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丁岩;秦翠丽;温丽娟;李宏伟;黄启成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OSAS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7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随机选取单纯OSAS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比例、吸烟率、腹围、体重指数( BMI)、血脂、凝血系列、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长呼吸暂停时间( SAmax)、指端低血氧饱和度( SpO2)、呼吸紊乱指数( AHI)的差别。结果两组吸烟率、腹围、BMI、血脂、凝血系列、SOD水平、SAmax、指端低SpO2、AHI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SAmax、指端低 SpO2、AHI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比值比分别是2.709(95%CI为1.185~6.191)、2.055(95%CI为1.053~4.009)、1.982(95%CI为1.091~3.063)、2.091(95%CI为1.047~4.178)。结论 BMI、SAmax、SpO2、AH是OSAS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OSAS患者脑卒中的发生与其肥胖程度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杨泽辉;陈晓东;张强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体外热量限制的两种处理方法(低糖和白藜芦醇)在H2 O2诱导的 SH-SY5Y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3.0 g/L-葡萄糖)、H2O2损伤组(250μmol/L H2O2)、低糖组(2.0 g/L-glucose)、低糖+损伤组、白藜芦醇(1.25、5μmol/L)组、白藜芦醇(1.25μmol/L)+损伤组。观察细胞形态,测定各组细胞的噻唑蓝( MTT)代谢率,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率。结果用低糖和不同浓度白藜芦醇预处理细胞24 h后MTT法测定570 nm OD值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低糖组细胞活力上升(P<0.01);白藜芦醇1.25μmol/L组活力稍有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且低糖组较白藜芦醇1.25μmol/L组活力明显升高( P<0.01)。白藜芦醇5μmol/L组显示活力下降( P<0.05),选用白藜芦醇1.25μmol/L作为后续实验用浓度。用低糖和白藜芦醇预处理细胞24 h,给予250μmol/L H2 O2损伤1 h后测定MTT代谢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活力明显下降,低糖组和白藜芦醇组活力上升(P<0.01);与损伤组相比,低糖+损伤组、白藜芦醇+损伤组活力上升(P<0.01);低糖+损伤组OD值明显高于白藜芦醇+损伤组( P<0.01)。继续培养至7 h发现,与损伤组相比,低糖+损伤组活力明显上升,白藜芦醇+损伤组活力下降(P<0.01)。进一步检测LDH漏出率显示,损伤1 h后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漏出率明显增加(P<0.05),低糖组、白藜芦醇组漏出率稍有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与损伤组比较,低糖+损伤组漏出率明显减少(P<0.01),白藜芦醇+损伤组漏出率减少(P<0.05);继续培养至7 h显示,低糖组漏出率增加5%;低糖+损伤组漏出率增加11%;白藜芦醇+损伤组增加48%( P<0.01);白藜芦醇+损伤组漏出率高于低糖+损伤组( P<0.01)。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未加损伤之前,低糖组、白藜芦醇组的细胞形态,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加入损伤药物1h后,各组的细胞形态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加入损伤药物7h后,低糖组、低糖+损伤组和对照组细胞贴壁性好,突起伸展良好细长,透光性好;损伤组和白藜芦醇+损伤组可见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死细胞多,突起回缩,细胞明显变圆,贴壁性不好,透光性差。结论低糖模拟热量限制抗氧化应激损伤效应明显优于白藜芦醇,是一种较好的体外模拟热量限制的细胞模型。
作者:陈娟;张景燕;王蓉;赵静姝;郭瑾;王玉兰;张旭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 LMWH)联用奥扎格雷钠( OS)对糖尿病( DM)合并下肢严重动脉狭窄( SLLAS)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02例DM合并SLLAS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应用O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LMWH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下肢动脉狭窄治疗后的腘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踝肱指数(ABI)、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以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及总有效率〔45.10%(23/51)、96.08%(49/5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5.49%(13/51)、72.55%(37/51)〕(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无效率〔3.92%(2/51)〕显著低于对照组〔27.45%(14/51)〕(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50.98%(26/51)〕与对照组〔47.06%(24/5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 PSV 及 ABI 水平分别为(62.92±23.81)cm/s 与0.81±0.15,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44.12±21.23)cm/s与0.45±0.12及对照组治疗后的(52.85±22.87)cm/s与0.72±0.14(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APTT及PT水平分别为(34.14±5.59)s与(13.12±1.35)s,与治疗前的(33.01±5.23)s 与(12.71±1.23)s 及对照组治疗后的(34.67±5.24)s 与(13.29±1.74)s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88%(3/51)〕显著低于对照组〔27.45%(14/51)〕(P<0.05)。结论通过LMWH联用OS治疗DM合并SLLAS,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DM患者下肢动脉的血流情况,并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刘建月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09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2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7%〔1〕。目前我国护理人才培养无论从数量或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和需求。美国老年护理经过近50年的发展和完善,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本文通过与美国护理教育同行及学生的专题交流、资料查阅及实地考察等方法,总结美国老年护理研究生教育体系及其特点,以期为我国相关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李昆;安力彬;李文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均分为实验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PFNA)〕和对照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DHS)〕,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切口长度及术中平均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和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差异不显著( P>0.05);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 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 Harris评分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 PFNA与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和安全性基本相同,但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能够减少对患者的伤害,改善患者恢复情况。
作者:阮兴隆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氨基末端脑钠肽( NT-ProBNP )已成为心力衰竭筛查、诊断、治疗的敏感指标〔1,2〕。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早期测得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指导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方法为肺动脉漂浮导管法( PAC)。 PAC技术要求高,并发症多,费用昂贵。胸阻抗无创血流动力学( TEB )具有无创、操作简便、可动态连续监测等优点,目前临床应用较多。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重症监护病房( ICU)患者NT-ProBNP 水平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关性及其对预后评估。
作者:陈艳;李风雷;方继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股骨干骨折在临床上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调查发现股骨干骨折以坠落伤所致多见约50%,其次为交通伤,开放性骨折少见约2%〔1〕。临床中经常采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但因其创伤大、软组织损伤重、骨不愈合和延迟愈合发生率高〔2〕。依据目前研究表明交锁髓内钉具有防止骨折处短缩、旋转、侧方移位,且固定稳固、利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及负重等优势〔3〕。本文对股骨干骨折老年患者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观察其临床疗效。
作者:徐九峰;李冬梅;李玉祥;艾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苦荞麦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糖基化反应的影响。方法 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然后分别给予苦荞麦高、中、低200,100,50 mg· kg-1· d-1剂量和氨基胍100 mg· kg-1· d-1治疗12 w。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肾脏组织中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及硫化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肾脏组织中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肾脏组织中AGEs含量及TBARS含量均显著升高,肾脏组织中RAGE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苦荞麦各剂量组及氨基胍组肾脏组织中AGEs含量及TBARS含量均显著降低,以苦荞麦高剂量组下降明显( P<0.01);苦荞麦各剂量组及氨基胍组肾脏组织中 RAGE的蛋白表达水平亦降低,以苦荞麦高剂量组下降明显( P<0.01)。结论苦荞麦能够抑制糖尿病大鼠体内的糖基化反应,并且随着苦荞麦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作者:王艳杰;柳春;张瑞鹏;刘洋;赵丹玉;苗兰英;徐峰;李刚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该院急诊科就诊的104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以及常规组34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在强心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片口服。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B型脑钠肽以及1年随访期间的住院次数、住院天数以及死亡率。结果三组患者接受治疗半年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B型脑钠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观察组B型脑钠肽的下降幅度明显>对照组( P<0.05);接受治疗1年后,常规组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B型脑钠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观察组的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B型脑钠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常规组( P<0.05)。三组患者在随访1年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次数、住院天数以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 P<0.05);观察组的住院次数、住院天数以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内科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能提高其临床疗效,且规范疗程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郑友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索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后中脑微血管密度、神经生长因子( 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缺血对照组。采用电凝右侧椎动脉和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造大鼠脑缺血模型。分别给予治疗组和缺血对照组依达拉奉及等计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大鼠于相应时段灌注取材,每组标本分别采用单宁酸-氯化铁法染色微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脑组织中的BDNF和NGF。光镜下观察脑组织中微血管密度、NGF 和 BDNF 的变化,利用灰度值进行分析。结果微血管密度、NGF、BDNF灰度值治疗组均低于缺血对照组。结论 NGF、BDNF水平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依达拉奉可上调大鼠缺血脑组织中 NGF、BDNF的表达,减轻脑组织损伤。
作者:朱江;高燕军;窦志杰;米艳娟;孙艳军;龙雅君;韩玉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占人体骨折3%~4%〔1〕,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肢体活动不灵活,直接或间接暴力极易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本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效果良好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孙波;段显亮;郭海峰;夏凤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云南红景天对D-半乳糖诱导的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的抗衰老作用。方法5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云南红景天小剂量(0.3 g/kg)、中剂量(0.6 g/kg)及大剂量(1.2 g/kg)组,维生素 E(100 mg/kg)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皮下注射D-半乳糖制备亚急性衰老模型。连续经灌胃给药28 d后测定血清、肝脏和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 MDA)。结果云南红景天能显著提高衰老模型大鼠血清、肝脏组织和大脑组织中SOD、GSH-Px活性,并且降低血清、肝脏组织和大脑组织中MDA含量。结论云南红景天具有延缓衰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和清除机体自由基能力而延缓衰老。
作者:叶刚;杨锐;杨怀铭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不同阶段与活性T细胞分型的关系。方法18例稳定型心绞痛( SA)、28例ACS、19例未确认心肌梗死(UH)患者、2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检验循环T细胞的细胞因子类型和转录因子信号途径。结果干扰素(IFN)-γ+/CD3+T细胞 SA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增高2倍,T1细胞在ACS组大量表达(P<0.001)。这一结果与显著增强的 mRNA 转录水平〔ACS(1.17±0.14)U、对照组(0.44±0.09)U、SA(0.67±0.12)U、UH(0.61±0.17)U〕、白细胞介素-2〔ACS(1.55±0.51)U、对照组(0.21±0.09)U、SA(0.54±0.18)U、UH(0.45±0.16)U〕、IFN-γ〔 ACS(1.27±0.39)U,对照组(0.35±0.09)U,SA(0.58±0.11)U,UH(0.53±0.24)U;P<0.01〕相平行。 Th2和 Th0细胞病人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ACS病人活化T1细胞表达显著增强,可能是疾病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循环T1细胞差异可能提示不同疾病类型具有不同病理特征。
作者:直强;蒋春焕;孙筱倩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系统地综合评价辛伐他汀治疗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肾病( DN)的疗效。方法通过电子文献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用于异质性检验后效应值的合并。效应指标选用标准化均数差( SMD)及其95%CI。应用漏斗图法检测发表偏倚。结果22篇文献共计1397例DN患者,包括实验组729例,对照组668例。经异质性检验后,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效应值。尿蛋白排泄率( UAER)、24 h尿蛋白量(UAE)、C 反应蛋白(CRP)和血肌酐(Scr)的合并 SMD值及其95%CI分别为-1.10(-1.66,-0.55)、-1.46(-1.87,-1.05)、-1.10(-1.95,-0.25)和-0.62(-0.90,-0.34)(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辛伐他汀治疗中国汉族人群DN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李彤寰;刘丹丹;仇春健;王坚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 QOL)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家庭养老模式下1197名60岁以上常住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QOL测定表简表( WHOQOL-BREF)评价其 QOL。结果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QOL总分为55.36±8.31,自评分为81.01±10.71,两者呈强相关(r=0.61,P<0.05);东、中、西部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QOL有差异(P<0.05),主观幸福感有差异(P<0.05),其中,东部地区老年人QOL得分高,主观幸福感强,中、西部地区无差异;家庭养老模式下不同地区老年人QOL影响因素略有不同,但均受健康状况的影响。结论应针对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QOL差异与影响因素特点,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以提高老年人QOL。
作者:张忆雄;桂莹;马佳;张敬敬;李小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癌组织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3h和5A2表达及三者在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方法14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根治手术后的肿瘤组织为观察组,97例复杂性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97例单纯性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47、EIF3h和5A2蛋白表达。结果3组CD147、EIF3h和5A2阳性表达率差别显著。观察组CD147、EIF3h和5A2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径、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是否累犯宫颈管密切相关。观察组EIF3h和5A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术后组织CD147、EIF3h和5A2高表达对肿瘤发生和进展有重要作用,EIF3h和5A2可能具有正向协同作用。
作者:沈丽华;肖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消化道肿瘤中常见的是食管癌、胃癌、肠癌、胰腺癌和阑尾癌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特异性吞咽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吐血和便血等,对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心伤害。特别是晚期消化道肿瘤,其危害性更重,可严重缩短生存期限〔1〕。近年来,消化道肿瘤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死亡率不断上升,因此对于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是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限的唯一方法〔2〕。目前,临床上对于晚期消化道肿瘤一般是采用以化疗为主,其他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案,而恩度作为首个血管内皮抑制素肺癌新药已得到临床认可。它能显著改善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且无明显耐药性和毒性,具有潜在的抗癌转移特点〔3〕。但有关恩度治疗肺外晚期肿瘤的报道不多。本研究旨在探讨恩度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
作者:马耀先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评价疏肝健脾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 PubMed、EMBASE、CENTRAL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等数据库中检索从创建以来至2012年9月关于疏肝健脾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由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并用 RevMa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7项研究,1691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其中疏肝健脾法901例和西药组790例。 Meta分析显示:疏肝健脾法组临床有效率(OR=4.33,95%CI:3.26~5.74,P<0.001)、肝功能〔ALT(MD=-14.80,95%CI:-21.63~7.96,P<0.00001)、AST(MD=-9.48,95%CI:-13.95~5.01,P<0.001)〕;血脂〔TC(MD=-0.70,95% CI:-1.01~0.39,P<0.001)、TG (MD=-0.72,95%CI:-0.958~0.149),P<0.001〕 B超改变(OR=2.339,5%CI:1.41~3.82,P=0.001)均优于西药组(均P<0.05)。在不良反应上,疏肝健脾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但GRADE证据质量所选文献显示为低级别证据,具有很强的偏倚性。结论与单纯西药相比,疏肝健脾法能够更好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必要可以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作者:龚享文;杨钦河;徐拥建;黄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技术,检测118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30例健康对照者TGF-β1的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9.37±8.32)μg/L、(21.38±6.25)μg/L,P<0.01〕,而 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显著(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是 C等位基因的1.759倍(OR=1.759,95%CI:1.150~2.691),携带 T 等位基因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 TGF-β1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51.85±8.73)μg/L 、(45.08±8.86)μg/L,P<0.01〕。结论 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 T等位基因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TGF-β1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了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作者:唐任光;韦道文;吕建生;赵枫;黄海舸;曾冬云;黄许森;梁亮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老年人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在这日益加剧的老龄化社会中,如何完善服务和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是政府及社会面对的一个难题。因此,考察我国城市居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问题意义重大,在现代医学模式的三维视角下初步研究和分析我国城市居民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作者:戴悦;张文昌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