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杰;柳春;张瑞鹏;刘洋;赵丹玉;苗兰英;徐峰;李刚
氨基末端脑钠肽( NT-ProBNP )已成为心力衰竭筛查、诊断、治疗的敏感指标〔1,2〕。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早期测得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指导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方法为肺动脉漂浮导管法( PAC)。 PAC技术要求高,并发症多,费用昂贵。胸阻抗无创血流动力学( TEB )具有无创、操作简便、可动态连续监测等优点,目前临床应用较多。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重症监护病房( ICU)患者NT-ProBNP 水平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关性及其对预后评估。
作者:陈艳;李风雷;方继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骨折是指骨骼结构连续性发生完全或者部分断裂,多发于老年人或儿童。导致骨折的主要原因有直接或间接暴力以及积累性劳损,临床上常见因暴力导致四肢发生骨折。发生四肢骨折后病患典型症状为患处局部变形、出现异常运动,且移动肢体时会提到骨擦音〔1〕。伤处剧痛并且局部肿胀、淤血,运动受到障碍。临床对四肢骨折治疗基本原则为复位、固定及功能锻炼,以达到大程度功能恢复。祖国医学认为,皮肉筋骨伤则内损气血,致气虚血淤,且经络闭塞。骨折愈合为祛瘀、新生及骨和的过程,气血通。则经脉得以疏通〔2〕。据报道显示〔3〕,将中医益气活血法加入到老年骨折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手法复位( MR)夹板外固定联合中医益气活血汤( YHD)对老年肢体骨折患者骨痂X线评分及碱性碱磷酸酶( ALP)水平的影响,得到一些结论。
作者:王刚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人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44例老年NSCLC患者采用常规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治疗1~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采用限制性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 PCR-RFLP)方法对患者外周血DNA样本进行遗传分析,并判断基因型,分析 ERCC1 rs3212986多态位点与放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ERCC1 rs3212986所有3种多态位点的老年NSCLC患者中,携带CA基因型患者和携带AA基因型患者放疗更加敏感,OR值分别达到1.31(95%CI=0.59~2.62,P=0.542)和5.63(95%CI=1.01~20.37,P=0.028)。结论 ERCC1 rs3212986 SNP或可作为老年NSCLC患者放疗有效的潜在预测因子。
作者:周宪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癌组织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3h和5A2表达及三者在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方法14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根治手术后的肿瘤组织为观察组,97例复杂性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97例单纯性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47、EIF3h和5A2蛋白表达。结果3组CD147、EIF3h和5A2阳性表达率差别显著。观察组CD147、EIF3h和5A2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径、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是否累犯宫颈管密切相关。观察组EIF3h和5A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术后组织CD147、EIF3h和5A2高表达对肿瘤发生和进展有重要作用,EIF3h和5A2可能具有正向协同作用。
作者:沈丽华;肖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一直被认为是确诊冠状动脉狭窄和病变的“金标准”,但其属于有创检查,存在并发症,且费用较高而难以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随着CT影像技术的发展,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多,双源CT( DSCT)时间分辨率高、成像不受心率影响,且属于无创检查,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认可。本文通过比较CAG和DSCT冠状动脉造影,探讨DS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培;刘继鑫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 w后血清补体C3、C4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48 w乙型肝炎肝硬化老年患者95例,依据乙型肝炎肝硬化分为代偿组(46例)和失代偿组(49例),根据乙肝病毒(HBV)-DNA载量分为低度组30例、中度组34例、高度组31例,依据应答情况分为完全应答组31例、部分应答组64例。选取同期60例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间补体C3、C4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补体 C3、C4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1),失代偿组低于代偿组( P<0.01),补体 C3在低度组低、完全应答组高于部分应答组( P<0.01);治疗后补体 C3、C4在代偿组高于失代偿组、完全应答组高于部分应答组( P<0.01),补体 C3在低度组低(P<0.05);治疗后补体 C3、C4在代偿组及完全应答组、补体 C3在部分应答组、补体C4在中度组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恩替卡韦通过抑制 HBV 复制,可明显提高老年代偿期肝硬化补体 C3、C4水平,且治疗应答越好,补体恢复越快。
作者:崔敬荣;李秀丽;高风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疾病疗效的评价也从症状、体征等生理的客观指标,扩大到综合性指标,如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功能等。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的脑血管疾病〔1〕,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生理、心理、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多种障碍,尤其对老年人具有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随着脑卒中患者的逐年增多以及治疗该类疾病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追求较长的生存时间和较好的生存质量成为了老年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的大愿望。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在延长生命的同时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旨在探讨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老年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母玉元;关淑芬;周洁信;刘洋;王洪娇;韩国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运脾化浊推拿法治疗中老年痛风在改善症状和降低血尿酸水平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运脾化浊推拿法治疗90例中老年痛风患者;疗程结束后对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尿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运脾化浊法治疗痛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鹏;齐兆双;张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维度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生命质量简表 SF-36对不同社区的1000名老年人进行生命质量评测,结合老年人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情况、婚姻质量、家庭功能、慢性疾病及医保情况)以及老年人所在社区功能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生命质量各维度的得分在一般中等水平的所占比例高,其次是较差水平,优水平低。 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情况、婚姻质量、家庭功能、慢性疾病及医保和社区功能质量状态下老年人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存在差异。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维度评分与年龄、慢性病及医保情况、社区功能情况相关;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维度评分与文化程度、慢性病、婚姻质量、家庭功能、社区功能情况相关;社会功能维度评分与婚姻质量、文化程度、慢性病、家庭功能相关。结论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处在一般中等的水平,其影响因素复杂,应根据相关因素给予预防干预,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
作者:郝志海;陈长香;郭全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以及常规治疗加用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 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AP老年患者52例,其中男32例,女20例,按照是否同意行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普通吸痰管吸痰),实验组(27例)给予常规治疗加用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持续观察至出院,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的白细胞总数(WBC)及氧合指数(PaO2/FiO2)、治疗第7天X线胸片中炎症病灶的变化。结果治疗第3天,两组 PaO2/FiO2上升,WBC下降,两组治疗方法均有效,且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第7天复查胸片,实验组有21例肺部阴影面积缩小≥50%,对照组有11例实验组的治疗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治疗后PaO2/FiO2、WBC以及肺部阴影明显改善。证明在老年 AP患者的治疗中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灌洗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吸痰管吸痰。
作者:王文秀;徐桐柏;黄景陶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4个社区65岁以上高龄女性尿失禁( UI)的患病情况及UI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对乌鲁木齐市4个社区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5岁以上老年女性1200例,使用UI问卷表和UI生活质量量表对抽取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资料完整问卷1148份,回收率为95.7%。调查结果显示,65岁以上老年女性UI的患病率为59.4%,压力性尿失禁( SUI)、急迫性尿失禁( UUI)、混合型尿失禁( MUI)的患病率分别为29.2%、7.2%、22.8%,而且随着年龄增长MUI患病率明显增加;UI患者生活质量得分较低,平均(58.29±11.42)分,其中逃避和限制性行为、社交活动受限得分较低,是UI患者生活质量(QOL)受影响比较明显的两方面;三种类型 UI患者生活质量相比较,MUI患者QOL得分低,SUI患者得分高,且三者有统计学差异( P<0.05);在轻、中、重三种程度UI患者QOL相比较,重度UI患者QOL得分低,其次为中度UI患者,轻度UI患者得分高,三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社区65岁以上高龄女性UI患病率较高,是影响老年女性QOL的主要疾病,UI主要类型以SUI为主,其他依次为MUI和 UUI;UI患者总体QOL水平较低,在日常生活行为受限和社交活动影响方面表现较为明显。
作者:辛春燕;葛玉红;张翠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 HBO)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及血浆B型脑钠肽( BNP)、脑脊液乳酸浓度( CSF-LA)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77例老年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接受常规的内科治疗后第7天开始进行HBO。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脑水肿及血浆 BNP、CSF-LA 的变化情况。结果入院当天和入院治疗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脑水肿体积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7 d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开始逐渐缩小,入院治疗后第7、14、21天,研究组患者脑水肿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5)。在入院当天和入院治疗后第7天,两组患者的 CSF-LA 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在入院治疗后第14、21、30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当天和入院治疗后第7天,两组患者的血浆BNP浓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入院治疗后第14、21、30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能明显减轻老年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情况,降低HBO和血浆脑钠肽浓度,有积极的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史楠;余波;许玉芳;佟旭;甄麟;曹亦宾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230例,均应用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进行造影,按照血糖指标分为非糖尿病(DM)组(n=112)、糖耐量异常组(n=38)、DM组(n=80),分析三组治疗后平均血尿素氮、血肌酐值及照影剂肾病的发生率。结果三组血尿素氮、血肌酐值比较,糖耐量异常组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DM组显著高于糖耐量异常组(P<0.01)。非DM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为2.7%,糖耐量异常组为5.3%,DM组为8.8%。结论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发生呈正相关,对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患者,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时,应注意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作者:周希;余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 CHD)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心肌缺血是CHD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部分患者伴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也有一部分患者并无上述明显症状而易被忽视,引起严重后果〔1〕。因此,积极监测并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并予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对我院检测到有心肌缺血改变的老年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有无临床症状进行比较。
作者:陈腾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高血压所引起的颈动脉病变既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又是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表现〔1〕,它对心、脑、肾等主要靶器官的损害是通过动脉系统粥样硬化等一系列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实现的〔2~4〕。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各大动脉主干拐弯、分叉处,特别是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高血压患者血管狭窄、引发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其病变性质是治疗该病的关键。由于颈动脉位置表浅加之超声技术的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血管的内-中膜、斑块的形成以及血管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均可清晰检测,是早期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依据〔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检测,容易获得高质量的声像图。因此,常常用颈动脉来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的“窗口”〔6〕。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老年患者的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检测,旨在探讨该检测方法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志健;张秋元;王乐华;柯维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老年人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在这日益加剧的老龄化社会中,如何完善服务和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是政府及社会面对的一个难题。因此,考察我国城市居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问题意义重大,在现代医学模式的三维视角下初步研究和分析我国城市居民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作者:戴悦;张文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患病率和致残率均很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开展脑梗死早期的康复,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使其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 ADL),进行临床评价。
作者:邵焕庆;杨春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复元胶囊对膝骨关节炎(OA)大鼠关节软骨中白细胞介素(IL)1β、骨保护素(OPG)及其配体(OPGL)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①正常组10只,不给予任何处理;②模型组10只,Hulth法造模后用生理盐水10 ml/d灌胃;③抗骨增生胶囊组10只, Hulth法造模后每日给予抗骨增生胶囊灌胃;④复元胶囊高、中、低组各10只,Hulth 法造模后用不同浓度复元胶囊灌胃。于给药第12周处死大鼠,取各组大鼠膝关节内踝关节软骨标本,观察大体结构并分级;HE染色,观察其镜下结构;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 RT-PCR)法检测膝关节软骨中 IL-1β、OPG及OPGL mRNA的表达含量。结果动物模型造模成功,HE染色评分中,复元胶囊高、中剂量组及抗骨增生胶囊组软骨退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1),复元胶囊组高剂量组OPG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IL-1βmRNA及OPGL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OPG与OPGL比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和正常组(P<0.01)。结论复元胶囊能够上调软骨中 OPG mRNA 的表达,下调 IL-1βmRNA及OPGL mRNA的表达,使OPG与OPGL的比率上升,表明对软骨退变及软骨下骨的破坏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李强;周国庆;邓紫婷;李荣亨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占人体骨折3%~4%〔1〕,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肢体活动不灵活,直接或间接暴力极易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本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效果良好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孙波;段显亮;郭海峰;夏凤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股骨干骨折在临床上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调查发现股骨干骨折以坠落伤所致多见约50%,其次为交通伤,开放性骨折少见约2%〔1〕。临床中经常采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但因其创伤大、软组织损伤重、骨不愈合和延迟愈合发生率高〔2〕。依据目前研究表明交锁髓内钉具有防止骨折处短缩、旋转、侧方移位,且固定稳固、利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及负重等优势〔3〕。本文对股骨干骨折老年患者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观察其临床疗效。
作者:徐九峰;李冬梅;李玉祥;艾民 刊期: 2014年第14期