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海英;李昆;张全英
目的:探讨金属全冠法修复老年磨牙纵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口腔科收治的磨牙纵裂患者60例(60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予拔除患牙、种植义齿方法治疗;实验组30例,应用金属全冠法修复磨牙纵裂。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牙龈肿胀消退时间、牙齿松动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牙龈肿胀均在较短时间内消退,且实验组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②两组患者均有较低的牙齿松动率,且实验组术后松动率较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③两组患者均具有很高的临床有效率,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属全冠修复法能够明显缩短牙龈肿胀时间、减轻松动率、提高临床疗效,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崴嵬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中老年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室功能的评价。方法选择中老年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50例为观察组,50例健康正常女性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患者各项心功能参数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右心室功能参数指标右心房收缩末期面积(RAESA)、右心室收缩末期面积(RVESA)、右心室舒张末期面积(RVEDA)都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峰、二尖瓣侧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峰、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比值都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二尖瓣E/E'、E峰下降时间(DT)、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RT)都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减低,搏出量减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变化(P>0.05),而整体收缩期径向应变(GRSS),整体收缩期纵向应变(GLSS)、整体收缩期环形反应(GCSS)绝对值均减低(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较好地监测中老年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心功能的变化,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雪萍;陈翠兰;陈珂;肖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2型糖尿病可以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病变累及全身,其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是介于正常老化和老年期痴呆的一个过渡阶段,在MCI阶段进行干预治疗,对延缓其认知功能的衰退,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本文就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MCI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刘梦姣;曾慧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治疗老年患者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比索洛尔组(43例)和常规治疗组(67例);常规治疗组采用硝酸酯类、长效钙拮抗剂、拜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治疗,比索洛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比较两组治疗后第6周心绞痛、心电图变化治疗前与治疗后第6周的C反应蛋白(CRP)、左心室功能、缺血修饰性蛋白(IM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变化。结果治疗后比索洛尔组 CRP、BNP 较常规治疗组更低(P<0.05);比索洛尔组心电图疗效显效(62.79%)高于常规治疗组(31.34%),比索洛尔组无效和加重比例均低于常规治疗组;比索洛尔组心绞痛显效(62.79%)高于常规治疗组(31.34%),比索洛尔组无效和加重比例均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在常规治疗心绞痛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的临床疗效更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
作者:孙国强;李玉波;曹鸿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 CHD)患者的血清生长分化因子( GDF)-15、脑钠肽( BNP)、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变化特点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 CHD 的172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根据病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 SAP)组6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组72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35例,体检中心健康对象60例作为健康组,比较各组GDF-15、BNP、hs-CRP等指标的差异,同时分析 GDF-15、BNP、hs-CRP与CHD患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4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指数(BMI)测定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值差异显著(P<0.05),AMI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 SAP组、UAP组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4组GDF-15、BNP、hs-CRP及内皮素测定值差异均显著(P<0.05),组间两两比较均为 AMI组>UAP组>SAP组>健康组(P<0.05)。3组Gensini积分AMI组>UAP组>SAP组(P<0.05)。 Gensini积分与GDF-15、BNP、hs-CRP及内皮素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GDF-15、BNP、hs-CRP在不同类型CHD患者中的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同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作者:王延震;甘义荣;寇宗科;郭小虎;黄通平;吴惠娟;谢定雄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了解2010~2013年成都市居民冠心病患者住院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2013年来该院门/急诊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163例,进行病历查阅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人群住院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2010~2013年成都居民冠心病患者住院率呈显著上升趋势,2010年和2013年住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684,95%CI=1.124~3.864)、文化程度(OR=1.145,95%CI=1.011~3.177)、医疗保健意识(OR=1.261,95%CI=1.027~3.421)和医保方式(OR=1.043,95%CI=1.001~2.073)为影响成都居民冠心病患者住院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2010~2013年成都市居民冠心病住院率不断升高,与年龄和医疗保健意识等密切相关,老年人健康保健意识较强,住院率高。
作者:张伟;卢青;潘媛媛;盛勇;钟萍;孙学春;王文艳;金静;程标;杨翼菲;苏明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注射液联合α-硫辛酸对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治疗对血清中一氧化氮( NO)、脂联素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的影响。方法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应用神经妥乐平注射液治疗;观察组73例,应用神经妥乐平注射液联合α-硫辛酸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血清中NO、脂联素和BDN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清中NO、脂联素和BDNF的表达均升高,但是观察组中NO、脂联素和BDNF的升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妥乐平注射液联合α-硫辛酸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明显,且能上调血清中NO、脂联素和BDNF的含量,保护神经细胞,优化内环境。
作者:胡顺成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温阳抗寒合剂( WYKHM)对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90只 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哮喘组、氨茶碱组、WYKHM高(200 mg/kg)、中(100 mg/kg)、低剂量组(50 mg/kg)。卵蛋白( OVA)致敏小鼠,7 d后给药,14 d后OVA攻击引发哮喘,48 h后测定外周血中白细胞分类计数、白介素(IL)-5和IL-23水平,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WYKHM能显著降低外周血中NO和NOS的含量,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极其显著( P<0.05或P<0.001);治疗组和氨茶碱组外周血中IL-5和IL-23水平也明显低于哮喘组(P<0.01或P<0.001);WYKHM治疗后,外周血中 SOD 水平明显上升,MDA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和哮喘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或P<0.01)。结论 WYKHM通过降低NOS活性和NO水平,降低IL-5和IL-23水平,提高SOD活性,降低MDA水平改善哮喘。
作者:李昕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L)对佐剂性关节炎(AIA)大鼠病变关节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LT1)和趋化因子受体5(CCR5)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建立大鼠AIA模型基础上,给予0.1~0.4 mg/kg TL治疗后,测量病变关节肿胀度,常规HE染色观察病变关节组织炎症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病变关节组织 VEGF、FLT1和 CCR5蛋白的表达;分子原位杂交分析 FLT1 mRNA 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TL治疗组关节肿胀度明显减小( P<0.05),病变关节组织的病理损害明显改善;病变关节组织 VEGF、FLT1和CCR5免疫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5); FLT1 mRNA表达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TL可抑制AIA大鼠病变关节组织VEGF、FLT1和CCR5表达,这可能是TL抑制病变关节组织血管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的分子机制。
作者:蒋雯雯;林荣;韦登明;尹向旭;龙正海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脾气虚大鼠骨骼肌组织钙调蛋白信号通路中钙调蛋白( CaM)、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 CaMK)Ⅱ基因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受试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脾气虚模型组(7 d、14 d、21 d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受试动物采用复合法(苦寒破气法、力竭法及饥饮失常法)成功建立脾气虚证大鼠模型后,在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生存状态、脾虚证宏观证候积分、平均每日摄食量、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和负重游泳耐力的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骨骼肌组织CaM信号通路中CaM、CaMKⅡ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脾气虚7 d、14 d、21 d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较差,脾虚宏观证候积分显著升高(P<0.05),平均每日摄食量、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和负重游泳耐力降低(P<0.05),骨骼肌组织 CaM、CaMKⅡ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且以脾气虚模型21 d组变化显著(P<0.05)。结论脾气虚大鼠骨骼肌组织CaM信号通路中CaM、CaMKⅡ基因表现为低表达水平。
作者:成映霞;段云燕;段永强;程卫东;杨晓轶;杜娟;刘靓;朱立鸣;梁玉杰;安耀荣;高建德;田茸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体外循环( 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30例 CPB 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组(强化组,n=15)和对照组(n=15)。强化组术中血糖控制在3.9~10.0 mmol/L,术后控制在4.4~8.3 mmol/L;对照组血糖>11.1 mmol/L时给予胰岛素治疗。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CPB开始(T1)、CPB结束即刻(T2)、6 h(T3)、24 h(T4)和48 h(T5)时点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浓度,并记录术后临床情况。结果两组 TNF-α、IL-6浓度在 T2、T3、T4时点均明显高于 T0时点(P<0.05);在T2、T3、T4时点,强化组TNF-α、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呼吸机支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能降低TNF-α、IL-6浓度表达,缩短呼吸机支持时间,减弱CPB引起的炎性反应。
作者:刘琪琳;陈斌;杨小霖;向太;魏蜀亮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 CAPD)低T3综合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135例CAPD患者。常规标准测量患者甲状腺功能和其他生化指标,用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 FMD)反映内皮功能,FMD为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与静息内径比值。结果低T3综合征患者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相比年龄明显增高(P<0.01)、女性患者比例偏大( P<0.01)、内皮功能明显下降(P<0.01)。 FMD与糖尿病(r=-0.199,P<0.05)、年龄(r=-0.316,P<0.01)、透析龄(r=-0.185,P<0.05)、甲状腺功能(r=0.323,P<0.01)和残肾功能(KT/V)(r=-0.147,P<0.05)明显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KT/V(残肾)、甲状腺功能是影响内皮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r2=0.257)。结论腹膜透析低T3综合征患者内皮功能较差,此结果有助于理解慢性腹膜透析合并低T3综合征患者可能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而增加其心血管死亡率。
作者:郭志玲;梁素忍;胡昭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米力农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对血清白介素( IL)-6和胱抑素( Cys) C水平的影响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利尿、强心、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米力农5 mg/d。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心功能各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经( LVDS)、左心房内径( LAD),左室射血分数( LVEF)和左室流出道大血流速度( VLOVT)。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L-6和Cys C水平和各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脏功能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IL-6和Cys 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治疗组 LVDd、LVDS和 LAD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和VLOV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和Cys C水平与各心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米力农可以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清IL-6和Cys C水平,血清IL-6和Cys C水平降低与心功能改善具有相关性。
作者:乔鲁军;盖鑫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红芪小分子提取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体外增殖及染色体的影响。方法利用水提法结合超滤法提取红芪中小分子物质,并筛选其促进MSCs增殖的佳浓度。设单独培养的MSCs为对照组,红芪佳浓度(20 mg/L)培养72 h 后 MSCs为实验组,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的改变;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染色体显色与计数分析细胞染色体;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红芪浓度20 mg/L为佳促进MSCs增殖浓度( P<0.05)。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红芪组细胞呈长梭形,形态类似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红芪组细胞生长速度显著增快(P<0.05);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减少,S期和G2/M期细胞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及 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无异常改变(P>0.05)。结论红芪小分子提取物20 mg/L体外培养MSCs 72 h后,对其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且维持其遗传物质染色体的稳定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MSCs的MMP-2、MMP-9等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王倩;岳卫东;刘永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靶向治疗日益受到临床重视,作为肺癌驱动基因之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突变体的发现开启了非小细胞性肺癌( NSCLC)靶向治疗之门,随后一系列以IPASS为代表的8项临床研究一致证实,与化疗相比,一线使用第1、2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 )能显著延长EGFR基因突变阳性晚期NSCLC 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PFS),提高总缓解率( ORR)和生活质量〔1〕。目前,EGFR基因是研究多、了解透彻的一个分子靶点。近年来,研究者还发现了其他的分子靶点,例如变性淋巴瘤激酶( ALK)、大鼠肉瘤基因( KRAS )、肉瘤致癌因子( ROS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神经营养受体( RET)、原癌基因( MET)、人表皮因子受体2(HER2)和鼠类肉瘤病毒菌癌同源物(BRAF),针对EG-FR基因突变阴性NSCLC患者, ALK、KRAS、ROS1和VEGF这些分子靶点的研究较为广泛,现将其相应靶向治疗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邵铭心;梁婷婷;马克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地锦草对移植性肝癌H22小鼠抑瘤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肝癌H22肿瘤细胞接种到小鼠皮下后,用高、中、低3个剂量的地锦草灌胃2 w,观察地锦草对移植性肝癌H22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率和脾指数的影响;ELISA法测定血清白介素( IL)-2的变化;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地锦草对肿瘤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地锦草组瘤重明显减轻(P<0.05),但无剂量依赖效应;地锦草组小鼠肿瘤抑制率随剂量升高而增加(P<0.05),且高剂量组肿瘤抑制率达59.63%;地锦草组脾指数升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地锦草组血清IL-2水平升高( P<0.01);地锦草组肿瘤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瘤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增多。结论地锦草可抑制移植性肝癌H22小鼠的肿瘤细胞生长,与提高IL-2水平增加免疫力有关。
作者:王晓敏;高增光;邹志坚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评价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常规静脉化疗,观察组术后即时采用腹腔循环热灌注化疗联合常规静脉化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功能状态、局部复发率、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为64.0%,明显高于对照组36.0%(χ2=4.012,P<0.05);观察组患者 CD3+、CD4+、CD4+/CD8+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 CD8+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改善与稳定患者占78.0%,其中食欲增加35例(70.0%),体质量增加28例(56.0%)。对照组治疗后改善与稳定患者占62.0%,其中食欲增加17例(34.0%),体质量增加12例(24.0%)。两组功能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恶心呕吐、局部烫伤、骨髓抑制、脱水、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无差异(P=0.440);治疗组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的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02);3年随访期间,观察组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8.0%;对照组1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4.0%。两组复发率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5231,P=0.0334)。结论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腹腔循环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可减少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提高生存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欣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通过检测血浆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 Lp-LPA2)的水平变化评价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入院治疗的103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91例健康老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的血浆Lp-LPA2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Lp-LPA2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评分的关系。再根据梗死体积将患者分为大体积梗死、中体积梗死和小体积梗死3个亚组患者,以及根据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将患者分为重度神经损伤、中度神经损伤和轻度神经损伤三个亚组。再分别分析血浆Lp-LPA2与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Lp-LP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亚组血浆脂蛋白相关 Lp-LPA2水平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 Lp-LPA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时的水平,可通过测定血浆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的水平帮助判定患者的病情。
作者:徐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长期团体性康复活动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失能或失智老年人身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适合老年人的健康运动处方。方法长春市某日间照料中心36名老年人在专业物理治疗师的监护下进行每周1次、每次60 min,总计6个月的团体康复活动,对仅持续3个月活动组、持续6个月活动组的肌力、关节活动度(主动、被动)平衡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共5项身体机能指标进行测试。结果持续参与六个月组在肌力、主动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功能与平衡能力有显著的进步,仅参与三个月组在活动介入中止后平衡能力有显著下降情形。结论长期团体康复活动能有效改善老年人肌力、主动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功能与平衡能力,且活动效果具有持续性。
作者:刘巍;孟泰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蛋白( E-cadherin)、β-caten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9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10例大肠癌组织中E-cadherin、β-catenin、MMP-9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E-cadherin和β-catenin在大肠癌的表达阳性率(67.3%,62.7%)低于正常对照组(100%、100%),MMP-9在大肠癌的表达阳性率(57.3%)高于正常对照组(15.0%)(P<0.05);②E-cadherin和β-catenin表达程度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浆膜侵犯、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MMP-9表达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浆膜侵犯、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P<0.05);③E-cadherin、β-catenin 的表达与 MMP-9的表达均呈负相关。结论 E-cadherin、β-catenin、MMP-9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发生、侵袭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判定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作者:许欣;姚冬颖;赵振亚;李永才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