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忆雄;桂莹;马佳;张敬敬;李小平
目的:观察桑叶多糖(MLP)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MLP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MLP高、中、低剂量(C、D、E)治疗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DN大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MLP进行治疗8 w后,分别检测大鼠空腹血糖( FPG);检测尿液中微量白蛋白( mAlb)含量;测定血清中尿素氮( BUN)、肌酐( Cr)含量;通过RT-PCR法测定肾脏中TGF-β1 mRNA表达。结果 MLP能显著降低DN大鼠FPG、mAlb含量,同时能够降低血清中BUN、Cr含量(P<0.01);下调TGF-β1 mRNA表达(P<0.01)。结论 MLP对DN具有一定肾保护作用及抗肾小球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 mRNA表达来实现。
作者:刘洪凤;韩智学;聂影;金龙云;王桂云;岳辉;李齐;薛继婷;申梅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磺胺嘧啶银敷料(优拓SSD)联合高压氧对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2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分为3组,A组使用优拓SSD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B组给予常规换药,并给予高压氧治疗;C 组常规换药。于治疗后记录各组方法对溃疡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患者舒适程度等指标;进一步检测治疗前后各组缺氧诱导因子( HIF)-1α、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结果在溃疡治愈率、治愈时间、疼痛程度等方面A组、B组均优于C组,A组效果更为明显(均P<0.05)。治疗后A组、B组溃疡组织EGF、VEGF表达均高于换药前,HIF-1α的表达则明显低于换药前;C组仅 VEGF表达高于换药前;换药后 A组、B组EGF、VEGF表达均高于C组,而HIF-1α表达则明显低于C组(均P<0.05)。结论优拓SSD联合高压氧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溃疡局部缺氧状态,同时促进EGF、VEGF表达有关。
作者:刘艳萍;田松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冠心病(CH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呈增长趋势,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在对CHD 危险因素的研究中,诸多生化指标日益受到重视〔1,2〕。本文通过比较患者各时间点血栓素B2(TXB2)、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血小板大聚集率(PAGmax)水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时间,旨在探讨CHD 手术患者应用异丙酚对其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作者:王敏;张明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一直被认为是确诊冠状动脉狭窄和病变的“金标准”,但其属于有创检查,存在并发症,且费用较高而难以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随着CT影像技术的发展,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多,双源CT( DSCT)时间分辨率高、成像不受心率影响,且属于无创检查,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认可。本文通过比较CAG和DSCT冠状动脉造影,探讨DS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培;刘继鑫 刊期: 2014年第14期
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机制主要涉及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抵抗( IR),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提高体内胰岛素的水平和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其他的治疗手段还包括延缓和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等。胰岛素分泌缺陷在T2D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早期表现为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缺失。随着T2DM病程的增加,胰岛β细胞衰竭,胰岛素和胰岛素原分泌水平减少。推荐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简称促泌剂)作为治疗中国T2DM患者的一线用药〔1〕。促泌剂主要包括传统的磺脲类和新型的非磺脲类(格列奈素)。临床上普遍使用的磺脲类降糖药起效缓慢,持续时间长,餐后血糖控制欠佳,且过度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β细胞衰竭,可加重IR、引起体重增加,较易发生低血糖事件尤其是严重的低血糖。这些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并能增加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的风险〔2~4〕。非磺脲类促泌剂能模拟正常人体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促进T2DM患者早时相胰岛素分泌,降糖作用快而持续时间短,服药方便,低血糖事件发生少,使T2DM患者在降糖过程中能获得大程度的受益。本文主要介绍几种临床上常用的非磺脲类促泌剂的作用特点和其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汤世国;谭兴容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6例,根据血浆渗透压分为两组,高渗状态患者47例为观察组(血浆渗透压≥320 mmol/L),非高渗状态患者109例为对照组(血浆渗透压<320 mmol/L),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征、并发症、心肌酶谱,分析血浆渗透压与心肌酶谱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钠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血浆渗透压、血尿酸、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尿常规异常发生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血浆渗透压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均呈正相关。结论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的心肌酶谱显著升高,可将心肌酶谱检查作为高血糖高渗状态的有效检测手段。
作者:徐娜;籍胤玺;殷伟;崔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维度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生命质量简表 SF-36对不同社区的1000名老年人进行生命质量评测,结合老年人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情况、婚姻质量、家庭功能、慢性疾病及医保情况)以及老年人所在社区功能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生命质量各维度的得分在一般中等水平的所占比例高,其次是较差水平,优水平低。 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情况、婚姻质量、家庭功能、慢性疾病及医保和社区功能质量状态下老年人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存在差异。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维度评分与年龄、慢性病及医保情况、社区功能情况相关;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维度评分与文化程度、慢性病、婚姻质量、家庭功能、社区功能情况相关;社会功能维度评分与婚姻质量、文化程度、慢性病、家庭功能相关。结论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处在一般中等的水平,其影响因素复杂,应根据相关因素给予预防干预,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
作者:郝志海;陈长香;郭全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增进和提高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一些中老年神经症患者,由于他们的多愁善感、焦虑不安、古板、严肃、悲观、保守及孤僻等特征使他们不能及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导致疾病复发。因此,针对这些中老年人的特点,制订了一套比较适合中老年神经症患者不良情绪表达及矫正的方法,对中老年神经症患者进行宣教和场景练习,为增进老年神经症患者身心健康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提高他们应对生活事件、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齐巧玲;高景娜;王立红;韩笑;易维涛;张晓娟;贾琼;田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自发性腹膜炎( SBP )是有腹水症的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肠道的细菌在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繁殖并引起腹膜的感染和炎症,表现为发热、腹痛、出现腹水或者原有的腹水近期大量增加,严重的可以出现感染性休克、血压下降而危及生命〔1~3〕。本文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诊断为老年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胸腺肽α1辅助治疗老年肝硬化并发SBP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江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慢性鼻炎、鼻窦炎传统治疗方式〔1〕如采用药物治疗以及普通手术治疗难以达到良好治疗效果,患者极易出现症状反复等情况。近年来,随着耳鼻喉科治疗技术手段进步,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ESS)逐步成为治疗鼻窦炎等鼻部疾病的标准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好,患者不易复发,生活质量提高。但老年患者多脏器出现老化,对手术耐受力不足,且常常伴发慢性疾病等情况,给手术治疗带来极大风险,因此对老年鼻窦炎患者行FESS尚存在争议。本文旨在研究老年患者在FESS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刘艺昌;尹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粗针头针刺抽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老年急性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疗效。方法对28例应用粗针头针抽吸结合冲击波治疗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患者进行随访。治疗时采用18或16号粗针头对钙化灶进行反复穿刺,冲击波治疗后每2 w随访患者,记录症状缓解情况并进行相同体位的X线片投照,应用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 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加州大学商关节评分系统( UCLA)评分以及对比治疗前后的治疗结果。结果28例中25例在粗针头针刺抽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后钙化灶消失,平均消失时间为10.6 w(4~22 w)。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101 )。结论粗针头针抽吸结合冲击波治疗是治疗急性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娄楠;王洋;刘国雄;黄岚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苦荞麦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糖基化反应的影响。方法 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然后分别给予苦荞麦高、中、低200,100,50 mg· kg-1· d-1剂量和氨基胍100 mg· kg-1· d-1治疗12 w。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肾脏组织中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及硫化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肾脏组织中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肾脏组织中AGEs含量及TBARS含量均显著升高,肾脏组织中RAGE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苦荞麦各剂量组及氨基胍组肾脏组织中AGEs含量及TBARS含量均显著降低,以苦荞麦高剂量组下降明显( P<0.01);苦荞麦各剂量组及氨基胍组肾脏组织中 RAGE的蛋白表达水平亦降低,以苦荞麦高剂量组下降明显( P<0.01)。结论苦荞麦能够抑制糖尿病大鼠体内的糖基化反应,并且随着苦荞麦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作者:王艳杰;柳春;张瑞鹏;刘洋;赵丹玉;苗兰英;徐峰;李刚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230例,均应用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进行造影,按照血糖指标分为非糖尿病(DM)组(n=112)、糖耐量异常组(n=38)、DM组(n=80),分析三组治疗后平均血尿素氮、血肌酐值及照影剂肾病的发生率。结果三组血尿素氮、血肌酐值比较,糖耐量异常组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DM组显著高于糖耐量异常组(P<0.01)。非DM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为2.7%,糖耐量异常组为5.3%,DM组为8.8%。结论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发生呈正相关,对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患者,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时,应注意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作者:周希;余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和β-I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在乳腺癌骨转移监测中的意义。方法88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乳腺癌骨转移组48例,无骨转移组40例,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血清P1NP和β-CTX水平。结果乳腺癌骨转移组的血清P1NP明显低于无骨转移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而血清β-CTX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乳腺癌骨转移患者P1NP与β-CTX呈负相关(r=-0.677,P<0.05)。结论血清P1NP和β-CTX对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孙献甫;崔树德;孙淼淼;贺亚宁;邵营波;刘慧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能否替代传统化疗成为晚期乳腺癌的一种治疗手段,或是与传统化疗结合能否提高疗效。方法建立荷4 T1乳腺癌小鼠模型,分别给予舒尼替尼、多西他赛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用EGF荧光探针标记种植瘤,比较4组间种植瘤荧光密度值、双肺转移灶数目。结果所有药物干预组小鼠种植瘤体积及荧光密度值较对照组减低,联合组与多西他赛组种植瘤体积均小于舒尼替尼组。舒尼替尼组肺转移灶数目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西他赛组及联合组均较舒尼替尼组及对照组转移灶数目少。结论舒尼替尼无论单药还是与传统化疗联合应用在晚期乳腺癌中均较传统化疗无明显优势。
作者:杨超;边青召;崔志超;刘运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制定朝鲜族住院脑梗死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路径,并与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对照,以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整体护理质量。方法选取临床脑梗死患者共6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观察组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路径,并由责任护士用民族语言进行实施;对照组应用传统临床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满意度评分、再次入院率、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均较对照组有差异,且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路径的制定对提高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住院满意度、降低再次入院率、住院时间及费用均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的、切实可行的临床护理工作模式。
作者:徐明花;郑香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老年人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在这日益加剧的老龄化社会中,如何完善服务和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是政府及社会面对的一个难题。因此,考察我国城市居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问题意义重大,在现代医学模式的三维视角下初步研究和分析我国城市居民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作者:戴悦;张文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疾病疗效的评价也从症状、体征等生理的客观指标,扩大到综合性指标,如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功能等。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的脑血管疾病〔1〕,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生理、心理、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多种障碍,尤其对老年人具有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随着脑卒中患者的逐年增多以及治疗该类疾病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追求较长的生存时间和较好的生存质量成为了老年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的大愿望。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在延长生命的同时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旨在探讨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老年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母玉元;关淑芬;周洁信;刘洋;王洪娇;韩国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对比分析Ⅲ期食管癌患者手术后放疗及单纯放疗效果及治疗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Ⅲ期食管癌患者89例,其中术后放疗组47例,单纯性放疗组42例。采用直线加速器6 MV X线放疗50~70 Gy。对比两组患者间总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放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的1、2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53.2%和55.3%、42.5%和36.2%及23.4%和21.3%,两者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QLQ-C30量表中,单纯放疗组患者的总健康状况、腹泻及经济困难状况3项指标优于术后放疗组(P<0.05);在 QLQ-OES18量表中,单纯放疗组患者的反流和咳嗽2项指标优于术后放疗组( P<0.05)。结论对老年食管癌患者而言,术后放疗与单纯放疗均可以作为其治疗的有效疗法,且单纯放疗组的生活质量优于术后放疗组,单纯放疗可以作为治疗老年Ⅲ期食管癌患者的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吴冬梅;刘冠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 CHD)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心肌缺血是CHD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部分患者伴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也有一部分患者并无上述明显症状而易被忽视,引起严重后果〔1〕。因此,积极监测并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并予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对我院检测到有心肌缺血改变的老年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有无临床症状进行比较。
作者:陈腾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