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董丽华;宋宇哲;刘百龙
苗族村寨农村老年人住院服务“就医难、就医贵”问题突出。本研究旨在了解苗族农村老年人住院服务需求及利用状况,分析相关因素。
作者:胡健;武飚;武学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总结斧头状皮瓣及植皮在切除老年人鼻背内眦肿物后创面修复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在修复内眦鼻背肿物创面时,可根据创面深度选择在创面边缘的一侧形成斧头状皮瓣或植皮,创面较深时可应用斧头状旋转皮瓣,创面较浅时应选择植皮。结果随访3~6个月,其中8例老年患者皮瓣及15例植皮患者全部成活,无明显并发症及坏死,鼻背形态良好,下睑无外翻,未见明显畸形,恶性肿物无复发现象。结论斧头状皮瓣及植皮操作简单,在老年人鼻背内眦肿物应用斧头状旋转皮瓣或植皮修复创面可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作者:陈哲;林泉;荣莉;朴英丹;郭晶东;张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检测结肠腺癌中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耦联受体(LGR)5、组织蛋白酶-D(Cath-D)和白细胞分化抗原133(CD133)的表达,探讨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30例结肠腺癌术后留取的蜡块及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77例结肠黏膜上皮内瘤变的患者作为对照组,77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组中LGR5、Cath-D和 CD133的表达。结果3组 LGR5、Cath-D和 CD133表达的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001)。观察组中LGR5、Cath-D和CD133的表达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 TNM 分期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LGR5和CD133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而其他指标之间无相关性。结论结肠腺癌中LGR5、Cath-D和CD133高表达,LGR5和CD133具有的协同正向作用,对肿瘤进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联合检测LGR5、Cath-D和CD133的表达可能对判断预后和协助临床分期有一定价值。
作者:吴月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 Cripto)-1和激活素( Activin)-A基因蛋白在人肺腺癌组织中的临床病理组织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肺腺癌组织、25例正常肺组织中Cripto-1蛋白和Activin-A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这两种基因蛋白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组织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两种基因之间内在的相关性。结果 Cripto-1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在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而Activin-A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在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 Cripto-1的高表达和Activin-A的低表达均与肺腺癌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肺腺癌主要病理组织学分型密切相关(均P<0.05)。并且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ctivin-A蛋白及Cripto-1蛋白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 Cripto-1的过表达及Activin-A的表达缺失可能与肺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恶性程度相关。二者在肺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致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效应。
作者:单杨杨;李晟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甲氧明静脉输注对腹腔持续热灌注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且术后行腹腔热灌注患者30例,年龄65~80岁,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甲氧明组。腹腔内持续热灌注化疗术( CHPP)开始后甲氧明组静脉输注甲氧明40 ml/h,浓度0.15 mg/ml,对照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若患者发生低血压静脉注射甲氧明2 mg。监测并记录CHPP 前( T1)、CHPP 5 min(T2)、15 min(T3)、30 min(T4)、60 min(T5)及CHPP后30 min(T6)、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每搏量变异(SVV),以及围术期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结果与 T1时比较,对照组 HR 在T3~T5明显升高(P<0.05), SBP、DBP、SVR在T4~T5明显降低(P<0.05),甲氧明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甲氧明组低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甲氧明静脉输注有助于维持CHPP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麻醉风险。
作者:司辉锋;孟凡民;张加强;李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甲状腺癌患者术后产生低钙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老年甲状腺癌手术患者165例,均于术前1~5 d和术后1~2 d进行血清钙检测,血清钙<2.25 mmol/L为低钙血症。结果≥65岁年龄组术后出现低钙血症明显高于<65岁年龄组( P<0.05);切除甲状腺病理组织中含有甲状旁腺的患者发生低钙血症明显高于病理组织中未发现甲状旁腺的患者(P<0.05);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发生低钙血症明显高于淋巴结未清扫患者(P<0.05);甲状腺全切术后发生低钙血症明显高于腺叶加峡部切除术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组织中含有甲状旁腺、手术切除甲状腺组织越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术后低钙血症。结论老年甲状腺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血钙降低现象,低钙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术式及是否误切除甲状旁腺组织关系密切,因此手术前应选择对于甲状腺损害小的术式,尽量避免手术过程中损伤甲状旁腺组织。
作者:陈玲;蔡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 RA)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12例RA患者,入院时检测患者的血脂水平,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 HMGB)1水平。以数字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患者42例(联合组),甲氨蝶呤治疗患者35例(单纯组)与未使用慢作用抗风湿药( DMARDs)治疗患者35例(对照组),治疗后复检以上项目。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晨僵、血沉( ESR)、C-反应蛋白( CRP)、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均明显改善,其有效率高达92.86%,明显高于单纯组和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MGB1水平均显著优于单纯组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占总发生率的14.29%,显著低于单纯组(37.14%)与对照组(48.57%),且在 RA 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TG、TC、LDL-C水平比较中,其血脂水平高低依次为:联合组<单纯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通过降低血脂、HMGB1水平达到预防RA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改善血脂水平的作用。
作者:袁霞;柴克霞;陈媛清;尹启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Runx3和C-my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63例结直肠癌病人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距癌缘>5 cm)中Runx3蛋白和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了解Runx3、C-myc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主要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unx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C-my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r=-0.398,P=0.001),且其各自的表达在不同Dukes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状态及病理分化类型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越晚、病理分化越低,Runx3表达下调、C-myc表达上调越明显。结论①Runx3在大多数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②C-myc在大多数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可能与细胞增殖和分化有关。③Runx3基因表达下调,可能影响 C-myc 基因表达增强,从而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郑玮;邹兆伟;钟林;黄宗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老年患者房间隔缺损( A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导管封堵治疗的51例老年ASD患者的临床和介入治疗资料。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0.2%,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ASD平均大小为(24.3±5.8) mm,封堵器平均大小为(28.2±8.6) mm,均采用国产封堵器。术后3个月平均肺动脉收缩压较术前下降明显(P<0.05),右心房、右心室内径较术前减小。微少量残余分流3例,3个月后复查分流消失。并发症发生率11.8%,无死亡。随访6~42个月,封堵器无移位,心功能改善。结论高原地区老年ASD患者有缺损大,肺动脉高压程度严重,并发症多的特点。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积极治疗并发症,是成功封堵的关键。
作者:毛文凯;王黎明;祁国荣;杨延平;路霖;曲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五味子粗多糖( FSP)单独或与顺铂联合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培养脑胶质瘤( SHG-44)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检测FSP单独及联合顺铂抑制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脑胶质瘤SHG-44细胞在FSP浓度200、400、800μg/ml时,均可以抑制细胞的增殖( P<0.05或P<0.01),且有浓度依赖性。 FSP与顺铂联合作用时可以明显地抑制细胞的生长( P<0.01)。结论 FSP可以抑制胶质瘤SHG-44细胞的增殖,联合顺铂时可发挥协同作用。
作者:温娜;唐泽波;金宏;田晶;王玮瑶;齐玲;于洪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 CHD)病患血清新喋呤水平改变的临床评价。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6例CHD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37例,另选取同期30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正常者作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新喋呤的水平。结果 AMI组和 UAP组病患的血清新喋呤水平为(11.85±2.30)nmol/L和(9.94±1.91)nmol/L,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的(8.13±2.10)nmol/L、(7.97±1.99)nmol/L(均P<0.05);但AMI组与UAP组的血清新喋呤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SAP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血清新喋呤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病患血清新喋呤水平分别为(9.89±1.28)nmol/L、(10.07±1.81)nmol/L、(9.93±1.91)n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7±1.99)nmol/L(均P<0.05),但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Ⅰ型、Ⅱ型、Ⅲ型斑块组血清新喋呤的水平分别为(8.01±1.18) nmol/L、(10.97±2.81)nmol/L、(8.33±2.01)n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7±1.99)nmol/L(均P<0.05),Ⅱ型斑块组血清新喋呤的水平为(10.97±2.81)nmol/L,显著高于Ⅰ型、Ⅲ型斑块组的(8.01±1.18)nmol/L与(10.97±2.81)nmol/L(均 P<0.05),Ⅰ型与Ⅲ型斑块组血清新喋呤的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CHD病患血清新喋呤的水平异常升高,病患血清新喋呤的水平与斑块形态有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血清新喋呤的水平可以作为预测不稳定型斑块病变的辅助指标。
作者:刘志远;李玉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GTN)包括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恶性程度极高,在应用化疗药物之前,死亡率高,绒癌死亡率达90%以上〔1〕。 GTN中,60%继发于葡萄胎妊娠,绒癌可继发于葡萄胎妊娠,也可继发于非葡萄胎妊娠〔2〕。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建议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分类可不以组织学为依据,将GTN根据病变范围分为两类:无转移性GTN,病变局限在子宫,大多数是继发于葡萄胎,仅少数继发于流产或足月产后;转移性GTN,病变出现在子宫以外部位,大多数是绒癌,特别是继发于非葡萄胎妊娠后绒癌〔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78例GTN患者诊治资料,旨在讨论根据现有分期分类系统实施分层及个体化治疗的疗效。
作者:王璟;庞义存;赵向寨;李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剂(USCA)观察小腿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后股总静脉造影剂微泡灌注特征及时间-强度曲线(TIC)变化规律与股总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小腿急性DVT形成患者15例作为研究组,行经肘静脉超声造影,分析双侧股总静脉造影剂微泡灌注特征及TIC特点,并设立对照组12例。检测参数包括双侧股总静脉造影剂微泡出现时间、达峰值时间、峰值强度及达峰值后造影剂微泡与静脉管壁间低回声带宽度。结果研究组患侧造影剂出现时间及达峰时间为(56.76±11.24)s、(61.43±7.12)s,健侧造影剂出现时间及达峰时间为(42.46±7.28)s、(51.57±5.79)s,双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侧低回声带宽度为(0.31±0.08)cm,健侧为(0.09±0.03)c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双侧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肘静脉超声造影可显示双侧股总静脉微泡灌注情况,间接判断脑卒中后有无急性小腿 DVT形成,即造影后发现一侧股总静脉的微泡灌注出现时间及达峰值时间较对侧明显延长、低回声带较对侧明显增宽则高度提示该侧小腿DVT形成。
作者:魏立亚;宁彬;庞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腔镜手术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8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年龄65~80岁,体重45~84 kg,随机分为两组(n=30),均为中度COPD患者。乌司他丁组(U组)麻醉诱导后缓慢静注20万U乌司他丁,对照组( C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静脉血IL-6、IL-8和 TNF-α的水平。记录麻醉插管后、气腹后、气腹解除后的气道峰压变化。结果与麻醉插管后比较,两组气腹后15 min 气道峰压明显增高( P<0.05),且 C 组高于 U组( P<0.05)。与麻醉前比较,气腹消除后15 min、4 h及24 h C组患者IL-6、IL-8和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U组IL-8的水平在气腹消除后15 min和术后4 h明显升高( P<0.05),TNF-α在气腹消除后15 min明显升高( P<0.05)。与C组比较,U组在气腹消除后15 min、术后4 h及24 h患者IL-6、IL-8和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 P<0.05)。结论乌司他丁用于COPD患者腹腔镜手术可以减轻气腹期间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提高肺的顺应性,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作者:贾桂花;梁吉文;刘馨;郑敏;张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干预在预防冠心病(CHD)中临床作用。方法通过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踝臂指数( ABI)、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等动脉血管早期病变检测指标的影响,为 CHD早期临床病变患者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结果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在干预后腰围、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明显下降(t=3.13、2.98、3.38、4.65、2.88、2.57,均P<0.05)。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在干预后 PWV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下降,而 ABI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升高(t=3.61、2.82,均P<0.05)。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在干预后3年,CHD 发生率(1.29%)较对照组(8.17%)明显下降(t=38.90,P<0.05)。结论对CHD早期临床病变的早期干预,可以明显控制患者腰围、血压、TC、LDL-C、PWV、ABI等指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病程,有利于预防或延缓CHD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命时间。
作者:常琦;金萍;张晓玲;丁琼;王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人总数的60%~70%〔1〕,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梗死。其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0~70岁,并且随年龄的增加,发病风险不断上升。基底节区(包括丘脑区)脑梗死占到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65%~75%〔2〕,往往导致患者单侧肢体活动障碍,目前的治疗理论认为患者在经过急性期的处理后,后期的康复治疗对于患者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3〕。
作者:马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全身麻醉患者在苏醒期出现躁动不安、定向障碍等脑功能障碍的表现是麻醉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严重时可发生各种意外,但是目前仍无一种药物能够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苏醒期躁动都能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布托啡诺是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在镇痛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本研究拟观察静脉注射布托啡诺在预防和治疗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李建立;伊敬东;贾金华;高东艳;刘丽华;王志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的体质因素及与复发相关的中医诱因等危险因素。方法对51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性回顾性调查分析,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198例)和非复发组(312例)。观察体质因素、中医诱因及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在2组中的差异;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与复发相关的高危因素。结果复发组瘀血质、痰湿质较非复发组分布比例增多,而气虚质、阴虚质比例减少,过逸致复、药复所致发病较非复发组明显升高,复发组年龄、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体质指数(BMI)≥25 kg/m2水平高于非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痰湿质、瘀血质、药复、过逸致复、年龄、高血压、BMI、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P<0.05)。结论中医体质因素中瘀血质、痰湿质和中医诱因中过逸致复、药复也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贾爱明;谭婧;胡文梅;张策;张红刘耘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大庆市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大庆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健康调查。结果大庆市老年人慢性病总患病率为68.3%,其中患病率位于前四位的慢性疾病依次为高血压、脑血管病、心脏病和糖尿病。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及睡眠质量是影响老年人高血压、脑血管病、心脏病和糖尿病的相关因素。结论应大力开展和促进健康教育活动,普及老年人口慢性疾病防治知识及健康保健知识,加强宣传教育,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社区医疗保健,完善医疗保障体制,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作者:李为群;朱颖杰;王任彤;李波;张秀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