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洪军;李长德;唐海波;李淑贤
目的:探讨母体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和胱硫醚-β-合成酶(CβS)基因多态性与唐氏综合征(DS)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方法检测70例 DS 患儿母亲和117例对照女性的 MTHFR 两个多态位点( C677T、A1298C),利用SHEsis在线分析软件进行单体型和连锁不平衡分析;PCR法检测CβS 844Ins68基因型。 Pearson χ2检验各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计算比值比评价相对危险度。结果 MTHFR基因两个多态位点及CβS 844Ins68突变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 MTHFR 677T/T /1298(C/C+C/A)联合基因型显著地增加DS发生风险(OR=8.46,95% CI:0.90~79.51,P<0.05)。 MTHFR 两个多态位点存在连锁不平衡(D′=0.68);677T-1298C单体型与DS发生显著相关(OR=5.22,95% CI:1.37~19.94,P<0.01)。结论 MTHFR两个位点变异联合分析及677T-1298C单体型可能是DS发生的风险因素,不能排除叶酸代谢酶基因多态在DS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廖亚平;张鼎;周伟;刘长青;董淮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对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10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试验组患者含有门冬氨酸钾的静脉营养,对照组含有氯化钾的静脉营养液,分别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血钾、年龄、肿瘤分期等没有差异,血白细胞增加率较对照组减少13.3%,谷草转氨酶含量下降率小于对照组,试验组尿素产生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恢复情况强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可提高老年围术期患者免疫力,抑制感染,促进患者恢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段乙南;夏志军;许海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检测老年骨肉瘤患者术后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升高基因(AEG)-1和核因子(NF)-κBP65表达,观察二者与白细胞分化抗原(CD)31阳性的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79例老年骨肉瘤术后组织作为观察组,50例骨瘤脱钙后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二组中AEG-1、NF-κBP65和CD31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AEG-1、NF-κBP65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 MV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AEG-1、NF-κBP65表达、MVD值均与肿瘤的大径、是否伴有坏死、脉管浸润、Ki67增殖指数及转移相关。相关分析显示AEG-1和MVD、NF-κBP65和MVD、AEG-1和NF-κBP65均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老年骨肉瘤患者术后组织中 AEG-1、NF-κBP65高表达对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有重要作用,AEG-1、NF-κBP65均与肿瘤间质MVD有协同作用。
作者:祁玉林;何秀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1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90例食管鳞癌组织、1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及28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MP-1、MMP-13蛋白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食管鳞癌、不典型增生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MP-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11%(73/90)、81.25%(3/16)和17.86%(5/28),MMP-1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2%(74/90)、25%(4/16)、21.43%(6/28),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MP-1、MMP-13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 MMP-1和MMP-13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537,P<0.05)。结论 MMP-1和 MMP-13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作为食管癌判断预后的重要标记。
作者:马莉;李红伟;柴大敏;汪红梅;张琼;陶仪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因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8例,随机双盲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试验组在手术当天至术后第6天,每次给予UTI 1×105 U静脉滴注,3次/d;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所有患者在术前1 d及术后1、3、5、7 d空腹抽血检测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IL-6、TNF-α、CRP、SIRS评分在术后1、3、5、7 d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在术后1、3、5 d血清 IL-6、TNF-α、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在SI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存在炎症反应, UTI丁可降低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血清 IL-6、TNF-α、CRP的浓度,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徐信玉;王大广;陈羽佳;徐越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横纹肌肉瘤( RMS)是儿童软组织肿瘤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约占儿童所有恶性肿瘤的3%〔1〕。2013年WHO制定的软组织与骨肿瘤分类中将 RMS 分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RMS),腺泡状横纹肌肉瘤( ARMS),多形性横纹肌肉瘤( PRMS)及梭形细胞/硬化性横纹肌肉瘤。在诊断为RMS的病例中,ERMS约占60%,ARMS约占20%,其余分型占20%。不同类型横纹肌肉瘤的组织学特点、遗传学特点、发病部位、年龄和预后不同〔2〕,染色体异常和分子通路的改变往往是横纹肌肉瘤发病的主要原因,它们与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有重要关系。
作者:撒焕兰;马克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联合谷氨酰胺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90例老年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早期EN联合谷氨酰胺营养干预支持,对照组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 TPN)。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营养支持7、14 d后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 APACHE-Ⅱ)评分、Ranson 评分及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及体重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14 d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下降(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7、14 d 后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7、14 d后ALB、PA、TRF及体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EN联合谷氨酰胺营养支持干预较TPN在治疗老年SAP中能更有效地缓解机体高分解代谢,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赵丽艳;王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偏硅酸钠(Na2SiO3)对高脂血症家兔外周血白细胞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为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提供进一步支持。方法1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组,喂硅组,每组4只。分离各组家兔外周血白细胞后检测加或不加脂多糖(LPS)和N-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fMLP)条件下的ROS。以RT-PCR的方法检测CD36,TLR4,TLR2及 gp91phox mRNA的表达。结果高脂血症组和喂硅组血浆胆固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高脂血症组白细胞 ROS的生成量比正常对照组增加(P<0.01),喂硅组比高脂血症组ROS生成量减少(P<0.01),高脂血症组单个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CD36、TLR4、TLR2和gp91phox 的mRNA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喂硅组这四种基因的mRNA均显著下调(P<0.01)。结论 Na2SiO3对LPS和 fMLP刺激的高脂血症家兔外周血白细胞产生ROS有抑制作用;饮用Na2SiO3可以下调高脂血症家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D36、TLR4、TLR2及gp91phox mRNA水平,Na2SiO3的这种作用不通过降低血脂而实现。
作者:谷丽娟;马海涛;侯建明;甄艳军;李爱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25例肿瘤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到313株大肠埃希菌的相关资料。结果425例肿瘤患者培养出细菌样本425例,其中313株(73.65%)为大肠埃希菌,其主要来源于尿道感染的前5位肿瘤疾病,即宫颈癌、直肠癌、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313例大肠埃希菌株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160株(51.11%),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环丙沙星耐药性低,其次为他唑巴坦;对阿莫西林耐药性高,其次为哌拉西林和替卡西林。结论肿瘤患者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病原菌分布广泛,对多数抗菌药物具有一定耐药性,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与他唑巴坦耐药性较低,临床应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张蓉;龙旖;任立平;肖会荣;冷丽娟;李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表现有肺炎常规呼吸系统症状、呼吸衰竭及全身脏器受损等,其发病急、病程进展快,如不及时治疗,严重危害患者健康。老年患者免疫力低,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下降,更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另外老年患者对于抗菌药的耐药率较高〔1,2〕,目前临床上对于老年重症肺炎的治疗主要为抗感染,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合理安全有效的抗菌药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研究探讨采用莫西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对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作者:张曦;王绍安;彭进;王涛;苗晶晶;冯立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苦参碱及其衍生物抗肝纤维化效应及其抑制慢性炎症状况下单核细胞肝脏浸润作用。方法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造模组、苦参碱组以及衍生物组,每组6只。造模组、苦参碱组以及衍生物组进行肝纤维化造模。同时,苦参碱组予苦参碱30 mg/kg灌胃,衍生物组予衍生物30 mg/kg灌胃,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PBS 液0.5 ml灌胃,1次/d,每周连续5 d。6 w 末检测肝脏组织羟脯氨酸水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MCP)-1 mRNA水平,单核细胞数目。结果造模组羟脯氨酸水平、MCP-1 mRNA表达、单核细胞计数及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苦参碱组和衍生物组显著低于造模组,而衍生物组显著低于苦参碱组( P<0.01或<0.05)。结论苦参碱及其衍生物衍生物能够抑制肝脏纤维化,减少单核细胞肝脏浸润,降低MCP-1 mRNA的表达,并且其衍生物的作用较苦参碱更明显。
作者:李延玲;张怀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ApaI(rs797523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人群Graves病的关系。方法选取Graves病患者260例和对照组221例,收集相关资料,检测甲状腺相关激素及25羟维生素 D〔25(OH)D〕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样本基因分型。分析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25(OH)D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滴度之间的相关性,25(OH)D及TRAb水平在不同基因型者之间的差异。结果(1)Graves病组C等位基因及CC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Cvs.A:57.1%vs.47.3%,χ2=9.260,P=0.002;CC vs.AA:χ2=7.912,P=0.005);相对于基因型AA者,CC基因型增加Graves病发病风险(OR=2.003,95%CI:1.235~3.246)。(2)Graves病初发组中,血清25(OH)D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4.74±3.10)vs(20.98±2.82)ng/ml,F=50.9,P<0.001〕;25(OH)D与TRAb水平呈负相关(r=-0.264,P=0.035);AA基因型者25(OH)D水平较CC+AC基因型者高〔(16.12±3.28)vs(14.16±2.86)ng/ml,F=2.975,P=0.039〕,而TRAb值较低〔(11.65±3.90)vs(18.12±8.63)IU/L,F=3.244,P=0.028〕。结论 VDR基因ApaI(rs7975232)多态性可能与汉族人群 Graves病及其25(OH)D、TRAb水平相关;Graves病初发组患者伴随低25( OH) D,且与TRAb负相关。
作者:龙雄;吴文飞;胡卓清;周智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Gamma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三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各40例,Gamma钉组患者采用Gamma钉治疗、PFNA组患者采用PFNA治疗、DHS组患者采用DHS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小于Gamma钉组和DHS组( P<0.05);PFN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 Gamma钉组和 DHS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小于Gamma钉组和DHS组(P<0.05)。结论 PF-NA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时间快,临床总体疗效显著优于 Gamma钉和 DHS,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合理的方法。
作者:肖镭;王肖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抑制小鼠毛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小鼠耳蜗基底膜。实验分为A组:正常对照培养液;B组:庆大霉素(GM)(0.5 mmol/L);C 组:GM(0.5 mmol/L)+IGF-1(1 ng/ml);D组:GM(0.5 mmol/L)+IGF-1(10 ng/ml);E组GM(0.5 mmol/L)+IGF-1(50 ng/ml);F组:GM(0.5 mmol/L)+IGF-1(100 ng/ml)。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及固定。应用TUNEL法观察各组耳蜗毛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 Western 印迹及 RT-PCR 法观察 P-CREB 的表达情况。结果 A 组无凋亡细胞。B组检测到凋亡细胞。 C组细胞凋亡较B组明显减少。 D组凋亡细胞减少明显(与 B组相比,P<0.05)。 E组及 F组凋亡细胞较 D组有所增加。P-CREB:Western印迹结果及RT-PCR结果表明:A组及B组P-CREB蛋白及mRNA表达较低。与B组相比,C、D、E及F组P-CREB蛋白及mRNA明显增加,以D组增加明显。结论 IGF可能通过激活CREB磷酸化抑制毛细胞凋亡。
作者:宫亮;陈冬;李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常见降压药(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左旋氨氯地平)小剂量联合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对照A组(替米沙坦组)、对照B组(左旋氨氯地平),每组42例。检测治疗前后3组患者动态血压变化、非杓型高血压逆转情况、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8 w 后,3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联合治疗组血压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两个对照组血压下降情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转为杓型血压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B组非杓型高血压逆转率明显高于对照A组(P<0.01)。治疗8 w后,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 P<0.05)。结论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左旋氨氯地平小剂量联用可有效地控制24 h血压,更好地逆转老年非杓型高血压,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王祎;冯华;高闻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测定帕金森病(PD)患者脑内铁沉积含量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入院帕金森患者35例( PD组),PD患者均符合英国帕金森病脑库诊断标准,年龄48~72岁,平均(65.80±6.80)岁。按 Hoehn-Yahr分级,其中Ⅰ级9例、Ⅱ级10例、Ⅲ级7例、Ⅳ级5例、Ⅴ级4例,早期(Ⅰ级、Ⅱ级)为PD1组,中晚期(Ⅲ级、Ⅳ级和Ⅴ级)为PD2组;另选取健康自愿者30例作为对照研究(NC组),年龄50~77〔平均(63.80±4.20)〕岁,均无内外科系统疾病。所有研究对象均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行常规头颅磁共振平扫后行磁敏感加权成像,经处理得到相位图,再分别测量黑质(SN)、红核(RN)、苍白球(GP)、壳核(PU)和尾状核(CN)的相位位移值,计算出相位值,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NC组的相位值和脑对应部位的铁含量做直线回归分析,分析相位值与脑铁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在SWI重建图上观察到双侧黑质、红核、苍白球、壳核、尾状核头呈较均匀的低信号,形态左右对称,边界清晰。 PD患者灰质核团的低信号比对照组明显,且边界更清晰,提示有较多的铁沉积;将NC组的相位值与脑相对应部位的含铁量做直线回归分析,相位值与脑铁含量呈负线性相关( r=-0.832,P=0.001);PD组脑各部位的相位值相对于NC组均有所增加,PD组于NC组SN、GP和RN相位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PU、CN的相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1组和PD2组相位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可反映脑内铁沉积,PD患者黑质、苍白球、红核铁沉积明显,对PD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江胜;朱祖福;高志强;张慧萍;陆强彬;方琪;郑永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尿路感染在感染性疾病中仅次于呼吸道感染而居第2位〔1〕,而60岁以上女性尿感的发病率高达10%~20%〔2〕。西医治疗以抗生素为主,短期效果明显,但病情易反复,迁延难愈;而长期应用抗生素又容易产生耐药性和很多不良反应。中药治疗常着眼于“炎症”,多用清热利湿之法,即使补肾也多滋补肾阴,忽略了肾阳的重要性,日久损伤肾阳〔3〕。而老年女性慢性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多为虚实错杂,市场上的中成药要么针对其实,要么针对其虚,往往不能虚实兼顾。李莹老师在临床治疗老年女性慢性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方面,从整体出发,温肾阳兼以祛湿邪,以“温肾利湿”为治疗大法,不仅减少了抗生素带来的副作用,而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其复发,取得很好疗效。
作者:张广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98例T2DM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49例采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PG、2 h PG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FPG和2 h P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bA1c保持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维持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安全性高。
作者:邵淑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功能异常状态下糖、脂代谢特征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选择在该院确诊的老年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104例,甲亢组54例,甲减组50例,健康组(对照组)50例;青年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98例,甲亢组51例,甲减组47例,均行糖耐量试验( OGTT)并测定血脂,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STSH)等甲状腺功能指标,空腹血浆测定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甲亢组1 h血糖(PG)、2 h P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 h PG明显高于青年甲亢组(P<0.01)。老年甲亢血脂各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除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poA)1外,其余指标均高于青年组(P<0.05或P<0.01)。老年甲减患者甲减组HDL-C低于老年对照组(P<0.05),除ApoA1外,其余血脂指标均高于老年对照组(P<0.05或P<0.01);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p(a)明显高于青年甲减组(P<0.05或 P<0.01)。老年甲亢组MDA、SOD明显高于老年对照组和青年甲亢组(P<0.01),MDA与 FT4独立相关。老年甲减组 MDA、SOD、OX-LDL显著高于老年对照组, MDA、OX-LDL明显高于青年甲减组(P<0.01),MDA与LDL-CFT4独立相关。老年和非老年甲亢组、甲减组SOD/MD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老年组低于青年组。结论老年甲亢患者氧化应激发生于氧化损伤程度与糖脂代谢紊乱有关,甲减患者主要与脂代谢紊乱有关。
作者:高惠娟;杜媛媛;刘燚;刁迎斌;袁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