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腾
目的: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EAE)模型,探讨ERK1/2途径在EA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鼠源的 MOG35-55多肽为抗原诱导C57BL/6小鼠,通过病程观察、神经功能评分及病理学分析确定EAE模型。取发病前期及发病高峰期小鼠的脊髓及淋巴结,采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P-ERK1/2、ERK1/2、P-MEK1/2及MEK1/2的表达情况。结果 EAE小鼠均有发病,为单相病程,临床符合典型 EAE 模型表现。EAE小鼠在免疫后(13.6±2.1) d起病,在免疫后(17.0±2.8)d病情发展到高峰,高峰期临床评分为(2.8±1.1)分。无论是发病前还是在发病高峰期,EAE组小鼠淋巴结中的 ERK1/2的磷酸化表达均被明显抑制,但MEK1/2磷酸化表达无明显差异。无论是发病前还是在发病高峰期,EAE组小鼠脊髓中的ERK1/2磷酸化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成功建立了MOG35-55多肽为抗原诱导的EAE小鼠模型。 ERK1/2的表达在EAE发病过程中存在组织特异性。
作者:赵振华;刘昌云;李永坤;李云飞;张旭;雷惠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运脾化浊推拿法治疗中老年痛风在改善症状和降低血尿酸水平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运脾化浊推拿法治疗90例中老年痛风患者;疗程结束后对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尿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运脾化浊法治疗痛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鹏;齐兆双;张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 QOL)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家庭养老模式下1197名60岁以上常住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QOL测定表简表( WHOQOL-BREF)评价其 QOL。结果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QOL总分为55.36±8.31,自评分为81.01±10.71,两者呈强相关(r=0.61,P<0.05);东、中、西部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QOL有差异(P<0.05),主观幸福感有差异(P<0.05),其中,东部地区老年人QOL得分高,主观幸福感强,中、西部地区无差异;家庭养老模式下不同地区老年人QOL影响因素略有不同,但均受健康状况的影响。结论应针对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QOL差异与影响因素特点,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以提高老年人QOL。
作者:张忆雄;桂莹;马佳;张敬敬;李小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输尿管梗阻时,梗阻近段压力增加,输尿管的收缩力及蠕动随之增强,管壁平滑肌增生,管壁增厚。如不及时解除梗阻,后期失去代偿能力,平滑肌逐渐萎缩,张力减退,管壁变薄,蠕动减弱乃至消失〔1~4〕。有文献报道〔5〕,先天性输尿管狭窄发生较为隐匿,一般是在狭窄使输尿管扩张而致肾积水的情况下才被临床中发现,此种情况下肾功能常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者出现肾功能完全丧失。为探索先天性输尿管狭窄较为准确的诊断方法,现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先天性输尿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作者:黄旴宁;王会镇;王乐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五味子木脂素和顺铂对人脑胶质瘤 SHG-44神经球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 MTT法分析检测五味子木脂素和顺铂对SHG-44神经球细胞生长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bcl-2及caspase 3蛋白的变化。结果50、100、200 mg/L五味子木脂素作用24、48、72 h,均能明显地抑制SHG-44神经球细胞的生长,作用呈浓度依赖性;10 mg/L顺铂作用后也可明显抑制神经球细胞的生长,作用呈时间依赖性。 Elisa结果显示,药物作用后bcl-2蛋白水平明显下调,而caspase 3蛋白水平明显上调。结论五味子木脂素和顺铂都可以通过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水平,进而抑制SHG-44神经球细胞的生长。
作者:韩磊;金宏;孙文萍;田晶;纪鹏艳;齐玲;于洪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不同阶段与活性T细胞分型的关系。方法18例稳定型心绞痛( SA)、28例ACS、19例未确认心肌梗死(UH)患者、2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检验循环T细胞的细胞因子类型和转录因子信号途径。结果干扰素(IFN)-γ+/CD3+T细胞 SA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增高2倍,T1细胞在ACS组大量表达(P<0.001)。这一结果与显著增强的 mRNA 转录水平〔ACS(1.17±0.14)U、对照组(0.44±0.09)U、SA(0.67±0.12)U、UH(0.61±0.17)U〕、白细胞介素-2〔ACS(1.55±0.51)U、对照组(0.21±0.09)U、SA(0.54±0.18)U、UH(0.45±0.16)U〕、IFN-γ〔 ACS(1.27±0.39)U,对照组(0.35±0.09)U,SA(0.58±0.11)U,UH(0.53±0.24)U;P<0.01〕相平行。 Th2和 Th0细胞病人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ACS病人活化T1细胞表达显著增强,可能是疾病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循环T1细胞差异可能提示不同疾病类型具有不同病理特征。
作者:直强;蒋春焕;孙筱倩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骨髓移植预处理及核辐射事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成为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限制因素,主要包括早期的放射性肺炎和晚期的放射性肺纤维化,表现为刺激性干咳、胸闷和气短,严重时出现不可缓解的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现有对于本病的治疗措施,仅限于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及吸氧等对症处理,或应用一些中医药治疗。这种传统的治疗只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而减轻症状,但对于已受损的细胞尚无确切的治疗作用,因此其疗效有限。近年来,利用干细胞移植方法修复受损的组织成为当今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间充质干细胞( MSCs )是一类中胚层的多功能成体干细胞,广泛应用于组织修复、组织再生及免疫疾病的治疗,其来源较广,存在于脂肪、脐血、胎盘及骨髓中。但骨髓MSCs(BMSCs)还具有支持造血及免疫功能,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器官移植和免疫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优势在于应用广泛、分离培养方法简单、增殖速度快及无免疫排斥等特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夏诚诚;宋宇哲;唐凤娇;龚守良;董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恶性青光眼指青光眼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后眼压未降反而升高,前房变浅或消失,病情加重,于1869年Von Graefe早报道,初描述为继发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后的一种罕见的严重并发症〔1〕。随着对恶性青光眼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恶性青光眼不仅发生于抗青光眼手术后,而且可以发生于其他眼科术后〔2,3〕,另外药物、外伤等均可诱发〔4〕。目前观点认为,任何原因导致的房水向前排出受阻,被迫逆流入玻璃体腔内导致前房变浅和眼压升高均称为恶性青光眼,也称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房水迷流综合征。恶性青光眼发病率约2%~4%,若不及时诊治,可致失明〔5〕。临床表现为虹膜-晶状体隔极度前移,前房普遍变浅或消失,睫状体前旋与晶体相贴,急性眼压升高,缩瞳治疗无效甚至恶化,睫状肌麻痹剂可能有效,传统的青光眼手术不能缓解病情。恶性青光眼多见于中年患者,但临床上也有部分患者为老年人,本文就老年人恶性青光眼的形成机制及相关诊疗做进一步分析。
作者:刘杨;王淑荣;王爽;刘鑫;赵劲松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系统地综合评价辛伐他汀治疗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肾病( DN)的疗效。方法通过电子文献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用于异质性检验后效应值的合并。效应指标选用标准化均数差( SMD)及其95%CI。应用漏斗图法检测发表偏倚。结果22篇文献共计1397例DN患者,包括实验组729例,对照组668例。经异质性检验后,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效应值。尿蛋白排泄率( UAER)、24 h尿蛋白量(UAE)、C 反应蛋白(CRP)和血肌酐(Scr)的合并 SMD值及其95%CI分别为-1.10(-1.66,-0.55)、-1.46(-1.87,-1.05)、-1.10(-1.95,-0.25)和-0.62(-0.90,-0.34)(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辛伐他汀治疗中国汉族人群DN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李彤寰;刘丹丹;仇春健;王坚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增进和提高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一些中老年神经症患者,由于他们的多愁善感、焦虑不安、古板、严肃、悲观、保守及孤僻等特征使他们不能及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导致疾病复发。因此,针对这些中老年人的特点,制订了一套比较适合中老年神经症患者不良情绪表达及矫正的方法,对中老年神经症患者进行宣教和场景练习,为增进老年神经症患者身心健康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提高他们应对生活事件、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齐巧玲;高景娜;王立红;韩笑;易维涛;张晓娟;贾琼;田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癌组织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3h和5A2表达及三者在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方法14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根治手术后的肿瘤组织为观察组,97例复杂性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97例单纯性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47、EIF3h和5A2蛋白表达。结果3组CD147、EIF3h和5A2阳性表达率差别显著。观察组CD147、EIF3h和5A2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径、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是否累犯宫颈管密切相关。观察组EIF3h和5A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术后组织CD147、EIF3h和5A2高表达对肿瘤发生和进展有重要作用,EIF3h和5A2可能具有正向协同作用。
作者:沈丽华;肖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6例,根据血浆渗透压分为两组,高渗状态患者47例为观察组(血浆渗透压≥320 mmol/L),非高渗状态患者109例为对照组(血浆渗透压<320 mmol/L),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征、并发症、心肌酶谱,分析血浆渗透压与心肌酶谱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钠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血浆渗透压、血尿酸、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尿常规异常发生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血浆渗透压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均呈正相关。结论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的心肌酶谱显著升高,可将心肌酶谱检查作为高血糖高渗状态的有效检测手段。
作者:徐娜;籍胤玺;殷伟;崔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评价疏肝健脾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 PubMed、EMBASE、CENTRAL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等数据库中检索从创建以来至2012年9月关于疏肝健脾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由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并用 RevMa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7项研究,1691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其中疏肝健脾法901例和西药组790例。 Meta分析显示:疏肝健脾法组临床有效率(OR=4.33,95%CI:3.26~5.74,P<0.001)、肝功能〔ALT(MD=-14.80,95%CI:-21.63~7.96,P<0.00001)、AST(MD=-9.48,95%CI:-13.95~5.01,P<0.001)〕;血脂〔TC(MD=-0.70,95% CI:-1.01~0.39,P<0.001)、TG (MD=-0.72,95%CI:-0.958~0.149),P<0.001〕 B超改变(OR=2.339,5%CI:1.41~3.82,P=0.001)均优于西药组(均P<0.05)。在不良反应上,疏肝健脾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但GRADE证据质量所选文献显示为低级别证据,具有很强的偏倚性。结论与单纯西药相比,疏肝健脾法能够更好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必要可以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作者:龚享文;杨钦河;徐拥建;黄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以及常规治疗加用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 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AP老年患者52例,其中男32例,女20例,按照是否同意行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普通吸痰管吸痰),实验组(27例)给予常规治疗加用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持续观察至出院,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的白细胞总数(WBC)及氧合指数(PaO2/FiO2)、治疗第7天X线胸片中炎症病灶的变化。结果治疗第3天,两组 PaO2/FiO2上升,WBC下降,两组治疗方法均有效,且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第7天复查胸片,实验组有21例肺部阴影面积缩小≥50%,对照组有11例实验组的治疗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治疗后PaO2/FiO2、WBC以及肺部阴影明显改善。证明在老年 AP患者的治疗中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灌洗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吸痰管吸痰。
作者:王文秀;徐桐柏;黄景陶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09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2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7%〔1〕。目前我国护理人才培养无论从数量或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和需求。美国老年护理经过近50年的发展和完善,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本文通过与美国护理教育同行及学生的专题交流、资料查阅及实地考察等方法,总结美国老年护理研究生教育体系及其特点,以期为我国相关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李昆;安力彬;李文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失眠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选择偏向。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138例老年患者对失眠干预方法的选择偏向。结果78.9%的患者认为催眠药物可改善失眠;仅18.1%认为药物治疗更健康;74.6%住院期间愿意尝试失眠非药物治疗,并且女性、急性催眠药物使用者、年龄相对较小者及服用短效、中效催眠药物者尤为明显(P<0.01)。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更偏向于失眠非药物治疗,在临床环境下加强失眠非药物治疗的宣传指导,规范操作程序,有助于改善患者失眠症状,预防催眠药物的后期依赖。
作者:王丽娜;周郁秋;姜秀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达30%〔1〕。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EVL)是目前预防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及破裂岀血的首选方法〔2〕。为了预防套扎过程中静脉意外出血造成的反流误吸,大都要求患者清醒且保持吞咽反射,因此多在局部麻醉普通胃镜下进行。但是内镜插入引起强烈不适感,尤其是老年合并基础疾病患者,较强的应激反应会显著增加此类手术患者围术期风险。本文观察右旋美托咪定清醒镇静应用于老年患者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齐爽;刘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磺胺嘧啶银敷料(优拓SSD)联合高压氧对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2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分为3组,A组使用优拓SSD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B组给予常规换药,并给予高压氧治疗;C 组常规换药。于治疗后记录各组方法对溃疡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患者舒适程度等指标;进一步检测治疗前后各组缺氧诱导因子( HIF)-1α、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结果在溃疡治愈率、治愈时间、疼痛程度等方面A组、B组均优于C组,A组效果更为明显(均P<0.05)。治疗后A组、B组溃疡组织EGF、VEGF表达均高于换药前,HIF-1α的表达则明显低于换药前;C组仅 VEGF表达高于换药前;换药后 A组、B组EGF、VEGF表达均高于C组,而HIF-1α表达则明显低于C组(均P<0.05)。结论优拓SSD联合高压氧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溃疡局部缺氧状态,同时促进EGF、VEGF表达有关。
作者:刘艳萍;田松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230例,均应用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进行造影,按照血糖指标分为非糖尿病(DM)组(n=112)、糖耐量异常组(n=38)、DM组(n=80),分析三组治疗后平均血尿素氮、血肌酐值及照影剂肾病的发生率。结果三组血尿素氮、血肌酐值比较,糖耐量异常组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DM组显著高于糖耐量异常组(P<0.01)。非DM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为2.7%,糖耐量异常组为5.3%,DM组为8.8%。结论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发生呈正相关,对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患者,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时,应注意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作者:周希;余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N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造影结果正常21例(对照组),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79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1例( 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28例(AMI组)。采用Gensini积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同时测定 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分析患者NT-proBNP、CK-MB水平变化与冠脉造影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AMI组平均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5)。 UAP组平均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平均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AMI组的NT-proBNP水平与CK-MB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r=0.450,P<0.01)。冠脉造影结果闭塞组 NT-proBNP 水平明显高于狭窄组和无狭窄组(P<0.05)。狭窄组NT-proBNP水平高于无狭窄组(P<0.05)。 NT-pro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有明显相关性(r=0.962,P<0.01)。结论 NT-proBNP与冠心病心肌缺血程度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测定NT-proBNP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武文君;王邦宁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