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组织中nucleostemin基因表达的研究

熊峰;李俊

关键词:肺癌, Nucleostemin基因, 荧光定量PCR
摘要:目的:检测肺癌肿瘤组织中Nucleostemin基因表达的改变,探讨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92例,另取我院同期因良性肺疾病30例活检肺组织作为对照。Nucleostemin基因表达量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Nucleostemin在肺癌组织中表达量分别为0.318±0.076,显著高于对照肺组织的0.142±0.043(P<0.01)。男女性别、不同年龄、肿瘤大小以及病理类型之间Nucleostemin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临床分期患者Nucleostemin表达量为0.364±0.077,显著高于Ⅰ、Ⅱ临床分期患者的0.286±0.051( P <0.05)。肿瘤有淋巴结转移患者 Nucleostemin 表达量为0.346±0.075,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0.271±0.048(P<0.05)。肿瘤中、低分化患者Nucleostemin表达量为0.331±0.073,显著高于高分化患者的0.282±0.054(P<0.05)。结论 Nucleostemin基因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Nucleostemin基因表达量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分析,为临床初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的慢阻肺患者487例,痰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分析。结果487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334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43株,占72.8%,革兰氏阳性菌58株,占17.3%,真菌33株,占9.9%;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药敏结果显示对碳青酶烯类、氨基糖甙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高,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性高。患者住院次数>2/年、住院时间>2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留置胃管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注重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娟;刘翩;王开金;董一山;黎晓强;黎联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肺癌肉瘤的诊治进展

    肺癌肉瘤( pulmonary carcinosarcoma,PCS)是一种既含有恶性上皮成分又含有恶性间叶成分的肺恶性肿瘤。其组织病理上呈双向性。2015年WHO肺癌分型中PCS的定义为一种由非小细胞肺癌及异源性的肉瘤成分(如纤维肉瘤、骨肉瘤、软骨肉瘤)组成的恶性肿瘤[1]。由于PCS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且缺乏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的特异性,普通的检查手段多易误诊,部分医师对其缺乏认识,造成较高的误诊率。因而,我们介绍一下目前国内外关于PCS的研究进展,增加对PCS的认识,从而减少误诊率。

    作者:龚理;任庆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干细胞治疗结核病的探讨

    干细胞研究是当前生命科学,尤其是医学领域的热点。干细胞应用为难以治愈的疾病提供了一条独特的治疗途径。干细胞治疗结核病是近兴起的宿主定向治疗结核病( HDT,host-directed therapies)的重要内容之一[1],给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和严重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随着干细胞治疗结核病概念的热度提升,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在运用特定的干细胞治疗结核病之前,有必要进一步对干细胞与结核病的之间关系的研究与发展水平做一下梳理,为今后探讨干细胞技术治疗结核病提供参考。

    作者:廖莎;孙照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芪玉三龙汤对荷肺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芪玉三龙汤对荷肺癌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以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LLC细胞株培养移植法构建荷肺癌小鼠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化疗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联合组,每组8只,另设8只正常小鼠为空白组;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状态,称取瘤质量,计算抑瘤率;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组织内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 CD4+、CD8+、CD4+/CD8+)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小鼠脾脏IL-2、IL-10浓度。结果芪玉三龙汤高剂量组、联合组的生存状态优于化疗组;芪玉三龙汤具有温和的抑制肺癌移植瘤的作用,但与顺铂联用无明显增效作用;电镜下观察肿瘤细胞超微结构可见中药组肿瘤细胞有凋亡发生,以高剂量组凋亡坏死明显,化疗组可见多个凋亡小体,联合组肿瘤细胞严重坏死;芪玉三龙汤能明显增加CD4+水平,升高IL-2浓度,降低CD8+的水平和IL-10含量,提高CD4+/CD8+比值,联合组与化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结论芪玉三龙汤能改善行化疗的荷瘤小鼠生存状态,可温和抑制肺癌移植瘤生长,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并具有改善荷瘤小鼠以及化疗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作用。

    作者:张星星;童佳兵;李泽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293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冠心病及吸烟史、手术中通气方式和手术方式是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Logistical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吸烟史和通气方式是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合并糖尿病、吸烟史以及通气方式是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田学涛;黄吉利;田文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

    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是呼吸内科门诊病人常见的症状。目前对咳嗽患者的初始评估治疗着重于引起咳嗽的常见病因:咳嗽变异性哮喘( cough va-riant asthma,CVA)、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 UACS)。然而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经过充分的检查和治疗后仍不能明确咳嗽的病因。近年来有研究者[1-3]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在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患者中有很高的发生率,且经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后咳嗽症状明显好转,提示OSAHS很可能是慢性咳嗽的一个重要病因[4]。本文就OSAHS与慢性咳嗽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飞燕;况九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雾化吸入盐酸戊乙奎醚在尘肺患者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后的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盐酸戊乙奎醚在尘肺患者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分期进行单侧大容量全肺灌洗术( WLL)后带管入ICU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与治疗组( PHC组)各25例,术后入室即刻起给予雾化吸入,每隔8h一次,每次20min,C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5mL+二羟丙茶碱0.25g,PHC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5mL+盐酸戊乙奎醚1.0mg,分别测定两组在入室时,入室后10min、30min、60min、120min、拔管时患者呼吸力学指标变化,以及拔管时间,低氧及再次机械通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雾化吸入后各时间点气道峰压、气道阻力明显降低、肺顺应性明显升高(P<0.05),拔管时间有所提前(P<0.05)。术后出现低氧、再次机械通气例数减少(P<0.05)。结论雾化吸入戊乙奎醚可有效改善患者WLL后呼吸力学指标,减少插管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王润丰;方申存;周本昊;夏梦;王研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分层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分层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149例入住我院病房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以入院时血嗜酸性粒细胞2%为cut-off值将患者分为阳性组(血嗜酸性粒细胞≥2%37例)和阴性组(血嗜酸性粒细胞<2%112例),比较两组患者糖皮质激素使用量和住院时间。结果阳性组患者的糖皮质激素使用量(21.2±4.1)mg,住院天数(10.2±2.9)天均显著低于阴性组糖皮质激素用量(36.5±2.6)mg和住院天数(11.3±2.8)天(P<0.05)。结论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快,住院时间短。以血嗜酸性粒细胞作为标志物能更好地指导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进行分层治疗。

    作者:吴艳;赵寅滢;范晓东;汪家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机械通气后儿童肺功能受损1例

    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儿童呼吸衰竭常用且非常有效的措施,明显降低了病死率,但机械通气所致的肺功能受损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现就1例儿童机械通气后肺损伤报道如下。

    作者:孙平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超短波联合抗生素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超短波联合抗生素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对照组(药物治疗)24例和治疗组(药物治疗联合超短波治疗)24例。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2周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治愈率,血常规、ESR、CRP等感染指标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1周及2周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2周后有效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常规、ESR、h-CRP感染指标在治疗后1周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超短波联合抗生素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治疗费用,治疗效果佳。

    作者:司小敏;程帆;刘琴;杨星星;朱艳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雾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成功治疗复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并文献复习

    肺泡蛋白沉积症( PA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肺泡内大量磷脂蛋白样物质异常沉积为特点的疾病,由Rosen于1958年首次报告,临床上以进行性气促为特征,经支气管肺活检及灌洗是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本文报道1例 PAP 患者经过雾化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治疗收到良好效果,同时复习相关文献对此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

    作者:刘浪;周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分布及其降钙素原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降钙素原( PCT)水平,以期为AECOPD的抗菌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2014年10月-2015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129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AECOPD患者入院时即刻采血测血清PCT,留痰行病原学检查,并对相关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9例患者痰液标本阳性69例,阳性率为53.48%,其中革兰阴性菌(G-)43例,占62.32%,革兰阳性菌(G+)26例,占37.68%,首位是流感嗜血杆菌(17.39%),对应PCT为0.64(0.41-1.50)。 G-感染组血清PCT水平较G+组明显升高(Z=-6.447,P<0.05)。随着血清PCT水平的升高,痰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也相应升高(χ2=18.94,P<0.05)。结论 AECOPD患者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的G-菌感染为主,且G-菌感染者血清PCT水平显著升高。临床上应在细菌培养和PCT指导下合理用药。

    作者:池峰;张舒;姚晓阳;董宇超;白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PLR、NLP水平和C反应蛋白在预测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 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PLR)以及C反应蛋白浓度在AECOPD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AECOPD患者51例和SCOPD患者53例。基于《201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 GOLD)》分类后,利用Fish精确检验和t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本特征差异,分析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 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PLR)以及C反应蛋白浓度间的相互关系,基于ROC曲线, NLR、PLR以及C反应蛋白浓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的诊断效能。结果 SCOPD和 AECOPD患者的分类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01),患者大部分为(78.4%) GLOD(D)组;SCOPD和AECOPD患者在FEV1(t=2.274,P=0.027)和动脉氧分压(t=3.312,P=0.002)存在显著性差异;NLR和C反应蛋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作用(r=0.531;P<0.001)。 PLR和C反应蛋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作用(r=0.275;P<0.001)。 PLR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值AUG为0.76,测定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3%和81%。 NLR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值AUG为0.89,测定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9%和88%。 C反应蛋白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值AUG为0.91,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1%和89%。结论 NLR和C反应蛋白可用于AECOPD诊断标志物。且NLR具有易于测量、成本低的特点,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倪高顺;牛永亮;陈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TGF-α、TGF-β1、TIMP-2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从TGF-α、TGF-β配体成员( TGF-β1、TGF-β2、TGF-β3)、TIMP-1、TIMP-2、MMP-2筛选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mRNA水平异常表达的细胞因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NSCLC组织和毗邻正常组织中TGF-α、TGF-β1、TGF-β2、TGF-β3、TIMP-1、TIMP-2、MMP-2 mRNA表达量,并研究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TGF-α、TGF-β1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0.046 vs 0.005,P<0.01;16.91 vs 11.76,P=0.04),TIMP-2水平降低(25.23 vs 207.85,P=0.02),而NSCLC中MMP-2/TIMP-2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0.77 vs 0.02,P=0.04)。 III-IV期NSCLC组织的TGF-α水平高于I-II期(0.06 vs 0.02,P <0.01)。有淋巴结转移组 TGF-β1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7.70 vs 10.00,P <0.01)。鳞癌组织中TIMP-2水平低于腺癌组织(20.06 vs 33.51,P=0.02),无淋巴结转移组TIMP-2水平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30.02 vs 20.56,P=0.03)。结论 TGF-α与NSCLC进展密切相关;TGF-β1在NSCL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MMP-2/TIMP-2可能是较敏感的肿瘤生物学指标,且TIMP-2与NSCLC侵袭转移相关,相对高表达的TIMP-2可能提示腺癌。

    作者:邓陶然;林丹丹;钟波;付向宁;邓豫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肺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肺结核初治患者化疗期间发生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历史性列队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12月初治肺结核病历资料592例,采用单因素χ2检验(P<0.05)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肺结核患者化疗引起肝损害的危险因素为性别( OR =0.166 CI 0.062-0.442)、年龄( OR =2.209 CI 1.468-3.326)、饮酒史( OR =2.165 CI1.338-3.503)、营养状况(OR=2.555 CI 1.399-4.665)、HBV感染者(OR=3.13 CI 1.61-6.085)、未使用护肝药物((OR=6.349 CI 3.562-11.319)、未使用免疫药物(OR=3.614 CI 1.986-6.576)结论男性、高龄、营养不良、嗜酒、HBV感染、未使用护肝和免疫药物,是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文红;王芳;付莹;孟丽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和sRAGE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血浆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和可溶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sRAGE)的水平及与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省承德县医院收治的120例慢阻肺患者(慢阻肺组)、5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血浆AGEs、sRAGE及肺功能等指标。结果慢阻肺组患者的血浆中AGEs (36.25±2.98) ug/mL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28.94±2.31) ug/mL,sRAGE为(338.41±194.26)pg/mL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的(871.50±226.49)pg/mL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阻肺组患者血浆AGEs与患者的FEV1%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94,P=0.000<0.001);慢阻肺组患者血浆sRAGE与患者的FEV1%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52,P=0.000<0.001)。结论慢阻肺患者血浆中AGEs、sRAGE水平发生显著的改变, AGEs与患者的肺功能呈负相关性、sRAGE与患者的肺功能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洪旭华;李儒佑;周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al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97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肺部真菌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41例)和未感染组(56例),对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出现咳嗽、咳血等症状、听诊肺部有啰音、既往有糖尿病病史、肺结核初、复治情况、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水平、肺部病变范围及病变特点是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Logistical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史、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肺部病变范围及病变特点是肺结核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既往糖尿病病史、使用抗生素时间≥2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肺部病变≥3个肺叶和以空洞及纤维化为病变特点,是肺结核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沈小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FeNO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测定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哮喘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健康对照组采用FeNO分析仪和肺功能仪测定FeNO及FEV1%的水平,同时分析FeNO与FEV1%的相关性。结果哮喘患者治疗前FeNO为(69.35±26.51) ppb;吸入信必可治疗4周后FeNO为(34.01±21.49) ppb;健康对照组FeNO为(16.28±8.80) ppb。哮喘组治疗前、后的FeNO指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治疗前指标高于治疗后(P<0.05);治疗前FEV1%的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及对照组(P<0.05);FeNO与FEV1%无直线相关性。结论 FeNO的水平能够反映哮喘患者慢性气道炎症,并且在评估哮喘控制水平方面可能发挥作用。

    作者:顾颖;卢慧宇;林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某三甲综合医院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和病原分布,为其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7月呼吸内科3313例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感染例次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率为2.81%,明显低于全院医院感染率(4.13%)和社区感染率(22.70%);感染部位前3位为下呼吸道、泌尿道、尿管相关,构成比分别为70.97%、15.05%、6.45%;感染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构成比分别为32.28%、25.68%、14.92%和13.06%;耐药性居前3位为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分别为83.24%、70.33%、70.19%。结论呼吸内科要加强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牛文凯;郑敬;翟红岩;苑鑫;刘慧莹;刘永辉;衡芝芝;柏长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联合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癌胚抗原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于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5月于山西大同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67例。根据确诊结果,分为恶性胸腔积液35例,良性胸腔积液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胸腔积液中VEGF、Ang-2、CEA的含量。结果恶性组胸腔积液中VEGF、Ang-2、CEA含量高于良性胸腔积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独检测VEGF、Ang-2、CEA的AUC (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44,0.837,0.905,灵敏度74.3%,77.1%,85.7%,特异度87.5%,81.2%,90.6%。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VEGF、Ang-2、CEA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90,99.2%和100.0%。结论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的VEGF、Ang-2、CEA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莉;刘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