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完整切除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章卫华;叶敏;周荣伟;孙坚

关键词: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完整切除术后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193例行外科手术的ⅢA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术后发生脑转移发生情况,多元素回归分析发生术后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出现脑转移的患者77例(39.90%),不同的术前血清CEA水平、组织学类型以及纵隔淋巴结阳性等临床特征患者,术后5年脑转移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患者的不同的年龄、性别、是否吸烟、T分期分层以及淋巴结转移程度等临床特征,术后2年脑转移发生率对比不差异不显著(P>0.05);回归分析后,术前血清CEA水平、是否鳞癌是影响术后发生脑转移的危险因素(P<O.05).结论 ⅢA期NSCLC患者完整切除手术后,发生脑转移症状与患者术前血清CEA水平、组织学类型以及纵隔淋巴结阳性等临床特征有关,术前血清CEA水平、是否鳞癌是影响术后发生脑转移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与分析.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96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存活组81例和死亡组15例的基本情况、肺功能状况、血气水平以及心脏超声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住院时间、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PaO2、肺动脉收缩压(PASP)存在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只有年龄、住院时间、FEV1/FVC、PASP是影响COPD病急性加重患者死亡的独立因素.结论 年龄、住院时间、FEV1/FVC、PASP是影响老年COPD急性加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对高风险患者做好防治工作,以减少死亡的发生.

    作者:陈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完整切除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完整切除术后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193例行外科手术的ⅢA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术后发生脑转移发生情况,多元素回归分析发生术后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出现脑转移的患者77例(39.90%),不同的术前血清CEA水平、组织学类型以及纵隔淋巴结阳性等临床特征患者,术后5年脑转移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患者的不同的年龄、性别、是否吸烟、T分期分层以及淋巴结转移程度等临床特征,术后2年脑转移发生率对比不差异不显著(P>0.05);回归分析后,术前血清CEA水平、是否鳞癌是影响术后发生脑转移的危险因素(P<O.05).结论 ⅢA期NSCLC患者完整切除手术后,发生脑转移症状与患者术前血清CEA水平、组织学类型以及纵隔淋巴结阳性等临床特征有关,术前血清CEA水平、是否鳞癌是影响术后发生脑转移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与分析.

    作者:章卫华;叶敏;周荣伟;孙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性脾栓塞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性脾栓塞术(PSE)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该院2005 ~ 2011年PSE治疗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120例,其中86例行2次以上PSE.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及术后6个月内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PLT)水平,观察并发症.结果 PSE术后24、48、72 h、1、2、4w、3、6个月的WBC和PLT水平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P<0.05和P<0.01).发热、腹痛(120例,100%)是治疗后常见反应,并发症主要有胸腔积液(26例,21.7%),腹水(5例,4.2%),经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脾脓肿形成1例(0.8%),经积极抗菌素治疗及经皮穿刺脾脓肿引流治愈.结论 PSE安全有效,可作为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外科脾脏切除的首选替代疗法.

    作者:王宁;阎英;郭占文;张海波;吴哲;吕东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狼疮清颗粒对AHN模型大鼠肾功能和MRL/lpr小鼠肾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狼疮清颗粒对主动型Heymann肾炎(AHN)模型大鼠肾功能的作用及其对MRL/lpr小鼠肾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肾皮质加弗氏完全佐剂腹腔注射建立AHN大鼠模型,应用狼疮清颗粒、泼尼松、狼疮清颗粒联合泼尼松,对AHN模型大鼠进行干预治疗4w,检测其24h尿蛋白、尿素氮(BUN)、肌酐(Cr)及肾脏病理学变化,同时对MRL/lpr小鼠干预治疗4w,Western印迹检测肾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均降低AHN模型大鼠尿蛋白、BUN、Cr的水平,不同程度的改善AHN模型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显著降低MRL/lpr小鼠NF-κ Bp65蛋白的表达,其中以狼疮清颗粒联合泼尼松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明显.结论 狼疮清颗粒对狼疮性肾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梁涛;瞿凌晨;赵晓莉;梁卫;吕高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脑水肿的发生是脑出血后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的一个必经的病理生理过程,起病急,进展快,可形成脑疝等严重并发症.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方法亦越来越高效、个体化.本文将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徐永强;刘超;王阳洋;刘军;宿跃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硬膜外超前镇痛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硬膜外超前镇痛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60例,年龄>64岁,ASAⅡ或Ⅲ级,高血压Ⅱ级,高血压危险程度为中、高危组,随机分为两组(n=30):术后硬膜外镇痛组和硬膜外超前镇痛组.于T7~8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硬膜外超前镇痛组于切皮前20 min时硬膜外注射0.5μg/m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混合液15 ml,30 min后接镇痛泵,以5 ml/h的速率硬膜外输注250 ml.硬膜外镇痛组病人术后硬膜外注射0.5μg/m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混合液15 ml,30 min后接镇痛泵,以5 ml/h的速率硬膜外输注250 ml.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1 h(T1)、术毕(T2)、术后6 h(T3)、24 h(T4)抽取非输液侧上肢静脉血2ml,检测血浆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Ⅰ)水平.术后观测镇痛效果.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术毕至术后24 h血浆eT-nI浓度、CK-MB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硬膜外超前镇痛组术后6、24h血浆eTnⅠ浓度明显低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组(P<0.05).术后硬膜外超前镇痛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组(P<0.05).结论 两组镇痛方式对术后心肌酶的影响无差别,但硬膜外超前镇痛能降低术后eTnⅠ的升高程度,提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汤建国;罗军怀;陈江红;彭中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粘接系统对老年人牙齿楔状缺损修复后牙本质敏感性的影响

    楔状缺损是牙体硬组织不可逆性慢性损伤,继续发展可导致冠折或牙髓炎等疾病[1].临床治疗时往往采用玻璃离子类或者树脂类材料直接进行填充修复,但是在治疗时破坏了牙体釉质完整性,使得牙本质暴露,从而在修复术后仍有可能出现牙本质过敏等[2].因此,在治疗楔状缺损时降低牙本质敏感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比较自酸蚀粘接系统和全酸蚀粘接系统在修复楔状缺损术后患者牙本质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杨文丽;朱娟芳;王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共情技术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共情技术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2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干细胞移植专业护理技术及传染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传统的干细胞移植专业护理技术及传染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共情技术.结果 观察组患者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疑虑、忧郁等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共情技术不但可以明显改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情绪,而且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谢芸;陈春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FOLFOX4方案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的疗效

    目的 探讨FOLFOX4方案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该院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8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FOLFOX4方案治疗,仅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分析化疗3个周期后的总体、不同部位的近期疗效(采用RECIST标准评价有效率RR和临床获益率DCR)和不良反应(WHO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并观察不同化疗周期的营养指标(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清总蛋白TP、转铁蛋白TF)和免疫指标(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RR和DC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多为1~2级,发生率高均为26.47%,其中对照组为恶心呕吐,而观察组为血小板减少和纳差,且两组大肠癌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化疗前的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除化疗1个周期的TLC外,观察组化疗后的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OLFOX4方案联合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的效果较好,同时可改善由化疗和病程进展导致的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迅速降低.

    作者:叶峰;张映红;王淳阅;赵鑫;李佳艺;刘顺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3种长效钙拮抗剂对动态血压季节性变异的影响

    目的 探讨3种长效钙拮抗剂对动态血压季节性变异的影响.方法 180名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F组、X组和A组,分别接受非洛地平缓释片(5mg/d)、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d)治疗,1个月后血压未达标加用贝那普利片10 mg/d.所有患者均于同年秋季(9~11个月)纳入试验,于冬季和夏季分别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3组患者冬季24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与同组夏季相比均明显升高(均P<0.05),其中F组和X组冬季增加值均明显高于A组(均P<0.05).冬季A组血压晨峰显著低于F组和X组(均P<0.01),夏季A组血压晨峰显著低于F组(P<0.05).冬季A组日间血压达标率均明显高于F组和X组(均P<0.05).结论 与非洛地平缓释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更能降低血压季节性变异,冬季24 h动态血压达标率更高.

    作者:曹平良;唐琼珍;李年娥;陈早芳;卢寅辉;刘建萍;樊考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胸腺肽联合化疗对老年胃癌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评价注射用胸腺肽联合化疗治疗老年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并观察其对胃癌患者血清Th1及Th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接收诊治的80例老年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化疗治疗;观察组在FOLFOX4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2.50%)(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Th1类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Th2类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下降,而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胸腺肽联合化疗能提高老年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并能够改善老年胃癌患者血清Th1及Th2水平.

    作者:叶国超;陈军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青年与老年尸体T3~T12胸椎松质骨蠕变特性对比

    目的 确定老年尸体胸椎松质骨和青年尸体胸椎松质骨是否具有不同的蠕变特性.方法 人死后24h内解剖取出胸椎T3~ T12标本,沿纵向切成长10 mm,宽5mm,高5mm的试样,每组10个,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蠕变实验,设定实验时间为7 200 s,采集100个数据,以三参数模型处理实验数据.结果 青年组7200 s蠕变量0.31%,老年组量为0.2%,蠕变曲线是以指数关系变化的.结论 青年组脊柱T3~T12胸椎松质骨和老年组具有不同的蠕变特性,老年胸椎松质骨对蠕变特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彭传刚;杨琦;罗民;李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阿魏酸钠对脂多糖引起的大鼠海马损伤的保护作用的信号传导机制

    目的 研究阿魏酸钠(SF)对脂多糖(LPS)所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 SD大鼠灌胃给予SF(100,200 mg/kg)3 w后,脑室注射LPS建立损伤模型,对照组灌胃及注射等量生理盐水,Western蛋白印迹观察磷酸化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的激酶4(MKK4)、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1(JNK1)、磷酸化c-Jun和caspase-3表达,应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进行p-JNK和OX-.42双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磷酸化JNK的表达部位.结果 与LPS损伤组比较SF(100,200 mg/kg)能对抗LPS引起的海马CA1区磷酸化MKK4、磷酸化JNK1和磷酸化c-Jun及caspase-3表达水平增加(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磷酸化的JNK主要在小胶质细胞表达.结论 SF通过抑制JNK激酶信号传导通路的活化,对抗LPS引起的海马炎症反应.

    作者:闫恩志;范莹;隋海娟;刘婉珠;刘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40例老年耳源性眩晕的诊断与疗效

    晕眩通常为患者自感周围景物旋转、移动等视觉效果,或感自身具有倾倒,头重脚轻,头昏无力等体征表现.大脑皮层的自我感觉,是患者自身与所处空间位置关系感觉失常,看到或者感到不存在的运动表现[1].主要以神经源性眩晕为主,其次为全身性眩晕和耳源性眩晕[2].本次研究主要以耳源性眩晕为主,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以免造成误诊和误治.

    作者:余文发;王萍;边文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的活性及其与中国人群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

    目的 研究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乙酰水解酶(PAF-AH)的活性及其与中国人群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关系.方法 检测918例CAD患者PAF-AH的活性、脂类的活性以及筛选基因多态性PTAFR基因.结果 ①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性别校正后PAF-AH的平均活性:无CAD者,女性比男性具有明显的PAF-AH低活性.病例组高血压者的PAF-AH活性比非高血压者明显降低.②PAF-AH在所有分组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总胆固醇(TC)以及apoB-100活性有很强的相关性.③整体来看,PAF-AH的活性与CAD呈现相关性(P<0.05).④PTAFR基因多态性在CAD患者和对照组的基因型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血浆PAF-AH活性存在性别差异,并且与CAD呈现正相关,然而,PAF-AH活性和炎症标志物没有相关性.

    作者:施晶晶;朱栋晓;金伟东;王晓彦;庄瑞娟;李拜红;苗宗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起立床强化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足内翻60例疗效

    足内翻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足内翻导致步态异常,不仅降低了偏瘫患者的行走速度,而且使行走稳定性差,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长期的康复实践表明,传统的抗痉挛药物因副作用大且疗效不确切,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1],常规运动疗法治疗足内翻虽然有一定疗效,但并不显著.本文拟观察电动起立床强化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足内翻疗效.

    作者:谢瑞娟;石翠霞;邓潫;陈璐;陈龙剑;刘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社会支持对高校运动与非运动离退休老教育工作者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对高校运动与非运动离退休老教育工作者健康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在本市5所高校老于部管理中心随机抽取部分运动与非运动离退休老教育工作者进行社会支持调查.结果 运动组社会支持程度高于非运动组,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与非运动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并与SCL-90中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呈显著和非常显著正相关(P<0.05,P<0.01),而非运动组与SCL-90中的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呈负相关(P>0.05);运动组在EPQ人格维度中,除L维度外,P维度、E维度和N维度与社会支持4项指标均有显著相关关系,其中,E维度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P和N维度与社会支持各项指标呈显著负相关,而非运动组E维度、P维度、N维度与社会支持4项指标均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 运动有利于增进离退休老教育工作者的社会支持程度和提高健康水平.

    作者:傅兰英;李继华;江洪;谭建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老年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的黄斑水肿和视力

    目的 探讨中老年糖尿病(DM)眼底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的黄斑水肿和视力改变情况.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老年DM眼底病变的白内障患者71例(患眼74只)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DM老年眼底病变的白内障患者69例(患眼73只)为对照组,均行白内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视力改变情况、术后渗漏情况、黄斑水肿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1、6w、6个月时矫正视力均明显好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白内障术后渗漏情况明显好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中老年DM眼底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容易发生黄斑水肿,会明显影响到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状况.

    作者:李岩;齐朋承;刘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西格列汀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对糖尿病前期(IGR)人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徐州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筛出的连续1年均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197例.分为三个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异常组(IGT)和混合型糖调节异常(IFG/IGT)组,并将各组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西格列汀强化治疗组(西格列汀组)两个亚组,对照组仅予以生活方式指导,西格列汀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予以西格列汀.随访1年,分析转归及影响因素,并比较西格列汀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治疗效果.结果 1年后西格列汀组血糖、体重指数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西格列汀组的胰岛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西格列汀组有2例进展为糖尿病,而对照组共14例进展为糖尿病.IFG/IGT干预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优于IFG和IGT组,IGT组的餐后2h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水平改善优于IFG和IFG/IGT组.结论 西格列汀可以改善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餐后2h胰岛素分泌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在IGT人群尤为明显.西格列汀能够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的发病率.

    作者:吕霄;赵猛;凌宏威;李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痴呆知识宣传对社区居民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对上海社区居民进行老年期痴呆知识干预的效果及对策.方法 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选择在上海市区两个社区作为抽样单位,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当地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老糊涂概念正确理解、老年期痴呆的早期识别、就诊科室、就诊时间、治疗看法、对痴呆患者态度等共10题.对其中一个社区进行为期3个月的老年期痴呆知识干预,分别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3个方面分析社区居民对痴呆相关知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经3个月干预后,对照组回收有效问卷504份,有效率为81.55%;干预组回收有效问卷362份,有效率为87.02%.干预组对老糊涂概念认同、痴呆早期识别、就诊时间、就诊科室、治疗看法、对痴呆患者态度等老年期痴呆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明显提高(均P<0.05).而对照组和之前比较对老年痴呆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没有明显变化.干预后人群分组分析显示,在对老糊涂概念正确理解率、痴呆早期识别率、治疗看法及对痴呆患者态度正确回答率方面男女无显著差异(P>0.05);文化程度比较是大专及以上组>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P<0.01);年龄分组比较对老糊涂概念和治疗看法正确理解率是中年组>青年组>老年组,对痴呆早期识别率是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对痴呆患者态度正确回答率是青年组>老年组>中年组(均P<0.01).结论 应加大对此方面的宣传力度,普及痴呆相关的科普知识,特别是针对年轻人、受教育程低者进行痴呆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对痴呆患者的识别率.

    作者:朱敏捷;肖世富;季曹珺;方文莉;林翔;李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