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血管储备功能对伴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预后的影响

李丽;张馨;李淞;张逊娟

关键词:脑血管储备功能, 大脑中动脉狭窄, 轻度血管性痴呆
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储备功能对伴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轻度血管性痴呆(VD)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彩超(TCD)对伴有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轻度VD患者及正常老年人的脑血管储备功能(CVR)进行检测,并于6个月后随访。结果伴有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轻度痴呆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VR明显下降( P<0.01),6个月后随访显示伴有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轻度痴呆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 )评分及屏气指数(BHI)、平均峰值流速(Vm%)较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而正常组MMSE评分及BHI、Vm%较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VR减低可能是VD发生及进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斑蝥酸钠维生素B6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增殖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斑蝥酸钠维生素B6对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细胞株( 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MTT)检测不同浓度的斑蝥酸钠维生素 B6对 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经斑蝥酸钠维生素B6作用后的SKOV3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及凋亡率。结果不同浓度的斑蝥酸钠维生素 B6制剂对 SKOV3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相对增多,SKOV3细胞凋亡率升高。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 B6制剂对 SK-OV3细胞生长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SKOV3细胞G1期向S期转化进程,从而使S期细胞减少,造成G2/M期细胞相对增多,诱导SKOV3细胞凋亡。

    作者:关永红;祁盛昆;刘贤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运动干预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

    正常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认知功能的衰退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老年期痴呆。适当的运动干预,有望改善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症状,延缓神经退行性症状的发生过程,有较好的应用前景〔1〕。本文就运动干预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梦姣;曾慧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期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人骨科手术患者,按患者的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的方式进行麻醉;对照组40例,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丙泊酚用量、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使用药物的比例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显著,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且不良反应少,并不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臻杰;李钊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与前列腺汽化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 HoLEP)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TUEVP)治疗有症状前列腺增生症( BPH)的治疗效果。方法分别采用HoLEP和TUEVP对240例BPH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Qmax)比较均得到显著改善(P<0.001)。 HoLEP组手术时间较TUEVP组长,术中出血HoLEP组较TUEVP组明显减少,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HoLEP组较TUEVP组明显减少(均P<0.001)。结论 HoLEP能达到与TUEVP完全相同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是目前BPH激光治疗中较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新技术。

    作者:尹雪冬;程飞;张永瑞;魏巍;王金国;安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双源螺旋CT结合外周血管超声和炎性标志物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的稳定性

    目的:利用64层双源CT(64-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结合外周血管超声和炎性标志物分析老年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特征及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变化特点和冠脉斑块的稳定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老年科和心内科住院,诊断明确为CHD患者129例,根据有无2型糖尿病(T2DM)病史分为老年 CHD组(n=69)和老年 T2DM合并CHD组(n=60)。经64-DSCT检查、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性质和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差异。结果64-DSCT显示老年T2DM合并CHD组冠脉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与老年C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T2DM合并 CHD与老年组比较斑块构成有差别,老年T2DM合并CHD组软斑所占比例比老年CHD组高(P<0.05)。老年T2DM合并CHD组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斑块检出率均高于老年CHD组(P<0.05)。老年T2DM合并CHD组颈动脉和足背动脉易损斑块的检出率高于老年CHD组(P<0.05)。老年T2DM合并CHD组白细胞介素(IL)-6、血浆黏附分子(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均高于老年CHD组(P<0.05)。冠脉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外周血管斑块数较单支病变组多(P<0.05)。结论老年DM合并CHD患者冠脉病变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以易损斑块为主。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可以预测冠脉病变,外周血管斑块数越多,冠脉病变的支数越多。血清学标志物 IL-6、VCAM1、MMP-9、Hcy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指标。

    作者:杨莉;何燕;杨文慧;魏云鸿;邓洁;左明鲜;王瑞萍;叶秋芳;杨永丽;董阳;刘师节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经皮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老年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联合经皮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RL)治疗老年患者上尿路结石(结石直径2~3 c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确诊的老年上尿路结石(结石直径2~3 cm)患者,男34例〔年龄(68.30±5.98)岁〕,女26例〔年龄(66.71±5.03)岁〕。全部患者分别先行ESWL后,再根据具体的碎石效果由医生决定是否接受URL。对患者接受ESWL或联合URL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一次ESWL术后5%(3例)患者的腰痛等不适症状得到改善,结石清除率为70.0%,不再继续接受碎石术;95%(57例)患者继续接受二次手术URL后,99%患者的腰痛等不适症状明显改善或者基本消失,结石清除率为98.05%。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仅5例患者术后出现单纯高热(37.8℃~39.7℃),2例患者有轻微-中度的尿潴留,经对症治疗后均得以缓解或消失。结论对于老年上尿路结石患者,尤其是直径2~3 cm的上尿路结石,推荐ESWL联合URL,不但能迅速消除临床不适症状,结石清除率高,且安全可靠。

    作者:赵增喜;王晶;李霞;张尚华;陈宝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1年随访肺功能及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对轻症患者肺功能及临床表现的长期影响。方法回访2009年确诊的甲型 H1N1流感所致轻症患者48例,患者出院1年后进行门诊随访(12±1)个月进行肺功能检查、评价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或喘息等)和体征,分析远期改变与患者甲型 H1N1流感病情的关系。结果48例甲型H1N1轻症患者恢复1年后,仍有26例(54.2%)肺功能异常,其中弥散功能障碍者占33.3%、出现小气道功能障碍者占33.3%。肺功能异常多为轻、中度改变。肺功能异常组出现呼吸道症状12例(25%),肺功能正常组出现呼吸道症状者2例(4.2%),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1年后肺功能改变与患病时病情轻重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甲型 H1N1流感轻症患者出院1年后仍有部分患者肺功能异常,伴有较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应重视对这些患者的监测和随访,进而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作者:王丽辉;刘伟;彭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风险及预后

    目的: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手术预后因素。方法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300例,分析不同年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COX分析评价影响老年组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3、5年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结果≥70岁组高中分化腺癌比例、TNM分期Ⅲ~Ⅳ期、区域淋巴结转移、腹腔及远处转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70岁组(P<0.05)。 COX 多因素分析提示,TNM 分期、组织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腹腔及远处转移均为影响≥70岁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70岁组3年生存率为57.66%(79/137),3年无病生存率为48.91%(67/137);5年生存率为24.82%(34/137),5年无病生存率为21.17%(29/137)。结论应对TNM分期高、组织类型为高中分化腺癌、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腹腔及远处转移的≥70岁结直肠癌患者加强术后监测,以降低术后复发率,提升患者术后生存率。

    作者:牛文博;张娟;周超熙;王贵英;于跃明;于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脉络学说为指导,基于外膜滋养血管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 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种心血管疾病( CVD)的病理基础,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包括炎症、氧化应激、免疫与缺氧等多种机制。既往研究往往认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AS发生的始动因素,关于血管外膜的潜在作用往往被忽视。近年研究证实在AS早期,外膜就已经出现病变,甚至先于大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所以,AS不仅存在“由内向外”内膜-中膜-外膜的发病机制,“由外向内”外膜-中膜-内膜的发病途径也是AS的重要机制之一。脉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结合点。“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脉络学说认为外膜是营卫交会生化的重要场所,外膜的孙络-微血管病变是AS大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以脉络学说为指导,基于外膜滋养血管探讨AS发病机制,对于全面揭示AS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美之;郎艳松;贾振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八月札水提物对H22肝癌荷瘤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八月札水提物对H22肝癌荷瘤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对化疗药物环磷酰胺( CTX)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通过计算肿瘤抑制率和胸腺(脾)重量指数以及应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H22荷瘤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白细胞介素( IL)-2水平,观察八月札水提物对H22荷瘤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对化疗药物CTX的增效减毒效果。结果 CTX组、水提低组、水提高组、联合用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荷瘤鼠肿瘤重量明显降低,肿瘤组织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44.0%、36.4%、38.0%、58.4%和60.0%;而且八月札水提组及联合用药组小鼠存活数量明显高于CTX组;CTX组、水提低组、水提高组、联合用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能够显著降低H22荷瘤鼠胸腺、脾重量指数;CTX组、水提低组、水提高组、联合用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荷瘤鼠血清中IL-2和TNF-α水平。结论八月札水提物对H22荷瘤鼠肿瘤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能够显著提高荷瘤鼠血清中TNF-α和IL-2水平;同时,八月札水提物与CTX联合应用对荷瘤鼠血清中TNF-α和IL-2的提高效果更为明显,明显优于单独CTX组,推测八月札对CTX存在增效、减毒作用。

    作者:白雪;关宝生;孙艳男;张丽颖;纪汉庭;张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褪黑素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褪黑素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高糖饮食配合中等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高剂量(20 mg/kg体重)和低剂量(10 mg/kg体重)褪黑素灌胃16 w,测量心脏重量,计算心脏指数;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免疫荧光检测心肌HSP70含量。结果褪黑素对糖尿病大鼠体质量、心脏指数和血糖值的变化无影响。褪黑素可以下调HSP70在心肌的表达,改善心肌功能。结论褪黑素可以下调HSP70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的表达,对糖尿病大鼠心肌起保护作用。

    作者:韩雪;孟德欣;孙权;华锋;王瑶;李若男;王亮;齐亚灵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老年人虐待问题研究进展

    虐待老年人不仅损害着老年人的躯体及心理健康〔1〕,也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严重者导致死亡〔3〕。虐待老年人现象在各社会阶层中普遍存在〔4〕。本文就虐待老人现状综述。

    作者:肖霖;王庆妍;蒋芬;唐四元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唑来膦酸联合推拿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腰背痛的疗效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推拿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腰酸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该院就诊的87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腰背痛患者,按随机码对应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束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10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日常活动功能、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结束时完成全过程观察患者72例,其中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骨密度t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1、3个月骨密度t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3、6个月,两组腰背部疼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治疗前后两组日常活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推拿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腰背痛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依从性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顾夙;郭一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甲状旁腺激素和阿仑膦酸钠对男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骨质疏松在老年人十分多见〔1〕,由此引发骨折亦非少见〔2〕。阿仑膦酸钠是强有力的二磷酸盐制剂,可抑制骨质吸收〔3〕,并可增加骨密度( BMD)降低骨折危险性〔4〕。每天一次应用甲状旁腺激素制剂亦增加骨质疏松病人的BMD〔5〕,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骨折危险。联合使用甲状旁腺激素和阿仑膦酸钠增加BMD效果可能优于单独使用。本研究观察甲状旁腺激素和阿仑膦酸钠对男性骨质疏松患者BMD的影响。

    作者:刘长永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健康人血清脂肪酸水平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健康人血清脂肪酸( FAs)含量与性别、年龄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医学统计主成分分析( PCA)方法评估92例健康人血清FAs水平,并分析其与年龄及性别的相关性。结果男性和女性血清中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四碳烯酸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30~44岁组和45~59岁组两样本之间血清FAs个成分含量差异(P>0.05);45~59岁组与60~79岁组血清中亚油酸、油酸、山嵛酸、二十四碳烯酸含量有显著差异(P<0.01)。 PCA法分析表明男、女组以及三个年龄段分组均能直观区分。结论人血清FA组成及含量与性别及年龄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孙凤;张裕祥;朱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维生素D及其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75%~80%。由于肺癌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甚至完全无任何症状,且大部分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时已处于疾病的晚期阶段,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仅约20%〔1〕。至今肿瘤细胞增殖的复杂过程及机制等尚未被完全阐明,学者们致力于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肿瘤代谢特点等方面对肺癌的进展和转移进行研究,并试图寻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治疗方法。近期提出的维生素D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观点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且已被证实维生素D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并得到了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

    作者:李彪;王旭;曹洪明;李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颅内静脉窦血栓( CVST)早于1825年由Ribes报道,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脑血管病,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脑静脉系统狭窄或闭塞,颅内静脉回流受阻,伴随颅内压增高为特点的神经系统疾病,约占所有脑卒中的0.5%〔1〕,以中青年人多见,病因复杂,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被临床医师漏诊或误诊。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CVST逐渐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病死率已有所下降。本文总结近几年CVST的影像学检测方法,描述其临床表现,旨在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断。

    作者:朱美娜;邢影;吴淼;郑昭时;杨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脊髓型颈椎病( CSM)是颈椎退变引起脊髓受压和(或)脊髓供血障碍所导致的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约占颈椎病总数的10%~15%,是各型颈椎病中的严重的类型,也是55岁以上人群中脊髓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1〕。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老年患者具有病程长、病情重、并发症多的特点,治疗起来颇为棘手。本文回顾性分析行颈椎前路手术的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手术疗效。

    作者:朱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脑胶质瘤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相对定量分析对脑胶质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1.5T磁共振系统对47例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行单体素1 H-MRS检查,观察肿瘤实体部分(瘤体区)、瘤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1 H-MRS表现,定量分析 Cho值、Cho/Cr、NAA/Cr、NAA/Cho的比值改变,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脑胶质瘤1 H-MRS一般表现为 Cho值明显升高,NAA值明显下降,Cr值变化不大, Cho/Cr比值升高,NAA/Cr、NAA/Cho比值下降,Lac、Lip峰升高。低级别脑胶质瘤(Ⅰ~Ⅱ级)与高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瘤体区Cho值(69.26±34.69、120.72±89.11)、NAA/Cr比值(0.89±0.33、0.57±0.36)、Cho/Cr比值(1.61±0.51、3.39±1.36)、NAA/Cho比值(0.64±0.32、0.32±0.18)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脑胶质瘤瘤周水肿区、瘤体区、对侧正常脑组织区的 Cho 值(77.35±34.15、92.35±51.43、50.16±24.68)、NAA/Cr 比值(0.99±0.27、0.78±0.35、1.38±0.31)、Cho/Cr比值(1.53±0.49、2.58±0.41、0.89±0.20)、NAA/Cho比值(0.88±0.18、0.54±0.23、1.52±0.56)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MRS是诊断脑胶质瘤的有效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价脑胶质瘤的分级,反映肿瘤的侵袭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晋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治疗早期胃癌( EGC)的疗效和安全性,为EGC内镜下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制定全面检索策略进行检索,结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获得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采用 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检索策略初共检出656篇,终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12篇文献,共纳入5242个病灶,其中2692个病灶行ESD治疗,2550个病灶行EMR治疗。进行Meta分析显示病灶大块切除率(93.11%vs56.71%)、完全切出率(89.05%vs53.21%)及组织治愈性切除率(81.50%vs60.89%)ESD组均高于EMR组;术后复发率ESD组(13/1737)显著低于EMR组(100/1888)(OR=0.12,95%CI 0.07~0.22),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但出血发生率ESD组(6.39%)与EMR组(6.32%)基本一致(OR=1.45,95% CI 0.83~2.53);穿孔发生率 ESD组(89/2503)高于EMR组(24/2500)(OR=3.54,95% CI 2.28~5.50),手术时间 ESD组明显长于 EMR组(WMD=55.41,95% CI 23.84~86.98),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ESD治疗EGC的病灶大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复发率等疗效性指标均显著优于EMR组,但安全性指标中ESD组手术时间较长,出血未见改善,且穿孔发生率高,这些均有待技术、设备及操作熟练度的提高和改进。对于老年患者及小病灶,EMR技术仍可酌情选用。

    作者:刘岚;王云霞;郭建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