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志
目的 研究慢性刺激所致大鼠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中P1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氨水、脱氧胆酸钠、酒精三因素联合作用制作萎缩性胃炎模型.胃黏膜组织分别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结果通过图像分析检测.结果 模型组胃黏膜出现明显胃窦胃黏膜萎缩.在萎缩过程中,P16表达逐渐下降,Cyclin D1表达逐渐增强,其中,Cyclin D1表达于实验开始后2个月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萎缩性胃炎较未萎缩组及轻度萎缩组阳性表达面积均明显高(P<0.01).P16在6个月实验组的表达阳性面积与同期对照组有减少(P<0.05),中重度萎缩与未萎缩组比较阳性面积明显减少(P<0.01).结论 多因素长期慢性损伤可致大鼠胃黏膜萎缩,大鼠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细胞P16蛋白表达低下和Cyclin D1蛋白高表达,存在细胞增殖调控异常,是萎缩性胃炎发病及癌变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陈海金;王惠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于血液透析病患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于该院经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CKD)的62例病患.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血液透析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抗心衰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病患血浆中NT-proBNP水平,分析两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和NT-proBNP水平关系.结果 观察组随访时NT-proBNP水平为(576.5±48.4)n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46.6±35.9) ng/L(P<0.05).且NT-proBNP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而与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呈正相关.两组非致死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观察组占41.94% (13/3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29%(19/31) (P<0.05).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在未发生时NT-proBNP水平为(224.2±56.9) ng/L,发生却未死亡时NT-proBNP水平为(756.2±68.6) 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6.2±62.4)ng/L与(835.3±81.4) ng/L(均P<0.05).结论 NT-proBNP水平可作为血液透析病患预测心血管类并发症的一个指标,且效果明显,临床上采取针对其的相应治疗措施可明显降低血液透析病患的心血管类事件,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谭刚;罗洪波;曹喆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近年来医疗技术的提高和认识观念的改变,尤其是胸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高龄肺癌患者以手术治疗作为肺癌治疗的首选.心律失常是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1,2].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因其可靠的安全性及可行性,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对肺恶性肿瘤的治疗.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其有创伤小,在术后疼痛减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方面等优势[3-5].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肺癌患者通过胸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胸,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术后引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情况,以期能为预防和治疗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吕广超;王凯忠;阿旺丹增;赵连喜;张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据统计,目前我国失地农民人数大约有5 000多万人,估计到2030年将达到1.1亿人[1].土地对农民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而且还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失去了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生活来源和生活保障.目前,我国学者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体系的必要性、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三大方面.
作者:邢景朋;李含伟;朱蓉;魏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半年以上的80例患者.根据其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肺部感染患者的细菌学检查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影像学指标等临床资料以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送检标本40份,其中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的有19份,阳性率为47.50%.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较为多见,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2例(30.00%)和肺炎链球菌8例(20.00%).产生了8例死亡患者,死亡者中年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血清白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钙磷乘积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高龄、糖尿病、中重度贫血、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以及心胸比例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根据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应注意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纠正贫血,补充营养,尽量充分透析以及降低心脏容量负荷以降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梁辑;吴清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失独中老年人的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机构访谈的研究方法对135名失独中老年人的现实需要和期望、认知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失独中老年人大变化是心理层面,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均难以满足.结论失独中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必须坚持物质补偿和精神抚慰、宏观调控和微观干预相结合的原则满足失独者的需要.
作者:安民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肠内营养支持在老年肺癌化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肺癌患者91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化疗期间是否接受肠内营养支持分为:观察组43例:化疗+肠内营养;对照组48例:化疗+普通饮食.结果 化疗后观察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体质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及握力、白细胞计数、CD4/CD8、NK细胞、IgA、IgM及Ig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8).观察组化疗后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0).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化疗期间辅助鼻饲肠内营养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一定程度改善免疫状况,减少化疗并发症,并提高术后2年生存率.
作者:孙士玲;王涛;张振强;杨丽萍;周发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血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数字随机将201 1年5月至2013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90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分为三组,均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各组均给予每晚口服辛伐他汀,剂量分别为10、20、40 mg,治疗周期为12 w.另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三组和对照组的血脂、内皮功能,并观察三组的治疗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三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经过治疗后,三组的TC、TG、LDL-C水平均下降,高剂量组下降程度大,次之中剂量组,低剂量、中剂量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高剂量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三组的HDL-C水平上升,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中剂量、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前,三组的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FMD)、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经过治疗后,三组的NO升高,ET降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显著(均P<0.05);三组的FMD水平升高,高剂量组升高程度大,三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明显(均P>0.05);三组的NMD水平上升,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三组均出现肌肉疼痛、肠胃反应、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不良反应差异不明显(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辛伐他汀能有效改善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的血清内皮功能,并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加,但是不良反应也随着增加,应严格控制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的剂量.
作者:曾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常用方法,部分患者由于超过了介入治疗的时间窗需要进行择期PCI治疗,而介入后部分梗死血管任由“无血流”或者“慢血流”现象存在,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远端微循环栓塞、局部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等风险[1-4].本研究观察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应用于老年AMI择期PCI患者中的效果.
作者:蔡舸;吕云;高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近年来,由于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住院患者梅毒抗体检测量有所增加,致使这部分被动检测资料的梅毒感染情况得以暴露,其中中老年人感染比例较高[1].由于隐性梅毒的特征仅为血清学反应阳性,而无症状和病变,一般报道中易将隐性梅毒和显性梅毒一同报道,并不区分主动检测资料和被动检测资料,因此易混淆其感染特征,所以有必要对隐性梅毒感染者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其感染特征.
作者:吉飞跃;钱开成;崔益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ALA)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予常规治疗+α-硫辛酸静脉滴注14 d;对照组29例,仅给予一般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UAER、血肌酐和MDA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SOD和FMD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5),FMD改善程度与MDA下降及SOD升高的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3,0.436,P<0.05).对照组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硫辛酸能降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其血肌酐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提高体内抗氧化应激能力,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作者:姚伟峰;黄雌友;吴卫国;王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早期诊断与根治性治疗是胃癌取得良好预后的极关键途径.而胃癌的诊断又要得益于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在临床检验过程中,肿瘤标志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切入点[1,2].目前尚未找到具有高敏感性及特异性的单一胃癌肿瘤标志物.只有采用联合检测手段方可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3].本研究探讨3种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50(CA50)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价值.
作者:吴葆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检测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L型(H.pylori-L型)感染以及骨桥蛋白(OP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情况,探讨H.pylori-L型感染对胃癌组织侵袭、转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①应用革兰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胃癌组织中的H.pylori-L型感染情况;②应用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的OPN和MMP-2的表达.分析H.pylori-L型感染与OPN、MMP-2表达的关系以及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120例胃癌组织中有88例革兰染色检出H.pylori-L型;免疫组化H.pylori-L型抗原表达阳性率为70.8%,革兰染色H.pylori-L型检出和H.pylori-L型抗原表达同时阳性的病例有82例.②胃癌组织中H.pylori-L型阳性组的OPN和MMP-2表达阳性率均高于H.pylori-L型阴性组表达率(P均<0.005).胃癌组织中H.pylori-L型阳性与OPN、MMP-2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7,r=0.34,P均<0.001).③胃癌中H.pylori-L型阳性与肿瘤的大小、癌细胞的血管侵袭、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01,P<0.05).结论 H.pylori-L型感染是引起胃癌侵袭、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胃癌的发展,其机制可能与胃癌组织的OPN和MMP2表达量增加有关.
作者:周蕾;俞岚;魏军;于东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术中留置带线双J管(术后通过预留线拔管)在老年男性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老年男性输尿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在完成钬激光碎石操作后,A组术中放置带线双J管,术后通过牵拉预留线拔管;B组术中放置不带线双J管,术后通过膀胱镜拔管.观察两组留管期间就排尿症状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拔管时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以及恢复正常排尿所需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构成、结石直径、手术完成时间、结石一期清除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留管期间两组患者就排尿症状的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出现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刺激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均顺利拔管,B组中4例患者因前列腺增生、尿路狭窄等原因,膀胱镜拔管不成功(失败率10.0%),A组拔管成功率高于B组.取管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恢复正常排尿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的老年男性患者术中应用带线双J管,留管期间并不影响生活质量,不增加并发症,可提高成功率,减轻取管时的疼痛,更快地恢复正常排尿.
作者:张建文;刘春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注意力受损是在抑郁个体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特征[1].抑郁个体的注意力受损表现在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上.注意偏向作为一个重要的抑郁的认知易感性因素之一,可能对抑郁的发生、维持和发展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受到广泛的研究关注.而前期的研究大多把关注的焦点停留在对抑郁个体的注意偏向效应的考察和检验上,缺少对注意偏向的内在机制和加工阶段的探讨和分析.随着研究的逐年丰富和研究范式的扩展,对注意偏向的加工过程,包括注意定向、注意的停留和注意的转移阶段进行分析成为了可能.大量情绪Stroop实验侧重于注意集中的研究,尤其是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包括了对无关信息的抑制和相关信息的易化.虽然很多研究证实了抑郁状态和情绪Stroop效应的相关,但是这一注意偏向效应具体发生在注意的哪个阶段,以及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将各种不同范式的研究结果做一对比.
作者:张红;李湘兰;陈传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可溶性TNF受体55,75(sTNF-R55、sTNF-R75)的表达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检测74例COPD患者,其中急性加重期39例,缓解期35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TNF-α、sTNF-R55、sTNF-R75的表达,其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EV1/FV.结果 三组TNF-α、sTNF-R55、sTNF-R75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FEV1、FEV1%、FEV1/FV、动脉血氧分压(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sTNF-R55与FEV1、FEV1%、PaO2呈正相关(均P<0.05),sTNF-R75与FEV1、FEV1%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COPD中TNF-α和sTNF-R均有表达,病情不同时期表达也不同,急性加重期患者体内TNF-α表达增高,而sTNF-R表达降低,稳定期TNF-α表达降低,而sTNF-R表达上升.
作者:李现东;韩纪昌;李磊;贾宗岭;李红兵;吴雪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临床上对大面积牙体缺损患者,往往采用纤维桩进行修复.纤维桩是一种新型的非金属复合牙科修复材料[1],适应证广泛、临床效果显著[2],而进行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根管后,根据桩道预备的时机,可以分为延迟预备桩道与即刻预备桩道.两种不同的预备时机,对纤维桩修复手术治疗的效果,是否会产生较大影响,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观察分析根管治疗后进行桩核冠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不同预备时机对纤维桩修复的影响情况.
作者:孟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循环中白细胞(WBC)计数在社区老年代谢综合征(MS)人群中的变化及关系.方法 对236例代谢综合征和非代谢综合征组血循环中WBC、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代谢综合征、非代谢综合征组之间WBC和FBG、HDL、T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WBC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FBG是WBC的相关因子(P<0.01).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循环中WBC升高,而且WBC与空腹血糖水平相关.因此,血循环中WBC升高可能参与糖尿病的发病和进展.
作者:谢晓铿;农加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在老年肝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正常对照组30例、原发性肝癌组25例和转移性肝癌组23例,测定各组患者的血清CysC、透明质酸(HA)、Ⅲ型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和Ⅳ型胶原(Ⅳ-C)的浓度.结果 血清CysC水平在肝癌组患者中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原发性肝癌组与转移性肝癌组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血清CysC与肝癌的发生以及是否转移有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HA、PcⅢ、LN和Ⅳ-C水平在肝癌组患者中呈明显升高的趋势(P<0.05),表明肝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趋向.结论 血清CysC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可作为肝癌患者筛查的重要实验室指标,并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转移与预后,可作为肝癌患者病情监控和疗效评估的重要依据.
作者:李英兰;朱爱琴;钟欣;姜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术对晚期癌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接受疼痛治疗的晚期癌痛患者5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26例,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对照组24例,行经静脉自控镇痛治疗.结果 治疗期间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心率(HR)、呼吸(R)、脉搏(P)、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均较治疗前有变化,但实验组有更为平稳R、SP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对镇痛方法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的并发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1).实验组Kamofsk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硬膜外自控镇痛术能更好地提高晚期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艳青;袁林;徐又先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