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对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

高蔚;翁婷

关键词:营养方式, 呼吸衰竭, 患者, 临床疗效, 肠内营养支持, 严重并发症, 摄食, 消化道出血, 发生率, 营养指标, 血气分析, 肝肾功能损害, 血清总蛋白, 统计学意义, 支持方式, 营养状况, 血红蛋白, 胃管鼻饲, 机械通气, 呼吸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对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不需要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管饲肠内营养支持组(A组,n=20例) 和经口摄食组(B组,n=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两组分别给予置入鼻胃管鼻饲能全力及经口摄食,比较两组血气分析、营养指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管饲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较经口摄食组显著改善(P<0.01);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无明显下降,较经口摄食组营养支持后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严重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等发生率较经口摄食组少.结论 管饲肠内营养较经口摄食,能有效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营养状况,降低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疗效.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耐药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收集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检测出革兰阴性菌占71.8%,前三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9.3%)、鲍曼不动杆菌(13.5%)、肺炎克雷伯菌(10.5%);真菌占24.4%,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中占3.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6%)为主;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阴性菌中,亚胺培南耐药率低,其次为阿米卡星;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无耐药,发现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66.7%).结论 呼吸科细菌耐药现象严重,需要进一步规范抗生素的应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朱莹莹;贾冉;王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氨溴索、异烟肼分时雾化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氨溴素、异烟肼分时雾化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支气管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例)在正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用异烟肼雾化治疗,观察组(n=40例)在正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素、异烟肼分时雾化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痰菌转阴率以及纤支镜下病灶改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各临床症状好转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痰菌阳性率(15.0%)明显低于对照组(32.5%)(P<0.05);观察组纤支镜下病灶改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P<0.05).结论 氨溴素、异烟肼分时雾化治疗支气管结核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痰菌转阴率.

    作者:邹彦;陈森林;卢经伟;屈世林;陈礼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肺周围型占位性病变和弥漫性病变患者共120例,均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穿刺成功率100%,诊断恶性病变102例,良性病变(慢性炎、结核、矽肺、隐球菌病)14例,病理不能确诊4例.术后出现气胸13例,咯血30例,胸痛5例,术后晕厥1例,未出现感染、血胸、DIC、空气栓塞、胸壁针道种植转移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安全可靠、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洪涛;洪原城;黄鑫成;黄种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联合用药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联合用药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14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2例,治疗组给予匹多莫德加黄芪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匹多莫德治疗,收集并分析相关资料.结果 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发病次数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呼吸道感染3个月发病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IgG、IgA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联合用药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能提高治疗疗效,同时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提高.

    作者:卢建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OSAHS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60例老年CHF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监测将其分为CHF合并OSAHS组和CHF组,对比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miniSPO2)及氧减饱和度指数(ODI).结果 与老年CHF组相比,观察组的LVEF较低且随AHI指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两者呈负相关;miniSPO2以及ODI与AHI呈正相关.结论 OSAHS会加重老年CHF患者心功能的恶化,且会随其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加剧.

    作者:黄志坚;韩烨;张淑静;陈吉;周永强;沈栩;李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疆维吾尔族儿童肺结核16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儿童肺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临床确诊的167例肺结核患儿的临床资料,综合诊断方法.结果 农村病例远高于城镇.临床症状不典型,与感冒表现类似,容易误诊.影像学检查,PPD检查,血沉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结论 加强民族地区肺结核病传染性认知和预防知识普及,重视卡介苗接种和复种,应用综合手段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古丽巴哈尔;接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是男性患者中致死率高的癌症,在女性患者中,仅次于乳腺癌及肠道肿瘤,排列第三.世界上每年死于肺癌的人数高达120万[1].与此同时肺结核亦是高发病率及死亡率的疾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感染结核杆菌.中国是肺结核高负担国家,每年约有130万人患肺结核,205000人死于肺结核[2].

    作者:黄麦玲;马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24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224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菌株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 201名患者共分离出224株鲍曼不动杆菌,患者主要集中在ICU(33.8%)、外科(25.9%)、呼吸内科(14.4%)、骨科(6.1%),基础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64.2%)、心血管系统疾病(30.8%)、神经系统疾病(29.8%)及糖尿病(22.9%)多见,与手术治疗及有创检查治疗(56.7%)、联合使用≥2种抗生素(80.6%)及使用时间≥15天(38.8%)可能存在相关性.224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敏感性高(66.1%),对美罗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超过55%.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患者有基础疾病、有创性检查治疗及使用广谱抗生素及时间过长有关,其耐药情况严重,多重耐药及泛耐药菌株日益增多,目前对米诺环素、舒巴坦、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仍保持相对敏感性,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

    作者:徐薛芬;徐爱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矽肺病患者161例的动脉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是了解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反映机体的呼吸和代谢功能,可以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等.呼吸功能衰竭是矽肺的常见并发症,是矽肺病人晚期主要的死亡原因.本文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1例矽肺病患者的血气分析进行总结.

    作者:李荣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或者红霉素两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本院诊治的8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红霉素治疗;实验组40例,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注射部位疼痛、恶心呕吐、腹痛、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退热时间、喘憋缓解时间、咳嗽好转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胡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降钙素原与乳酸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与乳酸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118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入院后给予PCT、乳酸等检查,并给予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分别比较重症与非重症肺炎、死亡组和存活组PCT、乳酸和PSI的区别;分析PCT、乳酸与PSI的相关性.结果 重症肺炎患者乳酸、PCT和PSI评分均大于非重症患者,死亡组乳酸、PCT和PSI评分均大于存活组(P<0.05);乳酸、PCT与PSI评分呈正相关(r=0.63,0.65,P<0.05).结论 PCT和乳酸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预后和病情有评估作用,PCT和乳酸升高提示患者预后差.

    作者:李艳如;王长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两种手术方法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肺癌袖状切除术与全肺切除术治疗老年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临床.方法 21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成观察组(肺癌袖状切除术)和对照组(传统全肺切除术).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2%、33.9%(P<0.05),但术后死亡率无显著差异(χ2=0.67).两组术后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81.6%、56.1%、46.9%及63.4%、39.3%、31.3%(P<0.05).结论 肺癌袖状切除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生存率高.

    作者:方寅;谢伟;沙正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噻托溴铵与缓释茶碱对COPD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及肺功能研究

    目的 观察长期吸入噻托溴铵及应用缓释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生存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96例确诊为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噻托溴铵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长期吸入噻托溴铵,缓释茶碱组为常规治疗加用茶碱缓释片,对两组的生存质量及肺功能进行对比,评价噻托溴铵与缓释茶碱对COPD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结果 噻托溴铵较缓释茶碱能提高生存质量及肺功能,有明显的差异性;噻托溴铵组用药1个月肺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3个月后能明显改善肺功能.结论 长期吸入噻托溴铵较缓释茶碱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肺功能.

    作者:宋一雪;李国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与单纯结核病患者机体氧化还原态比较

    目的 比较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与单纯性结核病患者机体氧化还原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组(40例)及单纯肺结核组(40例).以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取静脉血,测血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NADPH 与NADP+,以GSH/GSSG、NADPH/NADP+ 比值表示患者机体氧化还原态,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与原发性肺结核患者机体氧化还原态进行比较.结果 无论是依据GSH浓度还是依据NADPH浓度计算机体氧化还原态,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与单纯性结核病患者氧化还原态均向氧化方向偏移,而且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较单纯结核病患者机体氧化还原态向氧化方向偏移更为明显.结论 机体的氧化还原态改变是AIDS 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与AIDS疾病进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韩晓群;殷继东;伍仕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肺部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分析

    肺部疾病以往临床主要依靠X线、CT等放射学检查.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普及应用,成为诊断肺部疾病的手段之一[1].本文分析2005年~2011年本院住院及门诊病人426例,均经临床证实.目的是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长隆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婴幼儿细菌性肺炎血清降钙素原动态检测的指导意义

    目的 婴幼儿细菌性肺炎通过血清降钙素原 (PCT)的动态监测,分析感染程度以及预后评价.方法 收集240例婴幼儿细菌性肺炎患儿.分别在入院时,治疗72 h后进行两次PCT检查.结果 入院时患儿细菌感染程度血清随着PCT水平增高而增加,PCT四个等级水平重症肺炎比率分别为8.33%,21.7%,43.1%,55.6%.治疗72 h复查 PCT下降率<20%和PCT下降率>40%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0.3%,57.9%.(均P<0.05).结论 PCT水平的高低有助于诊断感染的程度,以及预测并发症发生几率.PCT连续监测在单位时间内下降的速度越慢婴幼儿预后效果越差.

    作者:庞新丰;乔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慢阻肺患者血清中MMP-9、TIMP-1及ICAM-1的相关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COPD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抑制因子(TIMP-1)同细胞黏附因子-1(ICAM-1)、血管内皮黏附因子-1(VCAM-1)间的关系.方法 46例COPD患者和20例对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MMP-9,TIMP-1,ICAM-1及VCAM-1.结果 COPD组的MMP-9,TIMP-1,ICAM-1,VCAM-1显著高于对照组;MMP-9及TIMP-1均同ICAM-1,VCAM-1浓度呈正相关趋势(P<0.05);同时血清MMP-9,TIMP-1,ICAM-1,VCAM-1浓度同FEV1%,FEV1/FVC%呈负相关,MMP-9/TIMP-1比值同FEV1%,FEV1/FVC%呈负相关.结论 MMP-9,TIMP-1是造成COPD患者气流阻塞的重要因素.

    作者:郝艳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肺吸虫病18F-FDG PET-CT显像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肺吸虫病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全身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对1例肺吸虫病例的临床资料、18F-FDG PET-CT全身影像及相关文献的复习研究,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及全身PET-CT表现.结果 PET-CT全身扫描发现双肺内多发云絮状、结节状病灶,FDG摄取明显增高,SUVmax(2.4~9.0),延迟扫描后进一步升高SUVmax(3.15~11.2),部分病灶内见空洞及附壁结节,双侧胸膜增厚粘连伴少量胸腔积液,两肺门及纵隔肿大淋巴结.此外还发现食管下段及胃壁FDG摄取增高,肝内多发斑片状FDG摄取增高灶,肝门部多发高代谢肿大淋巴结.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不仅很好地显示肺内病灶的分布、形态、密度及代谢特征,且能更好地发现肺外组织、器官的受累,为肺吸虫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有用信息.

    作者:冯菲;余仲飞;张建;左长京;程超;崔斌;刘庆华;董爱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电子支气管镜在5例婴儿支气管结核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0~14岁儿童结核感染率为9.0%.活动性结核病患病率为91.8/1万①.由于儿童免疫特点与成年人存在差异,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临床表现及预后与成年人不同更易误诊,因此儿童支气管结核少见报道,婴幼儿支气管结核的报道更是少之又少.现将本院诊断治疗的5例儿童支气管结核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以探讨支气管镜在婴儿支气管结核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丹宇;赵长安;黄冬平;唐远平;曾少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重度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重度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重度COPD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200例,对检验分离获得的264株细菌以纸片扩散法(KB法)行药敏测定分析.结果 264株细菌中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阴沟杆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表明: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万古霉素为大多数细菌敏感.结论 重度COPD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以G-菌为主,已呈现多药耐药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吴传湘;周康仕;符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