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秀轻;俞志钢;寻凤华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全面收集COPD患者检测血清脂联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年限至2011年12月13日.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试验并评价质量,应用RevMan5.0.2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30个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外文9个、中文21个.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COPD稳定期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瘦素明显降低[SWD=-1.31,95% CI(-2.36,-0.27),P=0.01].②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与COPD稳定期比较,血清瘦素明显升高[SWD =4.05,95% CI(3.40,4.70),P<0.000 01].③AECOPD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血清瘦素明显降低[SWD=6.63,95% CI(3.15,0.12),P=0.000 2].④COPD稳定期合并营养不良患者与未合并营养不良患者比较,合并营养不良患者血清瘦素明显降低[SWD=-4.46,95% CI(-5.80,-3.13),P<0.000 01].结论 现有临床研究证据显示,COPD患者血清瘦素明显降低,检测血清瘦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COPD营养状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高低不一,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因此期待更多高质量、大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更客观、全面的证据.
作者:陈济明;宋冰;杜秀芳;黄立霞;黄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3种长效钙拮抗剂对动态血压季节性变异的影响.方法 180名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F组、X组和A组,分别接受非洛地平缓释片(5mg/d)、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d)治疗,1个月后血压未达标加用贝那普利片10 mg/d.所有患者均于同年秋季(9~11个月)纳入试验,于冬季和夏季分别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3组患者冬季24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与同组夏季相比均明显升高(均P<0.05),其中F组和X组冬季增加值均明显高于A组(均P<0.05).冬季A组血压晨峰显著低于F组和X组(均P<0.01),夏季A组血压晨峰显著低于F组(P<0.05).冬季A组日间血压达标率均明显高于F组和X组(均P<0.05).结论 与非洛地平缓释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更能降低血压季节性变异,冬季24 h动态血压达标率更高.
作者:曹平良;唐琼珍;李年娥;陈早芳;卢寅辉;刘建萍;樊考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胺碘酮和毛花甙C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及心房扑动(房扑)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病发阵发性房颤及房扑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毛花甙C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胺碘酮静脉滴注治疗和毛花甙C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胺碘酮组复律成功26例(72.2%),毛花甙C治疗组16例(44.4%).两组比较胺碘酮的治疗有效率较毛花甙C明显偏高(P<0.05).两组患者给药后心室率均出现明显下降,但两组治疗后差异不显著(P>0.05).毛花甙C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较胺碘酮组(8.3%)明显偏高(P<0.05).结论 胺碘酮对治疗阵发性房颤及房扑的成功率高,转复律疗效高于毛花甙C,且治疗安全,副作用少.可作为阵发性房颤和房扑患者复律治疗的一线药物.
作者:周芸羽;卢国良;吴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基因多态性与河南汉族群体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限制性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MMP-2基因-1575 G/A(rs243866)、-1059G/A(rs17859821)、-790G/T(rs243864)多态性,病例对照分析并运用SHEsis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心衰组MMP-2-1575G/A的A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降低(P<0.001),OR=0.08<1;MMP-2-790G/T的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加(P<0.01),OR=1.989>1,TT基因型频率在心衰组也增加(P<0.05).心衰组GGG和GGT单体型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GT单体型OR=1.802>1.MMP-2基因SNP-1059G/A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河南汉族群体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MMP-2基因1575G/A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会降低其患病风险;MMP-2-790G/T的T等位基因和GGT单体型均有可能增加其患病风险;而MMP-2-1059G/A位点可能与CHF的易感性无关.
作者:殷国田;赵林静;黄艳梅;郭利伟;张新宁;李征辉;李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CI)患者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的变化及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该院神经内科住院急性CI患者67例,按照年龄分组,≥60岁为老年组(37例),<59岁为中青年组(30例).另有正常体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年龄与病例组匹配.ELJSA法检测CI患者血浆8-iso-PGF2α的水平,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老年CI组血浆8-iso-PGF2α水平为(506.38±138.63)pg/ml,高于中青年CI组(420.18±132.72) pg/ml、老年对照组(369.98±99.81) pg/ml及中青年对照组(309.44±89.11)pg/ml(P<0.05).老年CI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为(19.78±3.66)分,中青年CI组为(17.73±2.7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老年CI组血浆8-isoPGF2α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呈正相关(r=0.504,P=0.001).结论 氧化应激在老年急性CI患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尽早合理的抗氧化治疗对于减轻梗死症状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起到积极作用,且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减轻残障.
作者:郑海建;谢燕;王翎;张化民;朱锦平;董自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预测老年肝癌病患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30例老年肝癌病术后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30名对象为对照2组和同期肝脏良性病变的30例患者为对照1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对象血清中VEGF含量,并采取单向免疫扩散法进行测定CRP含量.结果 通过对三组的对比分析,研究组VEGF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t=11.202 4、10.342 2,P<0.05).研究组CR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t=9.302 3、7.252 5,P<0.05).研究组VEGF表达阳性率(76.7%)明显高于对照1组(23.3%)和对照2组(6.7%)的(x2 =6.24、7.24,P<0.05),研究组CRP表达阳性率(53.3%)明显的高于对照1组(23.3%)和对照2组(20.0%)(x2=7.33、7.03,P<0.05).术后临床影像学检查和AFP检测证实有25例复发.VEGF表达阳性的23例患者中,术后2年复发20例,敏感度为80.0%,特异性为71.4%;CRP表达阳性的16例患者中,术后2年复发16例,敏感度为64.0%,特异性为64.3%.结论 临床中检测血清中VEGF和CRP水平能够对年肝癌病患术后复发进行预测,属于一种新型标记物,值得临床中应用.
作者:楼建;滕理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冬泳对老年人体质和骨健康的重要作用.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体质测试法.结果 冬泳运动能够降低老年人安静心率、提高肺活量,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冬泳运动可以提高老年人的柔韧、平衡和灵敏等身体素质,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结论 冬泳运动能够提高老年人的骨矿含量和骨密度值,对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赵春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卫生部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评估量表评价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卫生部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的跌倒风险评估量表测试老年人跌倒风险,以国外修订版跌倒功效量表参照研究.结果 202位老年人中,有跌倒史98例,指南量表与修订版量表的平均得分分别为(10.65±5.67)分、(6.28±2.88)分;无跌倒史104例,指南量表与修订版量表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30±3.02)分、(9.10±1.33)分,两组比较均P<0.01.卫生部指南量表的平均得分与国外修订版跌倒功效量表平均得分相关系数r=-0.706,P<0.01.结论 应用卫生部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的跌倒风险评估量表,为老年人的跌倒风险提供预测,具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作者:诸葛毅;俎德玲;王小同;吴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100A4蛋白(S100A4)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CEACAM6)均为与血管生成相关的因子,其表达升高时,可以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进展[1,2].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作为血管内皮抑素的新成员,可以针对肿瘤进展时的血管生成发挥作用[3].本实验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加用恩度进行晚期胃癌治疗,关注疗效及对血清中VEGF、S100A4和CEACAM6的影响.
作者:贾长河;王文玉;任颖;张昊;兰玲;刘博伟;于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点及其在AP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HCC患者的动态增强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共发现22例HCC合并APS病例,两种检查时间间隔在2 w之内.以DSA为标准,对照分析MSCT诊断APS的能力.结果 门静脉主干和(或)一级分支提早显影,或显影密度大于肠系膜上动脉(SMV)/脾动脉(SV)者属于中央型(n=4),分流程度属于重度、血管性APS;门静脉二级及以下分支提早显影,或显影密度大于上一级分支者为周围型-Ⅰ型(n=7),属于血管丛性APS;-过性肝实质强化(THPE)为周围型-Ⅱ型(n=11),属于肝窦性APS;22例经DSA证实的病例与相应的CT横轴位和CT横轴位基础上的CTA相比,CT横轴位发现2例假阴性病例,CTA不能排除,CT横轴位发现9例假阳性病例,CTA排除7例.CT横轴位诊断APS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为90.9%,89.4%,93.3%,CT横轴位基础上的CTA诊断APS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为90.9%,97.6%,96.2%.结论 MSCT作为一种简便、有效、非侵入性诊断HCC合并APS的工具,可以提高AP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作者:刘汉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全麻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的镇静效应以及对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功能ASA Ⅰ~Ⅱ级患者40例,随机分右美托咪定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20例:右美托咪定组全麻诱导顺序为右美托咪定1 μg/kg10 min静脉泵入后芬太尼2μg/kg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组等量生理盐水(0.9% Nacl)10 min静脉泵入后芬太尼4μg/kg静脉注射,然后两组患者均使用丙泊酚以血浆药物浓度为靶目标进行靶控输注,靶浓度(Cp)设定为4 μg/ml,待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到达50时注入罗库溴铵0.6mg/kg,90 s后气管插管,两组患者插管后继续丙泊酚靶控输注观察BIS值的变化.所有患者均在全麻前(T0)、泵入右美托咪定(0.9% Nacl)后5min(T1)、10 min(T2)、诱导后(T3)、插管即刻(T4)、插管后1 min (T5)、插管后3min (T6)、的各时间点记录BIS值、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两组患者BIS值从开始诱导至到达50的时间和BIS达到50时丙泊酚的用量和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Ce).结果 生理盐水组在T1、T2、T3、T4、T5和T6各个时间点的BIS值显著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在T4、T5和T6时间点:生理盐水组SBP显著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生理盐水组DBP显著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生理盐水组HR显著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两组T4、T5和T6时间点的SBP、DBP、HR均显著高于同组T3时间点(P<0.05).BIS值降至50时:生理盐水组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右美托咪定组(P<0.01);生理盐水组丙泊酚的用量明显小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生理盐水组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Ce)显著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结论 全麻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在全麻诱导期有较好的镇静作用,能较好地抑制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的心血管反应,血流动力学波动少,全麻诱导的时间短以及全麻诱导期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减少等优点,提示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的镇静有协同作用.
作者:徐威;张弩;徐文庆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老年糖尿病(DM)眼底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的黄斑水肿和视力改变情况.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老年DM眼底病变的白内障患者71例(患眼74只)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DM老年眼底病变的白内障患者69例(患眼73只)为对照组,均行白内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视力改变情况、术后渗漏情况、黄斑水肿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1、6w、6个月时矫正视力均明显好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白内障术后渗漏情况明显好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中老年DM眼底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容易发生黄斑水肿,会明显影响到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状况.
作者:李岩;齐朋承;刘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足内翻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足内翻导致步态异常,不仅降低了偏瘫患者的行走速度,而且使行走稳定性差,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长期的康复实践表明,传统的抗痉挛药物因副作用大且疗效不确切,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1],常规运动疗法治疗足内翻虽然有一定疗效,但并不显著.本文拟观察电动起立床强化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足内翻疗效.
作者:谢瑞娟;石翠霞;邓潫;陈璐;陈龙剑;刘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对糖尿病前期(IGR)人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徐州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筛出的连续1年均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197例.分为三个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异常组(IGT)和混合型糖调节异常(IFG/IGT)组,并将各组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西格列汀强化治疗组(西格列汀组)两个亚组,对照组仅予以生活方式指导,西格列汀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予以西格列汀.随访1年,分析转归及影响因素,并比较西格列汀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治疗效果.结果 1年后西格列汀组血糖、体重指数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西格列汀组的胰岛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西格列汀组有2例进展为糖尿病,而对照组共14例进展为糖尿病.IFG/IGT干预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优于IFG和IGT组,IGT组的餐后2h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水平改善优于IFG和IFG/IGT组.结论 西格列汀可以改善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餐后2h胰岛素分泌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在IGT人群尤为明显.西格列汀能够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的发病率.
作者:吕霄;赵猛;凌宏威;李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40例ACS患者,分为治疗1组48例,治疗2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PCI手术,治疗1组经导丝通过病变部位后即使用替罗非班静脉滴注,0.15 μg·kg-1·min-1,注射24h.治疗2组采用负荷量注射,以10 μg/kg,3 min内推射完毕,后同治疗2组.对照组不使用替罗非班治疗.结果 心肌肌酶(CK)-MB、出血分级(TIMI)、左室射血分数(LVEF)3种指标比较,治疗1组和治疗2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反应蛋白(CRP)和肌钙蛋白(cTnⅠ)变化情况比较,治疗1组和2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cTnⅠ比较,3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三组患者血小板凝集率(PAR)指标比较结果治疗1组和治疗2组与治疗前比较,用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用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ACS能够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且起效快,作用迅速,能防止血小板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文超;李平;林智海;梁祥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贵阳客运段职工代谢综合征(MS)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贵阳市2 297名客运段职工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生化法检测其血糖、血脂,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其病史、工作和生活情况方面的信息,应用数据挖掘方法中的ID3方法分别从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找出影响MS的主要因素.结果 作息习惯中的主要因素为工作之余活动方式,信息增量为0.001 81,且工作之余串门、聊天的患病率低于上网、玩电脑的患病率;饮食习惯中的主要因素为饮酒情况,信息增量为0.002 930,且过度酗酒的患病率远高于其他饮酒情况的患病率.结论 工作之余从事像串门、聊天等有意义的活动能够降低MS发病风险,严重酗酒则增加MS的发病风险.
作者:石雁冰;邵勇;李树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元呼吸康复训练模式对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86例老年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责任护士宣教示范方式进行呼吸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多媒体、病友交流、出院后随访等多元呼吸康复训练模式.1年后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对比两组患者呼吸康复训练前后的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呼吸康复训练后,症状评分、活动能力评分,社交心理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呼吸康复训练前(均P<0.05).对照组呼吸康复训练后的症状评分、活动能力评分、社交心理评分,和呼吸康复训练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圣乔治呼吸问卷总评分,显著低于呼吸康复训练前(P<0.05).观察组呼吸康复训练后的症状评分、活动能力评分、社交心理评分以及圣乔治呼吸问卷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多元呼吸康复训练对控制老年COPD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军民;张晓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楔状缺损是牙体硬组织不可逆性慢性损伤,继续发展可导致冠折或牙髓炎等疾病[1].临床治疗时往往采用玻璃离子类或者树脂类材料直接进行填充修复,但是在治疗时破坏了牙体釉质完整性,使得牙本质暴露,从而在修复术后仍有可能出现牙本质过敏等[2].因此,在治疗楔状缺损时降低牙本质敏感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比较自酸蚀粘接系统和全酸蚀粘接系统在修复楔状缺损术后患者牙本质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杨文丽;朱娟芳;王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近年来人们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在病变发生和进展时出现明显的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12、-18和-23等参与的系统性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开始和发展各个阶段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部分炎症反应因子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事件的独立影响因子[2].
作者:孙利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2型糖尿病(T2DM)为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并发心血管病变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观察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常用的指标之一,能反映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而且IMT的病变进展程度与患者心血管意外发生的风险性关系密切[2,3].血尿酸(UA)、尿微量白蛋白(mAlb)是检测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文献报道[4-7]显示UA、mAlb变化与IMT之间亦具有密切相关性,UA、mAlb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本文就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进行了UA、mAlb检测,并且观察了其IMT变化,旨在探讨血UA、mAlb与T2DM颈动脉内膜病变的相关性.
作者:沙依拉·海米提;热孜万古丽·乌斯曼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