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与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邢菁;付于

关键词: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缺血后处理, 细胞凋亡
摘要:线粒体(mitochondrion)是真核细胞重要的细胞器,具有氧化磷酸化、传递电子、贮存Ca2+、能量代谢、抗活性氧等重要生理作用.线粒体上存在一种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MPTP开放导致了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MPT),MPT参与了线粒体在生理及病理条件下对自身功能的调节.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96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存活组81例和死亡组15例的基本情况、肺功能状况、血气水平以及心脏超声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住院时间、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PaO2、肺动脉收缩压(PASP)存在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只有年龄、住院时间、FEV1/FVC、PASP是影响COPD病急性加重患者死亡的独立因素.结论 年龄、住院时间、FEV1/FVC、PASP是影响老年COPD急性加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对高风险患者做好防治工作,以减少死亡的发生.

    作者:陈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症状相关侧颅内外血管病变与老年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国内外研究均表明约90%以上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发生闭塞的血管为大脑中动脉与颈内动脉,而在发作后短期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中,其发作频率与颅内外血管的病变关系密切[1-3].本研究分析症状相关侧颅内外血管病变与老年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作者:张芝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右旋美托咪定在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的镇静与心血管效应

    目的 研究全麻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的镇静效应以及对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功能ASA Ⅰ~Ⅱ级患者40例,随机分右美托咪定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20例:右美托咪定组全麻诱导顺序为右美托咪定1 μg/kg10 min静脉泵入后芬太尼2μg/kg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组等量生理盐水(0.9% Nacl)10 min静脉泵入后芬太尼4μg/kg静脉注射,然后两组患者均使用丙泊酚以血浆药物浓度为靶目标进行靶控输注,靶浓度(Cp)设定为4 μg/ml,待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到达50时注入罗库溴铵0.6mg/kg,90 s后气管插管,两组患者插管后继续丙泊酚靶控输注观察BIS值的变化.所有患者均在全麻前(T0)、泵入右美托咪定(0.9% Nacl)后5min(T1)、10 min(T2)、诱导后(T3)、插管即刻(T4)、插管后1 min (T5)、插管后3min (T6)、的各时间点记录BIS值、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两组患者BIS值从开始诱导至到达50的时间和BIS达到50时丙泊酚的用量和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Ce).结果 生理盐水组在T1、T2、T3、T4、T5和T6各个时间点的BIS值显著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在T4、T5和T6时间点:生理盐水组SBP显著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生理盐水组DBP显著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生理盐水组HR显著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两组T4、T5和T6时间点的SBP、DBP、HR均显著高于同组T3时间点(P<0.05).BIS值降至50时:生理盐水组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右美托咪定组(P<0.01);生理盐水组丙泊酚的用量明显小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生理盐水组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Ce)显著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结论 全麻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在全麻诱导期有较好的镇静作用,能较好地抑制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的心血管反应,血流动力学波动少,全麻诱导的时间短以及全麻诱导期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减少等优点,提示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的镇静有协同作用.

    作者:徐威;张弩;徐文庆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1例并文献复习

    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术前虽然不易诊断,但根据其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切除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手术风险随肿瘤直径增大而升高.

    作者:王鹏森;王艳波;李淼;王春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胺碘酮和毛花甙C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的临床疗效

    目的 比较胺碘酮和毛花甙C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及心房扑动(房扑)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病发阵发性房颤及房扑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毛花甙C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胺碘酮静脉滴注治疗和毛花甙C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胺碘酮组复律成功26例(72.2%),毛花甙C治疗组16例(44.4%).两组比较胺碘酮的治疗有效率较毛花甙C明显偏高(P<0.05).两组患者给药后心室率均出现明显下降,但两组治疗后差异不显著(P>0.05).毛花甙C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较胺碘酮组(8.3%)明显偏高(P<0.05).结论 胺碘酮对治疗阵发性房颤及房扑的成功率高,转复律疗效高于毛花甙C,且治疗安全,副作用少.可作为阵发性房颤和房扑患者复律治疗的一线药物.

    作者:周芸羽;卢国良;吴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脑水肿的发生是脑出血后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的一个必经的病理生理过程,起病急,进展快,可形成脑疝等严重并发症.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方法亦越来越高效、个体化.本文将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徐永强;刘超;王阳洋;刘军;宿跃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环氧合酶-2的表达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Hp感染对COX-2其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与胃癌发生的关系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胃肠外科采集的48份胃癌标本以及30份正常胃黏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标本的cox-表达情况,快速尿素酶法和碳13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对比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cox-2的表达情况,分析胃癌组织的cox-2表达情况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环氧合酶-2表达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cox-2表达阳性率为85.42%,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胃癌标本环氧合酶-2表达阳性率为68.75%,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标本(P<0.05).胃癌组织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58.33%,其中cox-2表达阳性率为85.71%,显著高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阴性的胃癌组织(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cox-2的高表达有关,二者共同促进了胃癌的发病.在胃癌的防治中,应当重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和cox-2抑制剂的应用.

    作者:张春容;杨天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的活性及其与中国人群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

    目的 研究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乙酰水解酶(PAF-AH)的活性及其与中国人群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关系.方法 检测918例CAD患者PAF-AH的活性、脂类的活性以及筛选基因多态性PTAFR基因.结果 ①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性别校正后PAF-AH的平均活性:无CAD者,女性比男性具有明显的PAF-AH低活性.病例组高血压者的PAF-AH活性比非高血压者明显降低.②PAF-AH在所有分组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总胆固醇(TC)以及apoB-100活性有很强的相关性.③整体来看,PAF-AH的活性与CAD呈现相关性(P<0.05).④PTAFR基因多态性在CAD患者和对照组的基因型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血浆PAF-AH活性存在性别差异,并且与CAD呈现正相关,然而,PAF-AH活性和炎症标志物没有相关性.

    作者:施晶晶;朱栋晓;金伟东;王晓彦;庄瑞娟;李拜红;苗宗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老年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老年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肺癌患者32例为肺癌组及4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肺癌组与对照组的MMP-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表达及肺癌组中MMP-9及TIMP-1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39.440,P<0.001);肺癌组患者血清TIMP-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4.700,P<0.001);肺癌组患者MMP-9/TIMP-1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7.487,P<0.001).肺癌组患者随着临床分期增加血清MMP-9水平及MMP-9/TIMP-1比值逐渐升高,而TIMP-1水平逐渐下降.病理分级低、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体积大于3 cm均导致MMP-9及TIMP-1进一步升高.结论 MMP-9及TIMP-1在肺癌患者中表达升高,且随着临床分期及肿瘤侵袭性行为而升高.

    作者:魏莉;徐盈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完整切除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完整切除术后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193例行外科手术的ⅢA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术后发生脑转移发生情况,多元素回归分析发生术后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出现脑转移的患者77例(39.90%),不同的术前血清CEA水平、组织学类型以及纵隔淋巴结阳性等临床特征患者,术后5年脑转移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患者的不同的年龄、性别、是否吸烟、T分期分层以及淋巴结转移程度等临床特征,术后2年脑转移发生率对比不差异不显著(P>0.05);回归分析后,术前血清CEA水平、是否鳞癌是影响术后发生脑转移的危险因素(P<O.05).结论 ⅢA期NSCLC患者完整切除手术后,发生脑转移症状与患者术前血清CEA水平、组织学类型以及纵隔淋巴结阳性等临床特征有关,术前血清CEA水平、是否鳞癌是影响术后发生脑转移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与分析.

    作者:章卫华;叶敏;周荣伟;孙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敏肌钙蛋白T与心肌梗死三联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价值分析

    近些年研究表明在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蛋白会出现明显变化,对于病变进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肌钙蛋白(cTn)属于一组cTn复合物中的多肽,在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高敏cTnT是其中的一种,目前在临床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属于常见的炎症急性期的蛋白,由其介导的补体可以在激活人体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意义[2].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敏cTn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苗微微;程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人口老龄化视角下中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等各个层面影响巨大,是世界性范畴的热点问题,我国自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人口发展呈现两高(高速度、高龄)、两大(基数与差异)、两低(社会养老水平、社会养老意识),城乡倒置等特征.老龄化社会是高龄化社会的前奏,年龄增长、生理功能下降、自理能力降低或丧失、高龄老人病残率高、就将成为失能老人、靠依赖他人而生存、对照顾和护理的需求大幅增加,使老年人的社会服务与医疗护理服务问题日趋严峻.

    作者:唐莹;张兴文;康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9与脑缺血微血管损伤的关系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约占全部脑血管意外的60%~80%[1].大多数的ICVD是由动脉血管内血栓阻塞血管所致,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早期再通闭塞的血管.溶栓治疗可在有效的时间窗内溶解血栓,恢复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的部分损伤脑组织,是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挽救缺血脑组织的佳方案[2].

    作者:刘昱言;刘轲;刘敬霞;李建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反义缺氧诱导因子-1α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裸鼠原位膀胱癌的疗效

    目的 探素构建和治疗裸鼠原位膀胱移植瘤模型中反义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制剂+化疗药物丝裂霉素C(MMC)对裸鼠膀胱癌生长转移的影响.方法 经尿道分别灌注反义HIF-1α基因制剂+MMC和单独灌注反义HIF-1α基因制剂或MMC.观察灌注后成瘤裸鼠肿瘤生长和膀胱外淋巴转移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噻唑蓝(MTT)比色法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分别检测瘤细胞增殖率和凋亡指数.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联合用药组,反义HIF-1α组和MMC组瘤细胞的增殖率分别是(19.8±3.7)%,(48.6±5.9)%,(35.8±7.4)%;TUNEL检测结果:联合用药组,反义HIF-1α组和MMC组瘤细胞的凋亡指数依次是(82.6±5.7)%,(43.7±8.4)%,(57.9±4.8)%;联合用药组,反义HIF-1α组和MMC组肿瘤大小分别为[(15.28±6.37)%]mm2,[(31.94±5.72)%]mm2,[(27.85±3.81)%]mm2.上述三组细胞增殖率、凋亡指数和肿瘤大小间相互比较,单独用药组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独用药两组分别和联合用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瘤裸鼠膀胱外盆腔淋巴转移情况:联合用药组转移率10%(1/10),单独用药的两组转移率40%(4/10),组间转移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 靶向基因制剂和细胞毒药物化疗联合治疗裸鼠原位膀胱移植瘤的抗肿瘤治疗策略明显优于单一的基因治疗或化疗.

    作者:张明;温都苏;任明;李然伟;刘禄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共情技术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共情技术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2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干细胞移植专业护理技术及传染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传统的干细胞移植专业护理技术及传染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共情技术.结果 观察组患者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疑虑、忧郁等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共情技术不但可以明显改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情绪,而且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谢芸;陈春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对老年肺炎病情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对老年肺炎患者病情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老年肺部感染患者175例;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低白蛋白组(白蛋白<35g/L)124例;正常白蛋白组(白蛋白≥35 g/L)51例;所有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同时行血常规、生化、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气分析及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Pearson相关分析PCT与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关系;分别以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①低白蛋白组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白蛋白组(均P<0.05).但PCT与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组(均P<0.05).②平均住院时间低白蛋白组较正常白蛋白组有明显的增加(P<0.05);且低白蛋白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贫血、电解质紊乱、呼吸衰竭、胸腔积液、并发症≥3个)均显著大于正常白蛋白组(P<0.05).③相关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清白蛋白与前白蛋白、PCT、血红蛋白呈显著相关;前白蛋白和白蛋白、CRP有显著相关.结论 老年肺炎患者常合并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下降,低白蛋白血症是老年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蔡川奇;林志鸿;蔺佩鸿;江勇;郭平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肌间隙入路后路复位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

    老年人群由于机体功能退化,多伴有骨质疏松,是脊柱外伤事故的高发人群[1,2].脊柱毗邻解剖结构复杂,脊柱外伤常伴有神经血管的损伤,因而脊柱骨折不仅是骨科的急诊,也是重症[3].一经诊断,手术往往是有效的治疗方案[4].脊柱骨折的手术方式多样,传统的方法是采用沿棘突剥离骶棘肌椎弓根行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但这种手术方式损伤组织较大,术后并发症多[5].理论上经骶棘肌及腰方肌肌间隙入路这种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术中组织损伤,很大程度上保留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探讨经肌间隙入路后路复位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新华;胡家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MMP-2基因多态性与河南汉族群体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基因多态性与河南汉族群体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限制性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MMP-2基因-1575 G/A(rs243866)、-1059G/A(rs17859821)、-790G/T(rs243864)多态性,病例对照分析并运用SHEsis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心衰组MMP-2-1575G/A的A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降低(P<0.001),OR=0.08<1;MMP-2-790G/T的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加(P<0.01),OR=1.989>1,TT基因型频率在心衰组也增加(P<0.05).心衰组GGG和GGT单体型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GT单体型OR=1.802>1.MMP-2基因SNP-1059G/A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河南汉族群体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MMP-2基因1575G/A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会降低其患病风险;MMP-2-790G/T的T等位基因和GGT单体型均有可能增加其患病风险;而MMP-2-1059G/A位点可能与CHF的易感性无关.

    作者:殷国田;赵林静;黄艳梅;郭利伟;张新宁;李征辉;李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性脾栓塞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性脾栓塞术(PSE)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该院2005 ~ 2011年PSE治疗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120例,其中86例行2次以上PSE.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及术后6个月内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PLT)水平,观察并发症.结果 PSE术后24、48、72 h、1、2、4w、3、6个月的WBC和PLT水平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P<0.05和P<0.01).发热、腹痛(120例,100%)是治疗后常见反应,并发症主要有胸腔积液(26例,21.7%),腹水(5例,4.2%),经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脾脓肿形成1例(0.8%),经积极抗菌素治疗及经皮穿刺脾脓肿引流治愈.结论 PSE安全有效,可作为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外科脾脏切除的首选替代疗法.

    作者:王宁;阎英;郭占文;张海波;吴哲;吕东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髓过氧化物酶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CHF组111例老年患者和对照组30例(无心脏病及CHF老年人)非CHF老年患者的血清MPO、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超声心动图左室功能参数,同时分析CHF组的血清MPO与血清BNP、超敏-CRP、超声心动图左室功能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HF组血清MPO、BNP、超敏-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心衰程度呈正相关(P<0.01),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的增加而升高;MPO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负相关(P<0.05),与超敏-CRP呈弱相关(P<0.05),与BNP呈极弱相关(P=0.001).结论 血清MPO浓度在老年CHF患者中升高,可能参与CHF的发生、发展过程,MPO的检测有助于CHF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

    作者:胡坚;陈发秀;邱元芝;尹绢;曹平良;张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