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慧;郭涛;杨莉;华宝桐;刘娟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 CRP)在评估老年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 HLAP)疾病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 AP)老年患者178例。其中HLAP患者59例为观察组,余下119例未非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 NHLAP)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特征、不同时间段的CRP水平,然后根据CRP佳阀值对不同严重程度的AP患者进行诊断。后采用 logistics回归分析对影响CRP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伴有糖尿病、脂肪肝、AP复发率及重度AP( SAP)比例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对比两组 CRP水平发现1~3 d呈上升状态,直到第4天开始下降,并且第2~4天观察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确定CRP诊断佳阀值后对两组严重程度诊断发现观察组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后对可能影响CRP水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筛选出4个影响因素,即脂肪肝、糖尿病、高密度脂肪酸(HDL)以及极低密度脂肪酸(VLDL)。结论(1)HLAP病患伴有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的可能性更大,并且病情相对更为严重。(2)利用CRP作为诊断标准对AP病患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准确度较高,其中在 HLAP病患中更高。(3)糖尿病、脂肪肝、HDL以及 VLDL是CRP升高的影响因素,在临床诊断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陆鉴;朱励民;吴育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对SchirmerⅠ试验( SIt)在白内障术后干眼( DES)诊断敏感性的影响。方法95例165眼白内障术后患者,男43例76眼,女52例89眼;年龄57~78〔平均64.3±3.6)〕岁,根据患者的症状、SIt和泪膜破裂时间(BUT)诊断为DES。比较表面麻醉前后基础泪液分泌量的差异。同一患者首先在未滴表麻药下进行SⅠt,15 min后用0.5%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滴眼两滴后再进行STt,比较两次基础泪眼分泌量的差异。泪液检测滤纸条湿润长度<10 mm/5 min被定义阳性,而≤5 mm/5 min被定义强阳性。结果滴表麻药后测量泪液检测滤纸条湿润长度明显低于未滴表麻药滤纸条湿润长度(P<0.05),滴表麻药 SⅠt 值阳性率和强阳性率显著高于未滴表麻药的(P<0.05),未滴表麻药水缺乏型干眼症(ADDE)患者的SⅠt值阳性率、强阳性率明显高于总体患者,而蒸发过强型干眼症(EDE)患者明显低于总体患者(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滴表麻药比未滴表麻药更客观、可靠地反映DES的状态,对ADDE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使其本身对DE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一龙;马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对处于机构养老的三种运营方式(民办、民办公助、公办)下老年人心理状态的比较,以判断何种运营方式的养老院是老年人佳的养老场所。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 MUNSH)、积极心理资本问卷( PP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对处于不同运营方式下的174名城市养老院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①民办公助型和公办型养老院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SWB)得分显著高于民办型(P<0.01);②在心理资本总分及韧性因子上,民办公助型养老院老年人的得分显著高于民办型( P<0.05)。③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上,民办公助型、公办型养老院老年人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民办型养老院(P<0.05)。结论在机构养老中,老年人感受到幸福的运营方式应该首推民办公助型,其次是公办型,后为民办型。
作者:郭薇;刘连龙;焦江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在南充市顺庆区华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干预,然后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简表( WHOQOL-BREF)评分与血压评分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SDS、SAS评分、WHOQOL-BREF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实施干预,能明显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有效改善自身症状,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何皖;席峰;罗春燕;庞逸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特点及临床诊断思路。方法对符合慢性咳嗽诊断标准的123例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行诱导痰、肺通气功能检测及支气管激发试验、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24 h食道pH监测。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先设定假定病因,给予试验性治疗,依据治疗效果确诊病因。结果共有111例患者完成实验,其中假定单病因76例(68.5%),确诊单病因98例(88.3%),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假定多病因35例(31.5%),确诊多病因13例(11.7%),两者之间差异(P<0.01)。确诊病因中以单病因多见,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UACS)、非哮喘性嗜酸细胞性与气管炎(NAEB)、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确诊病因中双病因以UACS+CVA多见;三病因中以UACS+CVA+GERD多见。111例患者中75例(67.6%)假定病因与确诊病因一致,但另有36例(32.4%)假定病因与确诊病因之间存在差异,其中预先设定假定单病因6例(16.7%),假定多病因30例(83.3%),经试验性治疗,终发现确诊单病因为33例(91.7%),确诊多病因为3例(8.3%)。结论慢性咳嗽以单病因为主,常见的病因为CVA和UACS。大部分患者假定病因与确诊病因一致,因此可采取预先设定假定病因,进行试验性治疗,终明确病因,这样可避免医疗条件不足、患者经济贫困及身体状况欠佳对病因的诊断及治疗带来的困难。
作者:张辉;于倩倩;刘颖;张连莲;于振香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兰索拉唑三联疗法联合瑞巴派特治疗老年消化性胃溃疡的疗效及对胃黏膜形态学的影响。方法老年消化性胃溃疡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服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兰索拉唑,观察组加服瑞巴派特;疗程均为8 w。治疗前及治疗8 w检测两组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情况、观察胃黏膜形态学及炎性细胞改善情况,随访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停止治疗后6个月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及复发情况。结果①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P<0.05);②治疗后两组胃黏膜厚度、腺体密度、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和活动性炎症细胞浸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③观察组出现便秘、腹胀、瘙痒、口渴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似( P>0.05);④停药后6个月时观察组复发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42.22%)(P<0.05)。结论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兰索拉唑三联疗法联合瑞巴派特对老年消化性胃溃疡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改善胃黏膜形态学,可以减少复发。
作者:周劲峰;叶婷婷;张昌林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PD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观察组45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对照组40例:不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结果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评分、BDN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4)。 BDNF水平是影响老年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MOCA呈现显著负相关(r=-0.723;P<0.001)。结论老年PD患者血清BDNF下降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以作为预测老年PD患者认知障碍的指标。
作者:刘佳;黄永璐;高宗良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和p53在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1例老年子宫内膜癌(老年组)与40例非老年子宫内膜癌(非老年组)患者中ER、PR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ER、PR、p53阳性率在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中分别为71.4%、76.2%、81%和77.5%、90%、57.5%,PR表达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36)。 p53阳性表达与年龄呈正相关(r=0.279,P=0.029)。结论 PR和p53在不同年龄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一定关系。老年患者的 PR表达较非老年患者显著降低,而这会影响两组人群孕激素的治疗效果。
作者:吕嘉;邢峰;丘瑾;冯砯锦;张博;成佳景 刊期: 2015年第21期
适量的运动可以延缓衰老,本文主要就动物实验过程中运动干预方式及其作用作一综述。1跑台1.1动物跑台的构造及使用目前,已有适用于大鼠、小鼠、兔、狗等实验动物的跑台,用于运动疲劳、运动损伤、延缓衰老、生理和病理等研究。跑台一般有声光电等3种刺激,促使动物按要求跑步。但是过多的刺激会引起动物肾上腺素的升高;不同的刺激方式对实验结果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电刺激的强度比机械刺激大,研究发现当达到相同的疲劳标准时,两种刺激所造成的疲劳会对动物机体糖代谢造成不同的影响〔1〕。因此,在跑台训练中应当尽量降低刺激的频率和强度。另外,动物在跑步过程中需要实验人员密切看管,防止动物偷懒或尾部被夹住、脚趾划伤等,以免因外伤感染而死。
作者:徐划萍;金国琴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建立离体胶质瘤组织原代培养细胞,测试其对常用抗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手术切除54例人脑恶性胶质瘤,取3级星形细胞瘤在培养皿中进行原代培养,采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法检测恶性脑胶质瘤细胞对顺铂(DDP)、长春新碱(VCR)、替尼泊甙(VM-26)、替莫唑胺(TMZ)、尼莫司汀(ACNU)的体外敏感性。结果对原代培养肿瘤细胞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敏感率依次为 VM-26>TMZ>ACNU>DDP>VCR(P<0.05)。结论用CCK-8法进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测定可以更好地辅助临床化疗和放疗,避免盲目使用药物。
作者:张惊宇;张力娜;郑永慧;初婷婷;叶琳琳;赵虹;杨子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冠心病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面积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用于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确切,并能够调节患者血脂,降低IMT、缩小斑块面积,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冀元元;李纲;李玉东;刘志远;郑喜胜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与步行锻炼对老年女性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吉安市60~70岁健康老年女性志愿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进行步行训练。对比两组志愿者训练前后开眼及闭眼时单脚站立时间,以及训练后动态及静态平衡能力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训练后的开眼、闭眼时单脚站立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的动态及静态平衡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老年女性平衡能力,其效果优于步行锻炼,值得推广。
作者:王保奎;朱昆荣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汉族健康人群和老年静脉血栓病患者中 G20210 A突变的发生率。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某地区72例健康个体和43例老年静脉血栓患者进行G20210A基因突变研究分析。结果汉族健康个体和老年静脉血栓患者均未检出G20210A基因突变类型包括纯合子和杂合子。结论 G20210A突变可能不是某地区汉族健康人群和老年静脉血栓病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曲兆洁;金峰;史磊;张静;梁迪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参附+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对老年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心肌损伤早期保护及其机制。方法38例老年AOP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20例,常规治疗+参附注射液+环磷腺苷葡胺组(B组)18例。检测两组血浆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N末端BNP前体(NT-proBNP),心电监护仪监护心电图;观察两组指标治疗前后动态变化,并探讨其机制。结果入院后2 h两组各项指标均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 d后,A组各项指标高于B组(P<0.05);7 d后,B组指标先恢复到正常范围;A组较 B组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比例更高(P<0.05)。结论早期联合使用参附+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对老年AOPP致心肌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程庆荣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索泼尼松与甲氨蝶呤( MTX)或来氟米特( LEF)联合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120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TX组、MTX+泼尼松组、LEF组、LEF+泼尼松组,每组30例。对比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疾病活动性评分( DAS28评分)、晨僵时间、类风湿因子( RF)及临床症状。结果四组患者各项指标及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 P>0.05)。联合用药组比单独用药组各项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 P>0.05)。MTX+泼尼松组和LEF+泼尼松组患者的ACR20、ACR50、ACR70缓解率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泼尼松联合MTX或LEF较单独使用MTX或LEF对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更好的疗效,且临床安全性相当,为临床上针对不同类型的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治疗途径。
作者:姜一真;唐若余;潘娇娇;仓晓凤 刊期: 2015年第21期
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下降、忆力减退和理解、语言、判断受到影响,也可伴有神情淡漠、反应迟钝、表情呆滞等症状。认知功能依赖于足量的神经元及突触间的复杂联系。海马、下托、齿状、杏仁核、皮质等〔1〕区可以控制相关的认知功能。认知功能可受诸多疾病的影响: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 AD)、帕金森病等。此外,也有很多信号通路影响认知功能,包括: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 CRE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ERK信号通路等。本文将就认知功能障碍的信号通路作一综述。
作者:曹燕;王旭;梁枫 刊期: 2015年第21期
帕金森病( PD)发病年龄在40~70岁,55岁以上人口发病率为1%。目前主要以英国脑库帕金森病诊断标准提出的典型的临床运动症状为依据。其病理改变主要位于中脑黑质(尤其是致密部)多巴胺( DA)能神经元以及黑质-纹状体通路上,表现为DA神经元丢失,残留的黑质神经元内出现Lewy小体。经病理验证其临床确诊率约80%,误诊率达25%。典型的运动症状出现时,黑质 DA能神经元的丢失至少达到了50%,且70%~80%以上的黑质纹状体神经末梢已有退行性改变〔1〕。虽然近年有关PD的功能影像学研究较深入,但确切的运动症状的脑改变仍然不明。本文就近年涉及PD运动症状方面的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魏彩霞;邓霞;潘治斌;徐仁伵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阿托伐他汀钙( ATO)联合氢氯吡格雷( CPG)对老年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CAS)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老年ACI患者84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ATO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CPG进行治疗,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监测两组老年患者血脂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IMT)、硬化斑块指数( PI)及斑块面积,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老年患者血脂水平、IMT、PI和斑块面积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MT、PI和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ATO联合CPG治疗能明显抑制ACI老年患者CAS形成和发展,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
作者:王灵红;章雅妮;李佳;黄桔秀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法与静脉自控镇痛方法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根据病例入选标准选择184例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A组)术前不应用镇痛药物,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48 h,术后48 h开始口服塞来昔布,200 mg/12 h,至术后7 d。多模式镇痛组( B组),术前1 h肌肉注射帕瑞昔布40 mg,术中行关节腔及切口内注射镇痛药物,术后不用自控镇痛,术后持续冰疗48 h,首次应用帕瑞昔布后12、24、36 h分别肌肉注射帕瑞昔布40 mg/次,术后24 h 功能锻炼开始前应用干扰电镇痛,1次/d,术后48 h开始口服塞来昔布,200 mg/12 h,至术后7 d。分别于术后2、4、6、8、10、12、18、24、36、48、72 h观察患者静息时的VAS评分、镇静评分及术后24、48、72 h活动时的VAS评分。记录各组术后生命体征、副作用及术后48 h内使用哌替啶的病例数量。术后48 h进行镇痛效果的满意度调查,同时记录术后24、48、72 h、7、14 d的膝关节主、被动活动度。结果与A组比较,B组术后24 h内各时间点静息状态的VAS评分及术后18、24、48、72 h膝关节活动时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1)。两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镇静评分与A组无明显差别(P>0.05)。 B组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1)。 B组术后48 h患者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 A 组(P<0.05),且 B 组术后48 h 内使用哌替啶的病例比例低于 A 组(P<0.01)。术后24、48、72 h、7 d及14 d膝关节的活动度B组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与传统的静脉自控镇痛方法相比,本多模式镇痛方案对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疼痛的镇痛效果及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更好,且本方法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少,相关并发症少。
作者:张云飞;唐坤宏;刘静;张其亮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高危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对该院收治的老年CHD合并T2DM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与收治的单纯CHD患者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的高危因素,并采取相关干预对策,以期提高临床预防慢性疾病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体重指数( BMI)值和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T2DM观察组患者在餐后2 h 血糖(2 h PG)、空腹 C 肽方面的生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在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尿酸(UA)等方面的生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可知老年DM合并 T2DM的相关危险因素有BMI、高血压、2 h PG、空腹C 肽、TG、HDL-C及UA等。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高血压、空腹C 肽、TG、HDL-C、UA等因素是老年CHD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除了要控制血糖血压外,控制血脂和 UA 水平等也至关重要,注意合理饮食、加强锻炼、积极调整心理状态,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作者:石如荟;周卫东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