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长河;王文玉;任颖;张昊;兰玲;刘博伟;于静
控制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T2DM)治疗的基础,2003、2004、2006年我国大中城市门诊的调查表明仅有1/4的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6.5%).本研究通过应用地特胰岛素(Det)联合阿卡波糖对比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HbA1c>9%的T2DM,旨在探讨地特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治疗T2DM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患者更好的依从性.
作者:王淑平;赵秀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微创腹腔镜手术已经在临床迅速推广并广泛应用,目前,单孔腹腔镜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将传统的腹腔镜技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尽可能小的创伤和尽可能美容的切口来完成手术成为现实[1].本文就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采用自制套管行单孔后腹腔镜下肾囊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作者:张玉洪;廉吉虎;高庆园;王潇然;李义;王勇;陆巍;刘炳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硬膜外超前镇痛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60例,年龄>64岁,ASAⅡ或Ⅲ级,高血压Ⅱ级,高血压危险程度为中、高危组,随机分为两组(n=30):术后硬膜外镇痛组和硬膜外超前镇痛组.于T7~8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硬膜外超前镇痛组于切皮前20 min时硬膜外注射0.5μg/m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混合液15 ml,30 min后接镇痛泵,以5 ml/h的速率硬膜外输注250 ml.硬膜外镇痛组病人术后硬膜外注射0.5μg/m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混合液15 ml,30 min后接镇痛泵,以5 ml/h的速率硬膜外输注250 ml.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1 h(T1)、术毕(T2)、术后6 h(T3)、24 h(T4)抽取非输液侧上肢静脉血2ml,检测血浆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Ⅰ)水平.术后观测镇痛效果.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术毕至术后24 h血浆eT-nI浓度、CK-MB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硬膜外超前镇痛组术后6、24h血浆eTnⅠ浓度明显低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组(P<0.05).术后硬膜外超前镇痛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组(P<0.05).结论 两组镇痛方式对术后心肌酶的影响无差别,但硬膜外超前镇痛能降低术后eTnⅠ的升高程度,提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汤建国;罗军怀;陈江红;彭中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狼疮清颗粒对主动型Heymann肾炎(AHN)模型大鼠肾功能的作用及其对MRL/lpr小鼠肾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肾皮质加弗氏完全佐剂腹腔注射建立AHN大鼠模型,应用狼疮清颗粒、泼尼松、狼疮清颗粒联合泼尼松,对AHN模型大鼠进行干预治疗4w,检测其24h尿蛋白、尿素氮(BUN)、肌酐(Cr)及肾脏病理学变化,同时对MRL/lpr小鼠干预治疗4w,Western印迹检测肾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均降低AHN模型大鼠尿蛋白、BUN、Cr的水平,不同程度的改善AHN模型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显著降低MRL/lpr小鼠NF-κ Bp65蛋白的表达,其中以狼疮清颗粒联合泼尼松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明显.结论 狼疮清颗粒对狼疮性肾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梁涛;瞿凌晨;赵晓莉;梁卫;吕高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素构建和治疗裸鼠原位膀胱移植瘤模型中反义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制剂+化疗药物丝裂霉素C(MMC)对裸鼠膀胱癌生长转移的影响.方法 经尿道分别灌注反义HIF-1α基因制剂+MMC和单独灌注反义HIF-1α基因制剂或MMC.观察灌注后成瘤裸鼠肿瘤生长和膀胱外淋巴转移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噻唑蓝(MTT)比色法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分别检测瘤细胞增殖率和凋亡指数.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联合用药组,反义HIF-1α组和MMC组瘤细胞的增殖率分别是(19.8±3.7)%,(48.6±5.9)%,(35.8±7.4)%;TUNEL检测结果:联合用药组,反义HIF-1α组和MMC组瘤细胞的凋亡指数依次是(82.6±5.7)%,(43.7±8.4)%,(57.9±4.8)%;联合用药组,反义HIF-1α组和MMC组肿瘤大小分别为[(15.28±6.37)%]mm2,[(31.94±5.72)%]mm2,[(27.85±3.81)%]mm2.上述三组细胞增殖率、凋亡指数和肿瘤大小间相互比较,单独用药组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独用药两组分别和联合用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瘤裸鼠膀胱外盆腔淋巴转移情况:联合用药组转移率10%(1/10),单独用药的两组转移率40%(4/10),组间转移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 靶向基因制剂和细胞毒药物化疗联合治疗裸鼠原位膀胱移植瘤的抗肿瘤治疗策略明显优于单一的基因治疗或化疗.
作者:张明;温都苏;任明;李然伟;刘禄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阿魏酸钠(SF)对脂多糖(LPS)所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 SD大鼠灌胃给予SF(100,200 mg/kg)3 w后,脑室注射LPS建立损伤模型,对照组灌胃及注射等量生理盐水,Western蛋白印迹观察磷酸化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的激酶4(MKK4)、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1(JNK1)、磷酸化c-Jun和caspase-3表达,应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进行p-JNK和OX-.42双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磷酸化JNK的表达部位.结果 与LPS损伤组比较SF(100,200 mg/kg)能对抗LPS引起的海马CA1区磷酸化MKK4、磷酸化JNK1和磷酸化c-Jun及caspase-3表达水平增加(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磷酸化的JNK主要在小胶质细胞表达.结论 SF通过抑制JNK激酶信号传导通路的活化,对抗LPS引起的海马炎症反应.
作者:闫恩志;范莹;隋海娟;刘婉珠;刘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性脾栓塞术(PSE)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该院2005 ~ 2011年PSE治疗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120例,其中86例行2次以上PSE.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及术后6个月内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PLT)水平,观察并发症.结果 PSE术后24、48、72 h、1、2、4w、3、6个月的WBC和PLT水平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P<0.05和P<0.01).发热、腹痛(120例,100%)是治疗后常见反应,并发症主要有胸腔积液(26例,21.7%),腹水(5例,4.2%),经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脾脓肿形成1例(0.8%),经积极抗菌素治疗及经皮穿刺脾脓肿引流治愈.结论 PSE安全有效,可作为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外科脾脏切除的首选替代疗法.
作者:王宁;阎英;郭占文;张海波;吴哲;吕东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身体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十分重大的社会问题.慢性病是一种病因隐匿、病程较长、病情反复,缺乏确切传染源的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等,在老年患者中非常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4].本文结合慢性病老年人生理特点,对近年来慢性病老年人不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对策,为慢性病老年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王亚峰;马金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老年糖尿病(DM)眼底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的黄斑水肿和视力改变情况.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老年DM眼底病变的白内障患者71例(患眼74只)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DM老年眼底病变的白内障患者69例(患眼73只)为对照组,均行白内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视力改变情况、术后渗漏情况、黄斑水肿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1、6w、6个月时矫正视力均明显好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白内障术后渗漏情况明显好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中老年DM眼底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容易发生黄斑水肿,会明显影响到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状况.
作者:李岩;齐朋承;刘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老年人群由于机体功能退化,多伴有骨质疏松,是脊柱外伤事故的高发人群[1,2].脊柱毗邻解剖结构复杂,脊柱外伤常伴有神经血管的损伤,因而脊柱骨折不仅是骨科的急诊,也是重症[3].一经诊断,手术往往是有效的治疗方案[4].脊柱骨折的手术方式多样,传统的方法是采用沿棘突剥离骶棘肌椎弓根行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但这种手术方式损伤组织较大,术后并发症多[5].理论上经骶棘肌及腰方肌肌间隙入路这种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术中组织损伤,很大程度上保留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探讨经肌间隙入路后路复位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新华;胡家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全麻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的镇静效应以及对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功能ASA Ⅰ~Ⅱ级患者40例,随机分右美托咪定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20例:右美托咪定组全麻诱导顺序为右美托咪定1 μg/kg10 min静脉泵入后芬太尼2μg/kg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组等量生理盐水(0.9% Nacl)10 min静脉泵入后芬太尼4μg/kg静脉注射,然后两组患者均使用丙泊酚以血浆药物浓度为靶目标进行靶控输注,靶浓度(Cp)设定为4 μg/ml,待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到达50时注入罗库溴铵0.6mg/kg,90 s后气管插管,两组患者插管后继续丙泊酚靶控输注观察BIS值的变化.所有患者均在全麻前(T0)、泵入右美托咪定(0.9% Nacl)后5min(T1)、10 min(T2)、诱导后(T3)、插管即刻(T4)、插管后1 min (T5)、插管后3min (T6)、的各时间点记录BIS值、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两组患者BIS值从开始诱导至到达50的时间和BIS达到50时丙泊酚的用量和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Ce).结果 生理盐水组在T1、T2、T3、T4、T5和T6各个时间点的BIS值显著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在T4、T5和T6时间点:生理盐水组SBP显著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生理盐水组DBP显著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生理盐水组HR显著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两组T4、T5和T6时间点的SBP、DBP、HR均显著高于同组T3时间点(P<0.05).BIS值降至50时:生理盐水组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右美托咪定组(P<0.01);生理盐水组丙泊酚的用量明显小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生理盐水组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Ce)显著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结论 全麻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在全麻诱导期有较好的镇静作用,能较好地抑制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的心血管反应,血流动力学波动少,全麻诱导的时间短以及全麻诱导期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减少等优点,提示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的镇静有协同作用.
作者:徐威;张弩;徐文庆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脑梗死在病变发生和进展时出现明显的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如S100β、乙酸(AC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均与脑梗死后神经细胞坏死有关,当其表达升高时也对脑梗死有促进作用[1,2],有效降低S100β、ACA和Hcy的表达对治疗有积极作用[3].奥拉西坦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激活作用,可以提高ATP/ADP的比值,使大脑中蛋白质的合成增加[4,5].本实验观察奥拉西坦辅助治疗脑梗死老年患者的疗效.
作者:肖继东;李吕力;罗永坚;陈渊;陈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国内外研究均表明约90%以上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发生闭塞的血管为大脑中动脉与颈内动脉,而在发作后短期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中,其发作频率与颅内外血管的病变关系密切[1-3].本研究分析症状相关侧颅内外血管病变与老年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作者:张芝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胸外科肿瘤患者外周静脉血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IL-8及应激激素皮质醇(Cor)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手术治疗的胸外科肿瘤患者91例作为究对象,按术后镇痛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45例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B组46例采用自控静脉镇痛.测定放置镇痛泵前、术后24、48、72 h患者血清中IL-2、IL-8和Cor的表达水平,整体及按良、恶性肿瘤分层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相关指标表达影响.结果 恶性肿瘤层:在术后48 h,B组血清IL-2、IL-8和Cor表达水平分别为(7.42±1.1)、(0.28±0.03)和(326±48),A组分别为(10.75±1.4)、(0.48±0.04)和(25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B组血清IL名和Cor表达水平分别为(0.25±0.03)和(224±35),A组分别为(0.43±0.05)和(29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自控硬膜外麻醉镇痛对恶性肿瘤患者机体产生的免疫抑制作用和应激反应均较小,较适合胸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镇痛.
作者:肖波;任光国;方强;袁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的孤独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孤独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等测量工具对212例社区空巢老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社区空巢老人年龄大者、无配偶者、文化程度低者、独居者、体育活动频率低者、一年内住过院者、自我健康评价差者其孤独评分较高(P<0.01).性别、有无子女、经济收入与孤独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社区空巢老人孤独评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有无配偶、有无子女、体育活动频率、自我健康状况(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社区空巢老人孤独评分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 影响社区空巢老人孤独水平的因素众多,社会及家庭应予以关注,尤其是高龄、无配偶、独居的空巢老人,共同为老年人营造幸福安康的生活环境,以提高其生命质量.
作者:周建红;陶琼英;黄立新;马修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足内翻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足内翻导致步态异常,不仅降低了偏瘫患者的行走速度,而且使行走稳定性差,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长期的康复实践表明,传统的抗痉挛药物因副作用大且疗效不确切,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1],常规运动疗法治疗足内翻虽然有一定疗效,但并不显著.本文拟观察电动起立床强化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足内翻疗效.
作者:谢瑞娟;石翠霞;邓潫;陈璐;陈龙剑;刘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调查并分析了社区老年人的个人及家庭基本信息、生活方式、慢性病患病情况等;慢性病种类涉及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等8种疾病系统.研究变量主要集中在第2部分,以生活行为方式为主,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进而了解江苏省社区居民主要慢性病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及时指导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慢性病发生率,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结果 本次共对354户(978名居民)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65份,有效率98.67%;其中患有慢性疾病者91名,患病率为9.43%.以是否患有慢性病作为因变量,设计吸烟、饮酒、是否吃隔夜食物、是否吃腌制食物、食用油量、食用盐量、蔬菜摄入、水果摄入、肉类摄入、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等生活方式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饮酒、是否吃隔夜食物、食用油量、蔬菜摄入、水果摄入、肉类摄入、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等生活方式因素与是否患有慢性病呈现相关性(x2=15.68、20.58、8.47、8.11、12.25、12.01、17.48、13.24、18.95,P<0.05).结论 吸烟、饮酒、睡眠时间、睡眠质量、饮食习惯、营养平衡等是影响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的主要因素,所以及时指导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发生率,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施学莲;王爱丰;王正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一般采取外科手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手术方法和手术技术都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并在继续发展[1,2].为了研究和对比微创经胸壁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和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临床效果,笔者回顾性总结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施行两种手术的60例患者的资料.
作者:刘于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3种长效钙拮抗剂对动态血压季节性变异的影响.方法 180名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F组、X组和A组,分别接受非洛地平缓释片(5mg/d)、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d)治疗,1个月后血压未达标加用贝那普利片10 mg/d.所有患者均于同年秋季(9~11个月)纳入试验,于冬季和夏季分别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3组患者冬季24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与同组夏季相比均明显升高(均P<0.05),其中F组和X组冬季增加值均明显高于A组(均P<0.05).冬季A组血压晨峰显著低于F组和X组(均P<0.01),夏季A组血压晨峰显著低于F组(P<0.05).冬季A组日间血压达标率均明显高于F组和X组(均P<0.05).结论 与非洛地平缓释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更能降低血压季节性变异,冬季24 h动态血压达标率更高.
作者:曹平良;唐琼珍;李年娥;陈早芳;卢寅辉;刘建萍;樊考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分析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完整切除术后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193例行外科手术的ⅢA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术后发生脑转移发生情况,多元素回归分析发生术后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出现脑转移的患者77例(39.90%),不同的术前血清CEA水平、组织学类型以及纵隔淋巴结阳性等临床特征患者,术后5年脑转移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患者的不同的年龄、性别、是否吸烟、T分期分层以及淋巴结转移程度等临床特征,术后2年脑转移发生率对比不差异不显著(P>0.05);回归分析后,术前血清CEA水平、是否鳞癌是影响术后发生脑转移的危险因素(P<O.05).结论 ⅢA期NSCLC患者完整切除手术后,发生脑转移症状与患者术前血清CEA水平、组织学类型以及纵隔淋巴结阳性等临床特征有关,术前血清CEA水平、是否鳞癌是影响术后发生脑转移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与分析.
作者:章卫华;叶敏;周荣伟;孙坚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