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加明;刘志民;覃林
目的:探讨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的认知能力评定后进行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血清学指标分析。方法于2012~2013年在该院骨科门诊、住院患者中选取符合CSA诊断的患者为CSA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无明显差异的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 C组),进行MoCA、MMSE量表检测评分后有认知障碍的28例CSA患者及无认知障碍28例健康人群(随机抽取)进行S100β、NES、hs-CRP检测,分析血液学指标与认知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CSA组与 C组相比血清中S100β、NSE、hs-CRP水平升高(P<0.01);血清S100β、NSE、hs-CRP水平与 MoCA分值呈负相关,MoCA评分越低,血液学改变越显著(P<0.01)。结论血清S100β、NSE、hs-CRP可作为CS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评价的血液学指标。
作者:贾少杰;张靖涵;苑云风;贾晓静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大脑中神经元烟碱型胆碱能受体( nAchRs)的丢失是否与异常增高的脑铁有关,以及铁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寻求预防途径。方法建立铁致神经元损伤模型,采用 TBARS,MTT,Annexin-V以及配体结合实验方法,观察 PC12细胞在铁侵害早期细胞损伤的机制及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结果硫酸亚铁( FeSO4)在低浓度(1~100μmol/L)范围引起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和细胞毒性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但不引起明显可见的凋亡和坏死。与对照组比较,该浓度范围可引起〔125 I〕α-Bungarotoxin结合位点明显减少,但预先用抗氧化剂处理,可阻止铁对〔125 I〕α-Bungarotoxin的亲和力。结论铁诱导氧化应激,能降低〔125 I〕α-Bungarotoxin结合位点数量,这些改变发生在PC12细胞损害早期阶段。铁与氧化应激对nAchRs的损伤可早于凋亡和坏死的过程,可能发生在神经退行性病程的早期。直接降低脑铁浓度及抑制活性氧化物质的产生应是预防和治疗认知缺损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个方向。
作者:刘国生;李丹丹;郑晗;周维;王晓亮;郑建琼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临终关怀的目的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也不是加速死亡,而是改善患者生存的质量〔1〕。临终关怀先起源于英国,20世纪80年代,临终关怀正式传入我国。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对有尊严死亡的愿望越加强烈,社会对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中国几千年传统伦理文化对后人对待临终关怀的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传统伦理文化对临终关怀照护的影响。
作者:朱正刚;周阳;陈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小鼠颅脑损伤后Myb结合蛋白1a(Mybbp1a)随时间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改变。方法将50只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10组,采用手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分别于术后1、4、12、24 h、3、6、9、12、16 d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ybbp1a的表达变化,神经细胞内平均灰度值以CMIAS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测量。结果 Mybbp1a在脑缺氧3 d后表达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ybbp1a在小鼠脑缺氧3 d后增高,说明Mybbp1a可作为脑缺氧的中晚期指标,另外,Mybbp1a作为核糖体蛋白的重要转录因子,其在小鼠脑缺氧后中晚期表达减少,提示我们核糖体合成障碍很可能在神经细胞退行性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林庆;高艳斌;马可;李家宏;任强;陈志明;宋春来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冠心病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面积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用于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确切,并能够调节患者血脂,降低IMT、缩小斑块面积,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冀元元;李纲;李玉东;刘志远;郑喜胜 刊期: 2015年第21期
老年哮喘是哮喘发作的第二高峰期〔1〕,并且具有症状不典型、病情重、肺功能减退显著、并发症及伴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特点,易漏诊误诊,故应该提高对老年性哮喘的认识,使之能够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许恩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索泼尼松与甲氨蝶呤( MTX)或来氟米特( LEF)联合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120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TX组、MTX+泼尼松组、LEF组、LEF+泼尼松组,每组30例。对比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疾病活动性评分( DAS28评分)、晨僵时间、类风湿因子( RF)及临床症状。结果四组患者各项指标及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 P>0.05)。联合用药组比单独用药组各项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 P>0.05)。MTX+泼尼松组和LEF+泼尼松组患者的ACR20、ACR50、ACR70缓解率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泼尼松联合MTX或LEF较单独使用MTX或LEF对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更好的疗效,且临床安全性相当,为临床上针对不同类型的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治疗途径。
作者:姜一真;唐若余;潘娇娇;仓晓凤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基于实物操作的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测验》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 CAD)的评测效果。方法对102名老年人测试《基于实物操作的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测验》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 MMSE),由专家对早期 AD疑似病例进行诊断。结果认知正常老年人无论是在分量表还是在总分上均明显高于早期AD老年人。 MMSE中除了定向力与回忆能力和实物操作测验的总分及分量表分均无显著相关外,其他能力皆与实物操作测验的总分或分量表分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基于实物操作的日常问题解决能力测验可以适用于对早期 AD的行为诊断中,既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已有的测验工具,也可给评测早期AD提供了一套新的辅助性工具。
作者:陈勃;朱雅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剂对合并冠心病(CHD)的糖尿病(DM)患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纯CHD患者、CHD合并DM患者,规律口服DPP-4抑制剂3个月后的CHD合并DM患者,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高密度脂蛋白( HDL)、总胆固醇( TC),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MIF水平。结果 CHD合并DM组血清MIF水平明显高于单纯CHD组(P<0.05)。 CHD合并DM患者应用DPP-4抑制剂后血清 MIF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MIF在合并DM的CHD中发挥了重要作用,MIF可能是高血糖加速CHD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DPP-4抑制剂能有效降低血糖并抑制血清MIF水平,DDP-4抑制剂在降糖的同时可能通过降低MIF发挥抗炎作用进而发挥CHD的保护作用。
作者:马晓娟;孙敏;王丽双;王炳棋;王越晖 刊期: 2015年第21期
气管支气管结核是结核病的特殊临床类型,国外学者报道,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40%合并气管支气管结核,其中菌阳患者60%~70%,菌阴患者25%~30%〔1〕。本研究探讨气管支气管结核痰菌阳性与刷检阳性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住院,诊断为气管支气管结核的患者183例,符合《气管支气管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的诊断标准〔1〕,痰涂片抗酸染色或支气管镜刷检涂片抗酸染色的结果缺少者剔除,其中男94例,女89例,年龄16~76〔平均(39.8±13.7)〕岁,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177例,单纯气管支气管结核5例,支气管结核并结核性胸膜炎1例。年龄<20岁13例、20~30岁53例、31~40岁33例、41~50岁33例、51~60岁26例、61~70岁20例、>70岁5例。
作者:李光明;雷建平;孙坚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 CRP)测定在肺癌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该医院肺癌患者60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或者细胞学检查确诊,曾接受过1个周期以上的化疗。分析化疗前血清CRP水平与性别、吸烟、肺癌组织类型、肿瘤大小、淋巴转移分期、结外脏器转移、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 D-D)的相关性,比较化疗前后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纤维蛋白原及D-D变化的相关性。观察患者在化疗前后取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RP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及D-D水平性。结果化疗前血清CRP水平与性别、吸烟状态、肺癌组织类型、有无结外脏器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转移分期、纤维蛋白原及 D-二聚体水平有相关性(P<0.05)。化疗前后血清 CRP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CRP变化与纤维蛋白原及D-D变化有明显相关性(P<0.001)。结论血清中CRP水平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分期密切相关,化疗前对CRP 进行检测可作为判断肿瘤大小及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指标,肺癌患者实施血清CRP与纤维蛋白原、D-D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肺癌化疗效果。
作者:张香花;左学荣;李玉权;马丽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患者发生肾功能恶化的关系。方法入选90例 CHF患者38例,采集入院时和入院后3 d时血液标本,酶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血浆Hcy浓度。根据患者肾功能是否恶化,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恶化组和未恶化组,比较两组间血浆Hcy浓度。结果肾功能恶化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3 d后血Hcy水平高于未恶化组患者对应时间点的血 Hcy水平( P<0.05)。肾功能恶化组患者,入院时血Hcy水平明显低于入院3 d血Hcy水平( P<0.05)。入院时肾功能恶化患者血Hcy水平与血肌酐差值(入院3 d和入院时)呈正相关(r=0.623,P<0.05);入院3 d肾功能恶化患者血水平与血肌酐差值呈正相关(r=0.792,P<0.01)。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Hcy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是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Hcy水平升高可以预测CHF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发生。
作者:李文峰;罗骏;袁文金;杨永春;刘丽丽;曾康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跳跃式N2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方法该院收治的182例NSCLC患者,均有纵隔淋巴结转移,并行肺癌切除、纵隔淋巴结廓清术。分为跳跃转移组(51例)和非跳跃转移组(131例),分析性别、组织学分型、T分期、肿瘤部位等因素在两组病人间的差异。结果(1)T1、T2期肿瘤的 N2跳跃转移明显高于 T3、T4期(P=0.048),周围型肺癌跳跃转移明显高于中央型肺癌(P=0.005);跳跃转移组更易发生单区域纵隔淋巴结转移(P=0.026)。(2)N2跳跃转移与非跳跃转移在不同性别、不同肺叶、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 NSCLC患者中,跳跃式 N2转移有其特有的转移规律,对于 T1、T2期及周围型肺癌患者,在无肺内、肺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仍然有纵隔淋巴结转移可能,并且更易发生单区域纵隔淋巴结转移。
作者:谭林;梁效民;毛凯平;王伦青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特点及临床诊断思路。方法对符合慢性咳嗽诊断标准的123例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行诱导痰、肺通气功能检测及支气管激发试验、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24 h食道pH监测。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先设定假定病因,给予试验性治疗,依据治疗效果确诊病因。结果共有111例患者完成实验,其中假定单病因76例(68.5%),确诊单病因98例(88.3%),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假定多病因35例(31.5%),确诊多病因13例(11.7%),两者之间差异(P<0.01)。确诊病因中以单病因多见,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UACS)、非哮喘性嗜酸细胞性与气管炎(NAEB)、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确诊病因中双病因以UACS+CVA多见;三病因中以UACS+CVA+GERD多见。111例患者中75例(67.6%)假定病因与确诊病因一致,但另有36例(32.4%)假定病因与确诊病因之间存在差异,其中预先设定假定单病因6例(16.7%),假定多病因30例(83.3%),经试验性治疗,终发现确诊单病因为33例(91.7%),确诊多病因为3例(8.3%)。结论慢性咳嗽以单病因为主,常见的病因为CVA和UACS。大部分患者假定病因与确诊病因一致,因此可采取预先设定假定病因,进行试验性治疗,终明确病因,这样可避免医疗条件不足、患者经济贫困及身体状况欠佳对病因的诊断及治疗带来的困难。
作者:张辉;于倩倩;刘颖;张连莲;于振香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肩袖损伤肩关节镜下修复术的临床体会。方法对该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老年(年龄≥60岁)肩袖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例患者采用小切口肩袖修复术治疗(观察组),20例患者采用肩关节镜下修复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 ASE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 UCLA)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观察组( 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第1个月的 VAS评分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手术后第3、6、12个月的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手术后12个月的 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等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老年性肩袖损伤患者中采用肩关节镜下修复术进行治疗,能显著促进疼痛缓解与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姚晓滨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Ag-NORs)与 N端脑利纳肽前体( NT-proBNP)对老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AECOPD)患者治疗疗效的评估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该院收治的AECOPD患者97例,根据临床疗效分为有效组(痊愈+显效,n=71)和无效组(无效,n=26)。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3、治疗第7天、治疗结束时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 Ag-NORs和血浆NT-proBNP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AUC)比较不同指标对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 T淋巴细胞 Ag-NORs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均随治疗时间呈上升趋势,且有效组较无效组患者上升较快(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 NT-proBNP 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均随治疗时间呈下降趋势,且有效组较无效组患者下降较快(P<0.05);有效组患者治疗第3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和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率均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治疗第3天的 T淋巴细胞Ag-NORs水平变化率评估疗效的AUC为0.752(P<0.05),当其>21.60%时,评估有效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58%和84.72%;治疗第3天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率评估疗效的AUC为0.684(P<0.05),当其>24.72%时,评估有效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86%和79.84%。结论治疗第3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和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率均可用于评估AECOPD患者治疗疗效,以治疗第3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评估价值更高。
作者:付鹏;周国庆;黄志东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研究〔1~3〕表明刻板印象威胁确实稳定地存在于某些群体中,并且对其相关领域的任务表现产生了影响,如黑人的智力水平测验成绩、女性的驾车技能及老年人的各种认知能力等。与老年人相关的消极刻板特征如衰老、病弱、残障、孤独无助等,广泛存在于各种文化背景中〔4〕,这些消极刻板特征可以通过刻板印象威胁影响老年人在相关领域中的任务表现。老年相关的消极刻板印象对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个性倾向、情绪情感及运动能力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认知能力方面研究显示刻板印象威胁不仅对老年人的记忆力具有消极的影响〔5〕,而且会对老年人记忆策略的使用和对记忆的控制能力等认知能力产生抑制作用,妨碍老年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调节和控制〔6~8〕;动机方面,Von Hippel等〔9〕研究对老年职工经历的刻板印象威胁及相关的工作态度与动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老年职工在就业、晋升、待遇等方面遭遇的消极刻板印象威胁的知觉会影响老年人的工作态度、工作心理健康水平,并终对其工作生活会产生负面影响;Coudin等〔10〕关注了刻板印象威胁对老年人情绪的影响,发现仅仅激活消极刻板印象就能导致老年人的孤独感增强。此外,对老年人在相关的消极刻板印象威胁情境下的步行速度、手臂摆动频率和握力等运动能力的研究也证实了刻板印象威胁对老年人的各种运动能力具有广泛的影响〔11,12〕。本文就老年人关注刻板印象威胁对老年人行为效应的作用机制与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作者:赵凤青;李娟;张宝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衰老是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对衰老进行客观量化的评价,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延缓衰老,提高生存质量,是中老年人的迫切需要。衰老评价是衰老研究领域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衰老的机制、防治研究日益深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衰老的检测和评价方面,尚无特异性的生物学检测手段,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本文就衰老的评价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提出一种客观科学、系统全面、量化有效的评价方法。
作者:梁治学;胡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微血管完整性的保护作用以及脑脉通颗粒对其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和扩增BMSCs;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移植组、脑脉通组、联合组;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术后24 h将BMSCs由同侧颈内动脉移植脑内;光镜下观察BMSCs移植脑内7、14和28 d脑微血管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IgG和微血管基底膜ColⅣ及LN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IgG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脑脉通和联合组各时间点、移植组14 d和28 d的IgG表达均显著减弱(P<0.01);联合组较移植组7 d和28 d、较脑脉通组14 d和28 d的表达均减弱(P<0.01)。各模型组ColⅣ和LN表达减弱(P<0.01);与模型组比较,脑脉通和联合组各时间点、移植组14 d和28 d的ColⅣ和LN表达均增(P<0.01);联合组较各移植组、14 d和28 d脑脉通组ColⅣ和LN表达均较显著增强(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微血管基底膜层连蛋白和胶原降解明显,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强;BMSCs移植后早期(7 d)保护微血管受损的作用不明显,中期(14 d)和后期(28 d)用随移植脑内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脑脉通可使BMSCs移植的保护作用提前,并使中、后期的作用增强,其途径可能与减轻微血管基底膜LN和ColⅣ的降解有关。
作者:刘轲;李建生;刘敬霞;孙捷;赵跃武;李宁;苏静;郭晓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究放松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CHD)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介入治疗老年CHD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与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放松训练联合心理干预,观察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心理应激指标及生活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术前焦虑(SAS)、抑郁(SDS)、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各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SWLS)评分均出现显著上升,且研究组患者SWL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松训练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老年CHD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心理应激水平,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周春霞;孙平;谷亚楠;赵淑健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