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琴;项景芳;张秉
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对60~70岁健康老年人群增龄性步态变化。方法步态分析的方法。结果健康成年人在61~65岁与66~70岁这两个年龄段上,步幅长度、左脚着地速度、步长与身高的比值、左膝关节在着地时的角度呈减小的趋势,两个年龄段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步态周期、步频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太极拳运动对增龄性步态变化的影响在61~65岁年龄段作用显著。
作者:王洪丹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情况及相关因素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老年高血压患者(60岁以上)205例(男113例,女92例),分析高血压达标情况及相关因素对血压的影响。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为34.18%,血压控制与性别(女)、受教育程度、规律运动呈正相关,而与年龄、吸烟、高盐饮食、饮酒及体重呈负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偏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规律运动情况、吸烟、饮酒、高盐饮食及体重等因素与血压达标情况相关。
作者:张玉玲;宋成伟;王希香;谷苗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身体锻炼对农村留守老年人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选取某地区农村179名留守老年人,对其身体锻炼情况、焦虑和抑郁状况及引起这些问题的可能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身体锻炼与农村留守老年人的焦虑、抑郁得分存在明显相关(P<0.01),参加集体锻炼者焦虑与抑郁得分明显低于不参加锻炼者(P<0.01),与独自参加锻炼焦虑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为农村留守老人创造身体锻炼环境,增加老年人参与集体身体锻炼的机会,进而减轻老年人焦虑与抑郁症状。
作者:李王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对比常规肠内营养和联合谷氨酰胺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石家庄市第一医院40例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20例。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研究组在常规肠内营养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w、2w后的血清白蛋白水平、转铁蛋白水平和体质量,同时比较重症监护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转铁蛋白水平和体质量均无显著差异( 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和转铁蛋白水平在治疗后1 w、2 w均显著高于常规组(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质量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重症监护时间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肠内营养联合应用谷氨酰胺能够明显改善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重症监护时间,能够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聂冰;梁国瑞;贾聚坤;孟彬;马爱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Dickkopf(DKK)-1对SD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迁移及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取大鼠主动脉贴块培养VSMC,不同浓度外源DKK-1分别作用于VSMC,然后采用cck8和transwell试验分别检测DKK-1对大鼠VSMC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RT-PCR和 West-ern印迹分别用于检测VSMC去分化表型标志基因骨桥蛋白( OPN)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外源性DKK-1干预后,随着作用时间延长,DKK-1浓度增大,细胞增殖率降低,迁移能力减低;还可使VSMC发生表型转化,而在这个过程中 OP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外源 DKK-1能抑制大鼠VSMC增殖、迁移能力,并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此外,还可使VSMC从合成型向收缩型转化。
作者:王莉萍;王俊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6 h后经动、静脉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疗效的差异。方法将27只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后再灌注 SD雌性大鼠模型随机分为颈动脉BMSCs组8只、尾静脉BMSCs组7只、颈动脉 PBS组6只和尾静脉PBS组6只。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鉴定;取缺血再灌注后6 h为移植时间点;移植后第7天观察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 mNSS)以评价神经功能恢复和体能恢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梗死周围组织GFAP 、Bax和Bcl-2,TUNEL法检测梗死周围组织细胞凋亡,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结果 BMSCs表面抗原CD90表达率为95.7%、CD29表达率为97.3%、CD106表达率为52.7%、CD11b 表达率为6.01%、CD34表达率为2.95%、CD45表达率为2.26%。BMSCs组和PBS组相比较:GFAP阳性细胞数、Bcl-2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增多;mNSS、血清 TNF-α浓度、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Bax平均光密度值无明显差异。颈动脉 BMSCs组和尾静脉BMSCs相比较各项数据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缺血再灌注早期动、静脉途径移植 BMSCs疗效无差异,但尾静脉途径因创伤微小、可移植细胞量多,为早期佳移植途径。
作者:屈新辉;王万松;吴凌峰;谢琛;张昆南;吴晓牧 刊期: 2015年第24期
腰椎间盘突出已经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躯体疾病之一。老年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由于椎体退行性病变或既往腰椎间盘的髓核有不同程度的变性,髓核组织从破裂的纤维环处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压迫脊髓或相邻的神经根,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应用腧穴特异性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将中医针灸的腧穴理论与现代研究相结合,安全有效地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种方法。
作者:张蕾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评价西黄丸/胶囊辅助治疗乳腺癌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PubMed、EMBASE、CENTRAL、CBM 和 CNKI等数据库中检索从创建以来至2014年12月关于西黄丸/胶囊辅助治疗乳腺癌对照试验的文献,由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并用 RevMa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项研究,共705例乳腺癌患者,其中西黄丸干预组334例和对照组331例。 Meta分析显示:两组近期有效率、KPS评分(生活质量)、部分免疫细胞表达(CD3、CD4)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P<0.05);但两者免疫细胞CD8、CD4/CD8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减轻西医治疗不良反应上,西黄丸/胶囊辅助治疗有助于改善西医治疗诱导的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以及肝、肾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西黄丸/胶囊辅助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西医治疗乳腺癌的疗效。
作者:芦琴;项景芳;张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糖尿病足( DF)可归属于中医“脱疽”范畴,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关“脱疽”的病名、病因病机、症候、治疗等描述,足部病变也有“脱痈、脉痹、脱骨疽、脱骨疔、敦痈、甲疽、蛀节疔、蜣螂蛀”之称,DF是消渴日久,五脏气血阴阳俱损,肌肤失养,血脉瘀滞,日久化热,灼伤肌肤和(或)感受外邪致气滞血瘀痰阻热毒积聚,肉腐骨枯所致〔1〕。中医学对DF的治疗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远期疗效肯定,现代研究证实中医药能够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干预治疗DF,延缓足部病变进展,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F综述如下。
作者:郭勇英;刘红利;孙颖;高怀林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汉族人群ALDH2(Glu487Lys)基因多态性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测定618例60~90〔平均(72±13.9)〕岁高脂血症患者的ALDH2(Glu487Lys)基因多态性,按基因型分为野生型 GG组(393例)和突变型 GA/AA组(225例),比较两组血浆HDL-C水平,应用多分类、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其基因多态性对 HDL-C 的影响。结果 ALDH2野生组与突变组的HDL-C含量有统计学意义( P=0.02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ALDH2基因型是HDL-C的影响因素(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084,0.099,0.158,0.216;P<0.05);协方差分析显示罹患糖尿病、吸烟、性别与基因型无交互作用(P 值均>0.05),且共同影响 HDL-C 含量(P<0.05)。结论 ALDH2(Glu487Lys)基因多态性与HDL-C存在相关性。
作者:赵新秀;王仁萍;胡松;贾韵平;毛拥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海口市黎族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和脑卒中等慢性病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海口市2个社区60周岁及以上的396名黎族老年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资料,分析黎族老年居民常见慢性疾病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体检发现,258名(65.16%)黎族老年居民患有慢性病。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离退休前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作息时间规律、肥胖和健身运动情况不同,其慢性病患病率也不同(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肥胖、离退休前职业、作息时间规律、健身运动情况对黎族老年居民慢性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海口市黎族老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与危险因素均处于较高水平,应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逐步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
作者:刘扬河;周文珊;刘跃伟;童叶青;周鹏;赵子晗;胡龙;程红平;龚勋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疼痛程度、椎体高度及 Cobb角。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顺序,随机分为手术组和保守组各45例,手术组患者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保守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比较两组( NRS)疼痛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角、Oswestry评分。结果手术后1、2、3、6个月时,手术组患者的 NRS 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 P<0.05);手术后1、6个月时,手术组患者术后的 Cobb 角明显低于保守组( P<0.05),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明显高于保守组( P<0.05);术后1、6个月时,手术组后Oswestry评分均明显低于保守组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有助于缓解疼痛程度,改善椎体高度及Cobb角,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作者:赵学辉;舒勇;张伟;蒋刚;周福生;潘勤;阮腊林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和营养支持、祛痰止咳、扩张支气管、抗生素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和营养支持、祛痰止咳、扩张支气管、抗生素等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5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 IL-6(16.3±4.6) pg/ml、TNF-α(55.3±12.4) pg/ml 及 CRP (7.3±2.0) mg/L 都低于对照组血清 IL-6(25.1±7.2)pg/ml、TNF-α(79.6±20.5)pg/ml及CRP(22.5±4.7)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CO2(42.5±5.6)mmHg低于对照组患者的PaCO2(52.8±7.7)mmHg,且观察组患者 PaO2(86.7±22.5)mmHg 高于对照组患者 PaO2(75.1±16.0)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EF(4.91±0.87)L/s、FEV1(2.81±0.60)L、FVC(3.12±0.56)L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PEF(3.99±0.64)L/s、FEV1(2.11±0.52)L、FVC(2.15±0.3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能够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
作者:郑玉兰;付文荣;曹锋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经永存左上腔静脉( PLSVC)行血液透析置管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例、文献复习10例经左上腔静脉放置血液透析导管的置管方法、导管通畅性、并发症、确诊方式。结果肾科置管医师术前均未意识到此种血管畸形;11例经左颈内静脉入PLSVC置管过程顺利,1例经右颈内静脉入 PLSVC出现血管穿通伤后死亡;术中无心律失常,1例术后出现阵发性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房颤;3例出现导管流量不足;6例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使用时间为2~15个月;经CT、心导管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MRA等多种影像学手段证实PLSVC的存在。结论通过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后适当操作,经PLSVC行血液透析置管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杨洁;徐晨;丁致民;罗萍;王晓飞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引起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其多重耐药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于该院重症病房因肺部感染住院治疗的患者300例,对采集的痰标本进行培养,得到413株有效致病菌,使用VirrEK-Ⅱ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纸片扩散法对所得菌株进行鉴定和实施药敏试验。结果分离所得的413菌株中, G-杆菌317株(76.76%),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G+球菌52株(12.59%),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属等;真菌44株(10.65%),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通过药敏试验,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耐药率在不同菌种之间差别较大,所有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亚胺培南为敏感,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为30%~100%,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西丁等抗生素几乎全部耐药,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G+球菌,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较高的敏感性,对两性霉素B全部敏感。结论肺炎耐药现象十分常见,G-杆菌常见,且常伴有多重菌株感染,而出现多重耐药;临床治疗中使用敏感抗菌药物十分重要,可利于降低医院肺部感染发生率,且提高患者康复率。
作者:杨晓丽;刘淑娟;李婷;李敏 刊期: 2015年第24期
我国目前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三个部分组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加上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面对家庭“空巢”化和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极大危机。另一方面,除了公办的机构养老面临一床难求“等不起”的难题;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养老机构的模式,也可能在我国面临“水土不服”的风险。以高端养老机构为例,在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有限的支付能力限制了高端养老机构的定价空间,护理服务的高人力、高管理成本也抑制了高端养老机构的利润。高端养老机构空置率高,“付不起”已成普遍现象。所以,目前,大力发展介于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社区养老是我国目前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本文旨在依托我国强有力城镇基层社区管理组织,创新我国社区养老模式的实践与发展。
作者:郝丽;闫超;杨晓康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索苦参碱( Mat)对 Aβ25~35诱导认知功能障碍小鼠空间记忆和海马神经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向雄性 ICR 小鼠(25~30 g)侧脑室立体定向注射Aβ25~35诱导认知功能障碍模型,根据实验设计分为模型组、Mat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选取同龄未处理的正常小鼠20只作对照(对照组)。 Mat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于术后7 d每天灌胃30、60、100 mg/kg Mat,而模型组和对照组仅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4 w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空间记忆水平(登台潜伏期、站台所在象限停留比例及游泳速度);取各组小鼠的海马组织制备病理切片,分别采用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BrdU)染色和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海马神经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制备海马组织匀浆液,检测各组的生长相关蛋白(GAP)-43水平(Western印迹法)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试剂盒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训练3 d后的登台潜伏期延长,而Mat各处理组训练3 d后的登台潜伏期均短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的站台所在象限停留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Mat低、中、高剂量组的站台所在象限停留比例均高于模型组(P<0.05);Mat可呈剂量依赖的方式缩短登台潜伏期及延长站台所在象限停留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海马BrdU阳性细胞数、GAP-43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Hoechst阳性细胞数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且 Mat处理后可改善以上指标异常,且改善效应呈剂量依赖方式(P<0.05)。结论 Mat可改善Aβ25~35诱导的认知功能障碍小鼠空间记忆和海马神经再生能力,对海马神经有保护效果,可能与其减轻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李运华;邬远林;黄红芬;丁卫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了解潍坊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精神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潍坊市9家不同规模养老机构的296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精神需求满足均分为(2.29±0.96)分。 Logistic回归显示养老机构老年人精神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人际交往关系、子女关系、活动频率、自理能力、患慢性病。结论潍坊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精神需求满足水平偏低,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应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提高其晚年生活质量。
作者:黄英兰;杨瑞贞;贾恩恩;李晓琳;李秀冬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左西孟旦对老年性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N-末端前体脑钠肽( 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顽固性老年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80例患者入院后均评估心脏功能情况,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功能指标,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T-proBNP 水平,并常规给予基础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左西孟旦组在抗心力衰竭药物基础治疗后给予左西孟旦注射液静滴治疗,对照组继续给予抗心力衰竭基础治疗,用药后第3天,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左西孟旦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左西孟旦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左西孟旦组治疗后 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西孟旦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左西孟旦组治疗后的 LVFS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西孟旦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左西孟旦组治疗后LVEDD 和对照组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左西孟旦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 NT-proBNP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左西孟旦组治疗后血清NT-proBNP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时,左西孟旦组的心功能分级改善有效率高达9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老年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
作者:王丹丹;赵一冰;郭稳;陈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小细胞肺癌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10%~25%,恶性程度高,倍增时间短,易发生远处转移,以肝、腹腔淋巴结、骨、脑、肾上腺转移常见〔1〕,扁桃体转移罕见。本文就1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扁桃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报道。
作者:刘丹;赵玉霞 刊期: 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