〕,进而使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Arnet等〔9〕指出改善老年人的膳食、营养状况对改善老年人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社会负担都有深远的意义。本研究旨在了解养老院老年人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

    作者:张春宏;熊祥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2年5月至2010年5月该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且行闭合复位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者350例,术后随访患者6年,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结果随访350例中有46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其发生率为13.1%,发生的时间为伤后8~72个月,平均(18.3±0.3)个月。根据年龄、骨折移位情况和骨折的复位情况分组,两组间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092,12.782,11.023;P=0.018,0.016,0.027);根据伤侧、性别、损伤机制、手术前时间间隔分组,两组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5.498,6.529,5.436,6.821;P=0.069,0.076,0.079,0.057)。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骨折移位情况、骨折复位的质量是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因素(OR=2.069,3.435;P=0.023,0.019)。结论闭合复位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较好方法,骨折移位状况以及骨折复位的质量是股骨头坏死发生的相关性因素。

    作者:马慧勇;曹江龙;李旭晨;韩纯杰;秦秀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TGF-β1和PAI-1在老年IgA肾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液及尿液中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1在老年 IgA肾病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方法检测研究对象肾脏组织、血液及尿液中 TGF-β1和 PAI-1水平。结果与老年人和青少年非IgA肾病患者相比,老年IgA肾病患者肾脏组织、血液和尿液中TGF-β1和PAI-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老年IgA肾病患者肾脏组织、血液及尿液中TGF-β1和PAI-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老年IgA肾病患者肾脏组织、血液和尿液中TGF-β1和PAI-1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老年IgA肾病辅助诊断及判断疾病进展的手段之一。

    作者:樊平;梁新华;邹川;刘旭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有创和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有创和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 BNP)的影响。方法选择61例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机械通气方法不同分为有创通气组31例和无创通气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常规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有创通气组采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无创通气组采取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浆BNP变化。结果治疗24 h后,有创通气组pH、动脉血氧分压( PaO2)明显高于对无创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血浆BNP明显低于无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COPD 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功能,降低血浆BNP,有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优于无创正压通气。

    作者:陶小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目的: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与动力髋螺钉( 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根据固定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 PFAN 组应用 PFAN内固定,DHS组应用DHS内固定,术后随访患者1年,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FAN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显著小于DHS组(P<0.05);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 PFAN组Harris髋关节评分略高于DHS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A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DHS组(P<0.05)。结论 PFNA相比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栾和旭;杨帆;王剑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Pilon骨折患者术后踝穴形态改变与踝关节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Pilon骨折患者术后踝穴形态改变与踝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该院5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Pilon骨折患者,依据Mazur评分法对患者患侧的踝关节功能实施评分分组。优组(93~100分)29例,良组(87~92分)12例,可、差组(<87分)9例。35例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9例患者行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6例患者行分步延期性切开复位联合内固定治疗,术后3、6、12个月时分别拍摄踝关节踝穴位及侧位X线片,对比踝穴高度、宽度、深度、踝穴的冠状位及矢状位的角度,并进一步比较各组踝穴指标在患侧和健侧的差值情况。结果患者患侧的踝穴宽度和深度、冠状位角度及矢状位角度均显著大于健侧值(均 P<0.05);但对比踝穴高度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各组在宽度差、深度差、冠状位角度差、矢状位角度差等方面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在高度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在可、差组中,踝穴宽度术后和健侧之间的差值均>2 mm,而良、优组大差值均在2 mm以下(均 P<0.05)。结论 Pilon骨折术后踝穴形态变化可能影响患者踝关节的屈伸功能恢复,应值得重视。

    作者:肖可明;许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法骨化醇对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法骨化醇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OP)老年女性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T2DM合并OP老年女性患者90例作为OP组,选取同期T2DM非OP老年女性患者88例作为对照组。给予OP组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48 w,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两组股骨颈及ward三角区的骨密度( BMD)、踝臂指数( ABI)、心踝血管指数(CAVI)、颈动脉内膜中厚度(IMT)、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CAP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变化。结果 OP组的BMD及AB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AVI、IMT、CAP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48 w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OP组经股骨颈及ward三角区的BMD以及HDL水平均显著升高,LDL水平显著降低(P<0.05);动脉硬化参数ABI、CAVI、IMT以及CAPS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股骨颈及ward三角区的BMD无明显变化,生化指标 HbA1c、FPG、HDL以及LDL的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动脉硬化参数ABI、CAVI、IMT以及CAPS均显著加重,ABI显著下降,CAVI、IMT以及CAPS均显著上升(P<0.05);IMT增加:OP组20例,对照组46例,两组IMT进展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CAPS进展:OP组27例,对照组63例,两组 CAPS 进展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伦磷酸钠与阿法骨化醇联用能够改善T2DM联合OP老年女性患者的AS参数,一定程度上延缓AS进展。

    作者:汪元浚;杨发满;刘冀;李蓉;张培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机械通气相关性腹胀研究进展

    机械通气( MV)相关性腹胀主要表现为腹部膨隆、皮肤绷紧、按之较硬,当积气压迫膈肌和胸腔时,可出现气急和呼吸困难,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 MV的普遍应用与之相关的腹胀也逐渐增多,腹胀可导致或加重限制性通气障碍,严重影响通气疗效及疾病预后。针对不同基础疾病患者,新的通气方式不断被应用,如直立位MV〔2〕,但其能否避免MV相关性并发症的出现,开展MV相关性腹胀的临床研究,仍然是当前研究的焦点。

    作者:张骅;张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耳部按摩的降血糖效果

    耳穴按压是中医学中的经典保健预防疾病方法,糖尿病是耳穴按压治疗的优势病种〔1〕。但临床应用取穴多样,临床护士、病人掌握有难度,不易坚持。基于以上认识,耳部按摩可刺激耳部多个穴位,同时又能发挥经络自身的调节作用〔2〕。耳部按摩方法在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方面发挥作用〔3〕。本研究旨在观察耳穴按摩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

    作者:宋丹;赵莉娟;王丽;江志虹;马剑芬;段秀卿;张端香;毕守红;彭宝虹;伍胥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兔关节软骨细胞原代培养及生物学鉴定

    目的:探讨兔膝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分析软骨细胞在体外不同阶段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取4周龄健康新西兰兔膝关节软骨,以机械分离和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获取膝关节软骨细胞,经体外培养、传代。观察不同培养阶段细胞形态和生长,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并绘制生长曲线,甲苯胺蓝和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软骨细胞。结果兔软骨细胞经两步消化,可获取高纯度的软骨细胞,细胞活性率可达95%以上,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荧光呈阳性结果。原代细胞和第一代细胞呈多角形,传代4~5代后,细胞形态逐渐由多角形变为梭形,基质分泌氨基多糖和胶原染色变浅。结论成功建立了简单易行的软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通过传代可以获取大量实验细胞,但仅限于5代以内软骨细胞适用于组织工程研究。

    作者:赵海洋;马子君;路屹;陈传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卵巢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卵巢恶性肿瘤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宫颈癌,宫体癌,居第三位〔1〕。卵巢癌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化疗已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临床中很多肿瘤的初次化疗一般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然而终仍难免复发,其中卵巢癌也是如此〔2〕。随着化疗的进行,卵巢癌细胞逐渐产生耐药( MDR)。卵巢癌术后治疗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卵巢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了MDR。卵巢癌耐药机制的研究主要包括有〔3〕:①细胞内化疗药物外排的机制;②细胞内化疗药物代谢解毒增加的机制;③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加的机制;④信号传导通路障碍的机制;⑤细胞凋亡异常的机制;⑥其他机制。本文针对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杨晶珍;刘海清;张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