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爱华;王海鹏;赵华;何欣
目的:观察斑蝥酸钠维生素B6对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细胞株( 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MTT)检测不同浓度的斑蝥酸钠维生素 B6对 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经斑蝥酸钠维生素B6作用后的SKOV3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及凋亡率。结果不同浓度的斑蝥酸钠维生素 B6制剂对 SKOV3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相对增多,SKOV3细胞凋亡率升高。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 B6制剂对 SK-OV3细胞生长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SKOV3细胞G1期向S期转化进程,从而使S期细胞减少,造成G2/M期细胞相对增多,诱导SKOV3细胞凋亡。
作者:关永红;祁盛昆;刘贤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 HoLEP)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TUEVP)治疗有症状前列腺增生症( BPH)的治疗效果。方法分别采用HoLEP和TUEVP对240例BPH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Qmax)比较均得到显著改善(P<0.001)。 HoLEP组手术时间较TUEVP组长,术中出血HoLEP组较TUEVP组明显减少,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HoLEP组较TUEVP组明显减少(均P<0.001)。结论 HoLEP能达到与TUEVP完全相同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是目前BPH激光治疗中较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新技术。
作者:尹雪冬;程飞;张永瑞;魏巍;王金国;安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ICS/LABA联合川芎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大鼠肺部炎症的干预作用。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模型组( B组)、川芎嗪组( C组)、中剂量ICS/LABA组( D组)、中剂量ICS/LABA联合川芎嗪组( E组)、高剂量 ICS/LABA组( F组)、高剂量ICS/LABA联合川芎嗪组( G组),每组10只。采用烟熏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 LPS)法建立COPD模型。吸入ICS/LABA中、高2个剂量及川芎嗪腹腔注射进行干预。观察大鼠肺功能及肺组织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测定血中CD4、CD8值,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中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物(SLPI)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MMP-9 mRNA的表达。结果 B组大鼠肺泡壁破坏,肺大疱形成,间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符合COPD肺组织病理改变,各干预组均有所减轻;B组大鼠MMP-9及其mRNA相对含量、TGF-β1浓度比A组大鼠显著升高;CD4/CD8比A组大鼠明显降低。经ICS/LABA及川芎嗪干预后,各组大鼠MMP-9及其mRNA相对含量、TGF-β1浓度与B组大鼠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CD4/CD8、SLPI比B组大鼠有显著提高(P<0.05),以G组疗效明显(P<0.05)。相关分析表明,MMP-9与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FEV0.3)/用力肺活量(FVC)呈负相关(r=0.8613,P<0.01);SLPI 与FEV0.3/FVC呈正相关(r=0.8321,P<0.01)。结论 ICS/LABA和川芎嗪均可抑制COPD大鼠肺部炎症,高剂量ICS优于低剂量ICS,且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GF-β1、MMP-9水平并调节SLPI及CD4、CD8的表达而实现。
作者:金明哲;熊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中心法则认为遗传信息被储存在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中〔1〕,长链非编码RNA是一种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但不具备编码蛋白质功能的基因转录产物〔2~4〕。先前的大部分研究仅仅发现非编码RNA( ncRNA)拥有一些结构功能,但近些年来RNA领域的一些研究开始挑战先前对 ncRNA 的一些认识〔3,5~11〕,LncRNA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高逸冰;程文;高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 N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1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的表达,分析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97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经体检证实为健康的成年人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NO、IGF-1和MIF的表达。结果观察组血清中NO、IGF-1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IF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同病变程度和不同预后患者血清中NO、IGF-1和MI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IGF-1和MIF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中 NO、IGF-1低表达,MIF高表达,IGF-1和MIF具有协同负向作用,共同促进病变的发生和进展。
作者:陈宝友;李强;刘爱;周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山茱萸多糖对衰老模型小鼠肝细胞 SIRT1和 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定量 RT-PCR 法测定小鼠肝组织SIRT1 mRNA和p53 mRNA的表达,并观察山茱萸多糖对其影响。结果与青年对照组相比,衰老模型组小鼠 p53 mRNA表达增高,SIRT1 mRNA表达降低(P<0.01)。山茱萸多糖可降低p53基因表达(P<0.05),使SIRT1基因表达增强,但与衰老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山茱萸多糖大小剂量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山茱萸多糖通过影响SIRT1对p53的作用而延缓衰老。
作者:李晶;欧芹;江旭东;王迪迪;朴金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帕金森病( 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PD患病率为1.7%,患病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近〔1〕。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异常〔2〕。目前治疗PD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细胞移植及康复治疗。现将近几年对PD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安子薇;李建民;吴庆文;陈长香;王莉;崔颖;刘广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颅内静脉窦血栓( CVST)早于1825年由Ribes报道,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脑血管病,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脑静脉系统狭窄或闭塞,颅内静脉回流受阻,伴随颅内压增高为特点的神经系统疾病,约占所有脑卒中的0.5%〔1〕,以中青年人多见,病因复杂,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被临床医师漏诊或误诊。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CVST逐渐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病死率已有所下降。本文总结近几年CVST的影像学检测方法,描述其临床表现,旨在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断。
作者:朱美娜;邢影;吴淼;郑昭时;杨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老年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C、-D、A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2的表达和幽门螺旋菌( Hp)-L型感染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胃癌患者手术病理组织蜡块标本90例,采取免疫组化法测定 VEGF-C、-D、-A、FGF-2、Hp-L型表达水平,计算微淋巴管密度(LVD)。结果 Hp-L型阳性组VEGF-C、-D阳性率显著高于Hp-L型阴性组(P<0.01)。 VEGF-C、-D阳性表达组和 Hp-L感染LVD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C、-D、FGF-2表达和 Hp-L型感染阳性率、LVD 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1)。LVD和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Hp-L型感染、VEGF-C、-D、FGF-2和胃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Hp-L型感染、VEGF-C、-D在胃癌组织淋巴管生成方面具有一定作用,Hp-L型感染、VEGF-C、-D、FGF-2可共同促进胃癌的淋巴结转移。
作者:王成;袁丽萍;殷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 T2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60岁高血压伴T2DM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A及对照组B,每组40例,对照组A口服厄贝沙坦;对照组B口服氨氯地平;观察组联合口服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每组患者给予12 w 治疗,对比分析三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三组治疗12 w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SBP、DBP均低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均 P<0.05);观察组降压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A 及对照组 B(均 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三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 T2DM,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汪佑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心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CHF)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60例 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常规采用治疗方案,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脑钠肽( BNP)水平。结果研究组心衰评分总有效率87.5%,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3.8%,75.0%)。两组患者心率,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BNP水平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 ),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LVESV)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左室短轴缩短率( LVFS),左室射血分数( LVEF),心搏出量( SV)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CHF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心室重构,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邵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散居退休居民营养及健康状况。方法通过微型营养评定( MNA)问卷调查,结合人体测量学指标,包括体质指数(BMI)、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腓肠肌围、腰围、臀围等,对99名广州市社区退休居民进行营养评估。结果30人(30.3%)MNA总分<23.5,属于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高危状态;应用腰围、腰臀比和BMI评估,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5.7%、65.7%和51.5%;MNA 总分与多项人体测量学指标显著相关。结论社区退休居民中营养过剩和营养低下并存,必须加强营养干预。
作者:王雪吟;卢晓翠;李洁莹;甘雨;王默颖;邓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龄关节炎病人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实际效用。方法任意抽选该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接收的42例高龄关节炎病人,在平均分组模式下进行研究,将其中21例高龄病人归纳为实验组,其余纳入对照组。通过 TKA为实验组的高龄病人实施髌骨治疗,采取非置换手术方案为对照组病人实施治疗,手术前后统计42例病人的 KSS 分数以及 Feller 分数,分析手术取得的效果。结果两组高龄病人接受手术后,膝盖部位的功能均有所恢复,而髌骨的复原情况也良好。相较对照组而言,实验组取得的效果更佳( P<0.05)。结论基层医疗机构应对置换膝关节的手术方案进行普及,提升高龄关节炎病人髌骨的复原速率,提高病人膝关节部位的活动机能。
作者:周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与贝前列素钠片序贯疗法治疗老年临床期糖尿病肾病( DN)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该院肾病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首次诊断为DNⅥ期合并有中度高血压的老年患者107例。在低盐、低脂饮食的基础上,进入到4 w导入期,终102例患者入选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前列地尔组、序贯治疗组,每组34例。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 w后尿总蛋白、微量白蛋白( UMA)、肾血流、尿6-酮-前列素F1α、血栓素B2的改变情况。结果前列地尔组和序贯治疗组治疗4 w后UMA、尿总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其中序贯治疗组下降程度与前列地尔组相比更为明显( P<0.05)。前列地尔组和序贯治疗组治疗4 w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主肾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的阻力指数均明显降低(均P<0.05);其中序贯治疗组降低幅度较前列地尔组更为明显。治疗4 w后前列地尔组与序贯治疗组患者尿6-酮-前列素F1α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尿血栓素B2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与前列地尔组相比,序贯治疗组变化程度更明显。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与贝前列素钠片序贯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临床期DN患者的肾血流和血栓素A2与前列腺素I2的平衡,降低尿蛋白。
作者:张林霞;孙茜;孙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群(年龄≥80岁)肾小球滤过率( eGFR)及不同估算公式间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高龄老人体检数据,以Cockcroft-Gault(C-G)公式、慢性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组(CKD-EPI)公式和中国改良肾病饮食调节(MDRD)公式分别计算 eGFR,比较不同性别肾功能的差异及各公式评估 eGFR 的差异。结果三种估算公式所得 eGFR值分别为(53.78±0.96)、(69.59±1.08)、(84.59±1.69) ml?min-1?1.73 m-2(F=143.34,P=0.000),无性别差异;肾功能下降发生率分别为 C-G(76.74%)、CKD-EPI(23.84%)、改良 MDRD(11.63%)(χ2=176.03,P=0.000)。结论高龄老年人群eGFR值均显著下降,且无性别差异,CKD-EPI公式可能更适合高龄老年人的eGFR评估。
作者:聂颖;刘博;王伟;刘红军;孔令伟;卢云涛;常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骨质疏松在老年人十分多见〔1〕,由此引发骨折亦非少见〔2〕。阿仑膦酸钠是强有力的二磷酸盐制剂,可抑制骨质吸收〔3〕,并可增加骨密度( BMD)降低骨折危险性〔4〕。每天一次应用甲状旁腺激素制剂亦增加骨质疏松病人的BMD〔5〕,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骨折危险。联合使用甲状旁腺激素和阿仑膦酸钠增加BMD效果可能优于单独使用。本研究观察甲状旁腺激素和阿仑膦酸钠对男性骨质疏松患者BMD的影响。
作者:刘长永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脂代谢状况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出血转化( HT)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选取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4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于入院次日空腹测定血脂水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入院后1 w应用头部磁共振成像( MRI)或 CT复查脑出血转化情况,应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HT发生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245例脑梗死中合并HT 43例,非 HT 202例。与非 HT组比,HT组房颤、尿激酶溶栓、糖尿病史发生率高,脑微出血(CMB)、脑白质疏松发生率较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低,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水平较高(均 P<0.05)。两组脑梗死分型存在统计学差异,HT组溶栓时间窗较长(均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心源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NIH-SS评分为缺血性脑卒中HT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DL-C为保护因子。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低水平LDL与HT相关。糖尿病史、NIHSS评分、溶栓时间窗、LDL-C是影响HT患者溶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孙玉华;许予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重构患者核因子( NF)-κB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老年体检人员血管行超声检测,选择38例具有颈动脉硬化血管重构者为研究对象(颈动脉重构组),以同龄颈动脉正常的老年人36例为对照组。常规检测心电图、胸片、血液生化等指标,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化表达率。用直线回归分析法探讨颈动脉血管重构与 NF-κB活化率的相关性。结果①颈动脉重构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内径较对照组增宽,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斑块积分显著增加。②颈动脉重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 NF-κB活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颈动脉重构组NF-κB水平与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颈动脉重构与 NF-κB 活化率密切相关,NF-κB 可能参与了颈动脉重构及粥样斑块形成的过程。
作者:郑舒展;李郁;罗兴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SK-7041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致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的抑制作用。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肥大组、SK-7041组。利用AngⅡ刺激心肌细胞造成肥大模型,并给予SK-7041进行干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 mRNA表达;相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表面积和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在AngⅡ作用下表面积增加,超微结构发生改变;β-MHC mRNA和c-fos蛋白表达增加(P<0.05)。给予SK-7041干预后,上述变化显著缓解(P<0.05)。结论 SK-7041可抑制AngⅡ刺激引起的心肌细胞肥大,为临床上治疗心肌肥厚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作者:陆莹;肖刚;任鹏;蒋桂华;王新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遵义市疾病分布情况以进行针对性防治。方法选取该市医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老年患者中急诊死亡者334例,统计患者的性别、死亡原因、死亡时间、死亡季度等病情资料,使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急诊老年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死亡病例的性别分布、死因分布、死亡时间及季度分布。结果死因分布:按频率排列为心脑血管病、创伤和猝死、消化系统病、呼吸系统病、中毒等,其中心脑血管病多见;季度分布:第一和第四季度死亡较多,而第二和第三季度较少;死亡时间分布:急诊死亡多发于0∶00~6∶00;性别分布:男女之间死亡率差异明显,综合男女比例为1.34∶1。结论应根据疾病的流行病学规律制定防治措施,包括重点关注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病、创伤和猝死疾病,注重凌晨时间段的急救护理;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忠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