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立全;张洪侠;郝小波;李洪军
目的:探讨阳离子-氯离子联合转运蛋白( CCC)抑制剂对氯胺酮麻醉模型小鼠的催醒影响及对其海马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幼年SPF级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只,实验组30只,予100 mg/kg 氯胺酮腹腔注射,待小鼠翻正反射消失,反复腹腔注射100 mg/kg氯胺酮,维持麻醉时间为6 h后,予实验组小鼠布美他尼溶液100μg/kg腹腔注射,同时予对照组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对比两组小鼠的苏醒时间、海马区细胞凋亡密度以及海马区NMDA-2B受体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小鼠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高倍镜下观察显示体积较正常细胞小者为凋亡细胞,其细胞核内含紫蓝色或黑色的凋亡小体,实验组凋亡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凋亡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NMDA-2B受体阳性细胞染色呈棕黄色,多位于CA3区海马组织,分布均匀,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阳性细胞数目明显较少;Western印迹法测定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的NMDA-2B受体灰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CCC 抑制剂对氯胺酮麻醉模型小鼠具有催醒作用,能够明显抑制其海马细胞凋亡,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俊霞;冯念海;陶琦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微创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器植入或单纯自体颗粒骨植骨两种融合方式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该院骨科收治的拟接受经椎间孔入路的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4例,随机分为融合器组和植骨组各37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 w、1年、2年进行随访,比较数字分级法(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 ODI)评分、椎间孔和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融合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融合器组患者治疗费用明显高于植骨组( 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的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1年和术后2年的VAS评分、ODI评分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器组术后2年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植骨组( P<0.05);两组术后2年腰椎前凸角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融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老年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微创经椎间孔入路的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椎间融合器植骨能够更好地恢复椎间隙、椎间孔的高度;自体颗粒骨植骨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作者:丁国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腹腔镜手术是妇科手术中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术中麻醉除了要求达到一定深度外,还要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迅速等,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退化,当手术难度大、时间过长时,术中患者可能出现缺氧等临床表现,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增加手术风险。七氟烷是一种高效的全身麻醉药,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术中维持平稳,苏醒快速等优点。本文观测七氟烷对老年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清和肺灌洗液中IL-1β的影响。
作者:朱雪莲;郭红;曾凡荣;左会明;辛险峰;王东伟;杨秀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吉林市兴华社区老年人生活方式病现状,为制定该类疾病的防治措施及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吉林市兴华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收集该社区2014年免费健康体检的数据。结果在2960例体检者中,超重与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的检出率分别为52.7%、38.2%、21.9%与72.0%。女性高血脂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超重与肥胖者的高血压、高血糖与高血脂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超重与肥胖者。结论吉林市兴华社区老年人生活方式病现状不容乐观,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健康管理。
作者:王云;孙莹;张秀敏;刘婷;刘莹圆;吴方园;刘妍妤;赵璐;刘红箭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诊断老年冠心病(CHD)患者颈动脉硬化(CAS)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829例患者,其中CHD患者589例(观察组),非CHD患者240例(对照组),观察组中合并心肌梗死252例( A组),无合并心肌梗死337例( B组)。所有患者实施超声扫描,对比颈动脉影像学表现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内中膜厚度(IMT)增厚(332/56.37%)、斑块(277/47.03%)、IMT、斑块厚度、斑块积分均高于对照组(χ2=7.923,P<0.01;χ2=18.832,P<0.01;t=10.332,P<0.01;t=13.221,P<0.01;t=17.394;P<0.01);观察组以软斑(376/66.67%)为主,对照组以扁平斑(6/35.29%)、硬斑(9/52.94%)为主,扁平斑、硬斑、软斑斑块分布比例对比差异显著(χ2=9.348,P<0.01;χ2=14.554,P<0.01;χ2=20.324,P<0.01);观察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高于对照组(t=13.332,P<0.01;t=26.439,P<0.01);A 组患者IMT 增厚(66/26.19%)低于B组,斑块(192/76.19%)高于B组(χ2=12.548,P<0.01;χ2=12.437,P<0.01)。结论应用超声诊断老年CHD患者颈动脉硬化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利于判别冠心病严重程度。
作者:孔岩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检测胶质瘤中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ps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分析其意义。方法以67例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以非肿瘤性的脑组织(病理科存档)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Mapsin、VEGF和CD31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Mapsin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VEGF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MV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Mapsin和VEGF的阳性率、MVD值与肿瘤的大径、是否伴有坏死和Ki67增殖指数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Mapsin和VEGF、Mapsin和MVD的表达均呈负相关性,VEGF和MVD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胶质瘤术后组织中Mapsin的阳性率低、VEGF的阳性率高、MVD值高,Mapsin对肿瘤血管生成可能具有抑制作用,Mapsin和VEGF共同调节着肿瘤的发生和进展。
作者:韩笑;吴琼石;杨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MACC1)、人原癌基因编码蛋白(c-Met)表达与宫颈癌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初发且术前未接受过放化疗治疗的所有宫颈癌手术患者116例,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ACC1、c-Met蛋白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结果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MACC1、c-Me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组织、宫颈癌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阳性率的两两比较,宫颈正常组织、CIN Ⅱ~Ⅲ组织比较和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ACC1、c-Met 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组织内呈正相关(r=0.648,P<0.05)。经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MACC1蛋白、肌层浸润深度是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因素(OR=6.015,3.901,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MACC1、c-Met蛋白的表达有异常,其中MACC1蛋白阳性表达可作为评估宫颈癌在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临床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石琳;李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放疗不同剂量的顺铂周疗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该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75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单纯放疗组25例(单纯采用放疗治疗)、小剂量组25例(放疗同时顺铂周疗的剂量控制在20 mg/m2)及标准剂量组25例(放疗同时顺铂周疗的剂量控制在40 mg/m2)。观察对比3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2年内生存率及治疗期间的毒性反应。结果小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总有效率及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小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的总有效率及生存率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放疗组及小剂量组的毒性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标准剂量组( P<0.05);放疗组与小剂量组毒性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顺铂为基础的同步放疗,其疗效及生存率显著优于单纯放疗;放疗联合小剂量顺铂剂量可以有效降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毒性反应,且疗效与生存率与标准剂量相当,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吴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股骨大粗隆柄( GTF)假体置换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以股骨转子间骨折为诊断而收入院患者60例,根据情况分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固定组和GTF假体置换组各30例。 GTF假体置换组采用GTF假体置换股骨头,PFNA固定组采用PFNA对患肢进行内固定;术后第1天可在床上进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GTF假体置换组3 d后可拄拐下床,PF-NA固定组2 w后可部分负重。围术期对症处理,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分别于手术前、术后3、7 d 采血,检测血液中血糖、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TC)、血小板、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 D-D)含量,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术后GTF组与 PFNA组血糖、TG、TC 含量均降低,GTF组与PFNA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手术前比较,术后 GTF组与 PFNA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含量均升高,PFNA组明显高于GTF组(P<0.05);与手术前比较相比,术后3、7 d两组患者D-D含量均有所改变,与GTF组相比,PFNA组明显较高(P<0.05);④GTF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与GTF组比较,PFNA组血管内径明显增大,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5)。结论 GTF假体置换使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血液血糖、TG、TC含量降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D-D含量升高,使血管内径增大、血流速度减慢,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但低于PFNA固定患者。
作者:凌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金乌骨通胶囊含药血清对去卵巢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6月龄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金乌骨通胶囊高、中、低剂量组以及尼尔雌醇阳性对照组。按组别灌胃给药,24 w后处死,分别测定动物血清TNF-α和IGF-1含量。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TNF-α明显升高( P<0.05),IGF-1明显降低( P<0.01)。金乌骨通胶囊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TNF-α明显降低,IGF-1明显增加( P<0.05)。结论金乌骨通胶囊对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TNF-α和IGF-1来实现的。
作者:郑文奎;刘春颖;李頔;高文山;藏卫东;曹广民;杨照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老人的健康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制问卷和SF12量表调查获得所分析的976名老人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结果60~70岁独生子女家庭男性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健康评价(均分分别为50.71和49.49分)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男性老年人(分别为48.99和47.42分),其余组别没有显著差异,年龄、文化程度、日常支出来源和子女关心等是老人健康相关因素,独生子女因素与生理健康相关(OR=0.649,P=0.010)。结论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健康评价与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总体区别不大,经济自主有利于农村老人心理健康,却不利于生理健康;子女关心有助老人健康,需加大农村家庭“健康孝老”教育力度。
作者:周建芳;施红云;史加华;陈德祥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后JAK2-STAT3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及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08只,经尾动脉取血缓慢注射到尾状核区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根据出血时间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h、9h、1d、3d、5d和7d6组,每个组又分为3个亚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AG490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检测JAK2、p-JAK2、STAT3和p-STAT3的表达,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与假手术组和AG490组相比,模型组中p-JAK2和p-STAT3大量表达,并于24 h时达到高峰;与模型组相比,AG490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在各时间点均较低。结论脑出血后能够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并导致脑组织水肿。
作者:王绪常;张振兴;宋晓峰;李树玲;周青青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 IL)-6对老年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 NSTEMI患者140例,根据血清 IL-6浓度将所有NSTEMI患者分为两组,IL-6阳性组(IL-6≥10 ng/L,n=73)和 IL-6阴性组(IL-6<10 ng/L,n=67),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估患者治疗2 w后心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心搏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检测肌钙蛋白T( 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和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并观察治疗半年内患者的预后状况。结果 IL-6阴性组SV和LVEF分别为(4.70±0.46) L/min和(54.25±2.74)%,均高于IL-6阳性组(4.19±0.42) L/min和(52.80±2.67)%(P<0.05);IL-6阴性组LVESD和LVEDD分别为(52.07±3.83)mm和(57.33±4.08)mm,均低于IL-6阳性组(54.36±3.62)mm和(58.94±4.57)mm(P<0.05);IL-6阴性组治疗后cTnT、CK-MB和hs-CRP分别为(0.59±0.28)mg/L、(0.80±0.34)U/L 和(3.19±0.61)mg/L,均低于 IL-6阳性组(0.84±0.22)mg/L、(0.96±0.31)U/L和(4.40±0.53)mg/L(P<0.05);IL-6阴性组心律失常、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复发性心绞痛、心源性死亡和再次心源性入院等结果分别为22.39%(15/67)、10.45%(7/67)、19.40%(13/67)、1.49%(1/67)和8.96%(6/67),均低于 IL-6阳性组31.51%(28/73)、21.91%(16/73)、30.14%(22/73)、12.33%(9/73)和24.66%(18/73)(P<0.05)。结论血清 IL-6较低的 NSTEMI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明显高于 IL-6较高者,且IL-6较低患者预后也较好,血清IL-6水平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NSTEMI患者的预后。
作者:林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90(HSP90)、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P90,HIF-1α两者在大肠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HSP90、HIF-1α在正常大肠组织,大肠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63.0%;15.0%、71.7%。两者在正常组织和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01)。 HSP90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组织的分化程度, Duke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IF-1α的表达与Duke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两者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HSP90,HIF-1α可能与大肠腺癌的发生、浸润及转移有关;两者的协同作用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任亚君;熊枝繁;曹仕琼;熊莉娜;涂艳;张芹;熊亮;程汉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调查徐州市区4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DM)及糖调节受损(IGR)患病率情况,分析 DM的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针对徐州市区4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1894人,对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空腹血糖(FPG)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量身高、体重、腰臀围、腰臀比(WHR)、血压,计算体质指数(BMI),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尿酸(UA)水平。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DM及IGR诊断标准,计算患病率。对DM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徐州市区40岁以上人群 DM 患病率为21.06%,标化率为19.72%,其中男性为20.94%女性为2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05)。 IGR 患病率为24.67%,标化率为22.83%,其中男性为24.91%女性为2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中心性肥胖、超重/肥胖、DM家族史、高LDL-C水平、高血压、运动量少为DM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徐州市DM及IGR人群患病率明显增高,中心性肥胖、超重(肥胖)、年龄增长及高LDL-C水平、血压增高可能是导致DM患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作者:凌宏威;应长江;赵猛;李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尤瑞克林)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向脑梗死转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首诊为 TIA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针对不同发病机制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和他汀类药物等治疗)和尤瑞克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尤瑞克林0.15 PNA 单位/d)。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椎动脉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或24 h 动态心电图,头颅磁共振成像( 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颈部血管MRA等检查;并行血常规、凝血常规、血液流变学、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等检测。同时,利用ABCD3-Ⅰ进行脑梗死风险评估(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并于90 d观察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给予尤瑞克林治疗与常规治疗的低危组TIA患者90 d脑梗死的发生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给予尤瑞克林治疗的中、高危组TIA患者90 d脑梗死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 P<0.05)。结论尤瑞克林可以显著降低中高危TIA 患者90 d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作者:于明;韩薇;徐平;夏海平;陈强;刘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南宁市养老机构老年服务的需求、供给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层抽取南宁市及下属县份范围内的10个养老机构,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入住老人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对需求满足总体评价为(3.23±0.94)分;需求满足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安全需求(3.65±0.87)分、爱与归属需求(3.46±0.98)分、生理需求(3.34±0.89)分、尊重及心理需求(3.06±0.70)分;而自我实现需求为(2.49±0.83)分,满足水平低。结论老年人整体需求满足状况不容乐观,养老机构应顺应社会发展和老人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和动态增加服务项目,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作者:王章安;刘丽萍;滕雪萍;杨龙;梁国隆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小鼠颅脑缺氧后eIF4G随时间变化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改变。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10组,采用手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分别于术后2、8、24 h、1、3、6、9、12及16 d处死,应用RT-PCR检测eIF4G的表达变化。结果 eIF4G在脑缺氧2 h后表达增高,且随时间延长表达持续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IF4 G在小鼠脑缺氧后增高,说明蛋白翻译过程在脑缺氧后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高艳斌;张林庆;马可;李家宏;任强;陈志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检测肺腺癌中锌指E-盒结合同源异形盒蛋白( ZEB)-1、ZEB-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标记的增殖指数的关系。方法59例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同期肺肿物切除后距肿物边缘>3 cm肿瘤周围正常肺组织59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ZEB-1、-2和PCNA的表达。结果两组中ZEB-1、-2和PCNA的阳性率差别显著,观察组中ZEB-1、-2和PCNA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大径、肿瘤的胸膜累犯密切相关,PCNA表达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及是否伴有坏死密切相关。观察组中 ZEB-1和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肺腺癌术后组织中ZEB-1、-2和PCNA高表达,不仅对肿瘤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还可以促进肿瘤的进展,尤其是PCNA高表达可能对肿瘤进展有多种生物学意义。
作者:久太;冯喜英;安文静;刘洪千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传染病科收治的老年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阿昔洛韦80 mg+200 ml 5%葡萄糖,20滴/min,1次/d静脉滴注,拉米夫定100 mg 1次/d口服,螺内酯片60 mg 3次/d口服,呋塞米30 mg 1次/d口服,根据患者尿量酌情调整剂量,2 w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 10μg+200 ml 5%葡萄糖,20滴/min,1次/d静脉滴注,2 w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血清白蛋白与血清球蛋白比值及随诊结果。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ALT、AST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指标均有改善,且实验组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血清白蛋白与血清球蛋白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好转( P<0.05);③随诊实验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前列腺素 E能够明显提高老年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蒲云川;李超;毛燕群;姚上志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