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的评估

聂颖;刘博;王伟;刘红军;孔令伟;卢云涛;常玲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率, 慢性肾脏病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群(年龄≥80岁)肾小球滤过率( eGFR)及不同估算公式间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高龄老人体检数据,以Cockcroft-Gault(C-G)公式、慢性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组(CKD-EPI)公式和中国改良肾病饮食调节(MDRD)公式分别计算 eGFR,比较不同性别肾功能的差异及各公式评估 eGFR 的差异。结果三种估算公式所得 eGFR值分别为(53.78±0.96)、(69.59±1.08)、(84.59±1.69) ml?min-1?1.73 m-2(F=143.34,P=0.000),无性别差异;肾功能下降发生率分别为 C-G(76.74%)、CKD-EPI(23.84%)、改良 MDRD(11.63%)(χ2=176.03,P=0.000)。结论高龄老年人群eGFR值均显著下降,且无性别差异,CKD-EPI公式可能更适合高龄老年人的eGFR评估。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壮骨关节胶囊配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液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壮骨关节胶囊配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尼美舒利口服治疗,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观察组:采用尼美舒利、壮骨关节胶囊及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膝部功能评分及膝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膝部行走、上下阶梯、手杖支撑都高于对照组( P<0.05或 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膝部疼痛、伸直迟滞都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评分高于对照组总评分(P<0.05)。结论壮骨关节胶囊配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膝部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王志彬;陈传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风险及预后

    目的: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手术预后因素。方法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300例,分析不同年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COX分析评价影响老年组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3、5年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结果≥70岁组高中分化腺癌比例、TNM分期Ⅲ~Ⅳ期、区域淋巴结转移、腹腔及远处转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70岁组(P<0.05)。 COX 多因素分析提示,TNM 分期、组织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腹腔及远处转移均为影响≥70岁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70岁组3年生存率为57.66%(79/137),3年无病生存率为48.91%(67/137);5年生存率为24.82%(34/137),5年无病生存率为21.17%(29/137)。结论应对TNM分期高、组织类型为高中分化腺癌、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腹腔及远处转移的≥70岁结直肠癌患者加强术后监测,以降低术后复发率,提升患者术后生存率。

    作者:牛文博;张娟;周超熙;王贵英;于跃明;于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基于多层感知器模型的左室Tei指数参考值地理分布

    目的:探讨地理环境因素纳入左心室Tei指数正常参考值制定的考量范围内及分析其对健康人左室 Tei指数参考值的影响。方法选取地形、气候、土壤3大类25项地理环境指标与健康人左心室Tei指数进行相关分析,选取有显著相关的9项指标参与多层感知器与 RBF网络建模,通过学习训练加强预测精度建立模型,与未参与建模的实测值对比,基于多层感知器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效果较好,在95%的置信度下,二者无显著差异。通过对数据的正态性检验分析,选取析取克里金插值法内插出基于多层感知器模型预测的中国健康人左心室 Tei指数参考值的地理分布图,拟合参考值的三维空间趋势图并分析环境对指标的影响机制。结果左心室Tei指数与纬度,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气温年较差,年平均风速,表土粉土阳离子交换量,表土CaSO4含量,表土碱度,表土盐分有显著相关性,基于多层感知器模型的预测值分布趋势由北向南依次递减,自西向东先减小后增大。结论综合生理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对参考值的影响,能够更加科学地确定参考值的分布。

    作者:韩啸;董婕;葛淼;王子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双源螺旋CT结合外周血管超声和炎性标志物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的稳定性

    目的:利用64层双源CT(64-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结合外周血管超声和炎性标志物分析老年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特征及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变化特点和冠脉斑块的稳定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老年科和心内科住院,诊断明确为CHD患者129例,根据有无2型糖尿病(T2DM)病史分为老年 CHD组(n=69)和老年 T2DM合并CHD组(n=60)。经64-DSCT检查、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性质和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差异。结果64-DSCT显示老年T2DM合并CHD组冠脉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与老年C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T2DM合并 CHD与老年组比较斑块构成有差别,老年T2DM合并CHD组软斑所占比例比老年CHD组高(P<0.05)。老年T2DM合并CHD组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斑块检出率均高于老年CHD组(P<0.05)。老年T2DM合并CHD组颈动脉和足背动脉易损斑块的检出率高于老年CHD组(P<0.05)。老年T2DM合并CHD组白细胞介素(IL)-6、血浆黏附分子(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均高于老年CHD组(P<0.05)。冠脉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外周血管斑块数较单支病变组多(P<0.05)。结论老年DM合并CHD患者冠脉病变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以易损斑块为主。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可以预测冠脉病变,外周血管斑块数越多,冠脉病变的支数越多。血清学标志物 IL-6、VCAM1、MMP-9、Hcy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指标。

    作者:杨莉;何燕;杨文慧;魏云鸿;邓洁;左明鲜;王瑞萍;叶秋芳;杨永丽;董阳;刘师节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治疗早期胃癌( EGC)的疗效和安全性,为EGC内镜下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制定全面检索策略进行检索,结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获得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采用 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检索策略初共检出656篇,终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12篇文献,共纳入5242个病灶,其中2692个病灶行ESD治疗,2550个病灶行EMR治疗。进行Meta分析显示病灶大块切除率(93.11%vs56.71%)、完全切出率(89.05%vs53.21%)及组织治愈性切除率(81.50%vs60.89%)ESD组均高于EMR组;术后复发率ESD组(13/1737)显著低于EMR组(100/1888)(OR=0.12,95%CI 0.07~0.22),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但出血发生率ESD组(6.39%)与EMR组(6.32%)基本一致(OR=1.45,95% CI 0.83~2.53);穿孔发生率 ESD组(89/2503)高于EMR组(24/2500)(OR=3.54,95% CI 2.28~5.50),手术时间 ESD组明显长于 EMR组(WMD=55.41,95% CI 23.84~86.98),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ESD治疗EGC的病灶大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复发率等疗效性指标均显著优于EMR组,但安全性指标中ESD组手术时间较长,出血未见改善,且穿孔发生率高,这些均有待技术、设备及操作熟练度的提高和改进。对于老年患者及小病灶,EMR技术仍可酌情选用。

    作者:刘岚;王云霞;郭建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必净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血必净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祛痰、吸氧、抗生素、营养补充等支持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的变化及安全性。结果经治疗,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治疗3 d后体温(T)、白细胞计数(WBC)、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PaO2/吸入氧浓度(FiO2)水平均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除PaO2、SaO2水平于治疗3 d后有明显改善外,T、WBC、PaO2/FiO2水平均于治疗7 d后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血肌酐(Cr)的水平及血小板计数(PLT)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必净对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全身的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无明显的肝肾损伤等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曦;王绍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斑蝥酸钠维生素B6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增殖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斑蝥酸钠维生素B6对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细胞株( 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MTT)检测不同浓度的斑蝥酸钠维生素 B6对 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经斑蝥酸钠维生素B6作用后的SKOV3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及凋亡率。结果不同浓度的斑蝥酸钠维生素 B6制剂对 SKOV3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相对增多,SKOV3细胞凋亡率升高。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 B6制剂对 SK-OV3细胞生长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SKOV3细胞G1期向S期转化进程,从而使S期细胞减少,造成G2/M期细胞相对增多,诱导SKOV3细胞凋亡。

    作者:关永红;祁盛昆;刘贤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脑胶质瘤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相对定量分析对脑胶质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1.5T磁共振系统对47例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行单体素1 H-MRS检查,观察肿瘤实体部分(瘤体区)、瘤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1 H-MRS表现,定量分析 Cho值、Cho/Cr、NAA/Cr、NAA/Cho的比值改变,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脑胶质瘤1 H-MRS一般表现为 Cho值明显升高,NAA值明显下降,Cr值变化不大, Cho/Cr比值升高,NAA/Cr、NAA/Cho比值下降,Lac、Lip峰升高。低级别脑胶质瘤(Ⅰ~Ⅱ级)与高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瘤体区Cho值(69.26±34.69、120.72±89.11)、NAA/Cr比值(0.89±0.33、0.57±0.36)、Cho/Cr比值(1.61±0.51、3.39±1.36)、NAA/Cho比值(0.64±0.32、0.32±0.18)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脑胶质瘤瘤周水肿区、瘤体区、对侧正常脑组织区的 Cho 值(77.35±34.15、92.35±51.43、50.16±24.68)、NAA/Cr 比值(0.99±0.27、0.78±0.35、1.38±0.31)、Cho/Cr比值(1.53±0.49、2.58±0.41、0.89±0.20)、NAA/Cho比值(0.88±0.18、0.54±0.23、1.52±0.56)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MRS是诊断脑胶质瘤的有效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价脑胶质瘤的分级,反映肿瘤的侵袭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晋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灵芝酸对锂-匹鲁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灵芝酸对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 p-Akt、Akt蛋白表达的影响,并通过应用 wortmannin 阻断 PI3K/Akt通路,探讨灵芝酸是否具有抗癫痫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n=10),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 组:癫痫模型组,C组:灵芝酸干预组,D组:wortmannin抑制剂组,E组:二甲基亚砜( DMSO)对照组。每组给予相应药后,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HE染色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p-Akt、Akt蛋白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C、D、E 组p-Akt、Akt的表达量相对较高(P<0.01);灵芝酸干预后,C、D、E组p-Akt、Akt的表达量明显比B组增高(P<0.05);PI3K/Akt通路被阻断后,C、E 两组 p-Akt、Akt的表达量明显比D组增高(P<0.05)。结论灵芝酸对海马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其机制与PI3K/Akt通路的活化并影响其下游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丽欣;刘蕾;刘君星;马小茹;王芳芳;梁衍锋;吴佳梅;王淑秋;齐亚灵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室壁中层缩短率在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评估价值

    目的:研究室壁中层缩短率( MFS)在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体检的正常群体4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糖血压等相关指标、左心室超声检查相关指标,分析MFS与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糖(Glu)、HbA1c、体质量指数(BMI)及体表面积(BS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左心室质量(LVM)与LVM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MFS与应力相关MFS(S-cMF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根据 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发现,MFS与LVMI及HbA1c均呈负相关(r=-0.653,-0.582,P<0.05)。结论糖尿病型心脏病进展缓慢,临床诊断时,MFS可敏感检测出患者早期心肌收缩力降低,有较高的评估价值,值得推荐。

    作者:苟静;许梅;万静;罗荔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槲皮素通过抑制核因子-κB表达诱导A549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诱导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实验分为槲皮素组(给予终浓度为30μg/ml槲皮素)、顺铂组(给予终浓度为3μg/ml顺铂)及对照组〔给予等体积二甲基亚砜( DMSO)〕。采用ELISA法检测Caspase-3浓度;采用免疫组化荧光染色检测PARP裂解片段阳性细胞荧光强度;采用 Western 印迹分析检测NF-κB蛋白的相对表达强度。结果槲皮素可明显升高Caspase-3浓度、增强多聚 ADP-核糖聚合酶(PARP)裂解片段阳性细胞荧光强度、抑制NF-κB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槲皮素可通过抑制 NF-κB 表达而诱导 A549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抗 NSCLC 的机制之一。

    作者:袁玫;王松;张増雷;罗海龙;姜爱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N-乙酰半胱氨酸对单侧肾积水大鼠造影剂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 NAC)对单侧肾积水大鼠造影剂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制备可复性完全性左侧输尿管梗阻动物模型,模型成熟后随机分为3组,NAC组,生理盐水( NS)组与模型对照组。3 d后NAC组和NS组大鼠注射造影剂,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药物1 d后,各组取半数大鼠处死取材检测肾脏形态学变化、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NGAL)、肾小管细胞凋亡率及肾组织Bcl-2 mRNA表达;剩余大鼠手术解除输尿管梗阻,3 w后处死,同样作上述项目检测。结果注射造影剂的 NAC组和 NS组用药后第1天,大鼠肾脏体积、肾实质厚度和重量差异显著(P<0.05),血清NGAL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NAC组较 NS组 NGAL水平显著降低(P<0.05),三组左肾小管细胞凋亡率及Bcl-2 mRNA表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解除梗阻后3 w,各组NGAL水平较前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NAC组左肾小管细胞凋亡率及Bcl-2 mRNA表达均高于模型对照组,但低于NS组( P<0.05)。结论 NAC 对单侧肾积水大鼠造影剂引起的肾损害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 mRNA表达抑制肾小管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作者:夏强;刘春晓;钟志勇;郑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水通道蛋白-4在抑郁及抗抑郁大鼠模型海马区的表达

    目的:探讨抑郁及抗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水通道蛋白(AQP)-4的表达。方法通过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和孤养相结合的方法,在应激第21天后对大鼠称量体重、测24 h糖摄取量,灌流取脑,免疫组化观察海马区AQP-4的变化。结果抑郁大鼠体重和糖摄取量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及抗抑郁组,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出现凋亡及AQP-4表达增加。结论 AQP-4在抑郁模型大鼠脑中对抑郁症的发病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任爱华;王海鹏;赵华;何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脊髓型颈椎病( CSM)是颈椎退变引起脊髓受压和(或)脊髓供血障碍所导致的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约占颈椎病总数的10%~15%,是各型颈椎病中的严重的类型,也是55岁以上人群中脊髓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1〕。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老年患者具有病程长、病情重、并发症多的特点,治疗起来颇为棘手。本文回顾性分析行颈椎前路手术的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手术疗效。

    作者:朱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人开胸手术术后镇痛中的疗效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采用椎旁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康复意义。方法选用该院60岁以上老年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麻醉前行椎旁神经阻滞,术毕给予地佐辛辅舒芬太尼静脉PCIA,对照组术毕给予地佐辛辅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 PCIA)。记录两组患者Prince-Henry术后疼痛评分,PICA按压次数、患者满意度并观察和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6、12、24 h各时间点Prince-Henr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未发生因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引起的并发症,48 h时间点Prince-Henry评分差别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需要额外追加芬太尼的例数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辅以持续静脉输注镇痛效果显著,明显减少静脉麻醉镇痛药使用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人开胸手术术后镇痛。

    作者:刘伟;孙前闯;宋智敏;塔怀峰;潘振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帕金森病治疗研究新进展

    帕金森病( 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PD患病率为1.7%,患病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近〔1〕。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异常〔2〕。目前治疗PD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细胞移植及康复治疗。现将近几年对PD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安子薇;李建民;吴庆文;陈长香;王莉;崔颖;刘广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老年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高龄关节炎病人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实际效用。方法任意抽选该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接收的42例高龄关节炎病人,在平均分组模式下进行研究,将其中21例高龄病人归纳为实验组,其余纳入对照组。通过 TKA为实验组的高龄病人实施髌骨治疗,采取非置换手术方案为对照组病人实施治疗,手术前后统计42例病人的 KSS 分数以及 Feller 分数,分析手术取得的效果。结果两组高龄病人接受手术后,膝盖部位的功能均有所恢复,而髌骨的复原情况也良好。相较对照组而言,实验组取得的效果更佳( P<0.05)。结论基层医疗机构应对置换膝关节的手术方案进行普及,提升高龄关节炎病人髌骨的复原速率,提高病人膝关节部位的活动机能。

    作者:周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外侧裂-岛叶入路与颞叶皮质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6例老年(>60岁)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患者,分别接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和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从手术方法、血肿暴露、血肿清除难易情况、术中止血情况、术中脑组织损伤情况、术后复查、病人恢复〔格拉斯哥昏迷分级( GCS)〕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两组性别、平均年龄、血肿、术前 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为自手术开始切开头皮组织至缝合完头皮,外侧裂入路手术时间〔(3.34±0.59)h〕明显短于颞叶皮层入路〔(5.69±1.27)h〕(P<0.05);②血肿清除:经外侧裂-岛入路组大部清除18例,占60.00%,部分清除9例,占30.00%;颞叶皮质入路组血肿大部清除11例,占42.31%,部分清除12例,占46.15%;外侧裂-岛入路组血肿大部清除率高于经颞叶皮层入路组( P<0.01);但术后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止血情况:外侧裂-岛入路组经低功率电凝26例(86.67%)能顺利止血;颞叶皮质入路组20例(76.92%)能顺利止血,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术后评价:术后随访6个月,按GCS预后评分评价,经外侧裂-岛入路组预后良好有21例,占70.00%;颞叶皮质入路组11例,占42.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颅内血肿的效果优于经颞叶皮质入路,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冯家丰;杨成;崔伟;刘进;叶均;贾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经皮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老年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联合经皮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RL)治疗老年患者上尿路结石(结石直径2~3 c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确诊的老年上尿路结石(结石直径2~3 cm)患者,男34例〔年龄(68.30±5.98)岁〕,女26例〔年龄(66.71±5.03)岁〕。全部患者分别先行ESWL后,再根据具体的碎石效果由医生决定是否接受URL。对患者接受ESWL或联合URL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一次ESWL术后5%(3例)患者的腰痛等不适症状得到改善,结石清除率为70.0%,不再继续接受碎石术;95%(57例)患者继续接受二次手术URL后,99%患者的腰痛等不适症状明显改善或者基本消失,结石清除率为98.05%。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仅5例患者术后出现单纯高热(37.8℃~39.7℃),2例患者有轻微-中度的尿潴留,经对症治疗后均得以缓解或消失。结论对于老年上尿路结石患者,尤其是直径2~3 cm的上尿路结石,推荐ESWL联合URL,不但能迅速消除临床不适症状,结石清除率高,且安全可靠。

    作者:赵增喜;王晶;李霞;张尚华;陈宝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纤维蛋白原( FIB)及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 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使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 FIB和 hs-CRP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均大于21分,hs-CRP和FIB含量相当(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平均(9.32±2.08)分,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平均(15.53±2.24)分,观察组患者hs-CRP和FLB含量较对照组下降较多(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1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高达96.43%;对照组患者9例痊愈,5例有效,8例患者有进步,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7484,P=0.0060)。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有1例患者出现血管疼痛,1例患者出现面部潮红的现象,对照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出现,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仅1例复发,对照组有6例患者复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ACI患者有较好临床疗效,治愈率高,复发率极低,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有利于患者预后,同时显著降低患者体内FIB和hs-CRP水平,降低血管内血液瘀滞,改善血液循环。

    作者:熊劲;江显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