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云川;李超;毛燕群;姚上志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白细胞介素(IL)-6、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脑钠素(BNP)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68例老年 ACS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4例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强化治疗组34例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d)。两组疗程均为32 w。另外选择健康体检者3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IL-6、GMP-140、BNP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两治疗组治疗32 w后血清IL-6、 GMP-140和BN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LVEF明显改善(P<0.01),强化治疗组作用更显著。结论瑞舒伐他汀可降低老年ACS患者血清IL-6、GMP-140和BNP,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活化,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心功能。
作者:冯惠平;贾新未;谢俊敏;王占启;李晓红;冯翠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养正消积胶囊辅助介入化疗对原发性肝癌( PLC)患者肿瘤标志物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肝胆外科收治的PLC患者92例,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6例,予介入治疗,顺铂100 mg+5-氟尿嘧啶1000 mg+阿霉素40~60 mg+丝裂霉素10 mg,4 w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实验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正消积胶囊,4粒口服,3次/d,4 w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血清甲胎蛋白(AFP)、血清癌胚抗原(CEA)、血清糖类抗原(CA)19-9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明显改善,且实验组AFP、CEA、CA19-9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及单项目领域评分有所改善,两组降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组治疗后症状所有项目及食欲减退、睡眠障碍、腹泻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只有疲乏及食欲减退评分较治疗前降低( P<0.05),其他项目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④实验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养正消积胶囊辅助介入治疗能够明显下调PLC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改善预后,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性格在心理学上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本文就老年人性格进行综述。
作者:闵洋璐;陶琳瑾;蒋京川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明目地黄丸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给予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2只。同时选择同批次大鼠12只,作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对照组不给药,给予同体积双蒸水灌胃。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在糖尿病大鼠喂养12 w后给予明目地黄丸灌胃。测定各组大鼠在给药前、给药后的体质量、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视网膜,测定视网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模型组治疗前、治疗后的体质量、血糖、HbA1c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 SOD 活性、GSH-Px 酶活性、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低剂量组SOD活性、GSH-Px酶活性、MDA含量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明目地黄丸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起到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李斐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预处理后联合丙泊酚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大鼠60只,成功制备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模拟手术过程组,模型组,丙泊酚组,贝那普利组及贝那普利联合丙泊酚组。再灌注完成后即刻测检各项心肌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组织中SOD活性、丙二醛含量;测定Caspase-3表达;应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Akt的磷酸化( p-Akt)水平。结果丙泊酚单独应用对3项观察指标都有显著影响,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贝那普利单独应用有轻微的心肌保护作用(只影响心肌酶);贝那普利联合丙泊酚用药后作用较丙泊酚单独应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进一步增强。结论贝纳普利单独应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有限,但与丙泊酚联合用药能显著增强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
作者:郝丽娜;侯少科;李建辉;曲振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老年基督教徒的宗教卷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法搜集了217名老年基督教徒的宗教卷入和主观幸福感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老年基督教徒的宗教卷入在年龄、性别、信教年限、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主观幸福感在年龄、性别、信教年限、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P<0.01);老年基督教徒的宗教卷入与正性情感、正性体验和幸福度总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P<0.01),与负性情感和负性体验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P<0.01)。结论不同宗教卷入老年基督教徒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差异,高宗教卷入老年基督徒的主观幸福感高于低宗教卷入者。
作者:王璇;马琪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 CTHRC)1对结直肠癌HT2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CTHRC1的表达情况。采用电穿孔转染法,将 pcDNA3.1-CTHRC1和 CTHRC1 siRNA 转染 HT29细胞中,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THRC1对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伤口愈合实验和Boyden小室检测CTHRC1对HT29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CTHRC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织。增殖、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转染CTHRC1和转染CTHRC1 siRNA的结直肠癌HT29细胞克隆形成数分别为(147.34±15.86)、(234.17±27.86)和(66.03±8.95);伤口宽度百分比分别为(1.00±0.00)、(0.37±0.12)和(1.48±0.35);发生侵袭的细胞数分别为(201.24±33.54)、(415.36±45.63)和(96.13±15.46);转染 CTHRC1可显著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而转染si-CTHRC1可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 CTHRC1可明显增加HT2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这可能是CTHRC1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
作者:王成;袁丽萍;殷麟;张成武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OTC检测视盘形态及RNFL厚度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初诊的30例PO-AG患者为观察组,并根据病情的早期、进展期、晚期分为观察1组、2组、3组,另取3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予以所有研究对象常规眼科检查以及OCT检查,观察组进行视野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1、2、3组的RNFL厚度测量中上方、下方、颞侧、鼻侧以及均值均降低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除视盘面积、环量外,观察1、2、3组视盘形态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组间比较,与观察1组比较,观察3组的盘沿面积、杯容积、杯/盘比、水平杯盘比以及垂直杯盘比均增加明显,缘容积降低明显( P<0.05)。观察1组与2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视野检测的缺损均值与RNFL厚度、视盘参数中的盘沿面积、缘容积、环量、视神经头、杯盘比均呈负相关。结论 RNFL厚度、视盘形态可作为老年开角型青光眼诊断的敏感指标而应用于临床,且随着病程的发展,RNFL厚度逐渐变薄,视盘参数发生改变,视野的平均缺损范围则渐趋增加。
作者:罗毅;熊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老年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替莫唑胺化疗联合放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放疗+替莫唑胺化疗;对照组:放疗。结果共纳入观察组45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4.4%,38/45 vs 66.0%,33/50;χ2=4.267,P=0.03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1.064,P=0.302)。观察组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2.2%,19/45 vs 22.0%,11/50;Log-rank χ2=4.512,P=0.034)。结论老年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术后采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可明显提高近远期疗效。
作者:刘许昌;王健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创脑组织活检诊断老年颅内病变准确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院近2年收治的行立体定向脑活检术的317例老年患者,收集其临床特征及病理诊断,分析影响诊断率的主要因素以及二次活检情况。结果首次立体定向活检术后,286例得到明确病理诊断,诊断率为90.22%;其中肿瘤性病变251例;非肿瘤性病变35例。31例患者未得到明确病理诊断。非强化病灶的诊断率明显低于强化病灶(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强化为立体定向活检诊断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6)。31例未确诊的患者中,7例患者1年内行二次活检或开颅手术,其中6例患者得到明确的病理结果,1例患者二次活检仍显示为胶质增生。结论病灶是否强化为影响老年颅内病变患者立体定向活检诊断率的主要因素,强化病灶的诊断率较高;对未确诊的老年患者建议行二次活检术来提升诊断水平。
作者:杨华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检测肺腺癌中锌指E-盒结合同源异形盒蛋白( ZEB)-1、ZEB-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标记的增殖指数的关系。方法59例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同期肺肿物切除后距肿物边缘>3 cm肿瘤周围正常肺组织59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ZEB-1、-2和PCNA的表达。结果两组中ZEB-1、-2和PCNA的阳性率差别显著,观察组中ZEB-1、-2和PCNA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大径、肿瘤的胸膜累犯密切相关,PCNA表达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及是否伴有坏死密切相关。观察组中 ZEB-1和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肺腺癌术后组织中ZEB-1、-2和PCNA高表达,不仅对肿瘤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还可以促进肿瘤的进展,尤其是PCNA高表达可能对肿瘤进展有多种生物学意义。
作者:久太;冯喜英;安文静;刘洪千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食管癌临床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中上段食管癌手术方式较多,经左胸路径行食管癌切除术是常用的手术方法。以往手工吻合由于食管床径路显露困难,移植胃大多数经弓前行弓上吻合,不仅使食管的切除线受到限制,而且容易导致胃食管反流、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等并发症〔1,2〕。吻合器的使用使得经食管床径路行胃食管机械吻合成为可能,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而且符合肿瘤的治疗原则。本研究观察经食管床径路行胃食管机械吻合治疗食管癌的效果。
作者:李富;林伟民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组织中claudin3蛋白(claudin3)、claudin7蛋白(claudin7)和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的表达,关注其相关性。方法63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标本作为观察组,46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1,46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患者的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2。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组 claudin3、7和 E-cadherin的表达。结果3组中 claudin3、7和 E-cadherin表达阳性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claudin3、7和E-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大径、肌层浸润深度及脉管内瘤栓相关。 clau-din3、7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claudin3和E-cadherin、claudin7和E-cadherin均具有正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组织中claudin3、7和E-cadherin低表达对促进肿瘤性病变的形成及进展有一定意义,三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张晓勇;魏琳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MACC1)、人原癌基因编码蛋白(c-Met)表达与宫颈癌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初发且术前未接受过放化疗治疗的所有宫颈癌手术患者116例,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ACC1、c-Met蛋白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结果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MACC1、c-Me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组织、宫颈癌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阳性率的两两比较,宫颈正常组织、CIN Ⅱ~Ⅲ组织比较和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ACC1、c-Met 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组织内呈正相关(r=0.648,P<0.05)。经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MACC1蛋白、肌层浸润深度是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因素(OR=6.015,3.901,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MACC1、c-Met蛋白的表达有异常,其中MACC1蛋白阳性表达可作为评估宫颈癌在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临床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石琳;李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放疗不同剂量的顺铂周疗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该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75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单纯放疗组25例(单纯采用放疗治疗)、小剂量组25例(放疗同时顺铂周疗的剂量控制在20 mg/m2)及标准剂量组25例(放疗同时顺铂周疗的剂量控制在40 mg/m2)。观察对比3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2年内生存率及治疗期间的毒性反应。结果小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总有效率及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小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的总有效率及生存率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放疗组及小剂量组的毒性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标准剂量组( P<0.05);放疗组与小剂量组毒性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顺铂为基础的同步放疗,其疗效及生存率显著优于单纯放疗;放疗联合小剂量顺铂剂量可以有效降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毒性反应,且疗效与生存率与标准剂量相当,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吴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时增大的前列腺压迫尿道,致尿流受阻,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如急性尿潴留、肾积水,甚至肾衰竭等〔1〕。内源性雄激素包括睾酮(T)和二氢睾酮(DHT),DHT对前列腺的生长和发育起重要作用,如果体内DHT水平过高,可引起BPH。非那雄胺是一种Ⅱ型5α-还原酶抑制剂,抑制T转化为DHT,降低体内DHT水平,从而改善BPH的症状及延缓其进展,目前被广泛用于治疗BPH。雄激素在骨骼生长代谢、骨量维持及抗骨量丢失等方面均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当体内雄激素水平低下时,骨形成减弱,骨破坏增多,从而易患骨质疏松〔2〕。本研究探讨非那雄胺对BPH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符少萍;陈焕清;陈玉成;缪瑞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菟丝子总黄酮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菟丝子经溶剂提取,聚酰胺柱分离得黄酮提取物;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传代培养,实验分四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n 印迹法测定细胞 Bcl-2和 Bax蛋白表达及 RT-PCR测定C-myc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菟丝子总黄酮高剂量组能够增加活细胞数量,降低死亡细胞数,特别是降低早期凋亡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菟丝子总黄酮高剂量组能够下降Bax蛋白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菟丝子总黄酮低剂量组升高 Bcl-2蛋白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菟丝子总黄酮高剂量和低剂量组 C-myc mRNA 表达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无剂量依从效应。结论菟丝子总黄酮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凋亡,其可能是通过能够下降Bax蛋白和升高 Bcl-2蛋白表达,改善抗凋亡和促凋亡的蛋白失衡,增加细胞周期C-myc的基因的表达来发挥对心血管起保护作用。
作者:王晓敏;席晓甜;刘海云;谢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64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3 mg/ml)+瑞芬太尼(4.0 ng/ml)靶腔输注A组及异丙酚(3 mg/ml)+舒芬太尼B组(0.5 ng/ml),两组均为32例。输注舒芬太尼于术毕前20 min结束,且术毕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观察两组的异丙酚使用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复苏室停留时间、呼吸抑制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疼痛发生率。结果两组异丙酚使用量无统计学差异( P>0.05)。麻醉前的MAP基础值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而麻醉后舒芬太尼组MAP均高于瑞芬太尼组( 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舒芬太尼组( P<0.05),复苏室停留时间也显著长于舒芬太尼组( 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舒芬太尼组( P<0.05)。结论两种阿片类药物均能达到快捷麻醉的效果,而舒芬太尼可以发挥较显著的镇痛效能,能降低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并能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疼痛发生率,使复苏室停留时间得以缩短。
作者:吴世健;窦艳伟;兰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早期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60岁以上早期行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或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病人的疗效。结果开颅手术组( n=38)术后迟发性有症状性血管痉挛8例;术后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死亡4例,其中2例因脑血管痉挛,2例因肺部感染;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 GOS)评分恢复良好28例,较差6例,死亡4例。血管内栓塞组( n=24)迟发性有症状性血管痉挛和脑梗死6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例,死亡患者2例,其中1例为脑梗死、脑水肿,另1例为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出院时GOS评分恢复良好19例,较差3例,死亡2例。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开颅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应根据患者Hunt-Hess分级生理状况、动脉瘤的特征及患者和(或)病人意愿为依据,争取早期行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或介入栓塞手术治疗,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马骏;尹浩;刘窗溪;谌鸿斌;韩国强;高方友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首发基底节区及丘脑梗死对不同认知领域的损害。方法选择发病3个月的首发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31例,丘脑梗死15例,健康对照30例,病例组与对照组均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WAIS数字广度测验量表(DS)、物体记忆测验量表(FOM)、快速词汇测验量表(RVR)、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和积木测验量表(BD)的测定。结果(1)基底节区梗死组MoCA以及所含各因子项评分、FO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2)丘脑梗死组的MoCA以及MoCA中的语言能力、延迟回忆各项评分,RVR、FOM与对照组各对应项评分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基底节区和丘脑梗死患者存在皆有多认知阈的损害。
作者:张爱娟;张爱元;辛艳平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